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附习题及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妙的体系,其中食物链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纽带。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食物链,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食物链的基本概念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简单来说,就是谁吃谁的问题。
比如,草被兔子吃,兔子被狐狸吃,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简单的食物链:草→兔子→狐狸。
二、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食物链类型。
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到食肉动物结束。
例如,小麦→蝗虫→食虫鸟→鹰。
2、腐食食物链以死亡的动植物遗体或排泄物为起点,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比如,动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
3、寄生食物链以寄生生物与寄主之间的关系形成的食物链。
例如,马蛔虫寄生在马体内,鸟类又吃马蛔虫,就构成了寄生食物链:马→马蛔虫→鸟类。
三、食物链的特点1、单向性食物链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2、逐级递减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时,会逐级递减。
一般来说,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 10% 20% 被利用。
3、富集作用某些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富集,浓度越来越高。
四、例题分析例题 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兔子、狼三种生物。
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答案:草→兔子→狼解析:草是生产者,兔子吃草,属于初级消费者,狼吃兔子,属于次级消费者。
例题 2:在以下生物中,构成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A 阳光→草→羊→狼B 草→昆虫→食虫鸟→鹰C 鹰→蛇→青蛙→昆虫D 草←兔←狼答案:B解析:A 选项中阳光是非生物因素,不属于食物链的组成部分;C 选项的食物链应该是从生产者开始,即草→昆虫→青蛙→蛇→鹰;D 选项的箭头方向错误,食物链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
例题 3: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水藻、虾、鱼、水鸟。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1.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答案】食物网【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故答案为:食物网【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平衡是一种和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能力。
【答案】动态的;相对;自我调节【解析】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例如: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依靠草为食的草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繁茂,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草食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些因素如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雷击引起的火灾等②人为因素: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种类、大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等,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答案为:动态的;相对;自我调节.【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水从有机物中返回到无机环境主要通过哪种生物()A.动物B.植物C.细菌和真菌D.食肉动物【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食物链与食物网知识点总结

食物链与食物网知识点总结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
本文将对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定义、构成、分类以及重要性进行总结。
一、食物链的定义及组成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传递关系的图形或文字链条。
“吃”和“被吃”的关系是食物链形成的基础。
一般而言,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级别的生物组成。
1. 生产者:食物链的起点是光合作用的生物,如植物和藻类。
它们能够吸收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2. 消费者:消费者分为三个级别,即: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 一级消费者是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如草食性昆虫和一部分小型哺乳动物。
- 二级消费者是以一级消费者为食物的动物,如肉食性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食草动物。
- 三级消费者是以二级消费者为食物的动物,如大型哺乳动物和食肉动物。
3. 分解者:分解者是由死亡的生物体、排泄物和其它有机废物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的生物,如腐生菌和腐殖动物。
二、食物网的定义及分类食物网是一组相互有关联的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更准确地展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互关系。
在自然界中,生物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食物链,而是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1. 基本食物网:包含数个相互交织、交错的食物链,生物之间存在多样的食物关系。
这种食物网通常由少量的生产者、一大群的消费者和几种分解者组成。
2. 多层次食物网:不同食物链相互连接,在食物关系上形成多个层次。
这种食物网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生物的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
3. 微型食物网:类似于基本食物网,但规模更小。
此种食物网中,微生物在食物链中起着核心作用,如细菌通过分解器官生物的尸体释放出能量和物质。
4. 复合食物网:由多个食物网网络相互连接组成复杂的生物群落。
这种食物网通常存在于大型生态系统,如森林、海洋等。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的重要性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生态世界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维系生命运转的重要机制。
它们不仅展示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食物链的概念与实例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简单来说,就是谁吃谁的顺序。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典型的食物链。
草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兔是初级消费者,以草为食;狐则是次级消费者,捕食兔。
例题 1:以下哪条是正确的食物链?()A 阳光→草→兔B 草→昆虫→鸟C 细菌→羊→狼D 水→虾→鱼答案:B解析:A 选项中阳光不是生物,不能构成食物链的一部分;C 选项中细菌一般属于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D 选项中水不是生物,不能进入食物链。
二、食物网的形成与特点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往往不止被一种生物所捕食,同时它也可能捕食多种其他生物。
例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不仅有“草→兔→狐”这样的食物链,还有“草→羊→狼”“草→昆虫→鸟→鹰”等多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织就形成了食物网。
例题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以下食物链: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
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怎样的?解析:我们可以画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图。
草是生产者,处于最底层;鼠既可以被蛇捕食,也能被鹰捕食;食草昆虫被吃虫的鸟捕食,吃虫的鸟又被鹰捕食。
食物网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包含众多的生物种类和食物链关系。
2、稳定性:当某一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通过食物网的调节,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相应变化,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也就是说,能量从生产者开始,沿着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只有大约 10% 20% 的能量能够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
生物学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学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重要概念。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从而把握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
一、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直线序列。
一个食物链由食物链的开端,即植物或者其他能够自养的生物,以及一个或多个食物链的级联部分,即由食物链的上一级食物源产生的消费者,组成。
通常食物链包括原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中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
例如,一个典型的食物链可以是:植物 - 昆虫 - 鸟类 - 袋鼠。
在这个食物链中,植物是最初的能量来源,昆虫以植物为食,鸟类以昆虫为食,袋鼠以鸟类为食。
这个食物链清晰地展示了生物之间食物的传递和能量的流动。
然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远比简单的线性食物链复杂。
在现实中,很少有生物只在一个食物链中作为食物。
这就引出了食物网的概念。
二、食物网食物网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它更真实地展示了生物之间丰富的食物关系和能量流动。
在食物网中,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多个食物链,并且同一种食物可以被多种消费者所利用。
这使得食物网更加复杂和灵活。
食物网中的生物被分为不同的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都代表了食物链的一个级别。
例如,在一个湖泊的食物网中,可以包含多个食物链,如:水草 -栉水虏蜻蜓 - 小鱼 - 大鱼;水草 - 栉水虏蜻蜓 - 水蚤 - 小鱼 - 大鱼。
这些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意义食物链与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揭示了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组织和结构,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同时,它们也揭示了能量流动的途径和过程,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与传递。
其次,食物链与食物网也能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生态系统中的变化。
通过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和动态,我们可以预测某一种生物的消失或增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概念解析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二、食物链的组成1.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2.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三、食物链的正确写法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2.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
四、食物网的特点1.多个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2.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五、食物链与食物网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从而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3.草原生态系统:草(生产者)→鼠(初级消费者)→狐(次级消费者)4.森林生态系统:树(生产者)→虫(初级消费者)→鸟(次级消费者)→蛇(三级消费者)七、人类活动与食物链、食物网的关系1.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应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2.合理利用资源:人类应合理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八、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农业:通过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防治病虫害。
2.渔业: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资源。
3.生态保护: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念,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以上是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写出构成一个完整食物链的四个生物组成。
答案: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解题思路:根据食物链的定义,从生产者开始,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后是分解者。
教科版(2017)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及复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及复习题知识点梳理: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4.绿豆苗地中常见的食物链: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绿豆苗→蜗牛→小鸟落叶→蚯蚓→小鸟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的流动方向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田野里生物间的食物关系:9.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食物网的游戏来了解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10.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那么就会影响其他也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1.在绿豆苗→蚜虫→瓢虫→一小岛这条食物佳中,若瓢虫的数量突然急剧下降,则小鸟会因为失去食物而离开或饿死,而蚜虫则因为失去了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将绿豆苗迅速吃掉,最终整个食物链都被破坏了。
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判断题1.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 × )2.老鼠被猫吃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 )解析:“老鼠→猫”缺少了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只能是.条食物链的消费者。
( × )4.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 √ )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 √ )6.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把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 × )选择题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C)。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附习题及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附习题及解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的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命题的方向】这部分知识是命题的热点,题型的类型也较多.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的认识,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正确写法,以及在给出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图示中,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解题思路点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对于食物网是由几条食物链组成的,是考查的热点.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有中途停止.完整的一个食物网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题思路点拔】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们平时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题: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很显然该题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当然不属于生态系统了.再比如:给出个草原上的生物图示,图中有草、兔子、蛇、老鹰,问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知识点里的概念图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示中只画出了生产者:草,消费者:兔子、蛇、老鹰,没有画出消费者:细菌、真菌;另外也没有画出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等,所以该图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知识点的认识】1、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2)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4)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2、怎么理解自然选择: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3)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解题思路点拔】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7分)仔细阅读下文,参考图示,回答问题: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经常会看见飞翔的鸟儿,青蛙在忙着捕食害虫,偶尔还能遇见在草丛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敌猫头鹰就会出现在田间的树上,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农田.(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稻、草、树.(2)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该能量被储存在生物体内后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请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分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生存斗争不仅包括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1)图示中的稻、草、树,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均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储存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才能被利用.(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因为青蛙的体色存在着变异,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体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青蛙的体色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敌,是青蛙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中大量地捕杀青蛙,则食草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减少,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故答案为:(1)稻、草、树(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分,写一个不得分)(2)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太阳(光能或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呼吸(4)自然选择(5)害虫;自动调节【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附习题及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知识点的认识】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命题的方向】
这部分知识是命题的热点,题型的类型也较多.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的认识,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正确写法,以及在给出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图示中,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点拔】
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
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对于食物网是由几条食物链组成的,是考查的热点.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有中途停止.
完整的一个食物网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
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
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们平时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题: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很显然该题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当然不属于生态系统了.再比如:给出个草原上的生物图示,图中有草、兔子、蛇、老鹰,问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知识点里的概念图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示中只画出了生产者:草,消费者:兔子、蛇、老鹰,没有画出消费者:细菌、真菌;另外也没有画出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等,所以该图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
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知识点的认识】
1、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2)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2、怎么理解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3)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7分)仔细阅读下文,参考图示,回答问题:
在稻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经常会看见飞翔的鸟儿,青蛙在忙着捕食害虫,偶尔还能遇见在草丛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敌猫头鹰就会出现在田间的树上,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农田.
(1)在上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稻、草、树.
(2)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该能量被储存在生物体内后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请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分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生存斗争不仅包括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图示中的稻、草、树,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均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储存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才能被利用.
(4)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因为青蛙的体色存在着变异,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体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青蛙的体色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敌,是青蛙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5)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中大量地捕杀青蛙,则
食草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减少,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遵守生态规律,共创和谐家园.
故答案为:
(1)稻、草、树(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分,写一个不得分)
(2)草→鼠→猫头鹰(或稻→鼠→猫头鹰)
(3)太阳(光能或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呼吸
(4)自然选择
(5)害虫;自动调节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