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作者:————————————————————————————————日期:

诗歌中重章叠句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重章叠唱情意悠长一、议题分析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以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用,感受其魅力。 二、选文分析 选文是在八年级下册12课《诗经》二首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子衿》及3首现代诗歌李敖《只爱一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用。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诗歌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能通过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小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群文阅读篇目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文中的运用 4.学生尝试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 2、在写作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群文阅读篇目: (一)《关雎》《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文阅读篇目》

教学随笔:“重章叠句”不重复

教学随笔 “重章叠句”不重复 重章叠句是《诗经》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许有人认为《诗经》“重章叠句”中出现的所谓“重复字”只是字不同,意义都相近或相同。所以在课堂上只是按照课下注解简单解释为“某几个字”都是“某意思”,表示加深感情,如此而已。我认为如果真的就是同义而已呢么用一个字即可,何必要用多个字那么费事。既然用字不同,那么所表现的内容或情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这样才能深刻表达诗歌之美,古人智慧之高深。 我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一课时就同学生细致赏析诗中“重章叠句”重点字的不同含义,从中真切体会《诗经》之美。 在《关雎》一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三句诗中“流”“采”“芼”三字在课下注解中都解释为“捞取,挑选”之义,我经过查阅资料后认为之所以采用不同的字是因为姑娘采摘的是不同时期的荇菜,采来的荇菜有不同的用途,故用字才不同,可见《诗经》用字精准。 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所知:荇菜为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可入药。每年3~5月返青,5~10月开花并结果,9~10月果实成熟。青草期达240天,花果期长达150天左右。嫩茎可

食用,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保存方法是晒干贮存。由此可见,采荇菜的时间长达6个多月。可以想象姑娘在春季采摘的是新鲜的嫩荇菜,这时荇菜细嫩,随水摇摆,而“流”字本就有随水摇摆的意思。荇菜没有铺满水面,捞取食用,味道鲜美;到了夏季,荇菜长势旺盛,铺满水面,“采”字本就还有茂盛众多之意。这时采回家,嫩的仍可食用,也可作为饲料喂鸡鸭,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可以入药;到了秋季,荇菜开花结果,已经成熟,密密麻麻覆盖水面。而“芼”字本意为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这些野菜或水草在祭祀时用来覆盖牲体,故有“覆盖”之意。由此可见这是写成熟时期的荇菜,此时采摘可晒干入药。 这样分析可见,姑娘采摘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用途的荇菜,用“流、采、芼”是有不同的深层含义,一概解释为“挑选,捞取”,岂不美感全无?采荇菜姑娘一年中勤劳不辍的劳动也会抹杀不少。 《蒹葭》一诗中的重章叠沓更多,我们也需细致分析一下。 诗中“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三句中的“苍苍、萋萋、采采”都是指植物茂盛众多的样子,可是侧重点不同。“苍苍”侧重于颜色为青白色;“萋萋”侧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说到“比、兴、赋”,就不得不说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为“赋、比、兴”。也就是说,“比、兴、赋”三种手法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下面就此简约谈谈这三种方法。 一、比 《诗经》里说:“譬喻叫比。”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是这样解释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按照现代修辞学观点,所谓比喻,就是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一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另一种事物,使它更鲜明、更生动,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要描写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诗经·硕人》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用得最多的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几种。 1、明喻 所谓明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一并出现,在它们之间加上“如”、“似”或“犹如”、“恰似”、“仿佛”等喻词,构成“本体”+“喻词”+“喻

体”的格式。 例如,李贺《马诗·其五》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句子中,诗人将“沙”喻为“雪”,之间用了“如”字连接,把“月” 喻为“钩”,之间用“似”字连接。 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 人把“春风”喻为“剪刀”,之间用“似”连接。 明喻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本体与喻体有相似处,而且这种关系是最为明显的,也是构成比喻的最主要的特征——不同事物间具有相似性。在古代诗歌中,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表现方法。 2、暗喻 暗喻又称隐喻。所谓暗喻,按照现代修辞学的观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在它们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喻词连接。暗喻比明喻表意更进一层,本体和喻体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密,好似本体和喻体同为一体。 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比喻中,诗人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喻“汪伦送我情”。这样,就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对汪伦的感激之情。 又如,杜甫《漫兴》其七中的“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诗人以“白毡”形容本体杨花的厚而密,并以喻体青钱形容本体荷叶小而多。这样,不但突出了各自的特征,而且有助于情感的抒发。

《诗经·国风》叠音词分类及句法功能探析

刘亚科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2) 摘要:《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关键词:叠音词;单纯词;合成词;句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161-03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组成的词,前人称之为“重言”、“重文”、“重语”或“叠字”等。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对叠音词进行研究。《尔雅》中专设《释训》一篇收录同义叠音词;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10516个,其中重文1163个”,同时还大量引用《诗经》叠音词说解字义。以后,历代训诂学著作都对叠音词进行过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叠音词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叠音词的认识更加清楚。 但是,我们对叠音词的研究还未结束。笔者最近对《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的叠音词分类情况较为复杂,其句法功能有很强的侧重性。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对叠音词的论述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或者简单地认为组成叠音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理解。邵晋涵《尔雅正义》从叠音词的词义与单字字义关系的角度,将叠音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一类为“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言居,则非喜与恶矣”。这种观点是比较科学的.本文按照这种观点,将叠音词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两大类。 (一)叠音单纯词 所谓叠音单纯词,指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音节组成一个语素的叠音词。据笔者统计,《诗·国风》中这样的单纯词为数较多,有146个,占《诗·国风》中叠音词总数的66.3%。 叠音单纯词中,我们最熟悉的当数拟声词,其次是一些形容词和少数副词。 拟声词在《诗·国风》中有31个,多为同音假借。例如: 关关:《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文·门部》:“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从门卯声。一关关”为同音假借,或作“响响”,表雎鸠的呜叫声。 坎坎:《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说文·土部》:“坎,陷也,从土欠声。”“坎坎”为同音假借,犹咔咔、铿铿,拟伐木之声。 丁丁:《诗·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椓之丁丁。”《毛诗正义》:“丁丁,椓杙声也。”《说文·丁部》:“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丁丁”,为音近假借,也表伐木之声。 喈喈:《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说文·口部》:“喈,鸟鸣也,从口皆声,一日凤皇鸣声喈喈。”“喈喈”实为摹拟鸡等动物呜叫而专造之字。 叠音单纯词中,形容词最多,有95个。例如: 济济:《诗,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弥你。”《说文·水部》:“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诋,从水齐声。”“济济”,此处假借来形容马美盛的样子。 粼粼:《诗·唐风·杨之水》:“杨之水,白石粼粼。”《说文·水部》:“粼粼,水生厓石间。粼粼也,从巜粦声。”“粼粼”,此处转指水清石净之貌。 悠悠:《诗·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说文·心部》:“悠,忧也,从心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 重章叠句运用的好,能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李敖有句豪言说,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三个“李敖”重叠在一起,富有韵味,可以说是重章叠 句运用的典范。不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在外国诗歌中,重章叠句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苏阳的专辑《贤良》中有一首《凤凰》,“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哥是那天上的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的树上。”四句歌词,配上苏阳带有极其落魄气质的嗓音反复吟唱,很悲凉,当时就听得我心都碎了。不断重复的形式,让人想到歌词中那只围绕着牡丹f飞来飞去找不到方向的凤凰,最后,我分不清那旋来旋去,旋去旋来的,究竟是音乐,是歌词,还是凤凰……只感到凤凰的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不断回荡。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苏阳《凤

凰》一曲,无疑是重章叠句这一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作品中,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而在《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举一个《诗经》中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参考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 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手法和孔子眼中的《诗经》 一、《诗经》中的手法与章法 1、赋比兴 传统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现代解释:赋就是铺陈叙述;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兴很多时候难以区分,因此一般笼统称为“比兴”。 示例: 赋——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比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手法效果: 赋:铺陈直叙,淋漓尽致,加强语势,产生一气贯注的气势。比兴: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2、重章叠句

定义: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示例: 《采薇》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手法效果: 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情感的抒发在回旋中有递进,更充分地抒发情怀; 突出主题。 3、叠字 举例:《氓》:泣涕涟涟;淇水汤汤;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采薇》:忧心烈烈;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效果:增加了音乐美。 强化描写,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强化抒情,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 二、孔子评《诗经》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叠词大全

《诗经》中的叠词 2011-01-23 16:46 《诗经》中有很多叠词,自己写了个程序整理了一下。 丁丁:1.壮健貌。2.漫远貌。3.指汉丁令威。4.冰冷貌。 与与:1.繁盛貌。2.威仪合度貌。3.犹豫不决貌。 业业:1.危惧貌。2.高大雄壮貌。 丸丸:1.高大挺直貌。《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毛传:"丸丸﹐易直也。"宋司马光《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清纳兰性德《送施尊师归穹窿》诗:"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一说﹐圆如车盖貌。2.一团团。 乘乘:1.颓丧困顿貌。 习习:1.形容微风吹拂:凉风习习。2.形容鸟飞来飞去:林有鸟兮其羽习习。3.拟声词:溪流潺潺雨习习。 交交:1.鸟鸣声。2.鸟飞旋貌。3.犹交加,错杂貌。 京京:1.忧愁不绝貌。 亹亹:1.勤勉不倦貌。2.行进貌。3.水流貌。4.谓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5.不绝貌。6.委顺貌。7.美妙;美好。 仇仇:1.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毛传:"仇仇,犹謷謷也。"孔颖达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仙仙:1.亦作"僊僊"。2.轻盈貌。轻举貌。3.飘逸貌。4.形容善于言辞。 仡仡:1.壮勇貌。2.高耸貌。3.勤苦貌。仡,通"劼"。4.恐惧不能言貌。 令令:1.象声词。《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伎伎:1.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精品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精品习题及解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古诗词目录: 12.《诗经》两首 一、关雎 二、蒹葭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三、式微/《诗经》 四、子衿/《诗经》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卖炭翁/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十、送友人/李白 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关雎》 【原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主题思想】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区别《诗经》中的重言词和语词叠用及其他们的作用 摘要: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即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这是 上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之一。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 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是古书异例的一种。《诗经》中,这两种形 式的大量运用,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诗经、重言词、语词叠用、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源。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0余首。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它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抒发。《诗经》的语言有很多突出的鲜明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对重音词的大量使用。这些重音词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重音词的分类而言,据统计,《诗经》中的重音词一共有359 个。从意义角度划分,大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但是在汉语中,象声词是只用其声,而不管字形的,各家在作注的时候也都是翻译为“……声”或者“……的声音”,例如“关关雎鸠”,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大车槛槛”,槛槛:车轮碾过的响声。 参考黄伯荣、廖序的《现代汉语》,可知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参考吴泽顺主编的《古代汉语》可以知道,重音词就是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可分两类: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无关,另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有关。那么就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重言词 单音与词义无关 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

《诗经》 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

《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 摘要: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即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 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这是上古汉语复音词的 构成方式之一。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 重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是古书异例的一种。 《诗经》中,这两种形式的大量运用,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 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诗经、重言词、语词叠用、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源。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0余首。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它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抒发。《诗经》的语言有很多突出的鲜明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对重音词的大量使用。这些重音词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重音词的分类而言,据统计,《诗经》中的重音词一共有359 个。从意义角度划分,大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但是在汉语中,象声词是只用其声,而不管字形的,各家在作注的时候也都是翻译为

“……声”或者“……的声音”,例如“关关雎鸠”,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大车槛槛”,槛槛:车轮碾过的响声。 参考黄伯荣、廖序的《现代汉语》,可知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参考吴泽顺主编的《古代汉语》可以知道,重音词就是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可分两类: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无关,另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有关。那么就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重言词 单音与词义无关 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要要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在这一段论述中,刘勰指出了重言词在描摹情状,传声绘色,表情达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诗经》中,重言词的主要功能是拟声摹状。 例如: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_3000字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_3000字 谈到议论文的结构思路,则必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套逻辑严谨的写作模式,但现实的问题是,面对今天崇尚创新、推重个性的一代学生,他们需要探究一些思维有个性、表达有突破的写作方式。这里介绍一种“回环叠唱法”,这类文章的特征是,当中写了几个各有光彩的片断,人事不同,而神韵相似,文章在各片段醒目之处,使用大致相同的一句话,一而再,再而三地迂回咏唱,反复渲染,既使全文紧紧联成一体,又能把浓烈的情韵传染给读者。 【例文】 境出南山

有一种境界,它游离于世俗标准之外;游离于金钱权位之外;游离于声色犬马之外。它仿佛飘渺不定,仿佛似有若无,甚至仿佛无关紧要。但是,它撑起了一个人的脊梁。 它,出于南山。 那位彭泽县令该是只愿呆在自己的南山之下了。当他决绝地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时,便开启了南山脚下的一方境界。

陶渊明穷困潦倒,甚至连沽酒的钱也囊中羞涩,只得寄望于友人的馈赠。可是,他不仅没有颓然消沉,反而自得其乐得很。因为他结庐的那个人境,没有车马之喧,只有日夕佳美的山气,只有相与返还的飞鸟,只有东篱边的那捧菊花,和那一抬头便慢慢显现的南山。 于是,那就足够了。 精神既已为之舒展,万钟于我又有何加焉? 然后,这方境界出乎南山,进了一个人的酒杯,摇曳生姿。

青莲本是可以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呆下去的,可是他偏不,他偏偏要高力士为之脱靴,要贵妃为之捧砚。他不在乎天子之宫,固执地不上天子之船,固执地酒家眠。 于是他离开了,离开了那歌舞升平的皇宫大殿,那个物质极其丰富而精神极其匮乏的地方。 他仰天大笑甩门长扬,何等疏放!他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岂不正脱胎于陶潜所鄙夷的“五斗米”吗?

《诗经》中的叠词

《诗经》中的叠词 2011-01-2316:46 《诗经》中有很多叠词,自己写了个程序整理了一下。 丁丁:1.壮健貌。2.漫远貌。3.指汉丁令威。4.冰冷貌。 与与:1.繁盛貌。2.威仪合度貌。3.犹豫不决貌。 业业:1.危惧貌。2.高大雄壮貌。 丸丸"宋司 :" 乘乘 习习 交交 京京 亹亹 5. 仇仇"孔颖达疏仇仇执宪, 仙仙 仡仡 令令 "一说""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伎伎:1.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休休:1.形容宽容;气魄大。2.安闲貌;安乐貌。3.犹言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4.象声词。5.唐司空图为其所建的濯缨亭取的别名。意谓量才﹑揣分兼耄聩皆宜退休。事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

空图》。后亦用为表示桑榆晩景的典故。 优优:1.宽和貌。2.丰多美盛貌。3.安逸;闲适。4.雍容自得貌。 佗佗:1.佳丽美艳貌。一说雍容自得貌。2.纵横错杂貌。 佻佻:1.独行貌。《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毛传:"佻佻,独行貌。"一说美好貌。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2.翩翩美好貌。 依依:1.依恋不舍的样子:依依惜别|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2.形容树 俅俅"一说为冠俟俟 信信 俣俣 偕偕 傍傍 傞傞 僮僮 兢兢 关关 养养 冥冥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⑤暗地里:冥冥之报|冥冥之中,积了阴骘。 冯冯:1.盛貌。2.象声词。 冲冲:1.行貌;往来不绝貌。2.心神不定貌。3.多貌;浓重貌。 凄凄:1.形容寒凉:风雨凄凄。2.形容心情凄凉悲伤: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切切。3.同“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松柏凄凄|春草凄凄。

《重章叠句》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重章叠句手法的结构特点,并掌握其作用。 2.尝试从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赏析诗词。 课前预习: 熟读《关雎》《蒹葭》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1.以《关雎》为例,提取单句,填空双句,找结构特点。 单句以“雎鸠”“荇菜”起兴,引出歌咏对象“窈窕淑女”,反复吟咏。 双句从“左右流之”到“左右采之”再到“左右芼之”,这是采摘荇菜的动作,使一位文静美丽又勤劳的女子跃然纸上;从“寤寐求之”到“琴瑟友之”再到“钟鼓乐之”,这几个动词写出君子对淑女的感情是炽热的,内容层层递进,又增强节奏美感。 2.以《蒹葭》为例,提取每章中不同的字词,体会诗歌的意蕴。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层层推进,这是《诗经》的《国风》和《小雅》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苍苍”“萋萋”“采采”,使诗歌声情并茂。 3.重章叠句的作用 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比较常见,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4.重章叠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章叠句这种古今三千年不变的手法现在也常常随处可见哦。不仅外国诗歌运用重章叠句,歌曲里也可以感受到其魅力。 苏阳一首《凤凰》,只有四句歌词: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哥是那天上的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的树上。反复吟唱,悲凉的声音只感受到凤凰的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不断回荡。 5.课后巩固 尝试从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赏析诗歌《木瓜》。同学们可以在班级Q群交流,也可以在线咨询老师,完成后请把作品发送到老师邮箱。 6.课程评价 老师会把作品整理好,放在Q群共享上,以便同学们互相评价。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知多少

标题:《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知多少 摘要:《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其中的比、兴手法随着《诗经》的广泛传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历尽千百年时光的洗礼,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之中,成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准则。 关键字:《诗经》比兴含义诗经原文分析后继发展 正文: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那么关于比兴手法你知多少呢?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到:“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 其大意是:《诗经》的内容深广,包含着风、雅、颂、赋、比、兴这“六义”。可是毛公给《诗经》作注,只注明某篇作品是用的“兴”法,难道不是因为通贯全书按照“风”、“雅”、“颂”来分类,而“赋”是直接铺陈手法前后相同,比喻也很明显,只有托物起兴比较隐晦吗?所以“比”,就是比附的意思;“兴”,就是起兴的意思。比附事理的,用贴切的类比方法来说明事物;因物起兴的,依靠含义微隐的事物来寄托情意。因为触物起情,所以起兴的手法得以成立;因为比附事理,所以比喻的手法得以产生。比喻就是怀着蓄积愤懑的感情来斥责,起兴就是用委婉的譬喻来寄托用意的意思。因为大概跟着时间推移情思的不同,所以诗人言志的手法有比喻和起兴这两种区分了。 因而我们可知,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又有西汉毛亨

重章叠句微课教学设计

重章叠句微课教学设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重章叠句手法的结构特点,并掌握其作用。 2.尝试从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赏析诗词。 课前预习: 熟读《关雎》《蒹葭》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1.以《关雎》为例,提取单句,填空双句,找结构特点。 单句以“雎鸠”“荇菜”起兴,引出歌咏对象“窈窕淑女”,反复吟咏。 双句从“左右流之”到“左右采之”再到“左右芼之”,这是采摘荇菜的动作,使一位文静美丽又勤劳的女子跃然纸上;从“寤寐求之”到“琴瑟友之”再到“钟鼓乐之”,这几个动词写出君子对淑女的感情是炽热的,内容层层递进,又增强节奏美感。 2.以《蒹葭》为例,提取每章中不同的字词,体会诗歌的意蕴。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曦”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层层推进,这是《诗经》的《国风》和《小雅》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苍苍”“萋萋”“采采”,使诗歌声情并茂。 3.重章叠句的作用 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比较常见,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4.重章叠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章叠句这种古今三千年不变的手法现在也常常随处可见哦。不仅外国诗歌运用重章叠句,歌曲里也可以感受到其魅力。 苏阳一首《凤凰》,只有四句歌词: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哥是那天上的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的树上。反复吟唱,悲凉的声音只感受到凤凰的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不断回荡。 5.课后巩固 尝试从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赏析诗歌《木瓜》。同学们可以在班级Q群交流,也可以在线咨询老师,完成后请把作品发送到老师邮箱。

诗经中好听的名字整理参考

诗经中好听的名字整理参考 每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取一个好听有内涵的名字。但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今天就与大家分享诗经中好听的名字,仅供大家参考! 1.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2.楚楚。《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楚楚:鲜明貌。蜉蝣是一种短命的小虫,故而此篇的基调是消沉的。 3.如雪。《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4.荟蔚。《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荟蔚:云雾弥漫貌。 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6.渥丹。《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8.文茵。《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9.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10.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11.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如花似玉貌。 12.清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13.素衣。《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14.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菁菁:草木茂盛。 15.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16.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17. 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至于“清扬”。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诗经中的女孩名字01.「觅绿」「代双」「凝天」「觅芙」

《诗经》两首赏析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诗经》两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诗词目录: 12.《诗经》两首 一、关雎 二、蒹葭 一、★《关雎》 【习题】 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 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分析:C、君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淑女是指善良、品德好的女子。“琴瑟、钟鼓”是指乐器。 4、对《关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诗经中的叠词

丁丁:1.壮健貌。2.漫远貌。3.指汉丁令威。4.冰冷貌。 与与:1.繁盛貌。2.威仪合度貌。3.犹豫不决貌。 业业:1.危惧貌。2.高大雄壮貌。 丸丸:1.高大挺直貌。《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毛传:"丸丸,易直也。"宋司马光《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清纳兰性德《送施尊师归穹窿》诗:"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一说,圆如车盖貌。 2.一团团。 乘乘:1.颓丧困顿貌。 习习:1.形容微风吹拂:凉风习习。2.形容鸟飞来飞去:林有鸟兮其羽习习。3.拟声词:溪流潺潺雨习习。 交交:1.鸟鸣声。2.鸟飞旋貌。3.犹交加,错杂貌。 京京:1.忧愁不绝貌。 亹亹:1.勤勉不倦貌。2.行进貌。3.水流貌。4.谓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5.不绝貌。6.委顺貌。7.美妙;美好。 仇仇:1.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毛传:"仇仇,犹謷謷也。"孔颖达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仙仙:1.亦作"仙仙"。2.轻盈貌。轻举貌。3.飘逸貌。4.形容善于言辞。 仡仡:1.壮勇貌。2.高耸貌。3.勤苦貌。仡,通"劼"。4.恐惧不能言貌。 令令:1.象声词。《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伎伎:1.行步舒展貌。《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毛传:"伎伎,舒貌。谓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郑玄笺:"鹿之奔走,其势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说"伎伎"为速行之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 休休:1.形容宽容;气魄大。2.安闲貌;安乐貌。3.犹言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4.象声词。5.唐司空图为其所建的濯缨亭取的别名。意谓量才、揣分兼耄聩皆宜退休。事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后亦用为表示桑榆晩景的典故。 优优:1.宽和貌。2.丰多美盛貌。3.安逸;闲适。4.雍容自得貌。 佗佗:1.佳丽美艳貌。一说雍容自得貌。2.纵横错杂貌。 佻佻:1.独行貌。《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毛传:"佻佻,独行貌。"一说美好貌。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2.翩翩美好貌。 依依:1.依恋不舍的样子:依依惜别|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2.形容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杨柳依依。3.依稀: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俅俅:1.恭顺貌。《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毛传:"俅俅,恭顺貌。"一说为冠饰华美貌。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三十、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卷三。 俟俟:1.行走貌。 信信:1.连宿四夜。2.谓信其可信者。 俣俣:1.魁伟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