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留学360招收湟源县美国留学代理

留学360招收湟源县美国留学代理

湟源县位于西宁市西部,县城城关镇距省会西宁52千米。

总面积1509平方千米。

总人口为135004人(2009年底)。

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土族等。

湟源县原辖2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大华镇、东峡乡、日月藏族乡、和平乡、波航乡、申中乡、巴燕乡、寺寨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互联网免费留学领跑者-留学360非常看重湟源县美国留学市场,现招收湟源县美国留学代理: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留学360为留学代理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真实可靠的海外学校合作资源,帮助合作机构和国际院校合作。

合作开展留学推广展览展示活动,定期安排海外学校考试和面试活动。

专业、高效的留学方案设计及院校课程选择服务。

高成功率的名校(高中、本科、硕士)课程申请服务。

一对一的学生录取后的后续服务。

完整专业的留学咨询顾问培训服务。

专业直接的合作办学项目策划和设立。

各国夏令营,游学,海外培训、文化教育交流访问项目策划、推广服务。

留学360为拓展业务范围,诚招全国各地公司、个人代理,共同发展各地留学业务:一、合作宗旨强强联合将会使我们的团队更加强大。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服务更趋完善,取长补短,利益共享是我们的合作宗旨!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提升双方的服务质量。

二、合作对象及方式1.国内外院校机构:留学360与国际院校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在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瑞士、日本、爱尔兰、北欧四国、俄罗斯等国外有办公室为合作伙伴提供国外本土的支持和售后服务。

湟源丹噶尔古城旅游

湟源丹噶尔古城旅游

湟源丹噶尔古城旅游1、湟源丹噶尔古城简介丹噶尔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曾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要地,城内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农耕文化与牧业文化交汇融合的奇异景象。

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原地区通往青藏的交通咽喉,故享有“环海商都”、“海藏咽喉”等美名[1]。

2009年5月,古城正式对外开放,为青海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湟源丹噶尔古城现况分析2.1价值分析2.1.1、悠久的历史文化湟源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建成于清雍正五年(1727),是青藏高原东麓重要的文化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唐朝初年,中央政府首次与叶蕃王朝在今日月山下“茶马互市”。

明清时“茶马互市”逐渐由日月山下转移到丹噶尔,自此湟源地区成为西北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2.1.2、独有的民间艺术湟源人独创的手工艺术品丹噶尔皮绣,迄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采用牛皮、羊皮、兔皮、鼠皮等多种动物皮革,在这些皮革之上用羊毛、马尾等绣线绣上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等图案制成工艺品,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湟源排灯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起源于清代,发展于民国,至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2.1.3独特的建筑风格丹噶尔城隍庙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

城隍庙坐北朝南,全庙建筑属传统式飞檐大屋顶,绘幽雕刻,尤显瑰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丹噶尔文庙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是青海省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孔子庙。

其整体建筑别致典雅、山朴简洁、文雅秀气,充分揉合了古代殿宇式建筑和江南园林式建筑的秀美风格[3]。

2.2效益分析自丹噶尔古城对外正式开放后,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青海湟源县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县城。

饲草产业是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目前,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格局。

通过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饲草产业在该县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目前,饲草种植面积约为28.5万亩,年产量近8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青贮饲料、干草和饲料片为主的饲草产品体系。

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饲草产业的科学种植水平和技术含量,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与其他地区相比,湟源县的饲草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规模化发展水平有限。

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

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与养殖业的对接程度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发展青海湟源县的饲草产业,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发展目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规模化发展水平。

通过推广合理的饲草种植技术和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饲草产量。

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饲草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饲草产业的研发和创新。

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

加强与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对接,为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加大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实施上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加强对饲草产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饲草产业的认知和参与度。

政府还可以引导农民合作组织成立,通过集体经济和品牌效应带动饲草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为饲草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通过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我们相信青海湟源县的饲草产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青海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海高原东北边缘。

湟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素有“青海高原麦乡、牧乡、丝绸之乡”之誉。

饲草产业作为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推动农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湟源县饲草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策略,以期引起社会对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一、湟源县饲草产业的现状1.1 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拥有大片的草原资源,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是典型的天然牧草生产基地。

草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优质饲草的主要产地之一。

1.2 饲草养殖比例较低尽管湟源县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但由于地处高原,气温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草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一直是该县饲草产业发展的难点。

目前,该县饲草养殖比例较低,饲草品种单一,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

1.3 饲草产业附加值不高目前湟源县饲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草原放牧方式为主,缺少现代化的养殖和管理手段,饲草加工与附加值开发能力较弱,导致饲草产业的附加值不高,降低了其经济效益。

1.4 产业发展环境待改善湟源县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建设滞后,市场信息闭塞,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协同化程度低,产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湟源县应加大对饲草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引导农牧民采取现代化的饲草养殖方式,提高饲草产量和质量。

应加强对优质饲草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增加饲草的品种多样性,降低单一品种对草原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2.2 加强饲草加工与附加值开发湟源县应积极引进饲草加工技术和设备,发展饲草深加工产业,延长饲草产业链,提高饲草的附加值,推动饲草产业的升级换代。

应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提高其饲草加工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

2.3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化湟源县应加大对饲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饲草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青海湟源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位于青海省西部,被誉为“上天宠溺的地方”。

该县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降水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牧业的发展。

饲草产业是湟源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湟源县饲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现状:湟源县的饲草种植起步早,在不少农户中,饲草种植已经成为了家庭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湟源县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且具备良好的水利条件,使得饲草种植得以顺利开展。

目前,湟源县主要种植的饲草主要包括牧草和青贮饲料。

牧草主要是用于放牧和饲养牲畜,而青贮饲料则在饲养季节结束后储存起来,以供冬季饲料不足之时使用。

饲草产业在湟源县的农牧民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农牧民提供了增收的来源,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养殖业提供了高质量的饲料资源。

饲草的种植和养殖业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养殖业为饲草提供销售市场,而饲草的供应则保证了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当前,湟源县饲草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饲草种植、加工、销售到养殖业的链条逐渐完善。

二、发展目标:饲草产业的发展对于湟源县的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发展饲草产业,湟源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饲草产业的种植技术水平。

目前,湟源县的饲草种植主要依靠传统的方法,存在种植面积不足和产量低下的问题。

湟源县需要加强对饲草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同时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提高饲草的产量和质量。

2. 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

湟源县要关注饲草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引入对当地气候土壤适应性强的饲草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还需要推广饲草的机械化收割、贮藏和加工技术,提高饲草的利用效率。

3. 加强饲草的资源保护和管理。

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湟源县需要加强对饲草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制定饲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政策,加强饲草产业的监管,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4. 扩大市场销售渠道。

湟源县需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饲草的销售渠道。

青海湟源_精品文档

青海湟源_精品文档

青海湟源青海湟源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市,位于青海省西北部。

它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宜人,素有“天堂之都”的美誉。

湟源地处青海湖和黄河之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青海湟源的历史、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旅游资源等。

青海湟源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湟源是纳西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纳西族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湟源古老的建筑和遗址见证了这里的辉煌过去。

据史书记载,湟源地区在唐代受到了蕃汉文化交融的影响,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文物和历史遗址。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湟源土司府,它是唐代纳西族土司的官署,是湟源地区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青海湟源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湟源地形多样,有高山峻岭、流水飞瀑和广袤的草原,给人一种恢宏壮丽的感觉。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是湟源县唐古拉山,它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高峰,海拔超过6000米,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上唐古拉山,可以俯瞰整个湟源县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力量。

除了唐古拉山,湟源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点,如四角寺、阳坝等,值得一游。

湟源的人文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湟源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方,纳西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纳西族的三月街、火把节等,这些独特的节日和庆典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湟源还有多个民俗村落,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更多关于湟源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青海湟源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湟源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温泉、草原牧场、古堡等。

温泉是湟源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温泉水质纯净,具有医疗和保健功能,深受游客喜爱。

湟源的草原牧场被誉为“天然牧场”,这里的牛羊成群结队,犹如人间仙境,给人一种宁静和宜居的感觉。

古堡是湟源的又一特色,这些古老而壮观的建筑物见证了湟源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喜爱历史的游客来说,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浅谈青海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与目标青海省湟源县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而饲草产业则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饲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生产角度看,饲草产业是维系畜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对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湟源县饲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在探讨如何促进饲草产业的发展,提升畜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一、湟源县饲草产业的现状1.资源丰富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气候寒冷、干燥,适宜饲草生长。

县内草原资源丰富,是湟水、大通河、花石镇和文川乡田间地头,田园风光好,农牧业呈现农田畜牧业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这为饲草的种植和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技术水平落后尽管湟源县饲草资源丰富,但是饲草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种植面积不足,养殖产量不高。

目前,湟源县大部分农民在饲草种植和养殖上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的自然生长方式,对于种植技术和养殖管理方面相对薄弱。

3.产业链不完善饲草产业链不完善也是湟源县饲草产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从饲草的种植、加工、销售和流通环节来看,整个产业链条并不完善,中间环节薄弱,加工和销售环节不畅通。

这导致了湟源县饲草产业的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

4.市场需求不足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湟源县的畜牧业规模较小,且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需求不足,饲草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由于饲草产品规模小、加工和运输成本较高,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产值不稳定,对于饲草生产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

1.提高饲草产业科技含量针对目前湟源县饲草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行节水灌溉、有机施肥、精准施药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饲草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饲草的品种选育和推广,推动饲草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

2.完善饲草产业链饲草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关系到饲草的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

目前,湟源县的饲草产业链并不完善,应该加强饲草的深加工和精细化管理,提高饲草产品附加值,扩大饲草产业规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饲草产业的整体效益。

湟源水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湟源水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湟源水利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通过对湟源县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对加强水利水工程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探寻县水利发展的新模式、新战略。

【关键词】湟源县水利现状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对策一、湟源县水利发展的现状湟源县地处湟水河上游,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人口13.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总耕地面积22万亩,水利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保灌面积13万亩。

境内有大小河流86条,正常有水的河流25条,主要河流有湟水河、药水河。

湟水河流域区间面积1461.7平方公里(包括药水河),多年平均流量8.82立方米/秒, 药水河流域区间面积63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2.84立方米/秒。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00立方米,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008.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6.8%。

全县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97项,其中农田灌溉工程渠道117条长690公里,涝池7座,池容13.57万立方米;电灌站9 座;机井7眼;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

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38项共解决了7乡2镇146个行政村13.53万人和13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占全县总人口的99.12%。

建成了30年一遇标准防洪墙8.861公里,共治理河道4.43公里,建成小水电站18座,总装机容量1.85万千瓦。

建成小流域治理点27处,淤地坝8座,兴修梯田19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0.5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7%。

二、存在问题分析1、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湟源县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工程标准较低、设施简陋,灌区末级渠系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较突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问题日益严重,加之湟源县多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尤为严重。

另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严重制约了湟源县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

2、洪水灾害仍然是主要灾害之一因受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等地形地理条件的限制,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并且由于湟源县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乡村一级防洪设施简陋,几乎没有标准的防洪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防汛任务艰巨是困扰湟源县工农业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概况
2.1项目区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湟源县城关镇涌兴村位于湟源县城北部,是一个农居民混居的行政村,全村现居住农户357户,人口为1500人。

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352.24亩,人均耕地0.84亩,全部是水浇地。

涌兴村为城中村且与湟源县旅游景点丹噶尔古城相邻。

是本县农业生产、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 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01°15'~101°15''58.13'',北伟36°41'22.65''~36°40'28.53''之间,海拔高程在2600~2676m之间。

2、地质、地貌
该项目区属于浅山川水地区,位于湟水河河谷地中,地处西宁-民和盆地的西部边缘、湟水河上游地段,该盆地为-东西狭长的断陷盆地。

湟水河沿盆地由西向东穿越,南北两侧为侵蚀强烈的低山丘陵地貌,植被稀疏,沟壑纵横;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坡面冲沟发育,侵蚀强烈。

项目区地形为冲积、洪积扇层,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势较平坦,地面坡度大部分在5度以下。

3、土壤条件
项目区内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湟水两岸的浅山坡地和水地、脑山的部分地区,海拔2470~3000米之间。

土壤母质为黄土或坡积物,耕作土壤单独分为耕种栗钙土一个亚类。

土层深层,
土壤肥力好,适宜种植麦类、豆类、马铃薯、油菜等多种作物。

耕作层有机物含量为2.03%,全氮0.14%,全磷0.14%,全钾1.84%;碱解氮120PPm,速效磷20PPm,整效钾350PPm,碳酸钙10.9%,阳离子代换量11.5me/100g土,PH值为8.5。

土壤有机含量2%左右,含氮0.1-0.13%,含磷0.1-0.2%,含钾1-4%,碳酸钙9-10%,阳离子代换量每百克土6-12毫克当量。

4、作物种植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该地区适于种植小麦、蚕豆、蔬菜等农作物。

5、气候
湟源县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春温高于秋温,气温日差大,冬季多大风,夏季多冰雹。

年平均气温3℃,年平均降雨量450mm,年蒸发量1450mm,干旱缺水是本县的主要自然灾害。

根据湟源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灌区的气象要素为:海拔2600~2676m之间的浅山地区,年日照数为2708小时,年太阳辐射148.2千卡/cm2,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最高气温13.9℃,平均最低气温-11.6℃。

农作物生产期147~156天,年降水量452mm,年蒸发量1452mm,年大风日数29天,最大风速20m/s,多年平均冰雹日数54天。

6、水文
湟源县有大小河流86条,均系湟水支流。

常年有水的有25条,
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

主要河流为湟水河和药水河。

湟水河发源于海晏县之包忽图山,由海晏县城东南流至托洛亥入县境。

境内全长41.5公里,流经巴燕、申中、大华、城郊、东峡等乡,流域面积1461.7平方公里(包括药水),高差440m,平均坡降1.06%。

湟水河多年平均流量4.99 m3/s,年平均含沙量约为65.37万吨,多年平均总径流量15745.9万m3;药水河为湟水上游重要支流,源于日月乡之青阳山与野牛山北麓,在县城南郊注人湟水。

药水河全长51.6公里,流经日月、和平、城郊三乡,流域面积637.1平方公里,高差1405米,平均坡降2.72%。

多年平均流量2.58 m3/s,多年平均总径流量8126.56万m3。

7、工程地质条件
项目区位于湟水河一级阶地上。

区内,自然边坡较缓,大多在5度以下。

地基多为第四系砂砾石、砾质土、碎石土、砂土等;地表为厚度不一的植被土层,北段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层厚度逐渐增大,植被土层土层厚度较小,一般在1.0~2.5m之间,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表土尚有湿陷性。

8、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湟源县属西宁市管辖,全县行政区划为7乡2镇147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

据2009年年鉴统计,全县总人口为13.74万人,4.11万户,其中城镇人口3.14万人,农村人口10.6万人。

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 14806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58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8607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37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268.18元。

城关镇2009年全镇农业产值为5606.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8.12元。

9、自然灾害情况
湟源县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春旱和伏旱,发生频率高,形成春旱和伏旱主要原因是本县地形复杂,垂直高度之间气候变化大,降水量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年、月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大,夏旱主要以山地阳坡较为严重;其次主要是暴雨、山洪、冰雹等。

第三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3.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年径流量
涌兴村温棚设施农业工程水源从炭窑村炭窑泉水取水,因无实测资料,用等值线图法和径流系数法推求年径流量。

①径流深等值线图法
㈠从《青海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中查得,引水口以上流域重心处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0mm,项目区以上(炭窑村以上)流域面积0.56km2,则可按公式W1=YF×1000,其中W1——径流总量,以m3计;Y——径流深,以mm计;F——流域面积,以km2计,算得炭窑村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W1=5.6×104m3、相应的径流量为Q1=6.39 m3/h。

㈡从《青海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值线图中查得,多
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20,并查得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0mm,则其径流深为Y=0.20×450=90mm,进而用公式W=YF×1000算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W2=5.04×104m3,相应的径流量为Q2=5.75m3/h。

从《青海省水文手册》中可以查到,径流深等值线图和降水量等值线图大致相符,因此对同一流域来说,其集水面积、径流系数为常数,故径流量与降水量成正比关系,由于炭窑泉水缺乏实测资料,鉴于上述原因,该区径流年内分配系数以湟源县董家庄水文站年内分配系数为依据,并考虑泉水补给,做适当修正。

通过计算,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最后取径流系数等值线图法计算结果作为设计采用值。

则引水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m3/h,年径流总量为5.04×104 m3。

从《青海省水文手册》中的年径流C V等值线图及C V/C S分区图查得引水口处的C V=0.42,C V/C S=4.0。

并由《青海省水文手册》中的附录三(皮尔逊III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查得P=90%的KP值为0.59,则引水口处P=90%的年径流总量及平均径流量为:
W90%=0.59W=2.97×104m3,Q90%=3.4m3/h
P=90%频率径流年内分配计算结果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