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音词语的时代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叠字词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叠字词【摘要】现代汉语中,叠字词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通俗妙趣的的口语到典雅秀美的书面用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而其中AA式又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本文主要针对AA式重叠的词即双音节叠字词,从它的分类、应用范围及特殊的语法意义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双音节叠字词分类应用双音节叠字词是汉语中的一种有趣现象,一般而言就是一个词在形式上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组成,即其基本的形式是AA,比如妈妈、琅琅,灼灼等这一类的词。
它们这一类词的广泛应用,很大的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用,使得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本文对这类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周荐著的《词汇学词典学研究》中对这类词的有关论述。
一、双音节叠字词的分类。
根据我们的教材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可以将这类词归于叠音词和重叠式两类。
其原文的表述如下:(一)、“(1)单纯词…1.连绵词…2.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例如: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①。
(二)、“(2)成词…2重叠式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例如:姐姐哥哥爹爹仅仅刚刚”②。
此是一类的分法。
这类分法比较常见,在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是这样大同小异的,比如张登岐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便将其分成了叠音词和重叠法,只是命名上的不同罢了。
但转而言之,在很多的文献上,AA式重叠的分类还是有差别的,根据我目前的归纳还有以下几种:(一)、将AA式重叠的词即双音节叠字词总的分成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这主要是从用词频率是否形成固定词语的角度来划分的,重叠构形就是那种还没有固定成重叠构词的,譬如刚刚、仅仅、恰恰、屡屡…这类词的数目一般较少,而占大多数的重叠构词再分成叠音词和重叠词,其中叠音词是单纯词,是由两个音节重叠而成,而重叠词是合成词指的是由两个相同的语素构成。
但是重叠构词和重叠构形的界限一定意义上是比较模糊的,一个词是否固定成重叠构词,是需要大量的材料进行说明的,而且每个时期人们使用词的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因而判断某一词是否是固定的其实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二)、在周兰成的《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即语用规律》中,双音节叠字词被定义成叠音词(即AA、ABB、AABB、ABAB都是叠音词),其实这和叠字词的理解差不多。
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

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摘要:《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巨著。
它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骚体”,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叠音词自《诗经》大量运用以来就成为我国文学创作中传统的语言艺术之一。
先秦古籍中叠音词运用最多的除了《诗经》就是《楚辞》。
《楚辞》中的叠音词现象比较复杂,可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
本文试图通过《楚辞》中的叠音词的运用,分析和归纳出这一时期叠音词运用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楚辞;屈原;叠音词本文《楚辞》取洪兴祖撰的《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006版)。
《楚辞补注》是对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补充,而《楚辞章句》则是《楚辞》的重要训诂著作,其对《楚辞》中大量的叠音词进行解释。
本文运用的解释主要出自《楚辞补注》。
《楚辞》中叠音词共出现192次,出去重复出现的共130个。
除《国殇》、《礼魂》、《惜往日》、《橘颂》四篇未用叠音词外,其余各篇皆用。
《山鬼》短短28句,168字,就用了“容容”、“冥冥”、“磊磊”、“蔓蔓”、“填填”、“冥冥”、“啾啾”、“飒飒”、“萧萧”等九个叠音词。
《离骚》373句,2490字,用了17个叠音词。
可见叠音词在《楚辞》词汇中的重要性。
一.叠音词的定义与分类研究《楚辞》的叠音词及句法功能,首先要搞清楚叠音词的定义与分类。
由于古今词语称谓不同,意义变化,造成概念上的偏差和混淆。
叠音词,传统语言学一般称为“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或“重文”,而今人多称为“叠音词”、“重叠词”或“叠词”。
有古今学者对叠音词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选取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叠音词,有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
也就是说,叠音词是重叠两个音节的双音词。
由此我们又可以根据语素将叠音词分为两类: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
这里采用杨皎的《〈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中对这两者的定义。
(1)叠音单纯词: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组成,而只有一个语素的双音节叠音词。
《西厢记》重叠式复音词探析

《西厢记》重叠式复音词探析《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戏剧,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
在这部戏剧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叠式复音词,这些词语既体现了传统的中国押韵技巧,又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本文将从《西厢记》中的重叠式复音词入手,探析这些词语的特点和相关的文学魅力。
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重叠式复音词。
重叠式复音词是指在一个词中包含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音节,这些音节相互重叠,重叠部分的音节相同,或者属于相同的韵脚。
这种词语结构在汉语中非常常见,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常见。
在《西厢记》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这种重叠式复音词,比如“花样年華”,“錦繡堂前”,“顏容眉目”,“梨花雨露”,“玲瓏滿目”等等。
我们来探讨一下重叠式复音词在《西厢记》中的运用。
这些词语往往出现在描写景物和人物的部分,而且多用于赞美、渲染气氛和抒发情感。
比如“花样年华”一词,出现在描述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的场景中,通过重叠的音节和韵脚,增加了词语的音韵美感,使描绘的景象更加丰富、生动。
又如“玲瓏滿目”一词,出现在形容美丽少女的部分,通过重叠的音节和韵脚,强调了美丽少女的娇美和迷人之处,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西厢记》中的重叠式复音词不仅丰富了词语形式,更加丰富了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为整部戏剧增添了不少魅力。
进而,我们可以从《西厢记》中的重叠式复音词中窥见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韵味。
重叠式复音词作为中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音韵美的追求和重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音韵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重叠式复音词正是中国古代诗词及戏剧中的常见形式之一。
它们的出现不仅为作品增添了音韵上的魅力,更加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而《西厢记》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经典之一,其所运用的重叠式复音词恰恰是中国古代文学韵味的典型体现。
方案-新词语叠用现象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新词语叠用现象折射出的社会心态'随着、、的蓬勃,大批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词语不断涌现,其中有一类新词语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新词语中的词语叠用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新重叠式词语”。
先看下面几个新词语:【词语】:刷刷族【释义】:指为了追求高分,重复参加以求“刷新”成绩的人。
【例句】:王小东是南开大学大三的学生,他和他的3个室友如今都已是拥有两次刷分的“刷刷族”。
(《中国青年报》2009年9月16日)【词语】:屋漏漏【释义】:对出现漏水问题的房屋的戏称。
【例句】:记者了解到,崇文区建委、危改办等相关负责部门已经介入广渠家园“屋漏漏”问题的调查。
(《北京青年报》2009年10月20日)【词语】:戴包包【释义】:对浙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管委会主任戴国森的戏称。
他涉嫌受贿,被搜出拥有几十个价值上万元的名牌包,因而被戏称为“戴包包”。
【例句】:戴国森案发后,办案人员搜查他家时发现,戴拥有10多本房产证、十多只LV 包(被网民戏称其为“戴包包”),还有几十斤上等虫草。
(《新民晚报》2009年8月28日)我们广泛搜集了近几年来新出现的这一类词语,共有27个,现列之如下:刷刷族屋漏漏塔脆脆桥粘粘桥塞塞桥裂裂桥糊糊楼歪歪楼酥酥楼裂裂楼垮垮楼靠靠楼晃晃楼高高楼断断楼脆脆楼薄薄捏捏族范跑跑墙脆脆戴包包何踹踹曾抄抄周逃逃洋跑跑郭跳跳姚抄抄一、新词语的重叠类型我们可以将以上这些重叠式新词语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AAB式,以“刷刷族”为代表;另一类是ABB式,以“屋漏漏”为代表。
无论是AAB式还是ABB式,这些新产生的重叠式词语都没有基式,即基式AB不存在。
因此,这些新产生的重叠式词语属于构词重叠。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新出现的重叠式词语采用的是AAB式或ABB式类型。
二、与传统构词重叠的不同(一)新出现的重叠式词语主要是ABB类型和AAB类型传统的构词重叠主要有AABB式(如形形色色、轰轰烈烈)、AA式(如冉冉、侃侃、滚滚)、ABB式(如绿油油、红彤彤)以及AAB式(如呱呱叫、哇哇叫)四种类型,而新产生的重叠式词语几乎都采用ABB式和AAB式。
汉语词汇发展史

汉语词汇发展史汉语词汇发展史:1.上古时期:①形音义一体的字一词体系形成。
②复音词很少。
③借词主要来自西域。
④植物名以“胡”为代表。
例如:胡笛,胡琴,胡床。
来自西域的各物:骆驼,狮子,石榴,琵琶。
2.中古时期:①单音词为主,多音词增多。
②词头词尾增多。
词头:阿、老词尾:子,儿,头③借词主要来自佛教。
a.来自佛教的基本词和根词:如“魔”,心,色,劫等。
b.来自佛教的汉语日常词汇:如世界,因果,实际等。
c.受佛教影响,主谓式增多,如自在,比喻造词得到了发展,如雀立,蚕食,云集。
d.来自佛经中的双音节词:如修行,地狱,恐惧,微妙,救济,踊跃,刹那,瑜伽,涅槃,头陀,沙弥,罗汉等。
④植物名主要以“海”为代表。
百物珍异名称:橄榄,苹果,菠菜。
3.近古时期:①产生了比较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还使用大量接近北方口语的词汇。
②双音词大量增加。
③借词来自蒙语,满语,但主要来自西洋。
来自蒙古语的词:喇嘛,胡同,站,戈壁,歹,哈巴儿,哈巴狗。
来自满语的词:妞妞,萨其马,马虎子,乌拉(鞋),喇忽,肋忒。
④植物名明代以前以“番”为代表,如“番薯”。
清代以后以“洋”为代表。
如“洋葱”。
4.现代时期:①双音词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在使用中单音词频度仍极高。
②世纪之交西洋名词大量涌入,其中相当数量通过日本转译。
西洋名词:日语借形词:市场公园银行国债统计博士教授艺术小说记者蒲团体操会计经费警察③源于英语的“类词缀”大量产生。
《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

《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作者:刘亚科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刘亚科(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2)摘要:《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
《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关键词:叠音词;单纯词;合成词;句法功能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161-03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组成的词,前人称之为“重言”、“重文”、“重语”或“叠字”等。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对叠音词进行研究。
《尔雅》中专设《释训》一篇收录同义叠音词;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10516个,其中重文1163个”,同时还大量引用《诗经》叠音词说解字义。
以后,历代训诂学著作都对叠音词进行过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叠音词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叠音词的认识更加清楚。
但是,我们对叠音词的研究还未结束。
笔者最近对《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叠音词分类情况较为复杂,其句法功能有很强的侧重性。
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对叠音词的论述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或者简单地认为组成叠音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理解。
邵晋涵《尔雅正义》从叠音词的词义与单字字义关系的角度,将叠音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
一类为“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言居,则非喜与恶矣”。
这种观点是比较科学的.本文按照这种观点,将叠音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大类。
(一)叠音单纯词所谓叠音单纯词,指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音节组成一个语素的叠音词。
两字叠音词

两字叠音词
两字叠音词是指在一个词中,由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其中有两个音节重复出现,形成重复音节的叠音现象。
这种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也称为“叠音词”,特别是在英语、日语、法语等语言中,它们包含了一定的语言特色,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两字叠音词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
一是合成词的叠音。
一般来说,合成词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有词组成的,并且这些词的发音相似,所以它们就会形成叠音的现象。
例如,英语中的“basement”,它由“base”和“ment”两个词组成,而这两个词的发音都是“/beɪs/”,所以它就成为一个两字叠音词。
二是复合词的叠音。
复合词通常由一个前缀和一个后缀组成,前缀和后缀的发音有可能相同,这样就会形成叠音的现象。
例如,英语中的“dishwasher”,它由
“dish-”和“-washer”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前缀和后缀的发音都是“/wɒʃ/”,它就成为了一个两字叠音词。
三是拼写错误的叠音。
书面语或口语中,由于拼写不正确,有时会出现两个音节重复出现的情况,形成叠音。
例如,英语中的“accidentily”,它应该是“accidentally”,但是由于拼写错误,最后一个词尾部的“al”重复出现,就形成了叠音。
两字叠音词在日常使用中极为常见,它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此外,两字叠音词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形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
总之,两字叠音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们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为语言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
叠音词的历史发展研究

叠音词的历史发展研究作者:李宗花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作为古今汉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叠音被人们广泛运用。
叠音词也成为一个数量巨大,同时极具特色的群体。
叠音这种语言形式是随着文学和语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叠音词具有十分丰富的修辞功能,因此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
研究叠音词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叠音词的运用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揭示其语言价值,可以使我们对叠音词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叠音词原因历史叠音,又叫复叠、重言或叠字。
叠音词,是将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而成的词。
叠音这种语言形式是随着文学和语言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早期汉语词的结构是单音节的。
单音词的产生除靠词义的演化、转移外,主要靠单音节内部的曲折变化,也就是采用改变一个音节内部声、韵、调某要素的方法产生新词,这种主要利用语音特点的构词方法,语法学上称为语音造词。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需要把认识的成果用新的词语反映出来,于是转向了利用语序和虚词把单音节有规律地搭配起来而构成双音词的双音词组,也就是语法学上的语法造词。
其次,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对该民族的语言结构特点也有很大的影响。
自古至今,汉民族有一种追求对称的民族审美观点,这在音乐、书法、艺术、雕刻、建筑等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
而这一点同样也显现在语言的结构和节奏上。
叠音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其中在古典诗词中的使用尤其多。
《诗经》三百零五篇,使用叠音的有三百余组,约占三分之二,如“关关雎鸠” (《周南·关雎》)、“氓之嗤嗤”(《卫风·氓》)、“其音昭昭”(《鲁颂·泮水》)等等。
徐冠英在《诗经选·前言》中指出,频繁地使用叠音是《诗经》最为显著的语言特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诗体基本上以四言为主,节奏一般为两字一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音词语的时代
丁启阵
汉语历来讲究音韵之美,其中,叠音就是一种被认为是美的音韵形式。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时代,人们在歌唱的时候,就曾经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语。
例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周南·桃夭》)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周南·兔罝》)
采采芣苢(《周南·芣苢》)
喓喓草虫(《召南·草虫》,《小雅·鹿鸣·出车》)
舒而脱脱(《召南·野有死麕》)
燕燕于飞(《邶风·燕燕》)
雝雝鸣雁(《邶风·匏有苦叶》)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鄘风·鹑之奔奔》)
河水洋洋,流水活活(《卫风·硕人》)
氓之蚩蚩/泣涕涟涟(《卫风·氓》)
彼黍离离/悠悠苍天/中心摇摇/行迈靡靡(《王风·黍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鹿鸣·采薇》)
上古歌唱的曲调,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想象一下,应该是有舒缓复沓之美的。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称赞“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
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之类诗句,是:“写气图貌”,“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与心徘徊”。
就是说,它们既能再现事物本身的情态韵致,也能表现歌者心情的波澜起伏。
可惜的是,这种叠音词语的运用艺术,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衰落了。
诗歌正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后来的宋词、元曲,叠音词也都只是偶尔使用。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千古绝唱。
叠音词语在中古的复兴,有点出人意料:六朝唐宋时期妓女的艺名,大量使用叠音形式。
例如:
苏小小,相传为南朝齐钱塘名妓,有《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传世,历代不少诗人写过缅怀苏小小的诗作。
关盼盼,唐代徐州名妓,被徐州守帅张建封纳为妾后,用情专一。
张建封死后,她誓不再嫁,于燕子楼守节而终。
大诗人白居易曾于张建封府上与其有一面之缘。
李师师,北宋汴京名妓,色艺双绝,号称当时青楼第一女子,相传宋徽宗曾与之有密道往来。
虽说出人意料,细思之,也合乎情理。
叠音的名字,叫起来,听上去,柔柔的,嗲嗲的,肉肉的,麻麻的,刺激感官,摇荡心旌。
叠音名字的再度复兴,应该是当代。
改革开放之后,人心欢喜,人性复苏,加之独生子女政策普遍推行,新生儿女身价百倍,为人父母者,万千宠爱集于一婴。
于是,宝宝、贝贝、芳芳、圆圆、毛毛、蓉蓉、晶晶、莹莹、雯雯、丫丫、婷婷、丽丽……拥有这类芬芳、可爱名字的婴儿,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大地。
害得我老担心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将来这一代孩子长大后成了“二会”代表、委员,CCTV国家声音朗读名单的时候,外国人以为中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幼稚园大会!
叠音名字不但民间已成燎原之势,官府也积极效仿。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熊猫,不避讳跟唐代名妓重名,也取名“盼盼”。
据说寓意是,盼望祖国繁荣,
盼望世界和平。
二三十年来,官府的叠音取名兴趣,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呈日益炽热之势。
请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一整就是五个,而且全都是叠音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凑成一句“北京欢迎你”。
民间流传一种加长版:既然奥运会是在北京开的,不能落下北京最有名的特产:烤鸭,即“鸭鸭”。
更有好事者说,如此盛会不能没有美女形象,因此得再加上“婷婷”。
官府的叠音取名爱好,不但表现在运动会上,还表现在对国宝动物的命名上。
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叫“乐乐”“盈盈”,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叫“开开”“心心”,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要叫“团团”“圆圆”。
可怜的大熊猫,你们吃的只是竹子,担负的却是统一祖国、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看样子,如今已经进入叠音词语的时代。
敝乡方言,保存的是唐宋汉语的神韵,多干脆硬朗的单音词语,极少缠绵柔软的叠音现象。
因此,敝人的语感颇有“台州人的硬气”。
一直以为,西南官话,不论大小,提包一律称“包包”,是可笑的,不是纯爷们的语言。
当听说有人把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一桩凶杀事件叙述为:“有个人手里拿着刀刀,捅了我的腰腰,抢了我的包包……”的时候,我就只有啼笑皆非一种反应了。
自然,我口语中也一直不习惯使用叠音词语。
昨天群里有朋友贴了这样一个段子:“元旦怎么过?领导——对老婆说:吃饭!睡觉!对美女说:吃个饭,睡个觉。
对情人说:吃吃饭,睡睡觉。
对小蜜说:吃饭饭,睡觉觉……”。
原来,当领导也不容易,得会说“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肉麻话。
幸好,俺不是领导。
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