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

图1
2.实验
• 将无水NaCl化学纯、无水KCl化学纯、
无水MgSO4化学纯和无水FeCl3化学纯 与蒸馏水相混和,混合液中FeCl3的浓 度保持1%,改变NaCl、KCl、MgSO4的 浓度,分别倒入滴定管中进行测量。滴 定管固定在夹具上,水流表面位于透镜 焦点前,以防止空气被击穿,影响测量的 谱线强度.
图2
随时间变化,含有MgSO4, NaCl, KCl和FeCl3水溶液样 品的LIPS光谱
为了在同一窗口下获得高信噪比及空 间上可分辨的测量元素与参考元素的谱 线,所取的用于测量Mg、K和Na的谱线窗 口分别如图3、4、5所示。
• 图3为当混合液中含有2%的Mg、
0.5%Na、0.5%K和1%Fe时得到的 377.7~386.7nm范围的谱线,这里以Fe 的382.043nm谱线作为内标线,将Mg的 383.826nm谱线强度与之比较。
图6、7、8
• 分别为测得的Mg的浓度(CMg,浓度范围
0.05%~2%)与Fe的浓度(CFe)之比与它们 的谱线强度之比(I383.826/I382.043),K的 浓度(CK,浓度范围0.5%~2%)与Fe的浓度 (CFe)之比与它们的谱线强度之比 (I404.414/I406.399),Na的浓度(CNa,浓度 范围0.1%~1.5%)与Fe的浓度(CFe)之比与 它们的谱线强度之比 (I330.232+330.299/I329.813),每个数据是 10发平均结果。
FeCl3,并以Fe元素谱线作为定标线, 且水溶液中Mg、K、Na的浓度范围 分别为0.05%~2%、0.5%~2%、 0.1%~1.5%时,测得的Mg、K、Na 浓度与Fe的浓度之比与它们的谱线 强度之比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83、 0.99402、0.99267。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是一种分析技术,它利用激光将样品转
化为等离子体,并通过测量等离子体辐射的光谱来识别和定量样品中的元素。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高能、短脉冲的激光照射到样品表面,激光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区域。
在等离子体形成的瞬间,电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随后退回基态时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
这些光谱信号可以被通过光谱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快速分析速度、非接触性、无需样品前处理、不受样品形状和状态限制等。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环境监测、金属矿产勘探、农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
然而,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需要高功率激光及相关设备,对样品表面的清洁程度要求较高,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光谱重叠等问题。
总的来说,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低温等离子体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低温等离子体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低温等离子体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由气体原子或分子在低温下被电离后产生的电离气体。
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和离子的浓度非常高,这使得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化学活性。
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加工、表面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技术,通过高能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等离子体,并在对辐射光谱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基的特征谱线检测分析之后获得待测物质组成的定性与定量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对物质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速度的优点。
虽然低温等离子体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但它们在某些应用中可以相互补充。
例如,在材料加工和表面处理中,低温等离子体可以用于处理表面,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可以用于检测处理后的表面成分和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低温等离子体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都是高技术领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地应用它们。
同时,这些技术也涉及到一些安全问题,例如激光的辐射安全和等离子体的控制等问题,因此在使用这些技术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
《不同气氛环境下有机物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研究》

《不同气氛环境下有机物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研究》摘要本研究针对不同气氛环境下有机物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对多种有机物在不同气氛中的LIBS光谱进行分析,探讨了气氛对有机物LIBS特性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随后阐述了实验方法与材料,接着详细分析了实验结果,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无损、快速、多元素分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质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然而,对于有机物的LIBS特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不同气氛环境下的研究更显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气氛环境下有机物的LIBS特性,为有机物的分析、检测和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二、实验方法与材料1. 实验材料实验中所选用的有机物包括苯、甲苯、乙醇等常见有机物。
为模拟不同气氛环境,实验中分别在空气、氮气、氧气等气氛下进行LIBS实验。
2. 实验方法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不同气氛环境下的有机物进行光谱采集。
实验中,激光器发出高能激光脉冲,作用于样品表面,引发等离子体产生,通过光谱仪收集等离子体发射的光谱信息。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谱特性分析在空气、氮气、氧气等不同气氛环境下,有机物的LIBS光谱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空气中,光谱中出现了较多的谱线,而在氮气和氧气中,谱线数量相对较少。
这表明气氛对有机物的LIBS光谱具有显著影响。
2. 元素成分分析通过对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气氛环境下有机物的元素成分。
在空气中,除了有机物本身的元素外,还检测到了氧气、氮气等气氛中的元素。
而在氮气和氧气中,主要检测到有机物本身的元素。
这表明气氛对有机物元素成分的检测具有重要影响。
3. 激光参数对光谱特性的影响激光参数(如激光脉冲能量、波长、重复频率等)对有机物的LIBS光谱特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中,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发现不同参数下光谱特性存在差异。
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一种分析技术,通过激光脉冲诱导样品形成等离子体,然后使用光谱仪来分析等离子体中的发射光谱,从而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LIBS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非接触性、快速、无需样品预处理以及对大多数样品均适用。
这些特点使得LIBS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环境监测、冶金学、博物馆保护、食品和饮料质量检测等。
LIB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激光脉冲照射样品表面时,激光能量会被吸收并加热样品,达到等离子体形成的温度。
当激光能量足够高时,样品表面会发生等离子体产生的现象,形成一个包含高温等离子体的小火球。
这个高温等离子体内部的原子和离子会发射出光,形成光谱信号。
LIBS结果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光谱仪测量到的光谱信号。
利用光谱信号,可以确定不同元素产生的光谱线,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
通过测量光谱信号的强度,可以推测元素的相对浓度。
此外,利用激光与样品的相互作用,还可以获取有关样品中化学反应和材料特性的信息。
LIBS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环境监测方面,LIBS可以用于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及检测大气污染物。
在冶金学中,LIBS可以用来分析金属合金中的成分,以及检测炉渣中的杂质。
在博物馆保护领域,LIBS可以用来鉴别文物中的材料成分,以及检测文物表面的污染物。
在食品和饮料质量检测中,LIBS可以用来检测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检测饮料中的成分。
LIBS技术的快速、非接触和无需样品预处理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分析技术。
然而,LIBS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激光能量的均匀性、等离子体温度的测量和校正、光谱数据处理等。
因此,在进一步推广和应用LIBS技术时,需要进一步改进仪器设计和数据分析算法,以提高其分析精度和稳定性。
总之,LIBS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和应用广泛的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和浓度。
激光诱导Cu合金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实验研究

p a m a s e t o c py o u r m lo l s p c r s o fc p u a l y
DONG ao o g, Sh l n DONG Kaiu, h ZHANG n n LIXu, Jipig, GUO igl Qn i n
( l g fP y is S i n e a d Te h o o y,He e n v r i Co l e o h s c ce c n c n l g e bi U i e st y,Ba d n 7 0 2 o i g 0 1 0 ,Ch n ) i a
2 2拄 01
河北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o b i nv r i ( t r l ce c iin o r a fHe e U ie st Na u a in eEdto ) y S
2 1 O 2
第 3 2卷
第 5期
Vo . 2 NO 5 13 .
激 光诱 导 C u合 金 等 离 子体 光 谱 特 性 实 验研 究
董 少 龙 , 开虎 , 董 张金 平 , 旭 , 庆林 李 郭
( 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 院, 河 河北 保 定 0 10 ) 7 0 2
摘 要 : 用调 Q : 采 Nd YAG 激光 器激发诱 导 C u合金 的等 离子体 , 系统 研 究 了等 离子体 光 谱 强度 随 时 间演化特 性 , 并探 究 了不 同环 境 气氛对激 光诱 导等 离子 体 光谱 强度 的 影响 . 实验 结果 表 明 : 噪 比最佳 的延 信
中图分 类号 : 7 . 1 01 7 9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1 6 ( 0 2 0 0 7 O 10 5 5 2 1 ) 5— 4 2一 5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IPS)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LIPS检测铬铁碳含量时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利用聚焦的强激光束入射物体表面产生激光等离子体,对等离子体中原子和离子发射谱进行元素分析叫做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简称LIPS。
由于LIPS测量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如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快速、无损检测,高灵敏度,可以对固体、液体、气体中的悬浮颗粒等进行实时的现场检测,所以这种方法逐渐成为化学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影响分析检测的主要因素有激光的能量密度,激光的波长,激光脉冲宽度,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周围环境气体的性质和压力等的影响。
关键字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IPS) 碳元素含量光谱仪影响因素1引言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LIPS)是基于高强度的脉冲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等离子体,对等离子体辐射的光谱分析,获得被测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
脉冲激光束(脉宽纳秒量级,单脉冲能量几十毫焦)经透镜聚焦后作用于样品表面,能量密度达到GW/2cm以上,辐照处物质蒸发、气化后形成稠密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一般能持续几十微秒后衰减消失。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装置简便,样品无需预处理,发射一次脉冲能同时测量多种元素,可以实现快速的在线分析,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有毒、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远距离、非接触性探测分析。
LIPS 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环境保护,地质矿藏勘探,核燃料分析处理钢铁冶金,考古,海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LIPS的装置与实验结果2.1 LIPS的典型装置典型的LIP S光谱探测系统主要由激光光源、光束传输系统、分光系统、信号接收系统、时序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等组成。
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脉冲激光器输出的脉冲光束经聚焦透镜聚焦到样品表面,样品被烧蚀、蒸发、激发和离化后在样品表面形成高温、高压、高电子密度的等离子体的火花,辐射出包含原子和离子特征谱线的光谱;将等离子体光谱通过光纤导入到分光系统,分光系统后面的信号接收系统采集信号,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输出;经数据处理电路进行滤波、放大、A/D转换、存储等处理过程,然后送入计算机进一步处理。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讲解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原理、装置及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是一种目前正在发展中的对样品中元素成分进行快速、现场定量检测的分析技术。
为了了解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技术和发展现况以及这项技术的应用情况,在课堂学习和相关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
文章从LIBS的由来、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地质分析方面的应用。
LIBS技术应用方便快捷,且应用前景广泛。
关键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元素分析;地质分析The Principle and Device of Laser InducedBreakdown Spectroscopy andits Application in Geological AnalysisABSTRACT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is a kind of analysis technique currently in development ,which is applied for rapid and on-sit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ample.To comprehend the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technolog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LIBS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LIBS technology was analyzed, arranged, and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classroom learning , the related basic experiments and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books. The origin, basic principle and experimental apparatus of LIB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geological analysis are discussed.The application of LIBS technology are fast and convenient and LIBS technology w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Key words: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geological analysis1 引言 (1)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原理 (2)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装置 (3)3.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实验装置 (3)4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地质分析中的应用 (5)4.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应用现状 (5)4.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 (5)4.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7)5 分析与讨论 (8)5.1 结果分析 (8)5.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优点 (8)5.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局限 (8)6 结论 (9)参考文献 (1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简称为LIBS,是由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David Cremers研究小组于1962年提出和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激光光谱分析与联用技术读书报告日期:2011年5月25日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摘要:本文概述了激光诱导等离子光谱法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基本特性、仪器装置、应用方向和研究进展,并对该光谱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研究进展前言: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IP)近年来尤为受到关注,已经成为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在光谱分析,激光薄膜沉积和惯性约束核聚变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激光和阵列探测器的发展,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或者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在近30年内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原子光谱分析阵营中的一颗明星,犹如早些年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光电直读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发展概况LIPS自1962年被报道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多个领域,如钢铁成分在线分析、宇宙探索、环境和废物的监测、文化遗产鉴定、工业过程控制、医药检测、地球化学分析,以及美国NASA 的火星探测计划CHEMCAM等,并且开发出了许多基于LIPS技术的小型化在线检测系统。
LIPS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至自1962年提出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在于研发利用光电火花源产生等离子体的仪器。
第二个阶段是从1980年开始,这种技术重新被人们重视,但实际应用仍然受到笨重的仪器阻碍。
第三个阶段是1983年迄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开始以缩写形式LIPS,开始被商业公司开发应用。
这种趋势导致分析工作更加集中于发展坚固的、移动的仪器。
此时光纤也被应用于LIPS系统中,主要用于将等离子体发射信息和激光脉冲耦合进光谱仪。
近20多年来,LIPS测量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通过改进实验LIPS装置来提高测量精度。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商业公司便开发出便携式半定量的成品仪器,LIPS仪器开始走向经济型商业化,从而更加有力地深入到各行业的应用中。
2.基本原理脉冲激光束经透镜会聚后辐照在固体靶的表面,激光传递给靶材的能量大于热扩散和热辐射带来的能量损失,能量在靶表面聚集,当能量密度超过靶材的电离阈值时,即可在靶材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火花,并伴随有响声。
激光诱导的等离子体温度很高,通常在10000K以上,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激发态的原子、单重和多重电离的离子以及自由电子,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并发射出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辐射,用高灵敏度的光谱仪对这些光辐射进行探测和光谱分析分析,就可以得到被测样品的成分、含量等信息。
通常经过聚焦后的激光功率密度达到GW/cm2量级,光斑处物质蒸发、气化和原子化后电离,形成高温、高压和高电子密度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尤为复杂,通常认为有三种电离方式:(1)光电离。
激光的单光子能量大于介质原子的电离能时,可发生单光子吸收电离,一般发生于激光的波长较短的情况下。
若原子的电离势达到光子能量的数倍时,可发生多光子吸收效应而电离,即原子和分子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子而电离。
(2)热电离。
在高温情况下,原子的热运动速率很大,携带很高的能量,这样原子间相互碰撞,使原子的外层电子能够脱离核的束缚而电离。
(3)碰撞电离。
带点粒子在激光电场下加速获得能量,与其他原子发生碰撞,若原子中的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脱离原子的束缚,发生电离,随着带电粒子的增多,最终发生雪崩电离,物质被击穿,形成致密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即电离了的“气体”,由离子、电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的集合组成,整体呈中性的物质状态.等离子体的演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1:等离子体演化示意图图2:等离子体能级示意图图2是等离子体能级示意图,能级分为3个区域:在原子的电离能以上的区域为能量连续区,对应电子的自由能级;接近电离能的下方为一准连续区,主要是由于Stark效应使得原子与离子的能级展宽,能级发生重叠所致,等离子体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准连续区就越宽;在准连续区域以下对应得则是粒子的束缚能级。
等离子体中的束缚—束缚跃迁产生元素的特征光谱,束缚—自由跃迁产生连续谱线。
各种靶材激发等离子体所需要的激光功率密度不同,对于任一种样品,都有一个特定的激光功率密度值,当聚焦在样品上的功率密度达到或超过这个值后,才能产生激光等离子体,这个特定的激光功率密度值被称为这种样品物质的电离阈值。
经研究发现,产生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烧蚀域值一般都在MW/cm2量级上。
如果入射激光能量密度小于电离阈值,无法烧蚀样品产生等离子体,只有当功率密度超过物质的电离域值时,才能形成高温、高压等离子体。
在气体中,原子化需要的能量很少,能量主要用于激发,气体中电离的阈值比在固体表面略高,典型的等离子体温度在20000K 以上。
LIPS方法也可用于液体,在液体表面产生等离子体,若液体相对于激光波长透明,也可烧蚀液体内部长生等离子体。
与气体中的等离子体相比,液体中等离子体衰减更快,出现谱线的加宽以及更低的等离子体温度,其数值通常在7000-12000K之间。
LIPS技术还可用于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这在环境监测上是很高的应用价值。
让激光脉冲直接作用于气体,完成烧蚀,蒸发和激发,另一种处理方式,先让过滤器吸附粒子,再让激光脉冲作用与被吸附的粒子,这和激发固体样品过程相同。
3.基本特性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在各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的潜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了解和掌握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性, 对于正确有效地运用其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与激光的特性( 能量、脉宽、波长、焦斑大小) 、材料的性能( 光热性能) 以及背景气氛和气压都有密切的联系, 实验条件的改变对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3.1 等离子体的形状自从激光问世以来, 人们广泛地研究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和条件。
当输出能量为1 J左右的聚焦激光束作用于大气压下的固体表面上时, 由于光热效应使光斑处温度达到10000 K, 经数十µs便产生一个空间等离子体,其特性是局部温度高、离子密度大、气体压力大、空间直径小( 约1mm) 。
为了解和改善等离子体的特性, 目前多在低真空条件下研究等离子体的行为。
Knight等人的实验表明, 在一确定实验条件下, 在空气中形成的等离子体直径约为2~ 3 mm, 而在6.7×102 Pa 的CO2气体中其直径约为16 mm。
Iida也从实验结果发现, 在低气压Ar环境下,发射区域扩大了几十mm。
Castle等人根据铅的特征辐射,从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同时观测了等离子体的空间形状与大小。
结果表明, 波长为220 nm的离子辐射主要集中于等离子体核心处的一较小区域, 而波长为280 nm的原子辐射几乎扩散到整个等离子体, 而观测等离子体的凸出部位时,几乎没有220 和280 nm的特征辐射。
另外通过适当的手段也可以改变等离子体的形状和特性, 如用两互相平行的玻璃片限制等离子体而减小其扩散区域, 或在等离子体上方放置一楔形物阻挡其扩散。
实验研究表明, 用不同形状的靶材来改变激光等离子体的喷射行为也是有效的。
3.2 等离子体的辐射通过测量等离子体辐射来诊断其基本特性是直接有效的。
Grant 认为在激光作用后, 等离子体开始时辐射连续谱, 接下来是离子线和原子线的辐射。
黄庆举对脉冲Nd: YAG激光器烧蚀金属铜过程中的烧蚀靶和吸收靶上电荷的时间分辨测量发现, 烧蚀靶上产生离子和高能电子,高能电子较离子率先从靶面射出, 并且认为电子的韧致辐射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连续辐射的主要机制。
宋一中等利用时空分辨技术采集激光等离子体的时间飞行谱,根据Al 等离子体连续辐射强度的时间分布规律, 认为在激光脉冲作用到靶上的瞬间, 韧致辐射占主导地位; 在等离子体演化初期, 复合辐射和韧致辐射共同产生等离子体的连续辐射; 在等离子体演化后期, 其连续辐射则主要是韧致辐射产生的。
不同的环境气体和气压对激光等离子体的辐射的影响是明显的。
满宝元等人利用时空分辨诊断技术, 研究了脉冲激光烧蚀不同气压下金属靶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羽的特性, 实验证明, 在大气压力下观测不到Al2+离子的信号, 而在真空条件下能清楚地观察到。
Knight 等人用带Q开关的Nd:YAG 激光器研究空气环境中Al合金样品时发现, 当气压从7.9×104Pa降至5.3×103~1.3×104Pa, 信号强度增加3~ 4倍, 样品诱导量增大22倍, 而气压再降低则信号减弱, 诱导量增加幅度减小。
3.3 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电子温度( Te) 和电子密度( Ne) 是等离子体的重要参数, 直接影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辐射特性。
Grant利用准分子激光器( 308 nm, 28 ns, 40 mJ pulse- 1) 研究了等离子体的Te和Ne的分布, 结果发现它们均随观测高度的增大以及环境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Hermann 用XeCl准分子激光器, 在N2环境中激发Ti靶的研究中测得, 在形成等离子体的初期( t< 200 ns) , 环境气压的改变对Te 和Ne 没什么影响, 之后( t> 200 ns) 随着气压的增大而Te和Ne值的衰减速度将减慢。
在改变激光输出功率时, Ne 受功率影响远大于Te; 该作者也曾依据Ti原子的光谱数据分析了CO2激光诱导的等离子体中Ne和Te随时间演化关系。
崔执凤等人从描述等离子体中Ne随时间演化的方程出发,讨论了稳定或准稳定相、电离相、复合相的等离子体中Ne的近似表达式, 并通过实验测定了准分子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中Mg 原子和离子谱线宽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由此探讨了等离子体中Ne 随时间演化的行为和机理。
结果表明, 在等离子体形成的前200 ns内, 根据离子线的线宽得到的Ne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电离相方程式描述的规律一致;超过200 ns以后, Ne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复合相方程显示的特性相符。
也有其他学者根据某一离子线的Stark展宽以及原子谱线的Boltzmann分布图, 来分别求得等离子体中Te 和Ne, 进而分析等离子体的特性。
另外, 张延惠利用Nd: YAG 激光器烧蚀Al靶获得等离子体, 对激光烧蚀Al靶时的气体电离现象进行了分析。
3.4 等离子体的扩散速度扩散速度关系到激光等离子体中样品粒子的浓度和滞留时间。
安承武等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 OMA) 分析了影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喷射速度的因素, 认为喷射等离子体的飞行速度主要依赖于作用在靶面上的激光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