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实验:趣味光学实验汇总
有趣的光学实验

有趣的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通过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现象来研究光的性质和规律的一种科学实验。
在光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装置和实验操作,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有趣的光学实验。
1. 球面镜成像实验球面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它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球面镜的成像效果。
首先,将一个球面镜放在透明平板上,并将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球面镜上。
当光线通过球面镜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我们可以移动光源和屏幕的位置,观察实像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球面镜的成像原理。
2. 干涉实验干涉是光的一种特性,当两束光线相交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干涉实验来观察到干涉的效果。
一个经典的干涉实验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我们可以在一块遮光板上开两个小孔,然后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到遮光板上。
在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是由两个小孔发出的光线相互干涉形成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3. 折射实验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折射实验来观察到折射的效果。
首先,将一个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棒)放在一杯水中。
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由于光在空气和水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形成一个偏折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观察角度来观察到折射角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4. 彩色光分解实验光是由不同波长的颜色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光的分解效果。
首先,将一束白光通过一个三棱镜进行折射。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受到的折射作用不同,光线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束。
在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彩虹色的光谱。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的特性。
5. 光的偏振实验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振动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偏振实验来观察光的偏振效应。
首先,将一束自然光通过一个偏振片。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光是神奇多彩的,光学实验室奇妙的,一些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在家仍然可以很好的完成。
笔者就光学家庭小实验进行简短汇总,期待抛砖引玉。
一、观察小孔成像实验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仪器: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一张硬纸片,一支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1)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直径约三毫米左右小孔。
(2)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3)用火柴把蜡烛点燃,放在靠近墙面的地方。
(4)把做好的小孔放在蜡烛和墙面之间。
这样,你就会在墙面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探究像的变化:(1)前后移动小孔,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当小孔离墙面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小孔慢慢远离墙面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2)改变小孔的大小,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二、小孔成像的应用──自制针孔眼镜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两个直径30—40 毫米的软塑料瓶盖,大头针,打火机实验步骤:(1)用打火机把大头针烧红,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直径约1 毫米)。
(2)再在瓶盖两侧各扎两个小孔,用线穿起来就是一副眼镜。
实验用途:戴上这副眼镜,便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奇怪的是,不管是300 度、500 度的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戴上它都能看清楚物体。
实验解析:运用了小孔成像原理。
当光线通过小孔后,不管光屏远近,成像总是清晰的。
人眼睛的视网膜,就好像是个光屏,一般情况下近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前;远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后。
成像不在光屏上,所以看不清楚。
加了小孔之后,不管近视远视,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了,所以看得清楚了。
此技术已经进入日常生活。
三、观察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块实验步骤:选择一个晴天的中午,手拿平面镜,镜面对着太阳,调节镜面,在镜面的所指的墙面上便出现了一个亮斑。
四、光的折射实验器材:碗一个,水,币一枚(筷子也可)实验步骤:把硬币放入碗内,慢慢向碗内注入水观察到硬币仿佛浮起来了实验解析:当硬币放在空碗中时,硬币反射的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射入人的眼里,看到了硬币当碗内注满水时,我们在硬币上取点A,从A点斜射到水面2条光线AO1,AO2并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发生折射,两条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远离法线,如图,光线O1B,O2C,人眼延折线光线O1B,O2C的反向延长线看去两条光线交于A’点,我们的视觉就感到折射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A’点发出似的。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

论文导读::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大家都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是光学中三条最基本的规律,也是光学知识中最重要的规律,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个利用身边简单的器材、人人可做的妙趣横生的光学小实验,希望能激起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并运用光的传播三条基本规律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非常有趣的奇妙现象。
⒈有趣的小孔成像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原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可在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此即为小孔成像。
在一块不透明的硬纸板上打7个小孔,在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在板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7个倒立的烛焰的像。
请大家在光屏上画出烛焰通过小孔所成像的位置,你就会觉得趣味无穷。
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可知,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小孔后可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孔成像。
这是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发现了的奇妙现象。
再如,在夏季白天浓密的树荫下,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圆形的亮斑,就是太阳通过浓密的树叶间形成的小孔成像在地面上所致,并且这些亮斑的形状是圆的,此像与树叶间形成的小孔的形状无关。
⒉趣味无穷的黑体小实验找一张你所能找到的你认为最黑的纸及一只内壁是白色的瓷杯,把黑色纸剪成一张比杯口略大的纸片,覆盖在上述白色瓷杯的杯口上。
然后用胶带把纸片与杯口的边缘要密封严实。
再用针尖或笔尖在纸片中心扎一个极小的孔,然后把它放在灯光下观察,这时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初中物理论文,你就会感到这个小孔比黑色的纸还要黑一些。
同学们,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做一简要的解释。
这是因为没有任何黑色的物体是完全黑色的,它们只是一种很暗的灰黑色,而被黑纸覆盖的杯子却近似一个黑体,即一个可以吸收所有辐射的物体。
也就是说,从小孔中射进的光只有在杯子里面经历无数次反射后,才有可能从杯口射出,并且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因此可以认为:几乎没有任何辐射能够逃出小孔,于是看上去它会比黑纸更黑。
基础性实验:趣味光学实验综述

光学基础性趣味实验目录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2)实验2 人造彩虹2 (3)实验3 光的折射实例 (5)实验4 自制放大镜 (6)实验5 红外线实验的设计 (7)实验6 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 (8)实验7 自制针孔眼镜——小孔成像的应用 (9)实验8 镜子中有无数个镜子 (10)实验9 日食和月食的演示 (11)实验10 制作针孔照相机 (12)实验11 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13)实验12 全反射现象观察.......................................................................... 14错误!未定义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实验准备:清水1盆、平面镜1个实验操作:1.取一小盆并加入2/3的水,再把镜子斜放于盆内;2.使镜面对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实验中的科学: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它是光的折射作用,实验表明: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就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
这里镜面左侧的水就好像一个三棱镜,因而光射出水面后就会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创新: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彩虹?实验2 人造彩虹2准备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把杯子拿到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2.把纸放到阳光透过杯子投射进来的地方,这样在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虹的色彩。
实验中的科学:光线被水折射了,因而投射到纸上的颜色是阳光被分解之后的颜色,原理跟天空中彩虹的形成是一样的。
当阳光以40到42度的角度照射空中的水珠时,阳光通过水珠时发生折射,投射到空中形成了彩虹。
知识问答:彩虹为什么总是弯曲的?想象你看着东边的彩虹,太阳在从背后的西边落下。
白色的阳光(彩虹中所有颜色的组合)穿越了大气,向东通过了你的头顶,碰到了从暴风雨落下的水滴。
关于光的科学小实验

关于光的科学小实验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光,但你是否对光的性质产生了好奇呢?那么,让我们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光学实验,来探索光的科学奥秘吧!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材料:一张白纸、一支针、一个小孔袋、一根手电筒步骤:1. 在白纸上用针尖轻轻扎一个小孔。
2. 将小孔袋放在针尖上,确保光线只能通过小孔射出。
3. 关掉房间的灯光,用手电筒照射到小孔上。
观察现象:你会看到从小孔射出的光线呈直线传播,并在环境中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
这说明光线在真空或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一盆水、一张白纸、一支铅笔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盆的一侧,使其呈倾斜状态。
2. 将铅笔放入水中,使其斜插入水中,部分在水中,部分在空气中。
3. 调整盆和纸的位置,使你能够看到铅笔在水中的倒影。
观察现象:你会发现,铅笔在水中的倒影是断断续续的,而不是连续的。
这是因为光在从水中到空气中的界面上发生了折射,导致铅笔的光线被折射了。
实验三:光的反射材料:一面镜子、一张白纸、一支手电筒步骤:1. 将白纸放在镜子前方,使其与镜子成一定的角度。
2. 打开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白纸上。
观察现象:你会发现,光线照射到白纸上后,部分光线被镜子反射了回来。
这是因为镜子是一个光滑的表面,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
实验四:光的色散材料:一杯水、一张白纸、一支针步骤:1. 在白纸上用针尖轻轻扎一个小孔。
2. 将白纸放在杯子的顶部,使针尖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入杯子中。
3. 观察光线在杯子中的表现。
观察现象:你会发现,光线在经过杯子中的水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
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的程度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不同的颜色,形成一个色散的光斑。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和色散都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这些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本质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也能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动手能力。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

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光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索它的奥秘。
以下是几个妙趣横生的光学实验:1. 反射和折射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一块平面镜和一块透明三棱镜来进行。
首先,将平面镜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将三棱镜放在镜子上方,直接照射一束光线。
观察光线在平面镜和三棱镜的反射和折射路径。
你将会发现,光线在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反射,而在照射到三棱镜上时会发生折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路径。
2. 薄膜干涉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两块玻璃片和透明胶水来进行。
首先,在一个玻璃片上涂上一层透明胶水,然后将另一块玻璃片放在上面,将其压平并保持水平。
然后,将组成的结构放在反射光源下方,观察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光。
你将会发现,在某些角度下,反射光会变得非常亮,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两块玻璃片之间形成了薄膜,在光线发生干涉的地方产生了干涉条纹。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干涉现象,以及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 棱镜分光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三棱镜和一束白光来进行。
首先将三棱镜放在白光源前面,将光线照射在三棱镜表面上。
你将会看到,白光在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成了七种不同的颜色,形成了彩虹色的光谱。
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
4. 光纤通信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一根光纤和一个光源来进行。
首先将光源接在一端,并将另一端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
你将会发现,即使在极暗的环境下,光线仍然可以通过光纤传递,并在另一端形成光点。
这是因为光纤的内部由一层层反射面组成,可以将光线保持在光纤内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如何保持信号的清晰度。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的原理和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乐趣。
希望你能够尝试其中的一些实验,探索光学的奥秘!。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关乎到我们的视觉、照明以及许多其他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光现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等现象。
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小孔或细缝、一盏强光源(如手电筒或灯泡)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在实线上离纸较远的位置上做一个小孔或细缝。
4. 打开强光源,将光源放在小孔或细缝上的同一侧。
5. 观察在纸上形成的光线,在纸上的直线传播。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从小孔或细缝发出的光线在纸上呈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表明光线在空气中能够直线传播。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块玻璃或透明塑料板、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玻璃板放在纸上,覆盖光线的一部分。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玻璃板上。
5.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玻璃板时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折射现象。
实验三:光的反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平整的镜子、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镜子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镜子上。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镜子上。
5. 观察光线经过镜子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镜子时发生反射的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符合反射定律。
实验四:光的分散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三棱镜、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三棱镜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经过三棱镜折射。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三棱镜上。
创意科学实验探索光的奥秘

创意科学实验探索光的奥秘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具有许多神奇的特性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创意科学实验,探索光的奥秘。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材料:一片小镜子、激光笔步骤:1. 将小镜子竖立在桌子上,确保其稳定。
2. 打开激光笔,将其光束对准小镜子,让光线被镜面反射。
3. 观察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路径。
4.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路径。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容器、一支铅笔、一个纸杯步骤:1. 将透明容器放在桌子上,并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纸杯放在透明容器旁边。
3. 用手握住铅笔,将其部分浸入水中。
4. 观察铅笔在水中的现象,注意观察它与水面的接触点。
实验三:光的分散材料:一块三棱镜、一束白光步骤:1. 将三棱镜放在桌子上,确保其稳定。
2. 将白光直接照射到三棱镜的一面上。
3. 观察光线通过三棱镜后的变化。
4. 特别注意光线分散成彩虹色的现象。
实验四:光的颜色材料:一张白纸、彩色蜡笔、手电筒步骤:1. 将白纸张贴在墙上或其他平面,并打开手电筒以照亮纸面。
2. 用彩色蜡笔在白纸上涂抹不同的颜色。
3. 观察颜色的变化,特别注意白光在颜色上的表现。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光的重要发现:首先,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的。
实验一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路径是直线的,这说明光在传播时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
其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实验二中,我们观察到铅笔在水中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的改变导致光线的改变方向。
此外,光在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分散。
实验三中,我们观察到白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彩虹色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的折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最后,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实验四中,我们观察到彩色蜡笔在白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物体会吸收部分光波长而反射其他光波长,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基础性趣味实验目录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2)实验2 人造彩虹2 (3)实验3 光的折射实例 (5)实验4 自制放大镜 (6)实验5 红外线实验的设计 (7)实验6 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 (8)实验7 自制针孔眼镜——小孔成像的应用 (9)实验8 镜子中有无数个镜子 (10)实验9 日食和月食的演示 (11)实验10 制作针孔照相机 (12)实验11 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13)实验12 全反射现象观察 ..................................................................................... 14错误!未定义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实验准备:清水1盆、平面镜1个实验操作:1.取一小盆并加入2/3的水,再把镜子斜放于盆内;2.使镜面对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实验中的科学: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它是光的折射作用,实验表明: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就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
这里镜面左侧的水就好像一个三棱镜,因而光射出水面后就会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创新: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彩虹?实验2 人造彩虹2准备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把杯子拿到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2.把纸放到阳光透过杯子投射进来的地方,这样在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虹的色彩。
实验中的科学:光线被水折射了,因而投射到纸上的颜色是阳光被分解之后的颜色,原理跟天空中彩虹的形成是一样的。
当阳光以40到42度的角度照射空中的水珠时,阳光通过水珠时发生折射,投射到空中形成了彩虹。
知识问答:彩虹为什么总是弯曲的?想象你看着东边的彩虹,太阳在从背后的西边落下。
白色的阳光(彩虹中所有颜色的组合)穿越了大气,向东通过了你的头顶,碰到了从暴风雨落下的水滴。
当一道光束碰到了水滴,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光可能直接穿透过去,或者更有趣的是,它可能碰到水滴的前缘,在进入时水滴内部产生弯曲,接着从水滴后端反射回来,再从水滴前端离开,往我们这里折射出来。
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光。
水滴对光的反射,折射加色散形成彩虹。
色散后不同色光出射的方向不同,对一个水滴出射的光我们只有站在特定的观察点上才能看见特定的颜色光,而我们平时是站在固定的观察点上去看空中多个水滴,这样,不同水滴中出射的同一种色光能够到达眼睛,这些水滴必然是在空中排成圆弧(相对观察者讲)。
如果观察点移动,就由一组新的水滴构成一个新的圆弧,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彩虹。
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端视光的波长(即颜色)而定——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橙色光与黄色光次之,依此类推,弯曲最少的是紫色光。
每种颜色各有特定的弯曲角度,阳光中的红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蓝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种颜色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都不同。
若你用一条假想线,连接你的后脑勺和太阳,那么与这条线呈42度夹角的地方,就是红色所在的位置。
这些不同的位置勾勒出一个弧。
既然蓝色与假想线只呈40度夹角,所以彩虹上的蓝弧总是在红色的下面。
彩虹之所以为弧型这当然与其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这也与地球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地球表面为一曲面而且还被厚厚的大气所覆盖,在雨后空气中的水含量比平时高,当阳光照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了折射,同时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为一弧面从而导致了阳光在表面折射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弧形彩虹!实验3 光的折射实例思考:当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时,看到的是筷子“折断”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验准备:纽扣1枚、水少许、浅底盘1个、玻璃杯1个实验操作:1.将纽扣放在盘中;2.杯子杯口朝上,压在纽扣上;3.一同学从侧面观察,另一同学往杯内慢慢倒入清水,倒着倒着就会发现看不到纽扣了;4.如果向盘子中加些水,慢慢可以看到纽扣又出现了。
注意:观察纽扣时要从侧面观看,如果从纽扣上方观察,总能看清纽扣。
实验中的科学:1.当杯子渐渐注入水时,由于光线折射,纽扣的影像会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盘子中,改变光的折射角度,纽扣影像会重新出现。
想一想: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或由空气进入玻璃中,就会产生一些折射的现象,那么,就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实验4 自制放大镜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实验准备: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实验操作: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的科学: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状。
我们通常所说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中间厚而边缘薄。
投影仪、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等仪器的镜头就是凸透镜。
实验5:红外线实验的设计1实验器的制作(1)把内壁后面镀有银,功率为250W,带灯座和电源插头的红外线灯固牢在光学光具座的最左端上。
(2)用超粘胶把圆球形烧瓶的底粘牢在光学光具座烛台上,然后把它装在光具座上红外线灯的右边,距灯约20cm。
(3)用超粘胶把乒乓球粘牢在光具座另一烛台上,并把它装在光具座上的圆球形烧瓶的右边。
实验装置便安装完成。
2实验操作(1)调节光具座上的红外线灯、烧瓶和乒乓球,使灯丝、球形体和乒乓球三者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高度的一条直线上。
(2)把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倒进圆球形烧瓶里,装满圆球形体(碘含量能使溶液呈黑色为好)即可(3)接上电源,开启红外线灯。
(4)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能吸收可见光而让红外线穿透过。
这个装有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的圆球形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把乒乓球左右移动至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乒乓球就会被烧焦。
(5)把其他的易燃物或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乒乓球的位置上时,也会看到易燃物被烧焦燃烧起来或温度计的液柱迅猛升高的现象。
实验6:自制针孔眼镜——小孔成像的应用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两个直径30—40 毫米的软塑料瓶盖,大头针,打火机实验步骤:(1)用打火机把大头针烧红,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直径约1 毫米)。
(2)再在瓶盖两侧各扎两个小孔,用线穿起来就是一副眼镜。
实验用途:戴上这副眼镜,便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奇怪的是,不管是300 度、500 度的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戴上它都能看清楚物体。
实验解析:运用了小孔成像原理。
当光线通过小孔后,不管光屏远近,成像总是清晰的。
人眼睛的视网膜,就好像是个光屏,一般情况下近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前;远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后。
成像不在光屏上,所以看不清楚。
加了小孔之后,不管近视远视,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了,所以看得清楚了。
此技术已经进入日常生活。
实验7: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步骤:用两个口径相差不大的易拉罐。
在口径较大的易拉罐底部中央用钉子打一直径为1mm的小孔,把开口的一端放在砂纸上磨一磨,去掉前盖。
把另一个口径较小的易拉罐后端放在砂纸上磨一磨,把后端去掉,再在这一端蒙上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作为成像屏。
把口径较小的易拉罐蒙着成像屏的一端向里小心套进口径较大的易拉罐中,小孔照相机就制作成了。
你可以让小孔对准光亮的物体,眼睛从口径较小的易拉罐口往里看,就可以看到所观察物体的像了。
你也可以把口径较小的易拉罐前后拉动一些再进一步观察,看一看景物的像大小怎样变化。
你如何解释景物所成的像和像的变化呢?原理揭秘: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根据几何知识,景物所成的像和景物是相似的。
屏离小孔的距离不同,相似比大小不同,所成的像自然发生大小的变化。
实验8:镜子中有无数个镜子步骤:取两个小圆镜(市面上能买到)正面相对,你观察镜子会看到奇怪的现象──一个镜子中有无数个镜子出现。
原理揭秘:正面相对的两个镜子甲、乙,甲相对于乙是个物体,可以在乙中成一个像,这个像相对于甲镜子又是一个“物体”,在甲镜子中成像,在甲镜子中成的像相对于乙镜子又是一个物体再次在镜子乙中成像,如此不断的有“物”出现,就有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像出现在镜子中,因此,在甲、乙镜子中都能看到无数个镜子。
扩展:一个物体在两个互成角度的平面镜中能成几个像?取两个平面镜使其镜面相对互成角度,在两镜之间夹角处放一硬币,改变两平面镜的夹角,看看在镜子中能找到几个硬币的像。
现象:观察中发现,两个镜子之间夹角大于90°,在每个镜子中只能成一个像。
两个镜子之间夹角等于90°,在每个镜子中成一个像,在镜子交角处成了一个像或者在一个镜子中看到两个像,在另一个镜子中看到一个像),(总共有三个像出现。
当继续减小两镜之间的夹角,会看到每个镜子中的像的个数逐渐增加,当两个镜子之间夹角为0°时,每个镜子中又有无数个像出现。
原理揭秘:实际上,两个镜子之间夹角为0°和180°是特例。
夹角为180°时,两个镜子在一个平面内,两个镜子中只能成一个像。
0°时相互平行,情况和“两个平面镜镜面相对的成像观察”相同。
夹角为锐角时,成像原理和夹角成0°是类似。
实验9:日食和月食的演示【器材】:地球仪,皮球,蜡烛。
【操作】(1)在桌上放一支蜡烛(代表太阳),一只手拿地球仪,另一只手拿皮球(代表月亮)。
(2)使“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月亮”绕“地球”转动。
当“月亮”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使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形成日食,如图(a)所示。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的背后,这时“地球”处在“月亮”与“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形成月食。
全部挡住是月全食,挡住一部分是月偏食。
如图(b)所示。
实验10: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制作材料:内外筒用PVC管;光屏用半透明绘图纸;固定插槽和铝制插片用易拉罐;观察孔和小孔封闭端用薄铁皮;外包装用自贴纸;黑油漆。
1.解决光屏过亮的问题。
将成像仪主体改为两个短长不一,可相互套着并能抽拉的内外圆筒(内壁涂黑油漆),外筒长约32CM,一端封闭,中间只留一个(直径8MM)的小孔(母孔),开口端可套内筒。
内筒一端贴光屏,另一端封上只留一个长方形的观察孔(8CM*2CM),内筒较外筒略长,考虑到,人眼的明视距离,内筒长度约为34CM。
将内筒有光屏一端插入外筒。
两筒相套,这样内外筒便成了光屏的暗室,不论在暗室观察烛光,还是在白天光线强的情况下均能看清像,可抽动的内外筒,还解决了可调节光屏及像距这一问题。
2.解决可调节孔的大小和形状这两个问题。
在母孔的外侧装上两个固定插槽,用来固定铝制插片,插片上钻几个形状各异或大小不同的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