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文学作品里的隐喻例子

文学作品里的隐喻例子
1、《西游记》的隐喻:孙悟空代表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2、《百年孤独》以心理变更隐喻孤独、落后的社会现实,改变孤独命运的反击隐喻梦想的意义,人类自然本能与欲望下隐喻理性的价值。
3、《废都》中废都象征了秩序,权力和文化的颓败,废都人、事、物、甚至是废都人的性都成为一种符号,显示废都人在物欲的压力下人格的扭曲,进而升华到对社会层面,民族文化心理层面乃至生命系统层面的深沉思考。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隐喻的英文句子分析

隐喻的英文句子分析1. 给我一些英语中的明喻或者暗喻的句子英语修辞手法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例如:1、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壹样像壹条蛇。
2、He looked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tales and had passed me like a spirit.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壹样从我身旁走过去。
3、It has long leaves that sway in the wind like slim fingers reaching to touch something.它那长长的叶子在风中摆动,好像伸出纤细的手指去触摸什麽东西似的。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1、German guns and German planes rained down bombs, shells and bullets。
德国人的枪炮和飞机将炸弹、炮弹和子弹像暴雨壹样倾泻下来。
2、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2. 暗喻的句子有哪些英语原发布者:zuyin19912.隐喻METAPHORCompare:Habitmaybelikenedtoacable;everydayweweaveathread,andsoonwecannotbreakit.习惯像缆索,每天我们编上一条线,习惯像缆索,每天我们编上一条线,不久我们便扯不断了。
明喻暗喻例子

上海人的自豪一眨眼就逝过去了。
车出上海,公路像得了脚癣,坑洼不断,让一车人跳得反胃。
沈溪儿撒娇要乘船。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的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罗天诚全然不知,追一个女孩子好比一个不善射的人放箭,一般来说第一箭都会脱靶,等到脱靶有了经验,才会慢慢有点感觉,可惜他放一歪箭就放弃了,只怪靶子没放正。
一个低一级的小女生仰慕罗天诚的哲学思想,给罗天诚写了一封信,那信像是失足掉进过蜜缸里,甜得发腻,左一个“哥哥”,右一个“哥哥”。
雨翔表哥是个坚强的男人,这类男人失恋的悲伤仿佛欧美发达国家的尖端产品,只内销而不出口。
雨翔表哥立即端坐构思,不料这灵感仿佛是公共汽车,用不着它时只见路上一辆接一辆,等到真想乘了,守候半天连影子都不见。
女人愈老声音愈大,而男人反之,老如这位化学老师,声音细得仿佛春秋时楚灵王章华宫里美女的腰,讲几句话后更变本加厉,已经细成十九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美女的手,纯正的“未盈一掬”。
然后他又低声埋头讲化学。
四个学生稍认真地听着,听得出来,这化学老师一定是文人出身,说话尤废,仿佛奥匈帝国扔的炸弹,虽多却无一击中要害,尽听他在说什么“化学的大家门捷列夫的学习化学方法”,无边无垠的却扫了四人的兴,又各顾着谈话。
给一个人写第一封情书的感觉好比小孩子捉田鸡,远远听见此起彼伏的叫声,走近一看,要么没有了,要么都扑通跳到水里。
怏怏走进教室,奇怪怎么勇气的寿命这么短,天下最大的勇气都仿佛是昙花,只在夜里短暂地开放。
例: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例: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咽喉就如"街亭是蜀汉的咽喉要地". 这句话把人体部位中的"咽喉"比喻成了非常重要的地方,苹果熟了,就像一个个红红的灯笼挂在树上。
隐喻和象征的例子

隐喻和象征的例子
隐喻和象征都是文学和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产生非常深刻和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隐喻和象征的例子:
1. 颜色隐喻: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黑色代表孤独和死亡”。
2. 动物象征:比如“狮子代表权力和力量”,“鸟儿代表自由和生命”。
3. 形状象征:比如“曲线代表生命和成长”,“对称性代表和谐和平衡”。
4. 物品象征:比如“刀子代表伤害和切割”,“玻璃瓶代表虚幻和迷茫”。
5. 时间和空间象征:比如“夜晚代表孤独和神秘”,“早晨代表新生和希望”。
6. 身体象征:比如“手指代表权力和控制”,“膝盖代表妥协和坚韧”。
7. 情感象征:比如“笑容代表快乐和温暖”,“泪水代表悲伤和痛苦”。
8. 性别象征:比如“河流代表女性的力量和韧性”,“山峰代表男性的权力和毅力”。
这些例子只是隐喻和象征的一小部分,它们都可以通过语言的复杂结构和意义的生成产生深刻的表现力。
隐喻的设计案例

《辞海》中说,隐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更为紧切。
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本体和喻体两个成份之间普通要用“是”、“也”等比喻词。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是一种给原来没有名称的事物起名或者给已有名称的事物起一个新的名称。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产品隐喻方式依据人们更为熟悉或者更为简单具象的定义模型,来表达我们所不熟悉或者复杂抽象的事物。
在产品设计中,通过隐喻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产品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
设计师依据隐喻理论从事设计活动,将产品的造型及其内涵意义用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增加设计作品的自我表达机会。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
隐喻的产生,全赖于人的感知。
如果没有经过人的感知,就不可能有隐喻的产生。
惟独在着一定的理解基础,产品的隐喻才有可能产生。
1.人的感知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感知实际上是人对某一产品特征产生的审美兴趣。
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审美过程,它不仅是生活信息的一种本能的反馈,而且受人自身智能结构和伦理结构的制约。
人在感知长期过程中积累了感知经验,人的感知经验中包含客体的信息和人们过去的知识经验。
观察者的全部经验包括他的信仰、偏见、记忆、爱好以及想象、理解。
人的感知包括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
审美体验是一种带着自己情感体验和理解产品的过程。
审美体验的结果形成审美经验。
构成审美经验的最主要的基石是人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活动。
这些活动均会得到一种独特的体验。
它们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最终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审美中的感知因素是导向审美经验的出发点,理解为它指明了方向,情感是它的动力,想象是它的翅膀。
当这四种因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和谐的状态时,愉快的审美经验就产生了。
审美经验表现为一种愉快的审美感情。
这种经验是一种积极的和使人乐于接受的经验。
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
明喻 出现
比喻词
喻体
出现
像,好像,似、 好似、如,犹如 、 仿佛,像....一样 是,变为,变成 、 成为 、成了
暗喻
出现
出现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明喻:
①她的举动像个小野猫儿,她的思想却像个死牛。
(《二马》)
②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线。
(《微神》)
③他厌恶冠家像厌恶一群苍蝇似的。
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分。
(1)借喻是借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可能。
借代和借喻的分別:借代的本體和借體之間 要求是相關的;借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求相似
借代的例子
他發現失火,連忙收拾細軟(易帶貴重的物品)逃命。 她肚裏有墨水兒(學問),所以大家都非常尊敬她。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蘇軾《水調歌 頭》) 4.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重要時刻)。(諸葛亮《出師 表》) 5.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荒涼之地)。(諸葛亮《出 師表》) 6. 你在棋上怎麼出息,到底不是飯碗(職業)。(阿城 《棋王》) 7. 凡是願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任何東西)。 (姚雪恨《李自成》) 1. 2. 3.
(《四世同堂》)
暗喻:
①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
(《离婚》)
②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
(《我这一辈子》) ③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四世同堂》) ④他不顾廉耻,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借喻:
例:①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 (《二马》) ②天赐就是在一块铁与一块豆腐之间活了七岁。 (《牛天赐传》) ③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像花儿一样美 丽。………一群花儿涌向操场,组成了花的海洋。
广告语中的隐喻分析

广告语中的隐喻分析作者:候淑慧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6期摘要:广告语无处不在,其中广泛存在着隐喻现象。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脑思维的一种认知活动。
本文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为依据,将日常生活广告语中的隐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然后再分次小类,由此分析广告语中隐藏的隐喻概念,并概括隐喻在广告语中的作用。
关键词:广告语隐喻概念隐喻类型隐喻作用一、前言广告大师Leo Burnett曾讲:“文字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利器,文字在意念表达中注入热情和灵魂”。
一个好的广告文案设计离不开精妙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
而隐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在广告文案的创作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饱满。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活动,即:“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语言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
”[1]日常生活中,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的语言、思想和行为中。
人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
隐喻的系统性具有凸显和隐藏功能,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源域、目标域和映射。
源域是用于理解当前概念的另一个概念,尤其对抽象的概念而言,源域有着很强的“助理解性”。
一般而言,目标域比较模糊,而源域比较清晰。
源域和目标域通过将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让我们通过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概念隐喻的生成过程可以用“源域→认知经验、思维→映射→目标域”来表示。
现代社会中广告无处不在,而广告语中隐喻也无处不在。
莱考夫把隐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之后的隐喻研究大都以此为基础展开。
教学设计的三个隐喻

教学设计的三个隐喻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复杂的概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可以使用隐喻来传达教学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中常用的三个隐喻。
1. 教学设计如同建筑设计教学设计可以类比为建筑设计。
就像建筑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功能需求和美学标准来设计一座建筑物一样,教学设计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一堂课。
就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材料和风格一样,教学设计也需要考虑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课程布置。
而教师则扮演着建筑设计师的角色,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工具来设计一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课程。
2. 教学设计如同绘画教学设计可以类比为绘画。
就像画家运用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线条来绘制一幅美丽的画作一样,教学设计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来设计一堂有趣和有效的课程。
就像画家需要考虑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一样,教学设计师也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而教师则扮演着画家的角色,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颜料”和“画笔”,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一幅令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画作”。
3. 教学设计如同雕塑创作教学设计可以类比为雕塑创作。
就像雕塑家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术来创作一尊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雕塑作品一样,教学设计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来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
就像雕塑创作中需要考虑空间、比例和形象一样,教学设计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挑战性。
而教师则扮演着雕塑家的角色,他们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三个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过程,也是一门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3
12外汉1班陈倩倩12043020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1.结构性隐喻
1.1“爱”的结构性隐喻,爱可以被视为高山,山有高度,有气势,爱是崇高的,也可能是沉重的爱。
所以爱有了一下的一些特征。
例如:
父母是孩子的爱是以中国崇高的爱。
她的爱我高不可攀。
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爱同样也可以是大海,把大海的特征赋予给了爱,于是就有了:
心死了,爱也枯竭了。
幸福的人儿沐浴在爱河里。
他的爱深不可测。
1.2“学习”的结构性隐喻,我们可以将学习知识认为是烹饪食物,学习犹如烹饪食物慢慢从冷到温热最终被煮熟,例如:
学完后再温习一遍会记得更清楚。
2.方向性隐喻
2.1“爱”的方位性隐喻,在形容爱情时,我们认为爱情时美好的,必须努力追求才可得的,因此经常有这样的语句:
他的爱高高在上。
我深深地爱着你。
2.2“情绪”的方位性隐喻,在描写人的情绪是,一般高兴、喜悦、兴奋等积极的情绪我们一般用表示向上方位的词,而悲伤等消极的情绪的方位是向下的。
这事引起了我的兴致。
他垂头丧气的,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3.本体性隐喻
3.1无形——有形
3.1.1“爱”的本体性隐喻,爱本来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抽象概念,而人们利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体或物质来隐喻它,赋予它实实在在具体有形的概念。
例
如:
我不能接受你的爱。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3.2无界——有界
3.2.1“爱”的本体性隐喻,我们可以将爱看成容器,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
他陷在爱中不可自拔。
3.2.2“心”的本体性隐喻,我们也可以把心看成一个容器,里面有喜怒哀乐。
例如:
喜悦之情犹如泉水涌入她的心里。
她满心欢喜。
总结:事实上,这三种隐喻方式有各自独立的成分,但也相处交叉的部分,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截然分开的。
比如“时光流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把时间当作流水一样的结构性隐喻,也可以认为是用流水来形容时间的本体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