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0 金字塔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给下面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古老的万里长城简直像是用纯金铸(zhù zù)成的,它不愧(guǐ kuì)是熠(xí yì)熠发光的珍宝,站在长城上引起人们无边的遐(xiá jiá)想和怀古的幽(yòu yōu)思……2.巴黎埃(āi ài)菲(fēi fēn)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二、选词填空。

飘浮飘扬漂浮1.五星红旗迎风()。

2.落叶在水面(),越来越远。

3.瓦蓝的天空中()着几朵白云。

精巧精致精美精湛1.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2.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3.金字塔宏伟而又()。

4. 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的造船技术。

【答案】一、1.铸(zhù)愧(guǐ)熠(yì)遐(xiá)幽(yōu)2.埃(āi)菲(fēi)二、1.飘扬2.漂浮3.飘浮 1.精美 2.精巧 3.精致4.精湛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未知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

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

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

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

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金字塔》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古老的万里长城简直像是用纯金铸(zhùzù)成的,它不愧(guǐkuì)是熠(xíyì)熠发光的珍宝,站在长城上引起人们无边的遐(xiájiá)想和怀古的幽(yòu yōu)思……
2.巴黎埃(āi ài)菲(fēi fēn)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二、选词填空。

飘浮飘扬漂浮
1.五星红旗迎风()。

2.落叶在水面(),越来越远。

3.瓦蓝的天空中()着几朵白云。

精巧精致精美精湛
1.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2.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3.金字塔宏伟而又()。

4. 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的造船技术。

【答案】
一、1.铸(zhù)愧(guǐ)熠(yì)
遐(xiá)幽(yōu)
2.埃(āi)菲(fēi)
二、1.飘扬2.漂浮3.飘浮 1.精美 2.精巧 3.精致
4.精湛。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散文部分42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2 版含答案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散文部分42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2 版含答案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云霓./狻猊.矗.立/植.树港汊./刀叉.B、垂髫./笤.帚糠粞./栖.栖钢缆./橄榄.C、鞭笞./苔.藓怦.然/砰.然抽搐./蓄.积D、蔑.视/竹篾.挑.逗/挑.水摇撼./抱憾.解析:A项,ní,chù/zhí,chà/chā;B项,tiáo,xī,lǎn;C项,chī/tái,pēng,chù/xù;D项,miè,tiǎo/tiāo,hàn.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蜡烛磁铁薄荷淀不计其数B、关雎倒塌小摆设徒唤奈何C、企望靳紧电梯舱轻轻飏飏D、嘘声炫晕新浪潮无可逃遁解析:A项,“淀”应为“锭";C项,“靳"应为“勒";D项,“炫”应为“眩”。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位画家说,他的每一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不重复曾走过的路,不临摹,每幅作品都是创作。

B、北京至广州高铁线路的完成是中国迅速重启世界上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最新迹象.C、30多年来,她每天风雨无阻,带领社区健身爱好者参加各种健身锻炼,带出的“弟子”不.计其数....D、小山村远离尘嚣,黄发垂髫....的老人,怡然自乐,给人一种田园诗般的安详和恬适。

解析:D项,“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用来形容老人不当。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德三位科学家因为发明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打破显微技术原有的极限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于昨天被宣布.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C、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规定,申报正高级教师的,需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至少5年以上。

《埃菲尔铁塔》阅读附答案

《埃菲尔铁塔》阅读附答案

《埃菲尔铁塔》阅读附答案(6分)埃菲尔铁塔①埃菲尔铁塔由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

在建筑过程中,他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尽量杜绝一丝一毫的偏差。

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的巨大“积木”,精确度几乎高达1/10毫米。

1888年春天,4根倾斜的塔柱开始合拢。

第一块板安上去时,每个孔洞都相当精确以至铆接时都不用锉一下。

铁塔的安装工作于1888年4月5日彻底竣工。

全部工程仅费时21个半月,耗资7799401法郎(埃菲尔原预算为8000000法郎)。

②建成后的铁塔高320米,分三层,共1711级台阶,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

据说,该塔共用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由250只铆钉连结起来。

1889年5月15日11点50分,埃菲尔为国际博览会开幕式剪彩,是他亲手将法兰西的国旗第一次升到了三百多米的高空。

为了铭记这位钢铁建筑之父,人们将铁塔命名为“埃菲尔铁塔”。

并在塔下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直到今天,参观铁塔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估计总数已达1.9亿多,其中有近8000万人次登上了铁塔。

③从1889年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

在这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埃菲尔铁塔目睹了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1892年,巴黎的一位面包师脚踩高跷,成功地迈过了363级台阶,到达了铁塔的第一层平台。

1912年,有一“鸟人”用自制的翅膀从塔上飞下来,折断了双腿。

1923年,一位体育专栏作家骑着自行车从塔上驶了下来。

1945年,竟有人驾着飞机成功地从铁塔的脚柱下穿过。

此后,有骑独轮脚踏车驶下铁塔的;有似登山运动员攀登铁塔的,五花八门,各显其能。

但最为大喜大悲的例子是:1965年,一位西班牙游人在欢乐之中忘乎所以,竟将妻子从塔上扔入空中。

此外,从1898年第一次有人在这里自杀开始,至今已有大约400多人从塔上纵身跃下或是上吊身亡。

更为离奇的是,竟有骗子两次企图将铁塔当废铁出售……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一切无疑是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有力见证。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埃菲尔铁塔沉思 同步精品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

【优化方案】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埃菲尔铁塔沉思 同步精品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

【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埃菲尔铁塔沉思同步精品实战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基础考查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窥.视(kuī)瞬.间(shùn)痴.迷(zhī) 不露.声色(lù)B.逃遁.(dùn) 抽搐.(chù)鞭笞.(chī) 一堆.废铁(zuī)C.怜悯.(mǐn) 淹没.(mò)勒.紧(lēi) 安然无恙.(yànɡ)D.纤.瘦(qiàn) 笼.罩(lǒnɡ)晃.悠(h uànɡ) 轻轻飏.飏(yánɡ)解析:选C。

A项,“痴”读“chī”;B项,“堆”读“duī”;D项,“纤”读“xiā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纹丝不动膜拜甘拜上风C.固执固步自封铁杆百尺杆头D.企图不可企及火箭一箭封喉解析:选A。

B项,欢渡春节—欢度春节;C项,百尺杆头—百尺竿头;D项,一箭封喉—一剑封喉。

3.(2012·合肥一中调研)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2012年2月中下旬开始,国际油价大幅______,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变化率早已打破4%调价红线,3月13日乃至已近10%。

②1562年(明朝)《筹海图编》、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均有清晰规定和______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领土。

③记者调查发现,成为苹果运用商店及其开发者盗版侵权目标的远______陈忠实一人,冯骥才、张抗抗、王安忆等一大批具有极高名誉的文学大家也一样蒙受过侵权。

A.攀升标示不只B.飙升标示不止C.飙升标志不只D.攀升标志不止解析:选B。

攀升:是指慢慢地上升;飙升:是指迅速地大幅度上升。

据语境所描述的变化之快,应选“飙升”。

标志:既可作名词,表明特点的记号,又可作动词,表明某种特点;标示:动词,标明、显示。

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埃菲尔铁塔沉思》含答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埃菲尔铁塔沉思》含答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_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________的气势。

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________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锻炼不可一世故步自封B.磨炼舍我其谁故步自封C.磨炼不可一世亦步亦趋D.锻炼舍我其谁亦步亦趋答案B解析锻炼:锻造或冶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

磨炼:(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

舍我其谁:即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到该做的事,决不退让.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感情色彩不符合句意.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不符合句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何将传统经典与现代创造实现融合,如何让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理想实现融合,是当代中国戏曲已经着力但还需不断探索。

B.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C.针对大批网剧被下架的问题,近期在电视剧四大行业委员会的联合年会上,广电总局称线下电视剧将与线上网剧一样接受24小时不间断监看。

D.方案制订只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最终成功与否,还要看这对我们学校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是当代中国戏曲已经着力但还需不断探索"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的课题"。

C 项不合逻辑,应将“线下电视剧"和“线上网剧”互换位置。

D项两面对一面,应将“……的积极推动作用"改为“……是否有积极推动作用”.3.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训练:散文第四单元 6 埃菲尔铁塔沉思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训练:散文第四单元 6 埃菲尔铁塔沉思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训练
散文第四单元 6 埃菲尔铁塔沉思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窥.视(kuī) 瞬.间(shùn)
痴.迷(zhī) 不露.声色(lù)
B.逃遁.(dùn) 抽搐.(chù)
鞭笞.(chī) 一堆.废铁(zuī)
C.怜悯.(mǐn) 淹没.(mò)
勒.紧(lēi) 安然无恙.(yàng)
D.纤.瘦(qiàn) 笼.罩(lǒng)
晃.悠(huàng) 轻轻飏.飏(yáng)
解析:选C。

A项,“痴”读“chī”;B项,“堆”读“duī”;D 项,“纤”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身纹丝不动膜拜甘拜下风
B.横渡欢渡春节支援孤立无援
C.固执固步自封铁杆百尺杆头
D.企图不可企及火箭一箭封喉
解析:选A。

B项,欢渡春节—欢度春节;C项,百尺杆头—百尺竿头;D项,一箭封喉—一剑封喉。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极端分裂分子雄心勃勃
....,图谋不轨,想要破坏美好的城市和生活。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埃菲尔铁塔沉思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埃菲尔铁塔沉思 Word版含答案

埃菲尔铁塔沉思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广东新会,1969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主要作品集有《夏》《张抗抗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朱丹》《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等。

2.背景探寻本文是一篇独特的游记。

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游览对象的描写上,而是重点表达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从而展示了作者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

3.相关知识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的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 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 000吨、12 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极为壮观。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雄踞世界最高建筑宝座45年,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

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

塔的四个面上,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

名言警句张抗抗经典语录1.你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让我读懂了你忧伤的美。

——《牡丹的拒绝》2.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假如”,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重新设计。

当你从小女孩终于长成一个女人的时候,遗憾会让我们越发珍惜生命。

——《假如再做一次女孩》3.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难。

人们很宽容,很谅解。

浅滩,就像人生、就像人这一辈子,真要顺顺当当、平平安安啥坎儿没有,还倒怪了,倒叫人心里不踏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同步练习姓名:分数:(满分40分,答题时间50分钟)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云霓磁铁薄荷淀不计其数B.关雎瞻仰小摆设徒唤奈何C.企望鞭苔电梯舱轻轻飏飏D.糠粞钢榄新浪潮无可逃遁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________,值得一看。

写事件,尽显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对涉笔成趣的地方反复渲染;有的地方虽然________,却显得含蓄浓缩。

虽然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但由于写的都是自己办案时______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A.不落窠臼三言两语耳闻目睹B.不落窠臼片言只语耳濡目染C.独树一帜三言两语耳濡目染D.独树一帜片言只语耳闻目睹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A.③②⑤④①⑥B.③⑥⑤①②④C.⑤①④③⑥②D.⑤④③②①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①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

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

它只是有点儿像一座火箭发射基地,不知要把它的客人们送往哪里。

②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

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飏飏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

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虽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却隔着一层玻璃鞭笞着我的神经。

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

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跌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

地壳在下陷,在沉没。

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

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吗?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

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

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

它疯狂地钻入地底。

我透不过气来,这透明的铁盒子,快闭上你恶魔般的眼睛,我想出去!③巴黎依然在飞速下沉。

我无可逃遁,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

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吗?就像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

蓝天忽然近了,又忽然远了,远得更加冷酷。

永远被那一双双黑色的手臂阻拦着。

时而又是无数根钢缆铁索,缠绕你,勒紧你,使你永远无法到达那个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

④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那钢缆挣断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变得浓亮了,可是,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像是要冲破什么,又像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像是咬着牙根的声音,像是绷紧骨骼的声音,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

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

因为它无论升得多高,仍然无法接近它——那个蓝色的梦想。

⑤我曾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我曾以为我离开了地面;我曾以为我离天空很近很近了——当我同隔绝的风在一起的那些瞬间。

4.“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4分)答: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是有一些改变的,作者开始仰望,但没有膜拜,可以看出,作者并未真正认可它,但已经有一种惊讶的心情,为后文的态度转变埋下了伏笔。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答;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埃菲尔铁塔的高大雄伟,使得一个鲜明的高塔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

6.第二段作者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表现的?(4分)答:写出了电梯上升的速度之快,塔的高度之高和恐惧的心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近乎夸张的通过有形景物和错觉、幻觉写出了自己失重的感觉。

7.第三、四段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感受?(3分)答:表达了作者因急速上升而产生的陌生感受,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能力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稀粥南北味张抗抗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

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

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

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

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

用粳米烧的粥又粘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

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

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

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

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

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

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

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

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

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

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

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

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

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

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

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

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

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

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

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

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

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

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

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

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8.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作者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的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

B.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和模样、人吃粥的情形和积习,而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

C.文章写北方人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简,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详,这样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

D.行文围绕喝粥展开故事,最后着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

9.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

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答:①条理清晰,按作者四处闯荡的顺序展开南北喝粥的经历;②突出主旨,北方的粥更能承载人生,使主旨更加鲜明;③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完善。

10.结合全文,简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亦如生命之源泉”的理解。

(2分)答:①稀粥,南北方人通吃,从中获取力量;②如今物质不再匮乏,喝粥已渐渐成为一种习俗。

四、语言表达11.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