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出血患者抗凝
抗凝治疗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人 口老龄化的加剧 ,抗凝药物 目前被广泛 的应用于减 少 静脉或动脉性 血栓形成风险 。尽管抗 凝治疗 相关脑 出血 的 发生率并不高 ,但 由于 其可 达 50% 的死 亡率 以及 严重 不 良 的预后 J,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重视 。抗凝药物 的使 用不但增加 了脑出血 的风 险 ,并且 可 能增 加 了 患 者 出血 后 病 情 的严 重 性 。 目前 ,对于患者脑 出血发生时 的抗凝状态 指标与患者 预 后的关系报道较少 。对 于应 用华 法 令抗 凝 ,国际 标 准化 比值 (INR)是对抗凝状态 强度 的描 述标准 ,但 INR指标 与脑 出血患 者预后的关系 尚不 明确 。本 临床研 究 旨在探讨 抗凝 治疗 与脑 出血患者 的出血量及预后 的相关性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 料 回顾 性分析 我 院神经抢救 中心 2002年 1月 至 2012年 12月 自发脑出血患者 235例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 、 查体及头部 CT检查确认 为 自发脑 出血患者 。排除标 准 :外伤 性 出血 ,合并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 ,合并脑肿瘤 患者。 1.2 方 法 统计 内容 包 括 :患 者 年 龄 、性 别 比 、脑 出 血 相 关 血 管性危 险因素 :高血压史 、脑卒 中史 、冠 心病史 、糖尿病史 、高脂 血症 、吸烟史 、酗酒 史 ;入 院时病情 相关 因素 :入 院前使用 抗凝 药物 (华法令 )情况及人 院时 INR值 ,患 者人院 时 Glasgow昏迷 评分 (GCS评分 ),脑 出血 量 ;预后情 况。 出血 量 :按 “多 田式 方 程 ”即长 ×宽 ×层数 x 6计算 出血 量。服用华法令 抗凝 治疗 并发 脑出血患者人 院后 均停 用抗凝 并 给与 中和抗凝 治疗 。所 有患者入院后均随访 1个月。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 以 ±s 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 x 检验 ,以患者病情 相关风险为 自
规范性抗凝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规范性抗凝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规范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VTE 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微循环血栓防治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性抗凝治疗建议。
一般人群的抗凝治疗1抗凝药物应用的选择普通肝素通常首先静脉给予80 U/kg 负荷剂量,之后以18 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 h 根据APTT 调整剂量,使其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5~2.5 倍。
治疗达到稳定水平后,可改为每日1 次测定APTT。
对于每日需要应用较大剂量普通肝素(一般指剂量>35 000 U/d)仍不能达到治疗范围APTT 的患者,推荐通过测定抗Xa 因子水平以指导普通肝素剂量。
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在使用3~6 d 注意复查血小板。
HIT 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停用普通肝素。
一般停用10 d内血小板数量开始逐渐恢复[3] 。
肝素治疗的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出血,应立即停用或减量,一般4 h后抗凝作用消失。
严重者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1~1.5 mg 可中和1 mg 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临床上按体质量给药,每次100 U/kg,1 次/12 h。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以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抗凝治疗应该首选普通肝素而不是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一般5~7.5 mg 皮下注射,1 次/d,无需监测,但由于其消除随体质量减轻而降低,对体质量<50 kg 的患者慎用。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50 ml/min)应减量50%使用。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禁用。
华法林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治疗与血栓预防指南第9 版(ACCP9)建议,对于健康的门诊患者,华法林起始剂量为5~10 mg/d,2 d 后根据INR 调整剂量。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抗凝血药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卒中或其它血栓性疾病。
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抗血小板药,是用来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生长的药物。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内治疗的广泛开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汇集多位学科专家,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以下内容为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的相关内容。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及释放等功能发挥作用,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①环氧化酶-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②P2Y12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等;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洛他唑等。
治疗方法输注血小板对采用内科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是否需输注血小板仍存争议。
有研究发现,输注血小板可以改善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但多数临床研究表明,输注血小板不能降低血肿扩大的风险或改善预后。
对需要手术的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是否需输注血小板也尚无定论。
手术有研究发现,急诊手术可以降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重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总体病死率。
去氨加压素有研究发现,去氨加压素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可以降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但亦有研究认为去氨加压素不能改善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推荐意见1.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立刻停用抗血小板药物(Ⅰ级推荐,C级证据)。
2.对内科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不推荐输注血小板(Ⅲ级推荐,B级证据)。
3.对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可结合血小板功能,在术前、术后输注血小板,同时监测血小板功能(Ⅱa级推荐,B级证据)。
脑出血护理的试题及答案

脑出血护理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A. 脑瘤B. 高血压C. 外伤D. 脑动脉瘤答案:B2.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以下哪项不是护理措施?A. 保持头部抬高B. 避免剧烈活动C. 立即进行手术D. 监测生命体征答案:C3.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以下哪项活动不适合?A. 轻度肢体锻炼B. 语言训练C. 长时间卧床D. 认知功能训练答案:C二、多选题1.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A. 保持安静B. 监测血压C. 预防感染D. 限制液体摄入答案:ABCD2.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目标包括:A.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B. 改善语言能力C. 预防压疮D. 预防肺部感染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脑出血患者应避免使用抗凝血药物。
(对)2. 脑出血患者可以进行剧烈运动以加速康复。
(错)3.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需要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对)4. 脑出血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减少压疮风险。
(对)四、简答题1. 请简述脑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要点。
答案:脑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要点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促进伤口愈合;适量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
2.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如何进行语言训练?答案: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语言训练主要包括:由专业的语言治疗师进行评估和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可以包括发音练习、词汇记忆、句子构建等;鼓励患者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8岁,因突发头痛、意识模糊入院,诊断为脑出血。
目前处于康复期,需要进行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1. 请评估患者目前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
答案: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压疮风险、肺部感染风险等。
2. 根据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护理查房中的低分子量肝素使用

脑出血护理查房中的低分子量肝素使用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治疗需要精细而细致的护理。
低分子量肝素(LMWH)作为一种抗凝剂,在脑出血护理查房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脑出血护理查房中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进行探讨。
一、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机制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抗凝剂,其主要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来发挥作用。
它能够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阻断凝血系统的激活,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此外,低分子量肝素还具有抗炎、抗血小板凝集和纤溶活性增强的功能,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微循环情况,降低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
二、低分子量肝素在脑出血护理查房中的应用1. 预防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常常会伴随着血栓的形成,低分子量肝素能够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在脑出血护理查房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对于存在高血粘度、高凝血状态或者其他血液异常的患者,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2. 改善微循环脑出血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而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低分子量肝素能够促进脑血管的血液流动,提高脑组织的供血情况,有助于缓解脑出血并减少后续损害。
3. 防止脑水肿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
在脑出血护理查房中,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可以帮助控制脑水肿的进一步发展,保护脑组织功能。
4. 促进康复低分子量肝素能够增强纤溶功能,有利于脑出血后血管内血栓的溶解。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后续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在脑出血护理查房中,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可被视作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三、低分子量肝素使用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用药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此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应该是个体化的。
在脑出血护理查房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血栓风险评估以及其他相关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低分子量肝素用药方案。
1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行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1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行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11-30T14:56:51.2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俞碧丽[导读] 因此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专科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专业细致的护理对此方法的合理应用非常关键。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52)如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经成为抢救危重患者不可或缺的器官支持手段。
由于CRRT治疗时间长且需要接受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常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倾向,此时采用肝素抗凝势必会增加出血风险,而无肝素抗凝又有透析器寿命短、透析效果差、治疗费用高的缺点。
枸橼酸抗凝是仅在体外局部发挥作用而不影响体内凝血系统的抗凝技术,具有出血并发症少,体外抗凝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透析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另外由于枸橼酸能螯合离子钙,进而抑制补体激活和白细胞脱颗粒,对危重患者可能起到抗炎、抗氧化的协同治疗作用。
[1]因此,临床上对于活动性出血、高危出血倾向、近期有重大手术需要接受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枸橼酸抗凝是一种理想的抗凝方法。
2016年4月,本院监护室收治1例脑外伤并发肾衰竭患者,经枸橼酸抗凝CRRT治疗护理,现内环境稳定,准备转普通病房,现将此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枸橼酸;血液净化;护理1 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5天前因车祸后意识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于当地医院行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于4月23号拔除气管插管,24日患者出现高热、腹泻,大便为黄色水样便,化验提示:低钾、高钠、高氯,肌酐尿氮素高等,复查CT:颅脑术后改变,右额颞叶脑出血伴水肿,左侧脑室出血;两下肺挫裂伤,两侧少量胸腔积液,为求进一步诊治于4月26日收住我院。
患者感染较重,内环境紊乱,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考虑存在脑出血,无法应用全身抗凝,予行枸橼酸抗凝CRRT治疗。
2024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指南更新

2024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指南更新最新指南首次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后,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增加,且复发性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因此,及时地进行早期二级预防,可大幅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近日,英国国家卒中临床指南2023版发布,在卒中长期管理与二级预防部分,关于抗血小板治疗管理及抗凝治疗管理的推荐意见更新如下。
抗血小板治疗管理1.对于无阵发性或永久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血管事件的长期预防:(1)标准抗血栓治疗药物,氯毗格雷(75mg∕d);(2)不能耐受氯毗格雷的患者,应服用阿司匹林(75mg∕d\若患者使用氯毗格雷后心血管事件复发,则可考虑氯比格雷抵抗。
除非有其他适应证,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等,否则不推荐将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联合用于长期预防血管事件。
2.对于缺血性卒中伴急性出血转化的患者,除非处方医师认为风险大于益处,否则应接受长期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3.对于服用抗血栓(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以预防闭塞性血管事件时出现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的患者,可考虑在脑出血症状出现24h后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4.在随机对照试验之外,临床医师在决定脑出血后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考虑复发性脑出血和闭塞性血管事件的风险。
5.尽可能鼓励患有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且存在抗血栓药物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参与抗血栓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
抗凝治疗管理(1)若颅脑影像学检查已发现严重出血,则不应给予抗凝治疗;(2)严重高血压患者(临床血压≥180∕120mmHg),应首先治疗高血压;(3)中-重度卒中患者可考虑在发病后5~14d开始服药,应尽可能将患者纳入卒中后开始抗凝治疗时间的试验,在此期间,应口服阿司匹林(3OOmg∕d);(4)若医师认为抗凝治疗的益处大于早期脑出血的风险,则轻度卒中患者应考虑在5d内开始抗凝治疗,应口服阿司匹林(300mg/d);(5)对于所有适合通过抗凝治疗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应在卒中发作后14d内开始抗凝治疗;(6)发生TIA后,一旦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应立即开始应用快速起效的药物(如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应降低患者出血风险,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确定可变的危险因素。
脑出血治疗指南(一)

脑出血治疗指南(一)引言概述: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指的是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状态。
脑出血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出血、减轻脑损伤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提供脑出血治疗的指南,包括急诊处理、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康复护理和预防措施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急诊处理1. 对于怀疑脑出血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
2. 必要时进行紧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引起原因。
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4. 给予纠正凝血功能的治疗,如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因子。
药物治疗1. 必要时给予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以控制高血压,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2. 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3. 给予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钠,以预防脑出血引起的癫痫发作。
4. 给予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手术干预1. 对于大面积脑出血或严重脑积水的患者,应考虑行去骨减压术,以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对于小面积脑出血且有明显的病因血管畸形的患者,可以考虑行介入手术,如血管栓塞或血管瘤切除术。
3. 对于血肿较大且有明显脑疝迹象的患者,应及时行开颅手术,以减轻脑压力和控制出血。
康复护理1. 对于脑出血后的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包括神经功能、言语能力、肢体活动等。
2.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3. 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患者应对脑出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4. 给予营养支持,包括合理饮食和补充营养素,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通过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减轻体重。
2. 接受定期体检和血液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如血管畸形和血液病等。
3. 避免或减少饮酒和吸烟,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脑出血患者,发生肺栓塞了:抗凝没有问题,AHA和ACCP8指南认为脑出血24或者72h 后可以给予小剂量肝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脑出血患者,又脑梗死了:既然抗凝都可以,我想和家属讲清楚利弊后抗血小板治疗也可以。
3脑梗死患者且血小板低了:这种情况我一般不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4DVT患者有溃疡(特别是活动性):我不敢使用。
5脑静脉血栓脑静脉性出血了:毫无疑问,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静脉血栓所致,一般来讲使用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出血的发生,而不是加重。
和家属沟通非常重要。
6患者手术后脑梗死了:手术24h后我会使用。
7患者服用抗栓、抗凝药物,急症或非急症手术临床会诊让你出招了:只能权衡利弊,家属也不都是不讲理的。
我也很困惑。
8SAH动脉瘤栓赛后为预防载瘤血管闭塞抗栓、抗凝了:动脉瘤如果处理了可以使用,否则不行。
9SAH并发血管痉挛脑梗死,怎样治疗了:动脉瘤处理前只能使用尼莫地平,动脉瘤处理后能否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治疗梗死目前没有证据,不过我都用。
10脑出血后何时抗凝、抗栓了:不明白什么意思,是不是说房颤患者抗凝相关脑出血后何时抗凝?其实指南说的很清楚,房颤患者抗凝相关性脑出血后10-14天可以重启抗凝治疗。
11消化道出血何时抗凝、抗栓了:首先说我没有看到相关的研究,如果非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我一般3个月后抗栓(当然最好胃镜没有发现问题);如果是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应激解除后我个人认为可以抗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