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分析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contents •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处理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措施•讨论及展望目录01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1标本采集不规范23如空腹采集血标本,受饮食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采集时间不正确如采血时未使用正确的采血器,可能导致标本溶血或凝血。
采血方法不正确如血液标本与消毒液未彻底混匀,导致部分结果偏低。
标本污染如需要冷藏的标本未按规定冷藏,可能导致细菌繁殖影响结果。
保存温度不正确如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可能导致某些成分分解或降解。
保存时间过长标本保存不当运输时间过长如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运输温度不当如需要冷藏的标本未按规定冷藏运输,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标本运输不当饮食影响如未遵守医生建议进食,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运动影响如运动后立即采集血样,导致血糖、乳酸等指标升高影响检测结果。
患者准备不足02处理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措施03严格消毒采血前严格消毒,保证采血器、容器和周围环境的清洁。
加强采血操作规范化培训01采血技术规范采血技术,确保采血过程中不污染标本、不破坏红细胞,避免产生溶血。
02正确选择血管选择正确的血管进行采血,避免选择有炎症、水肿、曲张的血管。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标本的保存要求,合理设置冰箱温度,确保标本在保存过程中不变质。
严格控制标本保存条件防止光照避免阳光直射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防止污染确保标本在保存过程中不受其他物质污染,如灰尘、细菌等。
加强标本运输管理专人专送01指定专人负责标本运输,确保标本及时送达实验室。
运输时间02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运输容器03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标本运输,确保容器坚固、密封,防止标本泄漏或被污染。
1患者充分准备23患者在采血前应遵循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原则,避免大量饮酒或进食高糖、高脂食物。
饮食控制患者在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采血。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是确诊疾病、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误差,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人为操作错误临床医学检验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
这些人为操作错误通常分为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例如,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二、样本质量差样本质量差是导致临床医学检验结果误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样本质量差可能包括样本采集不当、保存条件不当、污染或稀释等。
为了避免样本质量差产生的误差,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学会正确的样本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样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所有样本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处理问题样本。
此外,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降低污染和稀释的风险。
三、仪器设备故障临床医学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然而,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仪器设备故障带来的误差,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故障排除方法。
此外,在检验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实验室管理不当实验室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出现误差。
例如,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没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等。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检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检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体液不合格的临床检查原因及对策。
同时,对非标准医院100份体液样本的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
分析未能通过测试的根本原因。
并采取相关对策,导致体液不符合100标准,不正确的血液采样占总数的最高值。
26.0%(26/100),其次是出血,凝血,混浊。
后期检查,采血位置不当。
对于每种类型的体液标准棒,引起不合适的测试的相关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提高测试结果和质量,以提高标准棒的不合适率。
关键词:体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为探究临床体检中不合格体液样本的原因,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体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从我们的医院中选择了100份体液样本,并被无条件分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选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34.1±3.0)岁,包括血液样本30例,生化样本25例,凝血样本20例,免疫分析样本20例,其他5例。
1.2方法所有体液样本送至实验室后,根据跟踪清单检查样品的外观,并确定收集样品的正确时间,并仔细检查并仔细检查相关条件。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100份体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采血错误月份占比最高,占总数的26.0%(26/100),其次是凝血,溶血和脂肪的聚集详见表 1。
表1造成100份不合格体液标本的原因分析3讨论在该试验中无条件检查体液样本的原因:(1)采血量不正确:护理人员无法正确知道所需的样本数量,采血期间操作不当,真空管高或不足,负压等;(2)抗凝剂不足:血液被阻塞,取血时间太长,血液抽出后,试管没有被抽出,将导致血液采样,最终,体液样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摇匀抗凝剂不溶于体液。
试管的总体积不够准确; (3) 总样本数少、污染和检查不充分。
临床检验2336份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

份 标 本 , 中 有 23 6份 不 合 格 标 本 , 不 合 格 标 本 发 生 原 因 其 3 对
进 行分析 , 提出防范措施 。 并 1 材 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 法 11 材料 . 标本 来源 于本 院 20 0 9年 1 O月 至 2 1 0 0年 1月 临
床 各科 室 送 检 的标 本 和 门诊 检 验 标 本 共 3 97 2 , 床 标 本 9 l 份 临 由医生 、 士或者患者直接采集 , 护 护保 中 心 负 责 收 送 检 验 科
本 , 临床 沟通 后 , 据 检 验 目的 , 保 证 对 检 验 结 果 影 响 较 小 和 根 在
的前 提 下 , 选择 性地 对 这 些 标 本 进 行 检 验 并 注 明溶 血 程 度 。笔 者 根 据 不 合 格 标 本 产 生 的原 因 , 议 采 取 以下 防 范措 施 : 建 3 1 实 验 室 方 面 实 验 室 要 根 据 不 合 格 标 本 的 产 生 原 因 , . 指 导 临 床 护 士 正 确 采 集标 本 。 如标 本 出 现脂 血 的原 因 , 病 理 原 除 因外 , 主要 是 护 士未 向患 者 交 代 清 楚 准 备 工 作 , 血 前 进 食 了 抽 富 含 脂 肪 的 食 物 。采 血 容 器 不 当 、 血 量 过 少 , 士 对 检 验 相 采 护 关 业 务 知 识 及 一 些 新 开 展 业 务 不 熟 , 成 对 标 本 采 集 的容 器 选 造 择 和 采 血 量 缺 乏 正 确 认 识 。尿 标 本 不 新 鲜 、 少 , 量 由于 患 者 的 生 理 习惯 在 时 间 上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 过 了 标 本 送 检 最 佳 时 间 , 错
表 2
检 验 科组 室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具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8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不合格的生物标本,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根据原因制定针对性控制方案,标本类型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
结果:全部微生物标本中,标本不合格率为150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88%(150/8000);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46份,不合格率为30.67%;血液标本不合格29份,不合格率为19.33%;尿液标本不合格30份,不合格率为20.00%;粪便标本不合格20份,不合格率为13.33%;分泌物标本不合格25份,不合格率为16.67%。
经过分析,造成上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
结论:在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中,容易出现标本不合格问题,建议检验科与各科室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对标本进行全程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相关人员责任感,由此避免标本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对策微生物检验是目前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检验结果能够有效识别致病菌与病理情况,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在微生物检验中,需要对各种类型标本进行送检,并规范处理标本,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检验中,也会出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问题,使得检验结果失去参考性。
为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有必要对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质量控制方案,为临床检验工作做出贡献[1]。
本文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治的病患各类型标本,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制定控制方案。
相关内容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检验科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统计对象,其中标本具体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与分泌物,回顾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格标本150份,其中痰液标本46份、血液标本29份、尿液标本30份、粪便标本20份、分泌物标本25份。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精编WORD版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精编WORD版一、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差错1.标本采集错误:标本采集不规范、采样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容器等,会导致标本的污染或者不合适采样,进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预防措施包括:采集标本前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正确的采集方法;使用合适的采集容器,确保采样质量。
2.标本混淆:标本混淆是指在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过程中,标本信息被错误地与其他标本混淆,导致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的严格操作规程,避免患者标本之间的混淆;在标本采集和标本转移环节中增加多次身份核对,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标本处理错误:标本处理错误包括标本保存不当、标本处理延迟、标本暴露于不良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预防措施包括:按照标本处理规程进行标本的保存和处理,确保标本能够稳定保存并及时送检;标本保存过程中,注意避免暴露于不良环境。
二、仪器设备导致的标本差错1.设备故障: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标本处理不当或结果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于发现故障的仪器设备立即停用,并进行修复和验证。
2.标本处理流程不合理:标本处理流程包括标本的分析、处理和结果判读等,如果流程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标本处理的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处理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悉并正确执行流程。
三、信息传递和记录导致的标本差错1.标本信息记录错误:标本信息记录错误包括标本采集信息、标本编号、标本处理结果等记录错误,导致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信息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准确记录标本信息。
2.信息传递错误:信息传递错误是指在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错误,导致标本信息的损失或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信息传递的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人和传递渠道,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收 的 12 7份不合 格 标本 。 1
12 方法 .
将 不合 格 标 本 按 照 科 别 、 目 内容及 不合 项
3 讨 论
格 原 因分析 统计 。
2 结 果分析
3 1 不合 格标 本 发 生原 因 从 我 们 统 计 的数 据 分 析 , .
造 成标 本不 合格 主要 因素是 与护 理 人员 业 务 不熟 练 、 责
关 。肿瘤科 为 1 4 % , .2 考虑 原 因是 与病人 用 药 以及放 化
疗 等 因素有 很 大关 系 。急诊 科 稍 高为 11% , 急诊 病 .5 与 人 病情 急 , 需处 理病 情 , 急 检验 项 目多 等原 因有关 。 为究其 不 合格 标本 原 因 , 们 深入 临 床 和抽 血 室 等 我
一
态 , 留取 标 本 不 合 格 的 主 要 原 因 。其 次 为 中 医科 2 是 .
表1 l1 7份 不 合 格标 本 统计 分 析 2
2 、 % 传染 科 14 % , 虑 与这 两个科 室 离 医院 主病 区距 .9 考 离 远 , 本 存 储 运 送 以及 护 士 技 术 水 平 等诸 多 因 素 有 标
2 1 不 合格 标本 发生 原 因分类 及构 成 比 在不 合 格 的 .
12 7份标 本 中 , 血标 本 占首位 达 2 . 1 , 1 溶 6 7 % 还有凝 血 、
任 心不 强 、 实规 章制 度不 严等 有 很 大 的关 系 。但 以上 落
数 据也 反 映出各 科 因收 住病 人特 点 的不 同 , 合 格标 本 不
脂 血等也 占相 当大 部分 ; 次 是 尿便 标 本 不 新 鲜 、 少 其 量
发 生率也 有 差异 。儿科 的不合 格 标 本 发生 率 最 高 , 其 究 分别 占 1 .9 与 9 8 % 。痰 细 菌 培 养标 本 也 有 很 大 原 因是 因为 小儿 对采 集标 本 不配 合 , 便 留取 不 能按 时 6 1% .6 尿 部分 不合格 。见表 1 。 间要 求 , 静脉 采 血难 度 大 , 其 新 生 儿 血 液 处 于 高 凝 状 尤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及措施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及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临床检验科的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标本在送检化验时发现不合格,找出存在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检验结果时找出存在问题的血液标本进行查验。
最后发现,存在问题的标本有12例,根据分析得出,标本检验问题主要因素是送检标本污染、送检时间不及时、血液标本遭破坏等因素。
根据这些存在的因素给予对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送检的血液标本,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发现一些是由于送检时候不注意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
如果对其进行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讨论:在临床检验中,对于血液标本中存在的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进行调研可以看出,存在的很多不合格因素都是我们人为可以避免的。
应该找出原因,并做好预防,提升标本检验合格率。
关键词:检验;不合格;措施在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开具一些检查单,如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脂等,以便为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要想获得可靠、准确的检测结果,除了实验室本身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外,正确的采集、留取标本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血液标本由于送检等各方面原因会导致血液标本在送检后出现不合格现象[1]。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此次列入研究的100例血液标本作为调研对象,对此送检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将不合格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结果如下。
1.1.方法送检的血液标本全部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化验,最后观察检验结果,仪器均与以往检验标本仪器一致,包括操作人员和报告解读。
1.1.分析标本不合格存在原因主要是标本采集问题、采血时间、部位、标本送检、标本污染等原因。
1.1.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止血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40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高、pH值降低、K+、Ca2+、肌酸激酶升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分析
目的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强化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运送途径,落实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方法对2010年7~12月笔者所在医科接收的体液检验标本退回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尿液标本17 700份,不合格标本81份,占0.46%;粪便标本14 505份,不合格标本141份,占0.97%;痰液标本633份,不合格标本55份,占8.69%。
结论认真核对送检标本的合格性,对临床检验结果起到质量监控作用,要加大临床医护人员得培训,使得检验质量大大提高。
标签:检验标本;不合格标本;正确采集;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是临床诊断医学中的重要部分,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
当临床医生获取可疑数据时,首先对检验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怀疑,而往往想不到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和标本的合格情况。
目前患者因为怀疑检验结果不准确而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给医疗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就以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检验室所收到的不合格体液标本加以分析,希望增加些经验,提高对体液标本采集的重视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检验室所收到住院患者的体液检验标本,所有检验标本均由医务人员采集、护工或本人送检。
1.2方法检验人员收到临临床送来的标本后,认真逐项核对,仔细观察、详细咨询。
对确定不合格的标本进行详细登记原因并退回。
2结果
2.1不合格标本临检室所收到不合格检验标本比例详见表1。
2.2标本不合格原因
2.2.1不合格的尿液标本主要为:未及时送检的标本放置时间过长69例未使用无菌容器造成标本污染的微生物培养标本7例,24 h收集尿液时添加防腐剂的量不准确5例。
2.2.2不合格的粪便标本主要为:容器被污染103例,混有尿液等其他液体32例,需集虫卵的粪便量不足4例,送检时间过长2例。
2.2.3不合格的胸腹水、脑脊液标本主要为:送检时间拖延10例,标本凝固2例,受污染1例。
2.2.4不合格的前列腺液、精液标本主要为:送检时间过长6例,标识不清3
例,量不足2例,受污染1例。
2.2.5不合格阴道分泌物标本主要为:药物干扰16例,受污染2例。
2.2.6不合格痰液标本主要为:送检成分为唾液47例,送检时间过长8例。
3讨论
3.1本资料结果显示临床检验室体液标本不合格情况,痰液最高,其次分别为前列腺液、粪便、精液、胸腹水等,其不合格原因有需要作微生物培养的标本被污染了,标本送检时间不及时,液体标本未抗凝好,标本取材不正确等等。
而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采样不仔细。
3.2质量控制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检验项目的增多,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数据,因此准确的检验结果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
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分析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可以达到70%[1],因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这些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一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
影响检验质量的环节很多,其中许多非患者本身的因素会影响检验测试的。
如收集标本的部位、采集时间、年龄、性别、体形、情绪、食物和药物等。
因此,采集标本前一定要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要是医护人员对这些因素影响检验结果有了深刻认识,就会注意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了。
3.2.1尿液标本采集尿液送检的环节主要是标本的容器,收集的方法,送检时机及其保存方法。
首先,在选择尿液容器时,一定要注意容器的洁净,最好使用一次性容器避免重复使用时清洗不尽而残留干扰。
用于微生物培养时,要强调无菌容器,并在有效期内。
收集尿液标本时,婴儿要注意粪便的混入污染,女性要注意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的混入,男性要注意精液、前列腺液的混入。
正常情况尿液标本收集后要立即送检,避免尿液里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若收集时间长,如24 h尿液蛋白检测。
要注意尿液标本的防腐保存。
此时,按照不同的检测目的,添加相应的一定量的防腐剂。
如:尿液生化检测——甲苯(或二甲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浓盐酸;尿液浓缩结核菌检查——麝香草酚。
3.2.2胸腹水、脑脊液(CSF)采集胸腹水因为蛋白成分存在的特殊性,采集时要注意标本凝固,细胞成分破坏。
采集的容器要求收集于3个无菌瓶中,每瓶1~2 ml,第1瓶作细菌检查,第2瓶作化学或免疫检查,第3瓶作细胞计数,采集的CSF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放置时间过久会因细胞破坏导致细胞计数不准确,影响分类计数。
送检时,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 抗凝,生化标本宜用肝素抗凝。
3.2.3粪便标本采集因为粪便标本的特殊性,临床采集标本往往得不到重视或受到医护人员心理上反感、排斥。
在工作实际中,采集的合格率往往较低,如:标本不新鲜、送检无代表性、受污染等等。
因而,我们要求如下:尽量采集自然
排出的粪便,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不能送检。
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一般要求1小时内,盛装容器要清洁,不可混有水或尿液。
一次排便时不要送检全部,应选取有脓液、粘液、血液等病变的成分。
若要检查寄生虫如阿米巴,排便后要注意保温。
检测粪便隐血试验时,交代患者实验前3d尽量不要食入动物血、铁剂及维生素C,避免影响化学法隐血试验。
若采用免疫法检查,则无需特殊要求。
3.2.4痰液标本采集采集多种方式,在标本采集时一般留取清晨醒来的第1口痰,要求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数次,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
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以免细胞与细菌自溶破坏,影响细胞学检查和细菌检出率。
从本文的讨论分析中可见,为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和质量,临床医护人员得加强责任心、加强基本功、加强理论培训,做好标本采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使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完美,出具的检验报告也真实可靠。
我们临床检验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智慧,许素菊,白云,等.急诊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误诊误治,2002,15(3):217-218.
[2]任玺华.标本采集前准备中常见问题与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16(6):32.
[3]洪锡田.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与常见错误.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14(10):172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