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1]
(完整版)国际金融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2、资本账户3、自主性交易4、综合账户差额5、货币性失衡二、填空1、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
其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必然涉及和两个方面。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所有账户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当收入大于支出时,我们称之为;反之当支出大于收入时,我们称之为。
4、补偿性交易,是指为而发生的交易。
5、考察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分别是、、和。
三、单项选择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A、国际收支B、国际借贷C、贸易收支D、资本收支2、下列四项中不属于经常项目A 旅游收支B 侨民汇款C 通讯运输D 直接投资3、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A. 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B. 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C. 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D. 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4、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A. 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B. 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C. 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D. 无法判断5、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A、劳务收支B、贸易收支C、转移收支D、资本项目6、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业务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
A、顺差B、逆差C、平衡D、不确定7、只有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官方结算8、游资(Hot Money)应计入项目。
A、长期资本B、短期资本C、经常项目D、资本项目四、多项选择1、属于国际收支经常转移的项目有A.劳务收入B.侨汇C.无偿捐赠D.赔偿2、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A、基本帐户资产增加B、储备帐户资产增加C、基本帐户负债增加D、储备帐户负债增加E、基本帐户收入增加F、储备帐户收入增加3、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结构原因包括A.外汇投机B.产品供求结构失衡C.自然灾害D.要素价格失衡4、国际收支的“储备与相关项目”包括A.储备资产B.使用IMF贷款C.国外融资D.对外国官方负债5、关于资本账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借方记录资本流出,贷方记录资本流入B.借方记录资本流人,贷方记录资本流出C.资本账户的各个项目是按照净额来记入借方或贷方的D.资本账户的各个项目不按照净额来记入借方或贷方的6、关于国际收支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货币收支并不必定相抵B.补偿性交易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的融通性交易C.国际收支差额本质上是一个会计概念D.实际上并不存在某种单一的尺度能用来衡量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五、判断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金融 第一章 课件

1.3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3.1金本位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 础——铸币平价
1£ =$4.8665( 113.0016格令/23.22格 令)
固定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以黄金输 送点作为汇率的上下波动的界限。
英、美之间运送1£黄金的费用为0.03 $,则上下限为:4.8965、4.83易汇率1352金融汇率19811984年136按政府允许使用的汇率种类多少1361单一汇率1362复汇率137按银行汇兑外汇的方式1371电汇汇率1372信汇汇率1373票汇汇率138按汇率制度1381固定汇率1管理机构公开发布的外汇汇率
EURO1=USD1.2000/1.2020 1.2.2.1地点、时间 1.2.2.2两个价位——买价、卖价 1.2.2.3五个数字 1.2.2.4“点”的概念:0.0001(25个基本 点=0.25%=0.0025) 1.2.2.5简便报价:1.20是大数、20是小数。 可报00/20或1.2000/20 1.2.2.6批发汇率:100万美元以上交易
贸易差额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使 贸易差额得到改善的状况,即指贬值有 使贸易收入先下降后上升的效果。人们 认为汇率贬值在短期内对改善贸易差额 非但不能奏效,反而会使贸易差额更趋 严重,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能使 贸易收入增加,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的目的。这一过程或者说贬值与收入这 种变化关系的函数图像类似大写的英文
减免
第十五页,共26页。
1.3.9.3有效汇率
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定期公布17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若干种有效汇率指数, 包括劳动力成本、消费物价、批发物价等为权数的 经加权平均得出的不同类型的有效汇率指数。
其中,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一
国际金融 第一章 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产品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溢出效应:本国经济会对他国造成影响反馈效应:本国经济会收到他国经济的影响1.1.1封闭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GD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
(1)产出——一个国家生产的成果(2)流量指标(一定时期内的)(3)最终产品的生产属性(经济生产:人类参与)(4)既包括市场化的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也包括非市场化的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未被交换)GDP=C+I+GC:私人部门的消费I: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G:政府部门的消费注: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现值核算≠历史成本核算)固定资本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经济建设(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转移性支出)预算开支不计入GDP构成收入法(一)1.劳动者报酬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3.固定资产折旧4.营业盈余(二)1.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 PDL=GDP+TR+INT-T = C+S p消费+结余(TR 转移支付INT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T税收)2.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NIG= T-TR-IVT =G+S g 消费+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封闭经济):本国国民中收入未被用于消费私人部门的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S=SP+SG=GDP-C-G 生产-消费-储蓄注:储蓄存款的年度增加额不能代替国民储蓄;1.1.2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特点:本国货币和服务可以在外国销售,形成本国的出口X本国收入可以购买外国商品和服务,构成本国进口MGDP=C+I+G+X-M(NX)Sp+Sg=I+NX 国民储蓄<国民投资——贸易逆差国民储蓄>国民投资——贸易顺差NX=(Sp-Ip)+(Sg-Ig) 本国的对外贸易差额取决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储蓄与投资差额状况开放经济:一国生产要素获得的总收入就不再等于本国的总产出1.初次收入差额BPI:收入差/劳动报酬/租金等2.二次收入差额BSI:国际间的经常转移(捐赠)开放经济下: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Y=GDP+BPI-BSI=C+I+G+NX+BPI-BSI1.2国际收支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项国际经济交易货币价值的总和。
国际金融 第一章国际收支

• ⒋是一个事后概念,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指过去会计年度。
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履行价值标准、支付手段、储藏手段职 能的货币可称为国际货币。
黄金
国际货币的形式
信用货币
主权国家的货币,如美元
•超国家的国际货币,如特别提款权
在国际收支计量中常用的货币是美元
IMF国际收支概念中的经济交易包括以下几类: ① 交换 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以货币 为媒介商品和劳务的买卖; 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如物物 交换的易货贸易; 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交换,如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②转移:即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了经济 价值,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包括: 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如对外实物 援助、实物赠与。 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如对外货币援 助、侨汇。
⒊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 一国的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 内(一年、一季度、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 IMF的国际收支概念是以交易为基础(on Transaction Basis)
• 四、国际收支的特征:
• ⒈是一个流量概念 • ⒉反映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 • ⑴国际收支的计量货币--国际货币 • ⑵IMF国际收支概念中的经济交易 • ⒊只有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之间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
• 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国际交往的频繁性和广度不同,国际收支有不同的包 括范围,
• 国际收支包括的范围是逐渐扩大的。 • 以贸易为基础的国际收支幻灯片 4 • 以支付为基础的国际收支幻灯片 4 • 以交易为基础的国际收支幻灯片 5
⒈在重商主义时期国际收支指对外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因为贸易盈余可以带来黄金内流。
国际金融习题1

国际金融习题集班级:学号:姓名:第一章外汇与汇率一、填空1、外汇是指以所表示的用于的支付手段。
2、外汇可分为自由外汇与两类。
3、汇率的表示方法可分为三种,即直接标价法、与。
4、表示汇率变化性质的概念有与法定贬值。
5、远期汇率有两种基本的报价方法:与。
6、外汇远期或外汇期货相对于外汇即期的三种基本关系是,和。
7、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值被称为。
8、信汇汇率与票汇汇率都是以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9、套算汇率的计算方法有与两种。
10、政府制定官方汇率,一是用于,二是为提供一个标准。
11、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和。
12、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为之比。
13、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幅度取决于。
14、利率平价理论所揭示的是在抵补套利存在的条件下与之间的关系。
15、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外汇市场上,利率高的货币远期,利率低的货币,其升贴水的幅度大约相当于。
16、汇率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的与的均衡来决定的。
17、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外汇价格与利率都是由决定的。
18、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利率水平、、与。
19、狭义上的货币危机主要发生在制下。
20、货币危机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与。
21、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一是的国家、二是的国家、三是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三、判断题1、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
()2、我国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而美国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3、在间接标价法下,当外国货币数量减少时,称外国货币汇率贬值或下浮。
()4、升水和贴水在直接和间接标价法下含义截然相反。
()5、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汇率下浮则意味着该国货币法定贬值。
()6、甲币对乙币升值10%,则乙币对甲币贬值10%。
()7、货币法定升值、法定贬值与升值、贬值的区别在于前者由政府当局正式决定,后者是外汇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
()8、交易越频繁的货币其买卖差价越大。
()9、票汇汇率比电汇汇率高。
《国际金融》第1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非居民。
• 季节性工人:因工作的季节需要在另外一个国家工作后又回到其家庭的工
人,他们是本国的居民。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居民与非居民
➢ 法人居民: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团体和企业。 •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 • 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贷:短期资本流入
100 万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收支复式簿记原理及其应用
– 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各个科目通常不是按照借方和贷方的发生总额来记 录,而是按借贷方净额来记录;
– 关于无偿的转移(指二次收入所引起的交易),它并没有对应的经济 补偿,因此必 须借助无偿转移账户来创造一个平衡分录;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居民与非居民】
• 居民(resident) – 经济学概念,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概念; – 又被翻译为常住机构单位 – 定义: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他从事并打算继续从事(无期限或有期限)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和交易。
国际金融课程
课程篇章
01 国际金融基础
02 国际金融实务 03 国际金融宏观管理 04 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第1章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1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2 国际收支失衡的分析 3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国际收支账户,是一国根据 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账户,按 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半年、一季或一个月)各 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余额,它集中体现了该国国 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总貌。
国际金融第一章

国际金融第一章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局部分析 1、贸易差额 2、经常项目差额 3、基本差额 4、官方结算差额
国际金融第一章
2020/11/10
国际金融第一章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
国际金融第一章
国际金融第一章
三、编制原则
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 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 记帐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所有交易均发生 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国际金融第一章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 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 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 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 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 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1)贸易:顺差造成国内供给下降
(2)金融:配套资金 (3)储备:本币占款
总需求上升
国际金融第一章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自动调节
逆差
本币汇率
需求价格 弹性足够大
Q出口 Q进口
思考题:金融项目情况如何?
P出口 P进口 R出口
R进口
逆差
国际金融第一章
二、政策调节 1、支出增减性 (1)财政政策:逆差后从紧,减少进口;
国际金融第一章
3、其它投资:除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有金融交易。分为 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它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其中长 期指合同期为一年以上的金融交易,短期为一年及以下的金融交易。 3.1资产: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 3.1.1贸易信贷:借方表示我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的延期收款 额,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预付货款。贷方表示我国出口延期收款 的收回。 3.1.2贷款:借方表示我国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拆放等形式的对外资产 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3.1.3货币和存款:包括我国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 的变化,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3.1.4其它资产:包括除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外的其它资 产,如租赁本金的收回、其它投资形式。
国际金融法(1).ppt.Convertor

国际货币金融法概述国际资金融通的法律制度国际货币法律制度跨国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第一章国际货币金融法概述一、国际货币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国际货币金融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国际间货币兑换、借贷、收付方式、结算、金融失常、货币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法律制度。
二、国际金融法的特点:公法领域和私法领域三、国际金融法的渊源1、本国法与国际间、地区间关于金融资产流动的条约2、国际金融著名个案四、国际金融新秩序1、高度透明2、银行与金融制度的改进3、私营机构的参与4 、有序的自由化5、金融市场的现代化推荐书目:陈安《国际货币金融法》刘丰《国际金融法》董世忠《国际金融法》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国外:英国菲利普.伍德《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美国福兰科尔《证券化》《货币市场监管》国际资金融资的法律制度国际贷款国际项目融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租赁第一节国际融资协议的共同条款一、陈述和保证条款(Representation and Warranties Clause)1、法律事项:借款人的保证2、财务及商务事项作用:对贷款人的双重保护功能“四季青保证”(Evergreen warranties)二、先决条件条款(Condition Precedent Clause)1、总括性先决条件:使整个协议生效的先决条件,一般为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的必要的授权证明、政府批文、担保文件及法律意见书等。
2、每笔具体贷款的先决条件:如:直到提款日,借款人未违背其陈述和保证,未有违约事件的发生。
三、约定条款1、消极担保条款(Negative Pledge Clause):借款人向贷款人保证,在其偿还贷款以前不在其任何资产或收益上设立有利于其他债权人的担保权益。
作用:对借款人设立担保权益的自由加以限制2、比例平等/平等次位原则(Pari Passu Covenant):借款人向贷款人保证,其对贷款人的债务是直接的(确定的Noncontingent Debt)、无担保权益的、一般的(一般资产中偿还)、无条件的(没有额外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
第十三讲
考虑下面这两种假定的经济体:
A国
——————————————————
产品(单位)价格($/单位)———————————————————
黄金 4 1
小麦20 2
油 6 2
考虑下面这两种假定的经济体:
B国
—————————————————————
产品(单位)价格(¥/单位)
—————————————————————
黄金 20 200
小麦 1 1 400
油 1 400
当前的汇率是¥200=$1
两国之间,绝对购买力平价讲是否成立?
首先注意到对三种商品中的任何一种,一价定律差不多上成立的,
因为每一项的价格比率都等于汇率。
汇率是¥200/us$,而且
为了检验绝对购买力平价讲,必须先计算各国的价格水平。
计算价
格水平,要先从每种商品在经济中的权重对价格加权。
A国产品的美元总价值为:
4($1)+20($2)+6($2)= $56
A国黄金的份额是4($1)/ $ 56,小麦的份额是20($2)/ $56,
油的份额是6($2 )/ $56
由此A国价格水平为:
P(A)=[4($1)/$56]($1)+ [20($2)/ $56]( $2)+[6($2)/ $56]($2)= $1.928
类似地,
B国的价格水平为:
P(B)=[20(¥200)/¥8800](¥200)+[11(¥400)/¥8800](¥400)+[1(¥400)/¥8800](¥400) =¥309.09
运用公式得到:
P(B)/P(A)=¥309.09/us$1.928= ¥160.32/us$1
这与汇率¥200/us$1不等,因此绝对购买力平价讲不成立。
其缘故在于两国的经济构成不同,因此即使一价定律对每种商品都成立也不行。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另一种方法推导:
p(t) : 本国价格水平
P*(t) : 外国价格水平
S(t) : 汇率
1/p(t) : 本国货币购买力
1/p*(t): 外国货币购买力
1/p*(t)
S(t)= ————=p(t)/p*(t)
1/p(t)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1、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必定会经常变化,相对购买力平价讲确实是要使汇率反映这种变化,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2、现实生活中,价格水平即使有,也是专门少计算的。
一个价格
水平的计算需要观看到全社会所有的价格和数量,是一项十分消耗财力人力的工作。
因此一般国家都只计算其加权平均值,现在一个国家只取一组样品价格,其中的商品只占全部经济的一小部分。
3、其后一系列指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减缩因子或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确实是在这些样品的基础上计算得来的。
指数数字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例如,它并不是以本币形式计算面值的。
4、指数是作为一种相关于基期情况的纯粹数字来衡量的,基期确实是样本商品清单最初确定的时候,这一年的数字一般设定为100。
假如这些商品的代表在基期的成本是$10.43,第二年的成本为$11.06,那么第一年的指数是100,第二年的指数是:($11.06/$10.43)100=106.04
5、由此,这些价格指数,注意不是价格水平,被列成表的形式以供使用。
实际上,人们从不进行绝对购买力平价讲的计算,而是倾向于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讲涉及到使用价格指数比
率。
6、我们接着使用p(t)和p*(t),而现在它们代表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与价格水平的区不在于作为价格水平的p(t)是以本币为单位的,而且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而作为价格指数的p(t)是一个纯粹的数字,而且只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中的一部分。
相对购买力平价讲假定:
P(t+T) S(t+T) P*(t+T)
———— = ————————
P(t) S(t) P*(t)
其中,t是某一日期,而t+T是一个稍后日期。
进一步推导
P(t+T)/P(t)
S(t+T)= —————— x S(t)
P*(t+T)/P*(t)
推导过程
P(t) ———本国基期价格指数
P(t+T) ——本国报告期价格指数
P*(t) ———外国基期价格指数
P*(t+T)——外国报告期价格指数
S(t) ———基期汇率水平
S(t+T)———报告期汇率水平
P(t+T)/P(t)———本国价格水平变动
P*(t+T)/P*(t)——外国价格水平变动
1
—————— : 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 P(t+T)/P(t)
1
—————— : 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
P*(t+T)/P*(t)
由此得到
1
——————
S(t+T) P*(t+T)/P*(t) ———— = ————————
S(t) 1
——————
P(t+T)/P(t) 整理后得到
P(t+T)/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