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人教版新课标(第1轮)——第9章·第30课时·原电池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原电池——内容分析〗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原电池——内容分析〗

第一节原电池在必修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将锌片、铜片置于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起来可以组成原电池,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双液电池在装置和工作原理方面都比单液电池更加复杂,这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困惑。

为此,本节教材在编写时大致安排了三个阶段,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阶段,以必修已学知识和课堂实验观察、分析为基础,如第一个“思考与讨论”。

结合有关锌铜原电池具体、直观的实验,引导学生描述该原电池的组成,分析金属导线及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电流、盐桥的作用,以及在正极、负极上分别发生的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逐步梳理和理解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中需要注意,电极材料与电极(半电池)是有区别的。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一种原电池的具体装置抽象形成原电池的一般模型,如第二个“思考与讨论”。

通过一般模型的建构,要求学生既要静态地认识原电池的构成,又要动态地了解其工作过程和原理。

这时,应充分发挥语言、图示和想象等形式在高级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实现用“思维中的具体”来把握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通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学习,完成“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程。

第三阶段,可以看作“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

安排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的“方法导引”,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对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介绍,是由简单到复杂分层递进安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应用原电池的原理分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主要工作原理,二次电池的充电原理则留待第二节电解池中研究。

对于燃料电池的引入,采用了1839年格罗夫(W R Grove)设计和发明燃料电池的史实和思路。

当时格罗夫认为:一切所谓物理力、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还有所谓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而不发生任何力的消失。

他推断电解水的逆过程也是可行的,据此设计和发明了氢氧燃料电池。

可见,本节有关燃料电池的“思考与讨论”有利于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科学史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创课件(人教版选修(1)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创课件(人教版选修(1)

1
原电池的概念
探究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化学电池的分类
2
细致分析化学电池的常见分类和特点。
3
原电池的结构
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原电池的基本概念
电动势
详细讨论电动势的定义和测定方 法。
电子转移数
探究电子转移数的概念和数值计 算方法。
电极反应
介绍电极反应的相关理论和实际 应用场景。
电解质和盐桥
深入了解电解质和盐桥在原电池 中的作用和原理。
原电池的表示方式
电动势的符号表示
详细介绍电动势的测定方法和符号表示。
活动系数的影响
解析活动系数变化对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原电池的符号表示
讨论原电池符号表示的规则和标准。
常用原电池的认识
1
单质电池
介绍单质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合金电池
讨论合金电池的应用场景和工程设计。
3
溶液电池
探讨溶液电池的构造和化学反应过程。
生活中的应用
干电池
分析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 型。
锂离子电池
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和性 能特点。
燃料电池
讨论燃料电池的构造和应用前景。
总结
1 知识点回顾
快速回顾原电池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 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原电池在工程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研究和应用前景
预测未来化学电池的研究和应用趋势。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 电池》
本课件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原电池的分类,以及在生活 中的应用。我们将通过各种布局方式向您展示妙趣横生的化学知识。
引言
电化学基础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化学天地〖原电池〗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化学天地〖原电池〗

原电池教材里所讲的原电池,是为了便于说明原电池化学原理的一种最简单的装置。

如果用它作电源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不断减弱,因此不适合于实际应用。

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在铜极上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锌片和锌盐溶液、铜片和铜盐溶液,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用一个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如充满KC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连接起来,再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并在导线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就可以观察到下面的现象:1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2铜片上有铜析出,锌片溶解。

3取出盐桥,指针回到零点,说明盐桥起了沟通电路的作用。

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硫酸铜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获得电子变成铜原子沉积在铜片上。

由于电子从锌片流到铜片,所以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总反应:Cu2++Zn=Cu+Zn2+一段时间后,溶液会因带电离子的积累ZnSO4溶液中的Zn2过多,CuSO4溶液中的SO42−过多而阻碍电子的转移。

但有盐桥存在,允许溶液中离子迁移,以中和过剩的电荷,起了沟通电路的作用,使传递电子的反应能继续进行。

于是,锌和CuSO4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变成外电路上电子流动的电能。

从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组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

锌和锌盐溶液组成一个半电池,铜和铜盐溶液组成另一个半电池。

组成半电池的导体叫电极,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得到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电极叫惰性电极,如铜电极。

上述原电池的装置可用符号来表示:Zn|ZnSO4溶液||CuSO4溶液|Cu负极盐桥正极每个半电池都由两类物质组成,一类是可作还原制的物质,如锌和铜,称为还原型物质,另一类是可作氧化剂的物质,如ZnSO4和CuSO4称为氧化型物质。

课件《原电池》完美版_人教版1

课件《原电池》完美版_人教版1
K+ Cl-
Cl-K+ Cl-
K+
KC+ l-
KC+ l-
K+ Cl-
K+Cl- Cl-K+
K+ Cl-
Cl- K+
Cl-K+
e-
Ze-nZn2+
Cu2+ Cu
SO42-
SO42-
ZnSO4
CuSO4
mA
负 由于此电池的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离子通道 请你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设计一组电池,
2-
SO 让贺卡(2V)稳定的工作。
4
盐 K 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
2+
+
氧化 Zn 组装原电池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电压、电流数据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2干+ 电池。
Zn Cu2++2e-=Cu
反应 桥 【启示】氧化剂和还原剂不直接接触也能发生反应
让贺卡(2V)稳定的工作。
Cl-
+ SO4 2-
ZnSO4溶液
Cu SO4溶液
第一个原电池的发现
两种 金属
伏打
Alessandro Volta 1745~1827
18酸0碱0盐年 “接触电”
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带盐桥的原电池装置,对你床头的闹钟供电,体会创造的快乐。 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 Cu2++2e-=Cu 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 2、 1960年代,燃料电池研制成功 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发明了世界广受使用的电池——碳锌电池。 3、 1970年代,锂电池开发成功 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 让贺卡(2V)稳定的工作。 让贺卡(2V)稳定的工作。 让贺卡(2V)稳定的工作。 请利用:CuSO4 + Fe = Fe SO4 + Cu 请你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设计一组电池, 让贺卡(2V)稳定的工作。 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 【结论2】改进后的原电池装置化学能不会自动释放 此系统被称为“湿电池”。

人教版选修第一节《原电池》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第一节《原电池》word学案

第一节 原电池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说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3、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4、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复习回顾:1、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 n +H 2S O 4 Fe+ Cu S O 4Fe+ FeC l 3新课思考:如图装置中1、 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铜片插入稀硫酸呢?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实质: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__________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__________ ,便能形成电流。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3.原理:(1)当铜片与锌片不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铜溶液时,锌直接把电子给了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

(2)当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铜溶液时,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容易_____电子被_________成Zn 2+进入溶液,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锌片上的电子通过________流向_________,溶液中的______从铜片上______电子,被______成______.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是将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资料P65基础巩固1、二、归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三、有盐桥存在时的原电池工作原理1、如图所示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即有_____通过电路,说明该装置是____________,他的反应原理是,在硫酸锌中______________锌片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稀硫酸 锌 铜铜片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电子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若取出盐桥,______________2、盐桥中装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原电池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新课标)】

《原电池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新课标)】

CuSO4溶液
缺点: 电流不稳定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优点:电流稳定 缺点:电流小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优点: 电流大且稳定
敬 请 各 位 老 师 提出 宝贵 意见!
学习活动
【任务三】应用认知模型解决问题——隔膜型原电池
2.隔膜型原电池
【学生实验】 组装实验装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原理分析】 对比分析工作原理,学会选择合适的离子交 换膜。 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分析装置的优势: 优点:电流大且稳定

【小组方案展示】
课堂小结
A
Zn
Cu Zn
学习活动
A Cu Zn
A Cu
2.完善原电池思维模型
【盐桥型原电池】介绍盐桥:引入盐桥,并对盐桥进行简单介绍。
A
盐桥:通常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
Zn
Cu 溶液。盐桥中的K+、Cl-是可以自由移
动,琼胶的固定作用可以防止KCl溶液
直接流出来。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学习活动
【任务二】探究如何产生稳定的电流——原电池工作原理
学习任务
课时
任务
【任务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秘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任务二】探究如何产生稳定的电流——原电池工作原理 第1课时
【任务三】应用认知模型解决问题——隔膜型原电池
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秘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新型电池的发展
戴宏杰院士的铝离子电池可使手机一 分钟充满电;
比亚迪汽车公司设计的磷酸铁锂电池: 充电一小时,续航500公里。
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秘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演示实验】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6章第2节原电池和化学电源同步教案【考纲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复习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的总方程式。

3.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4.能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5.熟悉常见的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能分析常见化学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

b5E2RGbCAP【近年考情】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了解常用化学电源的构造及新型电源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可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过程.3.根据所给自发进行的反应设计原电池,并能绘制装置图.原电池为每年的必考题,主要是作为选择题出现,考查新型的原电池比较多,起点高落点低,最终还是落到原电池基础知识内容,例如:北京10-6C、天津10-2、全国10-12、全国10-35、北京9-6、北京9-8、天津9-10、北京8-5、天津8-12 等等都对原电池有所考查。

p1EanqFDPw【高考怎考】<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纳M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DXDiTa9E3d<激发态)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 .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 3-的浓度不会减少【解读】B 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 3-+2e -=3I -;A 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 正确,见B 选项的解读;D 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I 3-3I -的转化<还有I 2+I-I 3-),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RTCrpUDGiT【答案】B 一、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标人教版)第20讲原电池原理

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标人教版)第20讲原电池原理

第20讲 │要点探究
②碱性电解质
- - 2H - 4e + 4OH ===4H2O 2 负极:
; ;
正极: O2+2H2O+4e ===4OH


总反应: 2H2+O2===2H2O

第20讲 │要点探究
【要点深化】 1.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几个注意事项 (1)可充电电池(二次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接电源正 极,电池负极接电源负极。 (2)可充电电池(二次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充电时该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 应,充电时该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3)燃料电池的负极为通入燃料的一极,正极为通入 助燃剂的一极(一般为氧气),电极材料一般不参加化学反
(3)充电的电极反应为: - + 2- PbSO + 2H O - 2e = PbO + 4H + SO 4 2 2 4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bSO4+2e =Pb+SO4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0讲 │要点探究
【要点深化】 1.原电池原理图解
第20讲 │要点探究
2.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第20讲 │要点探究
(2)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技巧 ①电极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及 电荷守恒。另外还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a.共存原则:注意介质对电极产物的影响,物质得失电子后 在不同的介质环境中所存在的形式不同。如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不同,在酸性条件下,碳元素以 CO2 释放出去,而碱性条件下, 碳元素则以 CO2 3 形式存在;O2 放电时,在酸性溶液中它与 H 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A中活泼性Al>Cu,故负极反应为Al-3e- ===Al3+;B中Mg、Al在NaOH溶液中Al活泼,故其 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C 中活泼性Fe>Cu,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D中由于Al在浓硝酸中钝化,故Cu相对活泼,故其负 极反应式为Cu-2e-===Cu2+。
【解析】铅蓄电池的充放电反应为:Pb+PbO2+ 2H2SO4 2PbSO4+2H2O,放电时,Pb单质化 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负极,反应为:Pb-2e-+ SO42-===PbSO4,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因 为正极上反应为:PbO2+2e-+4H++SO42===PbSO4+2H2O;C、D考查电解池知识:充电时, H2SO4的浓度不断增大,阳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是失去电子而不是得到电子。
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双选)(CD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溶液
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断方法 (1)看谁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包括溶解在电解质溶液 中的氧气)。谁反应谁作负极。 如Zn、Cu、稀硫酸构成的电池中锌为负极,此时遵 循的原则是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Mg、Al、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电池中铝为负极;Cu、 Al、浓硝酸构成的电池中铜为负极。
(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或根据反应判断。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负极,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正极; 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 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3)根据电子或电流方向。 电子流出的为负极,电流流出的为正极。
【基础题一】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 ===Pb(s)+SO42-(aq)
【基础题二】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能够发生原电 池反应的是( C )
A.④⑤⑥ C.②④⑤

B.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解析】①两个电极相同,所以不能发生原电池 反应;③中液体为非电解质乙醇,所以不能发生 原电池反应;⑥不能形成闭合电路,所以不能发 生原电池反应。
【思考题】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 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 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 +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 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 小6.5 g
3.两种铜锌原电池比较
普通铜锌原电池 用盐桥的铜锌原电池
铜锌原电池 装置示意图(1)
铜锌原电池 装置示意图(2)
电极表 面变化 温度变化 能量变化 电极 锌 名称 铜
锌片质量减少,同时铜片 锌片质量减少,铜片上 上有红色物质析出,铜片 有红色物质析出,铜片 质量增加 质量增加 溶液温度升高 溶液温度不变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负极 负极 正极 正极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使氧化 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的两极上发生,从而在连接两 极上产生电流的装置。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的电路工作原理:(外电路)负极失去电子,电子 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溶液中阴阳离子发生移动。 2.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 正极:符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符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原电池的有关计算 电子守恒法是依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 相等这一原则进行计算的。电子守恒法是氧化还原计 算的最基本的方法。计算时可由电极反应式中的氧化 剂(或还原剂)与得到的电子(或失去的电子)之间的关 系进行计算。
【基础题三】(湖南长沙周南中学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 考)(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 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Zn-2e-===Zn2+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2H++2e-===H2↑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 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 试计算: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②通过导线的 电量。(已知NA=6.02×1023 /mol,电子电荷为1.60×10 -19 C)
【温馨提示】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 给出一个方程式判断正、负极,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 的升降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 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2.活泼金属在原电池中不一定是负极。
1.某同学用光亮的镁片和铝片插入3 mol/L的NaOH 溶液中组成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Mg作正极,Al作负极 B.Al作正极,Mg作负极 C.Mg被氧化,Al被还原 D.Al被氧化,Mg被还原
【解析】该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结合总反应 式可写出负极反应式:Zn(s)+2OH-(aq)-2e- ===Zn(OH)2(s),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可得 到正极反应式:2MnO2(s)+H2O(l)+2e-===Mn2O3(s) +2OH-(aq)。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通 过外电路流向正极。1 mol Zn失去2 mol电子,外电 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Zn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 故答案为C项。
三、原电池的pH变化和有关计算 1.在原电池工作时,由于负极金属失去电子进入电 解质溶液,正极附近的阳离子得到电子从溶液中析出, 可能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 (1)当负极产生的金属离子结合溶液中的OH-时,电 极附近的溶液pH降低。当正极O2得电子结合溶液中 的水时,生成OH-使溶液中的pH增大。 (2)电池工作时整个溶液pH的变化必须从总反应式来 分析。当电解质溶液中酸被消耗时,溶液pH增大,当 电解质溶液中碱被消耗时,溶液pH减小。
普通铜锌原电池
电极 正极 反应 及反 应类 负极 型
还原反应: Cu2++2e-===Cu
氧化反应: Zn-2e-===Zn2+
用盐桥的铜锌原 电池 还原反应: Cu2++2e-===Cu 氧化反应: Zn-2e-===Zn2+
Zn+Cu2+=== Zn+Cu2+===Zn2++Cu 总反应式 Zn2++Cu 盐桥中的K+向正 离子移 Cu2+、Zn2+向正极移动, 极移动,Cl-向负 SO42-不移动 动方向 极移动
2.(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有人 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 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每消耗1 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 mol 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 8e-===CO32-+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释例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 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C )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 为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 式为Al-3e-+4OH-===AlO2-+2H2O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 式为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Cu-2e-===Cu2+
【考点释例2】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气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C ) A.CH3OH(l)+O2(g)===H2O(l)+CO2(g)+2H+(aq) +2e- B.O2(g)+4H+(aq)+4e-===2H2O(l) C.CH3OH(l)+H2O(l)===CO2(g)+6H+(aq)+6e- D.O2(g)+2H2O(l)+4e-===4OH-
1.(湖南省双峰一中高三12月月考)高铁电池是一种新 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 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 +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 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二、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
1.电极:能够导电的材料 一般情况:活泼性不同的两个金属电极,活泼性强的电极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充电电池:两个电极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两个电极都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溶液:连通两个电极,一般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闭合回路 电子流动方向(外电路):负极→正极。 阴阳离子流动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4.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中必须有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 原反应。
【解析】(1)根据金属活泼性分析得出锌片为负极,银
片为正极,相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
2H++2e-===H2↑。
(2)①锌片与银片减轻,是因与酸反应:
Zn+2H+===Zn2++H2↑~转移2e- =
得V(H2)=4.48 L;Q=3.85×104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