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元二使安西

合集下载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和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和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和译文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和译文: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
1.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人名,未详。

安西:唐朝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被谱曲传唱后,称《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3.浥(yì):湿润。

4.客舍:旅馆。

5.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扩展:
创作背景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
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诗题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题目的意思是王维送别名为元二的朋友去西北边疆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诗的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后来有人根据这首诗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一、《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介绍
王维,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古诗(上)春风吹拂敦煌城,万里黄河护寒耕。

远离帝都戎马营,西行旌旗日日平。

腰悬宝剑矫矢勇,心系家国为民情。

河西土著人纯朴,人们乐土争先迎。

西域异域风情长,胡马纵横仰望忙。

沙漠辽阔旅途险,生命如纸耐辛苦。

听闻金鸡报晓声,射日白马失蹄惊。

驿门深锁啸阴云,笑看途中飞鹰行。

驿使北上岭头多,白衣红袖人相和。

黄土高崖车马鬓,满目金陵遗迹多。

万里行人战铜套,雪中疮痍失血痕。

昔日天子千里路,今朝行人孤独征。

太白星映碧云端,霜风呼啸上苍山。

林峦叠翠遮天际,烈火炼铜手气寒。

登封晓雨湿行衣,金山铜柱高且稀。

一路南飞青草地,万里通途难探幽。

路遥无馆难得宿,风雨疲惫挑脚行。

不管疲劳四十州,从今离乡路经重。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下)西域天山茫茫高,天若有情人需劳。

雪山顶上飞彩凤,幻化仙翁化云涛。

远离家园求发展,勇往直前斗将来。

边关难度患艰难,坚毅信念永不摇。

旌旗招展蔚无边,胡人踏歌翻浪迹。

丝裾铁骑长踝水,马蹄穿州及万国。

车马犹舞草原间,商贾品奇聚烽烟。

繁花似锦姑苏秀,美酒佳肴满宴席。

马头琴弦催人泪,悠扬曲调耐离别。

江南柳丝弯如叶,西域炎阳烈如铁。

潇洒少年藏其志,胡马飞扬装傲饰。

唯倚长城把酒看,此地烽火不可掩。

朔风萧萧九曲河,沙尘暗涌逆天波。

布阵如同盛世图,勾画英姿展豪情。

送元二使安西,志士行者焉可忘。

东方曙光照古寺,人生何必苦寂寥。

世间苍生情殷殷,爱国之心滔滔浪。

西域边塞传佳音,凡事须求身自当。

(作者:长孙佐辅)。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作品即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由王之涣所创作,描绘了唐代中国人民对
远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以及对其的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渭城,朝雨洗涤了轻薄的尘土,使整个
城市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景象。

青青的柳树似乎也是新近生长的,给客
人的旅途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使者的愿望。

在古代,送别时通常会劝人多喝一杯酒以祝福他们的旅途顺利。

这句话也寓意
着诗人对使者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接着,“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使者走向西方的旅途
的悲凉和寂寞。

使者离开了他所熟悉的东方,前往陌生的西方,没有
任何熟悉的人陪伴。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旅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使诗意更加深远。

唐诗三百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
细腻的表达和意蕴深远的诗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它的
创作背景和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Word版读古诗,听古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

Word版读古诗,听古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

读古诗,听古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一】清晨雨淋洗后的渭城,土地湿润,空气清新,掩映在青翠鲜亮的柳荫之中的旅舍,令人留恋。

再干一杯吧!朋友,西出阳关之后,再想遇到老朋友就难了。

【译文二】清晨的春雨/洗净了渭城的尘埃/客舍外青青杨柳/清新可爱/请再饮一杯美酒/此地一别啊/阳关外岂有故人再来【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一】安西,安西都护府。

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

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

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

“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

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

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

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

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

代人伤心,为人垂泪。

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

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

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

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

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

此种写法。

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

然而。

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

虽有良辰胜景。

也无心流连。

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详细版)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详细版)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文解释】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①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②,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③。

【注释】
①它在当时就配上乐谱,在社会上广为传唱。

又叫做《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是诗人的朋友。

使:出使,奉朝廷使命前往。

安西:是唐朝为统辖西城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其政府机构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县)。

②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唐代从长安往西域去,多在渭城送别。

浥:沾湿,润湿。

③阳关:古代关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为在玉门关南面,所以称“阳关”。

是中原内地通向西城的必经之地。

【练习】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描给了怎样的送别环境?有什么作用?
清新明朗,轻柔明快。

烘托出送别时轻松、富有希望的送别情调。

2.在意象的选择上,作者特意描写“柳色”,有何作用?
古人的折柳相送的习俗,“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