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文化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中国的谥号文化

⾏出于⼰,名⽣于⼈:中国的谥号⽂化盖棺论定,⾏⼰名⼈:中国古代的谥号⽂化宋太祖赵匡胤在建隆元年,也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的公元960年,九⽉,就给四庙上谥号。
可见,给⽼祖先上谥号是古代皇朝的⼀件⼤事⼉,刻不容缓,寓意深远。
给⾼曾祖考四庙上谥号,始⾃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化改⾰家,她除了破天荒地牝鸡司晨,做了中国历史上唯⼀的⼀个光明正⼤名副其实的⼥皇帝外,还创造了⼀个⽇⽉当空照的曌字,还打破了唐以前谥号⼀、⼆、三字的成例,第⼀次出现了四个字的谥号,就是她给⾃⼰⽼公唐⾼宗李治的谥号:天皇⼤帝。
上⼀次出现⼤帝这样的谥号,也是唯⼀⼀次出现,是在⽣⼦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上,谥号:⼤帝。
谥号⽂化据说始⾃周公。
周公制礼,奠定了中国政治⽂化的基础,⼀直到今天,讲规矩,仍然是周公的三从四德,君为⾂纲。
“谥者,⾏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受⼤名,细⾏受细名。
⾏出于⼰,名⽣于⼈。
”谥号是对古代帝王和诸侯⼤⾂的盖棺论定,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功能。
譬如褒扬的谥号如汉⽂帝,汉武帝。
何谓⽂?谥法解中明确:经纬天地⽈⽂,成其道;道德博闻⽈⽂,⽆不知;学勤好问⽈⽂,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惠⽽有礼;赐民爵位⽈⽂,与同升。
何谓武?刚彊直理⽈武,刚⽆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武,⼤志⾏兵,多所穷极。
⽂、武属于美谥,庄、武、⽂、宣、襄、明、睿、康、景、懿,这些都是美谥。
与美谥对应的就是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中国⼈熟知的烽⽕戏诸侯的周幽王,烟花三⽉下扬州的隋炀帝,都是皇帝的谥号。
何谓幽?谥法解⽈:壅遏不通⽈幽,弱损不凌;蚤孤铺位⽈幽,铺位即位⽽卒;动祭乱常⽈幽,易神之班。
何谓灵?不勤成名⽈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死⽽志成⽈灵,志事不命;死见神能⽈灵,有⿁不为厉;乱⽽不损⽈灵,不能以治损乱;好祭⿁怪⽈灵,渎⿁神不致远;极知⿁神⽈灵,其智能聪彻。
谥号文化

a
2
二、谥号的定义
• 什么谥号
• 谥号: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
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评价,带有评 判性质的称号。
• 谥分为“谥号”和“谥法”,谥法是谥号 的依据。谥号的赐予依据谥法而来,谥法 是议定谥号所遵循的谥典规范和细则,是 结合死者生前的一生,选择最能概括其一 生的代表事迹,赐予a其具有相应或特定的 3
隋文帝杨坚 (《隋唐英雄》)
北魏孝文帝元宏 (《胡笳汉月》)
a
魏文帝曹丕(新《三国》)
7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智曰武,克定
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 曰武。(《逸周书·谥法解》)
武
光武帝刘秀 (《长歌行之秀 丽江山》)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
a
8
光武帝刘秀(《秀 丽江山》
武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 曹操、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齐武帝萧赜、南朝梁武 帝萧衍、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周武帝宇文邕等。
a
13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 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 大成仁皇帝 清圣祖 康熙帝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 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 至诚宪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王 朝》)
雍正
a
14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 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邱崇文经武光 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 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 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 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 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aFra bibliotek18再见!
文谥二十四武谥十八

文谥二十四
什么是文谥
文谥是指在古代中国,为了表彰人物的学问才能和文化成就,给予其在去世后的追赠上谥号。
谥号以汉代开始,一般由两个字组成,由朝廷颁布,用来评价和纪念被追谥的人物。
文谥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荣誉制度,体现了中国人对学问和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十四文谥
文谥的内容是多样丰富的,既可以表达对人物的称赞和颂扬,也可以反映出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二十四个文谥号,每个谥号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赞誉。
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二十四个文谥号及其含义。
光宅
光宅谥号是对文人的最高赞誉,表示其学问渊博、才能卓著。
这个谥号通常只追赠给能够对人类学问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比如伟大的哲学家、学者、科学家等。
拥有光宅谥号的人被视为有功于国家和社会的伟人。
央休
央休谥号通常追赠给忠诚和有仁德的君主、政治家或将军。
这个谥号表明了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杰出才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贡献。
玄貉
玄貉谥号通常追赠给有杰出才能和聪明智慧的人,特别是在文学、诗歌和绘画等领域有出色贡献的人物。
玄貉谥号的获得者被认为是文化界的顶尖人物,其作品具有深远影响力。
唐朝的皇帝谥号与庙号制度

唐朝的皇帝谥号与庙号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璀璨辉煌的一个时代,而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在唐朝也有着特殊的待遇。
他们不仅在世时享有尊贵待遇,离世后还会获得谥号与庙号,以示后人对其的尊重和纪念。
本文将介绍唐朝皇帝的谥号与庙号制度,并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一、谥号制度在唐朝,皇帝去世后会被赐予一个谥号,即尊称,以表彰皇帝在位期间的功绩和贡献。
谥号的赐予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标准,一般由皇帝的后嗣、宰相和重臣等商议确定。
谥号通常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表示皇帝的实绩,第二个字表示皇帝的特殊功绩或品德。
谥号的赐予不仅是对皇帝的认可,也被视为一种礼仪,以示后人对皇帝的敬重。
谥号在唐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对皇帝的称号,也为后世的政治家和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
通过对谥号的选取和描述,可以表达对皇帝的赞颂和纪念,同时也起到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谥号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庙号制度除了谥号,唐朝皇帝去世后还会获得一个庙号,即在皇帝去世后供奉其灵位的庙宇的名称。
庙号通常由两个字组成,与谥号类似,第一个字表示皇帝的世代,第二个字表示皇帝的地位和尊号。
庙号的赐予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包括官员的推举和尚书省的审核等,以确保庙号的合适和恰当。
庙号与谥号一样,也是对皇帝的一种特殊纪念和敬意的表达。
在唐朝,庙号不仅被用于供奉皇帝灵位的官方庙宇,还被广泛运用于民间的庙祠建筑中。
人们在庙宇中祭拜皇帝的庙号,既是对皇帝的崇拜,也是对唐朝辉煌文明的向往和缅怀。
三、谥号与庙号的影响谥号与庙号制度在唐朝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皇权的神圣性和威望,使得皇帝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核心,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地位。
谥号和庙号的赐予需要官方的认可和宣布,通过这一仪式,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确立。
其次,谥号与庙号制度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赋予皇帝谥号和庙号的过程中,需要对皇帝的事迹和功绩进行评价和总结。
谥号白话解释

谥号白话解释
谥号是古人根据其生前事迹和行为,死后所获得的评价性称号。
这种称号通常由朝廷或礼官根据其生前的表现和行为来决定,以表彰其功绩或批评其过失。
谥号主要用于皇帝、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评价方式。
谥号的字数通常比较短,但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可以概括一个人的生平,还可以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价值观念。
谥号的评定和授予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不能随意给予。
对于皇帝和重要官员的谥号,通常由礼官议定后由朝廷赐予。
对于文人学士或隐士等,则可能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的种类也很多,有褒扬的、批评的、中性的等等。
例如,“文”表示有文化、有教养,“武”表示勇猛、力量,“明”表示智慧、英明,“灵”表示机智、机敏等等。
总之,谥号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它可以了解古人的价值观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古代谥号大全

古代谥号大全一、谥号的定义和作用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将军等统治者去世后追赠的尊号,也是对其一生事迹和贡献的表彰。
谥号可以反映一个人在世时的功绩和品德,对于后世对其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谥号的赋予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考核和选择的过程,因此每个谥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二、帝王的谥号1. 夏朝谥号•伏羲:开天辟地、创立文明的祖师•契:夏朝的始祖•后稷:农业的创始人•尧:仁德之君,安邦定国•舜:择人才、明察秋毫的君王•大禹:治水英雄,开创夏朝的伟大君主2. 商朝谥号•盘庚:商朝的始祖•帝乙:奠定商朝基业的君主•帝辛:商朝末代的暴君•纣:最著名的商朝君王,以暴虐而著称3. 周朝谥号•周文王:传说中的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在抵御商朝残余势力和联军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君主•周成王:巩固周朝统治,推行宇宙观的君主•周康王:提倡礼乐,推动社会发展的君主•周宣王:修复国家疆域,加强周朝的中央集权4. 秦朝谥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国•嬴政:秦朝末代君王,短暂统治下推行的改革至今影响深远三、其他重要人物的谥号1. 孔子•孔子:大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之仁:强调仁爱、人伦之道的思想家2. 刘备•先主:蜀汉的开国皇帝•文公:儒者称赞刘备的文学才华3. 曹操•武皇帝:在三国时期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尊称4. 关羽•此芳存古:英勇且义气仁人的最高赞美四、结语古代谥号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尊称和表彰。
每个谥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谥号,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历史。
希望本文给大家带来了对古代谥号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常用谥号含义

常用谥号含义
常用谥号是指中国历史上皇帝给予其臣子的荣誉称号,它们含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义。
常用谥号有:
1. 玄德:指“显贤”、“高贵”,强调该人物的正直正义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2. 文昭:指“仁慈”、“公正”,强调该人物的品德修养和好文章的能力。
3. 忠武:指“忠诚”、“勇武”,强调该人物的忠诚与军事能力。
4. 正则:指“正义”、“刚毅”,强调该人物的正义正直和刚强不屈的精神。
5. 仁宗:指“仁慈”、“智慧”,强调该人物的仁慈大度和智慧精明。
6. 文宗:指“文明”、“智慧”,强调该人物的文明礼仪和智慧才华。
7. 孝悌:指“孝顺”、“节操”,强调该人物的孝顺敬老和节操品德。
8. 正礼:指“端庄”、“尊贵”,强调该人物的端庄典雅和尊贵高贵。
谥号的分类

谥号的分类
谥号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称谓方式,是对逝去的人进行尊称和表彰的一种方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用途,谥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1.文化谥号:指根据人物的文化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赐予的谥号,如“文忠”,“文德”,“文质彬彬”等。
2.忠勇谥号:指根据人物在战争、抗敌斗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忠勇精神和英勇事迹赐予的谥号,如“忠烈”,“英雄”,“勇烈”等。
3.行业谥号:指根据人物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杰出贡献和成就赐予的谥号,如“医圣”,“书圣”,“法学宗师”等。
4.人品谥号:指根据人物的品德和道德品质赐予的谥号,如“仁者”,“义士”,“孝亲忠节”等。
5.官职谥号:指根据人物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和官职赐予的谥号,如“太尉”,“宰相”,“大将军”等。
不同类型的谥号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的人物的不同评价和表彰方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齐武成帝高湛(《女相》)
北周武帝宇文邕 (《兰陵王》)
(二)平谥与恶谥
•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 “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 “慈仁短折”。
• 恶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 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 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 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 “乱而不损”等。
二、谥号的定义
• 什么谥号
• 谥号: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 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 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 称号。 • 谥分为“谥号”和“谥法”,谥法是谥号的依 据。谥号的赐予依据谥法而来,谥法是议定谥 号所遵循的谥典规范和细则,是结合死者生前 的一生,选择最能概括其一生的代表事迹,赐 予其具有相应或特定的内涵的谥号,以表达对 亡者的褒贬或哀矜。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六、名人群臣的谥号
• 臣属的谥号简明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 限定在一定的范围。 •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文正、文贞、文成、 文忠、文端、文定、文简、文懿…… • “武”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武忠、武勇、武穆、 武刚、武德、武烈、武恭……
(一)以谥号为“文正” 的为例
谥制——拟定谥号的程序
谥制:谥制即赐谥制度,属丧葬礼仪文 化范畴,是尊者及相关礼官为已逝贵 族拟定谥号的具体礼制程序。
三、谥号的类型
• 谥号的类型: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
• 美谥:文,德,武,成,康,昭,平,景,贞, 桓,元,宣等。 • 平谥:怀,哀,闵,殇等。 • 恶谥:厉,荒,灵,炀等。
再见!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 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 大成仁皇帝 清圣祖 康熙帝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 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王朝》)
清世宗
雍正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 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邱崇文经武光 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 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 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 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 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一)美谥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 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文帝:以经世之才治理天下。安民 为本,改革刑制、 入粟拜爵,躬修节 俭。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文曰文;学 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 曰文;赐民爵位曰文。(《逸周书·谥 法解》)
其他谥号为“文”的皇帝
魏文帝曹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朝陈文帝陈蒨、北魏献文 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宏、西魏文帝元宝炬、隋文帝杨坚等。
谥号文化
主讲人:赵凯丽
一、谥号的产生
• 周朝始制谥法,至秦废止,汉复其旧,历 代因袭,直至清朝灭亡。 • 谥号的形成:王国维先生等根据金文考释 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 恭王,懿王阶段。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 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 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 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后才恢复了 谥号。
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 李东阳、曾国藩……
(二)以谥号为“文忠”的 为例
欧阳修、苏轼、张养浩、张 居正、索尼、林则徐……
苏轼的谥号为“文忠”,南 宋高宗时追谥号为“文正”
(《苏东坡》)
范仲淹纪念剧,田鹏作品
七、女子的谥号
徽号:崇庆皇太后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甄嬛传》)
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敦 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 皇后
隋文帝杨坚 (《隋唐英雄》)
北魏孝文帝元宏 (《胡笳汉月》)
魏文帝曹丕(新《三国》)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智曰武,克定 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 曰武。(《逸周书·谥法解》)
武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 光武帝刘秀 (《长歌行之秀 丽江山》)
武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魏武
帝曹操、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孝武帝司马 曜、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齐武帝萧赜、南 朝梁武帝萧衍、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北齐武 成帝高湛、北周武帝宇文邕等。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太宗 李世民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 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永乐皇帝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 朱棣(《穿越 时空的爱恋》) 唐太宗李世民(《隋 唐英雄传》)
五、庙号与年号
• 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 时特起的名号。 •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 号,由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 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 年,以此类推。
四、谥号字数的变化
• 由一字到多字,由客观评判到一味地赞美 •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到后来用好多 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在一个字或 者几个字的情形下,人们一般用谥号称呼 皇帝,例如汉文帝。但是从武则天开创了 皇帝生前叠加谀辞即自己定谥的先例。 • 明朝皇帝谥号十六个字,清朝皇帝谥号为 廿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