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薪炭林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合集下载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湟源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寒冷干燥。

湟源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林木资源丰富湟源县境内分布着大片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主要树种包括青杨、云杉、桦木等,而且还有丰富的草原资源。

这些森林资源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木材和草料,还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湟源县政府加大了对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改良的品种,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县内的树苗基地逐渐规模化,并且逐渐推广了自然更新、人工幼苗培育等种苗技术,不仅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还加速了林木资源的更新和恢复。

3. 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种苗的质量问题,目前一些基地种苗的品质不稳定,存在着成活率低、抗逆能力差等情况,这对于后续的造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是基地设施的落后,一些基地的种植设施陈旧,设备简陋,不利于苗木的培育和保护。

最后是市场开发不畅,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一些优质的苗木无法及时销售,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益不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 种苗质量不高种苗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品种选择不当、种植技术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一些基地选用的树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导致了成活率低、抗病力差的情况。

基地的管理人员对于种植技术掌握不够,种植过程中存在了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质量不高的情况。

2. 基地设施陈旧基地设施的陈旧主要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一些基地缺乏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制度,导致了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管理措施不严格等问题。

3. 市场销售不畅市场销售不畅主要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湟源县是青海省西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气候寒冷,土地多山地,是一个适合林木种植的地区。

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在湟源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湟源县林木资源现状湟源县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为险峻,土地资源主要以草地和林地为主。

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县的森林资源主要以针叶林为主,木材资源相对丰富。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开发,林木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二、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

林木的种植可以有效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保护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2. 增加经济收入。

林木种植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新的经济来源,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3. 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林木种植,可以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三、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现状目前,湟源县的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开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种苗资源短缺,品种单一。

由于长期的开发和滥伐,当地的原始林资源大大减少,种苗资源短缺,种植的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当地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当地的农民对于林木种植的技术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影响了种苗工程的建设进程。

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有限。

种植的林木苗木供应过剩,而且销售渠道有限,导致了苗木资源无法有效变现。

四、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发展前景针对以上问题,湟源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成效。

加大科研力度,优化品种。

可以通过科研机构和行业专家的合作,对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培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树苗,丰富林木种植的品种。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术。

可以组织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培训,向当地农民普及林木种植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对于种植的技术水平,提高种植的效益。

湟源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思路

湟源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思路

湟源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思路摘要分析了湟源县林业发展的营造林方式、投资形式以及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湟源县生态建设步伐。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青海湟源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西部,地处东经100°54′30″~101°24′50″、北纬36°19′27″~36°54′54″之间,属省会西宁市管辖,距离西宁市51km。

东邻湟中县,西靠共和县,南接贵德县,北与海晏县接壤,属于农牧交接处,东西宽42km,南北长62km,全县总土地面积15.5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98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4.97%。

1湟源县营造林主要方式及投入形式湟源县历来重视森林培育工作。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县情再认识、客观分析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全面调整工作布局,提出了“生态立县”,实施生态(绿化)品牌发展战略,使生态建设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根据这一思路,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1.1人工造林组织方式1.1.1专业队造林。

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当前林业发展建设需要,我县的“天保”和“三北”分别由国有林场组织,专业队统一施工。

尽管工程建设区造林地立地条件差,海拔高,但工程质量高,是全县林业生产的一个亮点。

1.1.2乡村集体造林。

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我县的退耕还林周边荒山造林工程全部由乡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工程进展顺利。

1.1.3个体造林。

个体造林主要体现在退耕及四旁植树活动中。

在退耕还林中坚持“谁退耕、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由退耕户施工完成退耕4 495.6hm2,累计涉及农户23 2720户,使退耕还林工程的责、权、利真正得到落实。

我国薪炭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薪炭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薪炭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作者:佟铁臣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6期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薪炭林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薪炭林;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类号】:S700一、我国薪炭林现状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林分总面积12919.94万hm2,其中薪炭林为445.17万hm2,占林分总面积的3.4%;全国林分总蓄积1008564.23万m3,其中薪炭林蓄积为8751.43万m3,占林分总蓄积的0.9%。

从培育方向来看,全国人工林面积为4666.69万hm2,其中薪炭林面积为60.07万hm2,占人工林面积的1.3%。

就全国活立木总蓄积消耗量而言,年均消耗量为37075.18万m3[1]。

据1993年全国林木资源消耗量调查,全国烧材占林木消耗总量的29.8%,其中云南、贵州、陕西、四川等省烧材分别占全省林木资源消耗总量的54.1%、49.0%、48.2%、46.1% [2] 。

大量木材作为能源低价消耗,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林木的合理利用。

目前薪材消耗已大大超出了森林资源的合理承受能力,这不仅使森林资源遭到巨大破坏,同时也加剧了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并由此导致生态状况恶化。

二、我国薪炭林存在的问题我国每年薪炭消耗约占当年森林资源消耗的1/3,而在森林资源中薪炭林的面积仅占3%,蓄积量不足1%,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5.94m3,居各林种之末。

毫无疑问,无论从定性还是从定量角度而论,现有薪炭林根本无法承担当今薪炭的消耗,薪炭的消耗只好由用材林、防护林等非薪炭林林种的超额采伐来实现。

结果是尽管薪炭林在森林资源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但所有的森林资源又都成为薪炭的主要来源。

人类要生存必需解决温饱问题,而解决燃料自然成为首要问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解决燃料的主要途径。

薪炭林因面积小、蓄积量少和单位产量低根本无法成为薪炭源的主流和农村燃料的主体,人们只有选择农作物秸秆、畜粪等物质和森林资源作为燃料。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一、现状分析1.发展现状湟源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山清水秀、气候适宜,有助于林木种苗工程的快速发展。

该县目前林木种苗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重点打造生态公益林、增强造林绿化、推广现代种植技术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湟源县已初步形成了林木种苗产业规模,林木种植技术有了较大提升,但全县种植林木面积还需进一步拓展。

2.面临的问题湟源县在发展林木种苗工程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种苗质量不稳定,品种不全。

该县品种库还不够完善,种植区域内的品种多以外来物种为主,而民间培育的品种难以保证质量。

(2)科技含量低。

传统的种植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含量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有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3)资金渠道较少。

湟源县的农业产业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农民个人财力有限,因此林木种苗工程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发展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湟源县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加大林木种苗工程的投入力度,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推进林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投入林木种苗工程,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2.加强科技支持为了突破种苗质量负面影响与技术含量低的局面,县领导应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种植者与消费者等工作部门加强科技支持,采用智慧互联手段传播种植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等交流工作,加速将段选品种制种和调查能力等方面纳入决策程序和一体化服务,结合果农全因素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景观、气候与时间等多样化对策,真正实现科技对精益管理和智慧农业的有效支持,进而促进种苗产业的质量提升。

3.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湟源县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让他们熟知新型果树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

同时,要引导农民转变农业观念,推广节约用水、耕作整地、高效喷灌等绿色环保栽培技术和农作物综合管理技术等工作,以达到节能优化和科技创新的目的,这些都是提高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最好的途径。

湟源县薪炭林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湟源县薪炭林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湟源县薪炭林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摘要分析了薪炭林在湟源县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湟源县薪炭林的建设发展现状,并总结了该县发展薪炭林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薪炭林;利用现状;发展思路;青海湟源湟源县地处日月山北麓、湟水河上游,属省会西宁市管辖,距离西宁市51km。

东西宽42km,南北长62km,土地总面积为1 509km2。

湟源县是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湟水河的源头,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日月山东麓,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端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海拔为2 470~4 898m,垂直高差2 428m,是青海省农牧区的自然分界线。

湟源县总土地面积155 302.9hm2,其中林业用地69 845.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97%。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2 765.3hm2、灌木林面积为38 924hm2、灌丛地面积为10 083.4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2 233.9hm2、宜林地面积为5 782.6hm2,苗圃等其他用地56.1hm2,森林覆盖率为26.8%。

全县辖7乡2镇、147个行政村,人口13.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2万人,全县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386元。

由于历史和社会各方面原因,湟源县境内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农村能源严重匮乏,致使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1薪炭林在湟源县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薪炭林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湟源县农村能源主要有3种:一是矿物能源;二是再生能源;三是采用节柴灶。

农村以薪炭林作为生产生活的能源是最为经济和适用的,仅在造林时投入建设费用,5年后可以通过平茬收取薪炭,解决烧柴问题,同时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薪炭林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

林场要发展,我该谋什么研讨材料

林场要发展,我该谋什么研讨材料

林场要发展,我该谋什么研讨材料林场要发展,我该谋什么研讨材料?前言林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的林业发展一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开始着力推进林场发展,并且取得不少成果。

那么,作为一名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我应该从哪些角度考虑林场的发展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和研讨材料。

一、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方式是影响林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要使林场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方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利用新技术。

如利用卫星影像提高林场后勤管理等。

2、改善林业生产劳动条件。

如设置设备、安排劳动力等。

3、加强林业基础研究。

如设计新型机械等。

以上是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二、以环保为根本,推进林场可持续发展林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环保为根本,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要紧紧扎住。

下面是一些建议供参考:1、加强自然环境保护。

如采取农业防治方式保护水源。

2、合理规划与落实。

如确立森林保护的底线。

3、普及环保宣传、做好社会普及教育工作。

如提高人民生态意识。

以上是建议供大家参考。

三、推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要谋求林场长期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建设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1、强调环境友好的林业生产方式。

如树种的合理搭配、利用木材等。

2、推动生态文明的林业发展方式。

如在林地上开展生态旅游。

以上建议供大家参考。

结论作为一名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我认为林场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林区发展的对策密切相关。

以上是我对林场发展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于大众有所帮助。

对湟源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思考

对湟源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思考

对湟源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思考摘要林业总体规划是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湟源县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该县森林资源的增加,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文从湟源县自然条件出发,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目的,提出了湟源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以达到地尽其用,指导全县天然林保护工作。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问题;林业总体规划;青海湟源1湟源县自然环境湟源县地处东经100°54′30″~101°24′50″,北纬36°19′27″~36°54′54″,属西宁市管辖,全县总面积15.09万hm2。

海拔2 470~4 890 m,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分别为3.0、13.9、-10.6 ℃,≥5 ℃、≥10 ℃的年积温分别为1 771.7、1 027.5 ℃,无霜期27~71 d。

年均降水量为400 mm,植物生长期降水量为350 mm,年蒸发量为1 454.3 mm。

主要气候特点: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明显多雨,冬季漫长干旱。

气温日差大,年较差小,结冻期长,无霜期短。

湟源县土壤类型较多,根据第一次土壤普查统计,境内有8个土类,分别为石质土、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黑钙土、灰褐土、栗钙土、沼泽土、新积土[1-2]。

2湟源县自然资源2.1土地利用全县总土地面积15.09万hm2,其中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分别为2.33万、5.47万、6.14万hm2,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15.44%、36.25%、40.69%;道路、水域、居民地0.33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9%;未利用地8 260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47%。

2.2森林资源湟源县林业用地面积为5.47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6.25%。

其中,有林地、灌木林地分别0.33万、3.47万hm2,分别占林业用地的6.03%、63.44%;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分别为0.33万、1.42万hm2;苗圃地156.13h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湟源县薪炭林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摘要分析了薪炭林在湟源县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湟源县薪炭林的建设发展现状,并总结了该县发展薪炭林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薪炭林;利用现状;发展思路;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s7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02-01
湟源县地处日月山北麓、湟水河上游,属省会西宁市管辖,距离西宁市51km。

东西宽42km,南北长62km,土地总面积为1 509km2。

湟源县是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湟水河的源头,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日月山东麓,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端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海拔为2 470~4 898m,垂直高差2 428m,是青海省农牧区的自然分界线。

湟源县总土地面积155 302.9hm2,其中林业用地69 845.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97%。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2 765.3hm2、灌木林面积为38 924hm2、灌丛地面积为10 083.4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2 233.9hm2、宜林地面积为5 782.6hm2,苗圃等其他用地56.1hm2,森林覆盖率为26.8%。

全县辖7乡2镇、147个行政村,人口13.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2万人,全县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386元。

由于历史和社会各方面原因,湟源县境内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农村能源严重匮乏,致使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1薪炭林在湟源县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薪炭林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湟源县农村能源主要有3种:一是矿物能源;二是再生能源;三是采用节柴灶。

农村以薪炭林作为生产生活的能源是最为经济和适用的,仅在造林时投入建设费用,5年后可以通过平茬收取薪炭,解决烧柴问题,同时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薪炭林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

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林产品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我国林业发展建设中,薪炭林建设是一项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内容。

薪炭林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大量能源,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是一种可持续
利用的林种。

营造薪炭林,以其木质、根、茎、叶等作为燃料,产量大、使用方便、燃烧值高,适应大多数农民生活生产习惯,而且一般薪炭林萌生力强、适应性广、造林成林速度快,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薪炭林其种子、枝条、果汁等还可为农民增加收入。

薪炭林属于再生性生物能源,是未来全球矿物能源枯竭后的主要替代能源,有着
极大的发展前景。

2湟源县薪炭林建设发展现状
湟源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荒山及坡耕地面积较大。

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湟源县广大农村大部分荒山荒坡都已基本治理完
成,营造了大片薪炭林,为该地区保持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县共有薪炭林2.67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8.23%。

以沙棘、柠条等耐旱、适生、萌蘗力强的树种为主。

在地区分布上,浅山浅半山多于脑山,阳坡多于阴坡,东部多于西部,全县9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东峡乡、城效乡、和平乡、波航乡和大华镇分布比较集中连片,如东峡乡大黑沟村、城效乡拉尔贯村、和平乡小高陵村、波航乡麻尼台村等形成了一定规模,充分显示出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湟源县发展薪炭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据统计,湟源县现有薪炭林2.67万公顷,年可提供薪材(包括四旁树木)28万吨,在农村能源结构上,煤占25%、薪材占40%、秸秆占5%、畜粪占20%,新能源和其他各占5%。

目前湟源县农村年均需生活用燃料至少35万吨,缺口7万吨,缺少地区主要在浅山浅半山地区,燃料短缺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则日渐突出。

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薪炭林,是解决短期内农村生活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鉴于营造薪炭林树种资源丰富,且建设成本较低,应当大力营造培育薪炭林的基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解决农村能源,尤其是生活能源短缺问题,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使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

湟源县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山区县,全县有大量的荒山荒
坡和不适于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坡耕地,土壤、热量等资源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薪炭林,沙棘、柠条等树种具有燃烧值高、火力旺、耐平茬、产薪量高等特点,且均为湟源县乡土树种,是理想的薪炭林培育树种。

薪炭林建设采用国家出资、集体或农户承包的形式运营管理模式,即实行国家提供资金、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荒山荒地由集体或个人承包营造薪炭林,并遵循“谁造、谁管、谁有、谁受益”的原则。

建设薪炭林项目基地,有利于缓解全县农村能源极为短缺的局面,有利于保护现有植被,并可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杨克美,何小东,唐伟.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中的地位与薪炭林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103-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