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诗词诵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词诵读《春望》练习鄂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词诵读《春望》练习鄂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词诵读《春望》练习鄂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词诵读《春望》练习鄂教版的全部内容。
《春望》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新版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新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大全(新版鄂教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⑶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⑷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回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⑸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⑹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⑺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回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⑻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海角。
⑼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⑽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回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鄂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诗词诵读》课件

有柳永、李清照、秦观。
讲授新课
作者: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 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 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
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
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
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
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 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讲授新课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讲授新课
倚:凭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夕阳的斜光。 悠悠:闲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脉脉: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 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 别的地方。
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
要已经超过了物质的需要。
讲授新课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
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
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
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讲授新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讲授新课
了:了结,完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君:作者自称。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词诵读《春望》课件

合作探究
3、思考: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诗的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 (破、深、溅泪、惊心),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 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诗中 景物有声有色,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
合作探究
4、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顺利到 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5、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 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 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 国思亲的形象。
合作探究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但都是以 美景写哀情,并无本质区别。
第一种:首联交代了写作背景,这样的景象让 诗人内心极度忧愁,看到花鸟,触景生情,抒 发感时、恨别之思,自然过渡。 第二种:在极度愁苦无以排遣之时,诗人移情 于景,以花鸟也感时伤乱来衬托自己忧愁之深 重。并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更体现诗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功力。
诗歌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时局
伤心
使……惊 动
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 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对仗工整。
诗歌赏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 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一句写诗人 因难与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 不安,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之情。然而,无论在战乱年代还是和平 年代,这句话都可以表达游子的共同心 声,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理倾向。
第三单元 ·诗词诵读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

重点诗句赏析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 念不忘他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生之祸。这首词充 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 之思与亡国之恨。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 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 缪塞
探讨本词的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重点诗句赏析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 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 ,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 渐破灭!
重点诗句赏析
5、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 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 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 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 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 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 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初读诗歌
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 4、再范读; 5、理解诗意。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 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 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重点诗句赏析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