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14-CCD Sensor与CMOS Sensor基本原理
CCD和CMOS摄像头成像原理以及其他区别

CCD和CMOS摄像头成像原理以及其他区别成像原理:CCD摄像头的成像原理基于电荷耦合器件。
它由一个二维阵列组成,每个单元都能够捕捉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荷信号。
这些电荷信号在行和列之间传输,最终被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
然后,这些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CMOS摄像头的成像原理则是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
它由一组光电二极管和放大器组成,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放大器。
当光照射到像素上时,光电二极管会产生电流,放大器将其放大并转换为电压信号。
这些电压信号可以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工作原理:CCD摄像头的工作原理是将每个像素的电荷值逐个传递到一个读出电路中。
在每个传递过程中,电荷信号会被逐渐放大和整合,然后传输到模数转换器进行数字化。
这种逐行扫描方式可以提供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灵敏度,但需要较长的读取时间。
CMOS摄像头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每个像素的独立电路来直接转换光信号为电压信号。
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可以同时工作。
这种并行读取方式使得CMOS摄像头具有较快的读取速度和较低的功耗。
其他区别:1.灵敏度:由于CCD摄像头的电荷耦合原理,在低光条件下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而CMOS摄像头的灵敏度较低,容易出现图像噪点。
2.功耗:CMOS摄像头相比CCD摄像头具有较低的功耗,这使得它在便携设备和电池供电应用中更受欢迎。
3.成本:CMOS摄像头的制造成本较低,因为它使用了标准CMOS制程。
相比之下,CCD摄像头的制造成本较高。
4.图像质量:由于CCD摄像头的灵敏度和噪点表现,它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尤其在高动态范围和低光条件下。
CMOS摄像头由于噪点较高,图像质量可能受到一些影响。
5.集成度:CMOS摄像头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可以在同一芯片上集成其他功能,如图像处理和通信接口。
这使得CMOS摄像头更适合于多功能摄像头应用。
总结而言,CCD和CMOS摄像头在成像原理、工作原理、灵敏度、功耗、成本、图像质量和集成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ccd与cmos传感技术的原理、作用及其区别对比详解

ccd与cmos传感技术的原理、作用及其区别对比详解无论是CCD还是CMOS,它们都采用感光元件作为影像捕获的基本手段,CCD/CMOS感光元件的核心都是一个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该二极管在接受光线照射之后能够产生输出电流,而电流的强度则与光照的强度对应。
但在周边组成上,CCD的感光元件与CMOS的感光元件并不相同,前者的感光元件除了感光二极管之外,包括一个用于控制相邻电荷的存储单元,感光二极管占据了绝大多数面积—换一种说法就是,CCD感光元件中的有效感光面积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可接收到较强的光信号,对应的输出电信号也更明晰。
而CMOS感光元件的构成就比较复杂,除处于核心地位的感光二极管之外,它还包括放大器与模数转换电路,每个像点的构成为一个感光二极管和三颗晶体管,而感光二极管占据的面积只是整个元件的一小部分,造成CMOS传感器的开口率远低于CCD (开口率:有效感光区域与整个感光元件的面积比值);这样在接受同等光照及元件大小相同的情况下,CMOS感光元件所能捕捉到的光信号就明显小于CCD元件,灵敏度较低;体现在输出结果上,就是CMOS传感器捕捉到的图像内容不如CCD传感器来得丰富,图像细节丢失情况严重且噪声明显,这也是早期CMOS 传感器只能用于低端场合的一大原因。
CMOS开口率低造成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它的像素点密度无法做到媲美CCD的地步,因为随着密度的提高,感光元件的比重面积将因此缩小,而CMOS开口率太低,有效感光区域小得可怜,图像细节丢失情况会愈为严重。
因此在传感器尺寸相同的前提下,CCD 的像素规模总是高于同时期的CMOS传感器,这也是CMOS长期以来都未能进入主流数码相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感光元件对应图像传感器中的一个像点,由于感光元件只能感应光的强度,无法捕获色彩信息,因此必须在感光元件上方覆盖彩色滤光片。
在这方面,不同的传感器厂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做法是覆盖RGB红绿蓝三色滤光片,以1:2:1的构成由四个像点构成一个彩色像素(即红蓝滤光片分别覆盖一个像点,剩下的两个像点都覆盖绿色滤光片),采取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人眼对绿色较为敏感。
ccd和cmos原理

ccd和cmos原理
CCD和CMOS是两种常见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它们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中被广泛采用。
CCD(Charge-Coupled Device)即电荷耦合器件,它是由大量光敏元件和信号传输电路组成的集成电路。
CCD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CCD上时,光子被光敏元件吸收并转化为电荷。
这些电荷按照特定的方式传输到读出电路中,最终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等特点,适用于要求较高图像质量的应用领域。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是另一种图像传感器技术。
CMOS传感器由像素阵列、控制逻辑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组成。
CMOS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的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实现图像捕捉和信号处理。
CMOS传感器具有功耗低、集成度高等优势,适用于功耗敏感的便携设备。
CCD和CMOS的主要区别在于信号读取方式和电路结构。
CCD传感器采用串行读取方式,需要较多的控制电路和电荷传输电路,相对复杂。
而CMOS传感器采用平行读取方式,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读出电路,使得整个图像采集过程更加简化。
总之,CCD和CMOS是两种不同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它们在
光电转换、信号处理和功耗等方面有所差异,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c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c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CCD(被动形式耦合装置)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码摄影和视频摄制中的光学传感器。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光线进入传感器:光线通过镜头进入传感器表面,照射到CCD芯片上。
2. 光电转换:CCD芯片的表面被分成了许多微小的像素,每个像素包含一个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
当光线照射到像素上时,光子会将能量传递给其中的电子。
3. 电子信号转换:光电二极管中的电子会受到电压的影响,产生电荷并积累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像素内部的电荷被读取到连接的集成电路上。
4. 电荷传输:通过应用不同的电压,像素内部的电荷被顺序传输到集成电路上的电荷移位寄存器中,从而实现对所有像素内部电荷的移动。
5. 信号放大和处理:从集成电路中的电荷移位寄存器开始,电荷被连续传递,经过信号放大器进行放大,并经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6. 数字信号输出:经过数字信号处理,最终得到了图像的数字表示。
这些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到其他设备,例如显示器、存储设备等。
综上所述,C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电转换、电子
信号转换、电荷传输、信号放大和处理,最终输出数字信号。
通过这些步骤,CCD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光线进入镜头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ccd cmos成像原理

ccd cmos成像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CCD和CMOS的成像原理,这可超级有趣呢!咱先来说说CCD,CCD全名叫电荷耦合器件。
想象一下啊,CCD就像是一个超级整齐的小方格阵列,每个小方格就像是一个小房间。
当光线照进来的时候呢,就好像是一群小精灵闯进了这些小房间。
光其实是由光子组成的呀,光子一进来,就会在这些小房间里产生电荷呢。
这个过程就像是小房间里突然来了一群带着魔法的小客人,它们带来了特殊的能量,让每个小房间都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那这些电荷怎么就变成咱们看到的图像了呢?这就像是一场神奇的接力赛。
这些电荷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被传递出去,就像小朋友们手拉手传递小物件一样。
它们被传送到一个专门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把这些电荷的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
然后呢,再经过一些处理,就变成了咱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漂亮图像啦。
CCD成像的效果呀,在以前可是超级厉害的呢。
它拍出来的照片色彩特别的纯正,就像是画家精心调配出来的颜色一样,而且画面特别的细腻,就像丝绸一样光滑。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CMOS。
CMOS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的工作方式有点像一群小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
CMOS芯片上也有很多小单元,不过和CCD不太一样哦。
当光线照到CMOS上的时候,每个小单元就开始自己的工作啦。
它们会直接把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这个过程就像是小工匠们直接把原材料加工成了小零件。
而且呀,CMOS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内部有很多电路,可以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
这就好比小工匠们不仅会做零件,还会自己组装一部分呢。
CMOS在功耗方面可就比CCD有优势啦。
就像一个很会节约能源的小能手。
因为它的电路设计比较巧妙,不需要像CCD那样进行复杂的电荷传递,所以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少。
这对于咱们的数码相机或者手机摄像头来说,可是个大优点呢。
现在的手机都得靠电池供电,要是摄像头像个大电老虎,那手机的电量可就刷刷地掉啦。
而且CMOS 的成像速度也比较快,就像是一个动作敏捷的小超人。
数码相机传感器原理

数码相机传感器原理数码相机是当今流行的照相机类型之一,其拥有优秀的拍摄效果和便携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专业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作为数码相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传感器在实现图像的捕捉和转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理。
一、传感器类型数码相机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类: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其中,CCD传感器是早期应用较广的类型,而CMOS传感器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目前数码相机的主流选择。
二、CCD传感器原理CCD传感器的原理基于电荷耦合器件的工作方式,其可以将光线转换为电荷信号。
具体步骤如下:1. 光线进入镜头,通过透镜进行聚焦;2. 光线经过透镜后,进入到CCD传感器表面的光敏单元(pixel);3. 光线照射到光敏单元上,产生光电荷;4. 光电荷被传输到垂直和水平移位寄存器;5. 经过移位寄存器的传输,光电荷被送至CCD芯片的输出端;6. CCD芯片将光电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7. 模拟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被转换为数字信号;8. 数字信号经由ADC(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图像。
三、CMOS传感器原理CMOS传感器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并且与CCD传感器相比,具备功耗低、集成度高以及成本较低的优势。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光线通过透镜进入CMOS传感器表面的光敏单元;2. 光线照射到光敏单元表面,产生光电荷;3. 光电荷被保持在光敏单元中;4. 光电荷被传输至特定电路,包括放大器和A/D转换器;5. 光电荷被转换为模拟电信号;6. 模拟电信号被放大、滤波和转换为数字信号;7. 数字信号通过后续处理器进行图像处理。
四、CCD与CMOS的对比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在原理和工作方式上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
首先,CCD传感器采用串行方式传输电荷,而CMOS传感器采用并行方式。
其次,CCD传感器需要外部电路的辅助,而CMOS传感器是集成度较高的单一器件。
ccd cmos 工作原理

ccd cmos 工作原理
CCD和CMOS是两种数字图像传感器技术,它们在数字摄像机、手机等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它们的工作原理虽然不同,但都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最终生成数字图像。
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是一种由电荷耦合器件组成的传感器。
当光线进入CCD传感器时,光子会击中光敏区域并激发光电效应,产生电荷。
CCD传感器的表面有大量的光电二极管排列成阵列,每个光电二极管负责接受一个像素的光信号。
通过在每行像素间引入电荷传输阀门,电荷可以顺序地从一行传输到下一行,最终进入模数转换器进行数字化处理。
CCD的优点是低噪声、高灵敏度和较高的动态范围,适合于拍摄静态图像。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一种将光感受器和电路集成在一起的传感器。
CMOS传感器的每个像素单元都由一个光敏元件和一个转换电路组成。
当光线进入CMOS传感器时,光敏元件产生电荷,并通过转换电路将电荷转换为电压信号。
CMOS传感器的每个像素单元都有自己的放大器和AD转换器,这使得CMOS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可编程性。
CMOS传感器由于具有低功耗、高帧速率和可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为数字摄像机和手机中主流的传感器技术。
总的来说,CCD使用电荷传输来处理图像信号,而CMOS在每个像素单元上进行信号放大和处理。
这两种传感器技术在图
像质量、功耗和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能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CCD与CMOS成像原理

CCD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成像原理分析CCD称为电荷耦合半导体器件,分别为光生电荷和电生电荷耦合器件,CMOS称为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器件。
它们在数字照相机中的作用是把影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分别寄存起来,在外加扫描信号的作用下传输出去,最后经过各种运算转换为图像的电子档案文件,在此我们可以引申开来,CCD是电荷耦合半导体器件,也就是可以耦合电荷或叫做可以检出电荷,当信号输入端不是光传感器而是其它电信号,那么它检出的信号就是电信号强弱或多少。
后面加上积存器的话,就构成完整的移位积存器了。
CCD单元的基本工作有效结构(如图)是一种密排的MOS电容阵列,靠陷阱捕获电子的方式工作,是在一块N型(也可以是P型)纯净的单晶硅上扩散一层二氧化硅,再在上面扩散一层接受光子辐射的类似光电二极管PN结的MOS结构,外围通过扩散不同的绝缘层和沟道形成密布在单晶硅上的CCD单元,最后加上电源和信号引线做成集成电路。
这个具有检测和计量光线信号的物体就是CCD图像传感器,因为制作过程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扩散形成,扩散不均匀的结果是各个CCD单元的电参数不均匀,整个器件就作废了,因此成品率往往很低,制约了大面积的成本。
面积越大成品率越低。
这是它的生产特点。
CCD或CMOS唯一的区别就是CCD是集成在半导体单晶材料上,而CMOS是集成在俗称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半导体材料上,工作原理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属于有源控制电荷输入型无增益电子器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不论采用何种结构,感光单元与CCD或CMOS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上,那么CCD或CMOS单元就要占据一定的比表面积,所有图像传感器的感光表面只能有一部分用作感光单元的光线接收面,其余部分还有留给CCD或CMOS单元以及元器件之间的绝缘隔离带;所以最终光电图像传感器不能像胶片一样整个表面积完全用来接收光线信号(如图)。
传感器结构图CCD刨面结构图CCD影像传感器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光生电荷耦合器集成电路芯片,它的主体结构分为感光区、信号暂存区和信号读出寄存器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光元件 (Cont.)
CMOS 对抗 CCD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耗电需求少, 便于制造, 可以与影像处理电路同处于一个芯片 上。 但由于容易有杂讯的缺点,CMOS 只能在经济型 的数位相机市场中生存
FF CMOS
Fill factor CMOS 属于CMOS感测器中最先进的 制程技术。最大的差别在于提高 Fill Factor(单 一画素中可吸收光的面积对整个画素的比例), 有效做到提高敏感度、放大CMOS面积(全片 幅)和降低杂讯的影响。 Fill Factor CMOS 与 CCD 感光器比较发现, CCD 受限于良率和结构制程,面积越小,画素越 高,相对成本也就越低;Fill Factor CMOS 刚好 相反,由于感光开口加大,FF CMOS 可以挑战更 高画素,更大面积(全片幅),甚至就产出比例 来说,FF CMOS 单一晶圆的附加价值更大。
Fill Factor CMOS开创新未来
尽管 CCD 在影像品质等各方面均优于CMOS,但 CMOS具有低成本、低耗电以及高整合度的特 性。 CMOS的低成本和稳定供货,成为厂商的最爱, 也因此其制造技术不断地改良更新,使得 CCD 与 CMOS 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 。 新一代的CCD朝向耗电量减少作为改进目标,以 期进入照相手机的行动通讯市场;CMOS系列, 则开始朝向大尺寸面积与高速影像处理芯片统 合,藉由后续的 影像处理修正杂讯以及画质表现
感光元件 (Cont.)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的制造技术和CCD 不同,反而比较接近一般电 脑芯片。CMOS 的材质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 所做成的半导体 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 电) 和 P(带 + 电)级 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 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 CMOS因为在画素的旁边就放置了讯号放大器,导致 其缺点容易出现杂点 ,特别是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 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更 使得杂讯难以抑制。
CCD三明治结构 - 感光层
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透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 讯号,并将讯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 原。
CCD三明治结构 - 感光层
主要的 CCD 设计大致上分成几个区块。
被称为画素 Pixel (Photodiodes)感光二极管,主要 是应用于光线感应部份 Gate 区有一部份被用作电子快门 蓝色区块则是布局为电荷通路,用来传导电荷之用 白色区块就是 Charge Drain,也有称为 Shielded Shift Registers ,中文或可翻为电荷存贮区,主要功用 为收集经二极管照射光线后所产生之电荷。
Fill Factor CMOS开创新未来
CMOS 完整 3D透视 与 平面结构,位于最上层的 为 MicroLens 微型聚光镜片
Fill Factor CMOS开创新未来
Fill Factor CMOS 由于感光开口加大,不需要 MicroLens辅助聚光,改以平面玻璃覆盖保护,此 一不同之处,使得 FF CMOS 的影像表现不会受制 于微型镜片的干扰,而能够呈现更佳的影像效果
CCD Sensor与CMOS Sensor基本原理
感光元件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材质为硅晶半导体 基本原理类似 CASIO 计算器上的太阳能电池,通过光 电效应,由感光元件表面感应来源光线,从而转换成 存贮电荷的能力 光线越强、电荷也就越多,这些电荷就成为判断光线 强弱大小的依据 CCD 元件上安排有通道线路,将这些电荷传输至放大 解码原件,就能还原 所有CCD上感光元件产生的讯号
耗电量差异:
CMOS的影像电荷驱动方式为主动式,感光二极管所产生 的电荷会 直接由旁边的电晶体做放大输出;但CCD却为被 动式, 必须外加电压让每个画素中的电荷移动至传输通 道。而这外加电压通常需要12伏特(V)以上的水平,因 此 CCD 还必须要有更精密的电源线路设计和耐压强度, 高驱动电压使 CCD 的电量远高于CMOS。
CCD & CMOS 比较
ISO 感光度差异
由于 CMOS 每个画素包含了放大器与A/D转换电路,过 多的额外设备压缩单一画素的感光区域的表面积,因此 在 相同画素下,同样大小之感光器尺寸,CMOS的感光 度会低于CCD。
成本差异
CMOS 应用半导体工业常用的 MOS制程,可以一次整 合全部周边设施于单芯片中,节省加工芯片所需负担的 成本 和良率的损失;相对地 CCD 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输 出信息,必须另辟传输通道,如果通道中有一个画素故 障(Fail), 就会导致一整排的 讯号壅塞,无法传递, 因此CCD的良率比CMOS低,加上另辟传输通道和外加 ADC 等周边,CCD的制造成本相对高于CMOS。
CCD & CMOS 比较
解析度差异
在第一点『感光度差异』中,由于 CMOS 每个画素的 结构比 CCD 复杂,其感光开口不及CCD大, 相对比 较相同尺寸的CCD与CMOS感光器时,CCD感光器的 解析度通常会优于CMOS。不过,如果跳脱尺寸限 制,目前业界的CMOS 感光原件已经可达到1400万 画 素 / 全片幅的设计,CMOS 技术在量率上的优势可以 克服大尺寸感光原件制造上的困难,特别是全片幅 24mm-by-36mm 这样的大小。
CCD工作方式
分解CCD 结构可以发现,为了帮助 CCD 能够组 合呈彩色影像,网格被发展成具有规则排列的色 彩矩阵 当数位相机的快门开启,来自影像的光线穿过这 些马赛克色块会让感光点的二氧化硅材料释放出 电子〈负电〉与电洞〈正电〉。 经由外部加入电压, 这些电子和电洞会被转移到 不同极性的另一个硅层暂存起来。电子数的多寡 和曝光过程光点所接收的光量成正比。
CCD&CMOS 放大器位置与数量
CCD&CMOS 放大器位置与数量
CCD 每曝光一次, 自快门关闭或是内部时脉自动 断线(电子快门)后,即进行画素转移处理,将 每一行中每一个 画素(pixel)的电荷信号依序传 入『缓冲器(电荷存贮器)』中,由底端的线路 引导,导致输出至 CCD 旁的放大器进行放大,再 串联 ADC(模拟数位资料转换器) CMOS 的设计中每个画素旁就直接连着 『放大 器』,光电讯号可直接放大再经由 BUS 通路移动 至 ADC 中转换成数位资料
设计 灵敏度
成本 解析度
杂讯比
CCD & CMOS 比较
CCD 单一感光器 同样面积下较(高)
线路品质影响良率 (高) 结构复杂度低 (高)
单一放大器主控 (低)
CMOS 感光器连结放大器 感光开口小(低) (Fill Factor 因感光开 口大,较高) 整合制程 (低)
传统技术较低 新技术摆脱面积限制, 可达全片幅 多元放大器,误差大 (高)
CCD与影像处理核心整合示意图
上图是 CCD 本体与 QV、放大器、模拟数位转换 器和记忆缓冲区做构成之完整元件
CCD三明治结构
第一层: 微型镜头 第二层: 分色滤色片 第三层: 感光汇流层
CCD三明治结构 - 微型镜头
是1980年初,由SONY领先发展出来的技术。 这 是为了有效提高CCD 的总画素,又要确保单一画 素持续缩小以维持CCD的标准体积 为扩展单一画素的受光面积,若利用提高开口率来 增加受光面积,反而使画质变差。所以,开口率只 能提高到一定的 极限,否则CCD将成为劣品。 为改善这个问题 SONY率先在每一感光二极管上 (单一画素)装置微小镜片。这个设计,感光面积 不再因为感测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 片的表面积来决定。如此,可同时兼顾单一画素的 大小,又可提高了开口率,使感光度大幅提高。
CCD三明治结构 - 分色滤色片
这个部份的作用主要是帮助 CCD 具备色彩辨识的 能力。 通过分色滤片,CCD 可以分开感应不同光线的 『成分』,从而在最后影响处理器还原回原始色 彩。 目前CCD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 RGB 原色分色 法,另一个则是 CMYG补色分色法,目前超过 80 %都是原色 CCD 的天下。
CCD三明治结构 - 分色滤色片
CCD三明治结构 - 分色滤色片
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 缺点则是杂讯问题。新一代的影像处理引擎已经 可以准确的消除杂讯问题,ISO值的限制已经不 再是 问题了。 补色CCD由多了一个 Y 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 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解析度,而 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度 补色 CCD 逐渐被市场淘汰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转换 色彩的复杂性, CMYG CCD 所拍出来的数位影 像比较贴近传统底片,适合于出版输出使用, 但,CMYG 需要转换成 RGB 使其能在一般的显 示系统中预览图标,无形中也增加了失真的机会
CCD & CMOS 比较
杂讯差异
由于CMOS每个感光二极管旁都搭配一个 ADC 放大器, 如果以百万画素计,那么就需要百万个以上的 ADC 放大 器,虽然是统一制造下的产品,但是每个放大器或多或少 都有些微的差异存在,很难达到放大同步的效果,对比单 一个放大器的CCD,CMOS最他差异
IPA(Indiviual Pixel Addressing)常被使用在数位 变焦放大之中,CMOS 必须仰赖 x,y 画面定位放大处 理,否则由于个别画素放大器之误差,容易产生画面 不平整的问题。制造机具上,CCD 必须特别订制的机 台才能制造,也因此生产高画素的 CCD 元件产生不出 日本和美国,CMOS 的生产一般存贮器/处理器机台即 可担负。
CCD工作方式
阶段一,CCD 接受光线的 照射产生电荷
外加电压将CCD 所『产生』 的电荷移往缓冲区
CCD工作方式
阶段三,电荷转换成电压,电 压经 ADC 判读数位讯号
阶段四,依顺序将讯号移往缓冲 区组合
CCD工作方式
以IL 型 CCD 为例,曝光之后所有产生的电荷都会 被转移到邻近的移位寄存器中,并且逐次逐行的 转换成信号流从矩阵中读取出来。 这些强弱不一的电荷讯号,会先被送入一个 QV (Electron to voltage converte)之中,将电荷 转换成电压 下一步再将电压送入放大器中进一步放大 然后才是 A/D 模拟数位讯号转换器(ADC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每个画素都有 一个色调值,可以显示强弱大小,最终再整合影 像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