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备课资料(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一、教材正文张骞通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资料补充1、课本剧:《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大殿上(教室前半部分),“汉武帝”正在批阅奏折,“信使”飞报:匈奴南侵,又将威胁长安!“汉武帝”气恼、焦虑,思考对策;一“大臣”献策:听说汉王朝西边的西域地区有个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派使者出使,以联合抗击匈奴。
旁白介绍“神秘”的西域和大月氏的有关情况后,“汉武帝”采纳建议,决心抗击匈奴。
“汉武帝”担心:西域与西汉相距遥远,路途艰险,朝臣与百姓都心存畏惧,谁愿意去呢?“大臣2”献计道:“陛下可下昭招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笔记。
一、汉通西域
西域: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汉朝和西域的相互关系,为后来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创造了条件。
同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二、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起点是广东的徐闻、合浦(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东),到达大秦。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课件.ppt

汉
通 西
①公元前 138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 出使 ②公元前 119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域 张骞出使西域
①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和
结果 ②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丝
③开辟了丝绸之路。
绸
之
路
陆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通过 河西走廊 、
丝绸之路 今新疆地区 ,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府
二、丝 绸 之 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 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 的陆上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欧洲
西亚
今新疆境内
河西走廊
长安
3、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 海上丝绸之路。
葡萄
核桃
丝 绸
石榴
苜蓿 良种马
哈哈,你知 道这些物品 哪些是我从 西域驮回来 的?哪些是 从中原驮过
去的吗?
铁器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 张骞通西域
(2)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与西域各国通好
时间: 公元前119年
作用: 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 立友好关系,推动了西 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 流。
核桃 丝 绸
良种马
苜蓿
石榴
葡萄
铁器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府。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统治。
西 马匹、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宗教……
东
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欧洲 西亚 今新疆境内 敦煌 河西走廊 长安
想一想: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 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 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 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证实了丝绸之路确实存在;当时我国的 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
(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 他不畏艰险、牢记使命、勇于开拓进取 、百 折不挠、忠于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张骞出使西域到底为我们带来了 什么呢?
思考:汉通西域有什么影响呢?
对内: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外:打通了一条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路线,即著 名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汉通西域
• 1、西域是今天什么地方?
•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先后几次到西域 去?结果如何?
• 3、西汉设置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有 何作用?
西域的地理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称为西域。
Hale Waihona Puke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孟
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
加
拉
马来
湾
半岛 绕过马来半岛
马六甲 海峡
穿过马六甲海峡
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瓷器、茶叶……
1、物质上:
中国 石榴、核桃、胡椒……
西方
2、文化上: 中国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西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
第一次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参考2PPT课件

1、物质上:中国 丝绸、铁器、茶叶…… 西方 琉璃、胡椒、黄瓜……
2、文化上: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中国
西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结论:这是一条值得我们珍惜的道路,它 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繁荣、开放、 和平、友谊的精神,丝路不仅是一条辉煌 一时的商路,更是沿线各民族人民心中弥 足珍贵的一段美好记忆。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
玉 门 关 遗 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城西北 约90公里处。相传,古时候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 从塔里木盆地经此处输入中原,玉门关由此而得 名。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 千多年的历史。
阳关汉代烽火台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
楼兰古城的佛塔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qiāng]县东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南部,罗布泊西北岸,距库尔 勒市340公里。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历史。其范围东 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楼兰古城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 之地,在东西文化交流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后被沙漠埋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 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 朝交往的愿望,为丝绸 之路开通奠基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交往日趋频繁,西域 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想一想: 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 挠,为国家利益,不顾 个人安危
天山
新疆阜[fù]康县境内天山博格达峰下
昆仑山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全长2500公里,平均 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 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

2、东汉与大秦的交往
公 元 97 年 , 甘 英 出使大秦。 公元166年,大秦 安敦王朝首次派使 臣来到东汉--这 是欧洲国家同我国 直接友好往来的开 始
小 结:
1、张骞、班超有哪些精神 张骞、 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我们学习? 2、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 功绩? 功绩?
忠于祖国, 百折不挠, 1 、 忠于祖国 , 百折不挠 , 好男儿 志在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精神。 志在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精神。 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 2、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 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 交通路线, 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交通路线 , 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初的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班超经营西域 小 结
单击序号继续
一、张骞出使西域
楼 兰 古 迹
两汉时期, 人们把今天甘 肃玉门关和阳 关以西,也就 是现在新疆地 区和更西的地 方,称为西域。
唐 唐 王 之 涣 春 风 王笛 不 维何 度 须 玉 怨 门 杨 关 柳 羌
人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酒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玉门关遗址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次出使西域
0
时间- 原因- 路线- 结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东 西夹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
结果: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 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2、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 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 的统治之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ppt2 人教版课件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 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 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
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3、班超经营西域
二、丝绸 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西亚—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沟 通东西方文化、 经济的桥梁
(任选两题)
1 .丝绸之路上有一些文明曾经很繁荣,现在却湮没。如 楼兰古城,高昌故城等。你认为什么是导致文明起落的主 要原因。
2 .古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你认 为中国要和外国进行贸易、思想等方面的交流,需要注 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历经艰难万苦,回到长 安,面见大汉天子,请替张骞 写一份奏书述说十几年的经历 及见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共18张PPT)

吗?
良种马
丝
绸
石榴
铁器
前60年,西域 都护府设立。
标志今新疆地区成为 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西汉疆域图
陆上丝绸之路
往 欧 洲 西亚
今新疆地区
敦煌 北道
南道
河西走廊
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
历史&七年级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西 宝、音乐、舞蹈、宗教------
东
方
友谊之道
方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学习目标: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 置 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等图,培养正 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学会观察和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和 对历史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
一、汉初的西域
西域的含义--
汉朝时,人们把今 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 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称为西域。
前 13
前8
想一想:
• 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 难?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 学习?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这次出使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
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 都护府,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 权的统治之下。
楼兰古迹
玉门关遗址
春羌 唐 风笛
不何 王 度须 之 玉怨 涣 门杨
关柳
唐
王 维
西劝 出君 阳更 关尽 无一 故杯 人酒
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东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除了张骞开辟的西北绿洲丝绸之路 外,谁还知道有哪些其它的丝绸之路?
历史&七年级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七年级
历史&七年级
活动探究:
1.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 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 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 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 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试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历史&七年级
历史&七年级
历史&七年级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历史&七年级
苜蓿 葡萄 核桃
哈哈,你 知道这些 物品哪些 是我从西 域驮回来 的?哪些 是从中原 驮过去的 吗?
铁器
丝 绸 石榴
良种马
历史&七年级
方西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 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此诗 赞扬的是 A、汉武帝的统一 B、张骞通西域 C、昭君出塞 D、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历史&七年级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 保守的象征,有人 认为长城在秦汉帝 国向西开拓推进的 过程中,起到了关 键作用。你同意哪 种观点?
(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建是一 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了闭关 锁国的作用; (2)同意第一种看法。长城对匈奴的进攻起 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 所以具有关键意义。
西汉张骞通西域, 武帝派遣两次出, 汉朝军威震四方, 彪悍匈奴终臣服, 西域都护西汉设, 新疆地区中央属, 起点长安至欧洲, 联欧亚丝绸之路。
历史&七年级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历史时期 关 系
战国时期 秦朝时期 汉高祖时期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匈奴兴起,南下黄河流域掠夺
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河套
汉向匈奴和亲,开放关市
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呼韩邪单于归汉,昭君出塞
历史&七年级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发 生变化取决于什么呢?
昭君出塞图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 无干戈之役。 (昭君和亲后) 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 单于和亲 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 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思考:中原王 朝与匈奴的和 战有何影响?
昭君出塞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 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 国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物也。” ——翦伯赞
班超在西域
历史&七年级
班超( 32 ~ 102 )东 汉名将、外交家。出使西域, 在西域经营三十来年,进一 步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讲一讲:
历史&七年级
你知道关于班超的成语故事吗?
投笔从戎
“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三、丝 绸 之 路
历史&七年级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 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 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丝绸之路。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 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 的统治之下。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历史&七年级
互通有无
历史&七年级
张 骞 通 西 域 的 作 用
第一次: 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 繁交往的时代。
第二次:奠定我国对西域(新疆地 区)管理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府。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历史&七年级
西
域
都
护
府
历史&七年级
张骞不辱使命的事迹给我们怎 么样的启发?
体现了张骞不畏艰险、勇于 开拓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 强意志。这些精神对我们今 天来说仍是十分需要的。
史海拾贝
丝路第一人----张骞二来自张骞通西域楼 兰 古 迹
历史&七年级
(一)、西域的含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玉门 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 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 广大地方,称为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0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路线- 结果-
联络大月氏东 西夹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
结果: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是张骞 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