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中后踢技术运用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推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分析

122当代体育中国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推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分析李 阳1 前言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综合国力也在迅速增强,同样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中。
跆拳道项目近几年备受关注,这也为该项运动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为使该项运动不断发展,专业人士对该运动的研究也变得频繁起来,因此跆拳道技术也就变成了当今研究的热点。
从2008年全国跆拳道比赛首次使用电子护具一直到今天,这对跆拳道的影响是很大的。
不仅规则上有变化,就连技战术的打法也有了巨大的改变。
原来不受运动员与教练员关注的推踢技术,在众多的跆拳道技术中凸显出来,该项技术在比赛当中的作用是越来越突出,得分率也再持续上升。
怎样培养运动员们的意识,在跆拳道比赛中能够合理、连贯的使用此腿法变成了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训练当中的一大难题,希望通过本文对跆拳道训练员与教练员有一定的帮助。
2 结果与分析2.1 电子护具的出现对跆拳道推踢技术的影响电子护具的出现对跆拳道的规则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这项运动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辅助裁判员对比赛的判定得分有了很大帮助,可以使比赛更加的公平化。
2.2 推踢技术的训练分析跆拳道是一项非常激烈的体育活动,在比赛中运动员们既要掌握专业的技巧,也要有能力根据场上的形势去运用技术。
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技术,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这两者共存才更有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2.3推踢技术的比赛分析2.3.1 张梦宇在比赛中使用推踢技术的分析201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67kg 级张梦宇三场比赛共出腿次数235次,其中使用推踢技术60次,占总次数的25.6%。
在比赛当中,张梦宇常用右脚在前的站架姿势,她的前腿的技术较多,这样她整个人的中心会更加稳定,进攻、阻击也比较容易变化,在双方实力想差不多的情况下,前腿的推踢可以更好地去试探对方运动员或者调动对方的动作,根据场上的可以判断是否要连续出腿或进行反击等。
在选取的第一场比赛当中推踢技术的得分率为0%,而且推踢次数也不是很多,仅仅只有是十腿,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推踢技术要根据场上的对手的情况,而选择是否要不停的使用该技术,这就需要运动员们对场上形势有一个很好的判断。
第12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大级别技战术特征研究

第12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大级别技战术特征研究本文以2013年全运会女子大级别运动员技战术特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全运会女子67KG和+67KG两个级别共40场比赛录像,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将比赛录像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目的在于分析我国女子大级别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整体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备战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1)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大级别运动员技术主要以腿法为主,腿法技术是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拳法在比赛中运用较少,得分率不高。
(2)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运动员腿法的使用率主要以横踢、前横踢、推踢为主,在得分率方面主要以横踢、前横踢和下劈为主;拳法主要用于迎击;运动员单个技术运用较多,占整个技术运用比例的81%,组合技术运用较少,得分率也较低。
(3)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大级别得分主要以1分技术和3分技术为主,1分技术主要以横踢和前横踢为主,3分技术主要以下劈和高位横踢技术为主;2分和4分技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均不高。
(4)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大级别运动员防守技术较为单一,主要以步法防守为主;运动员在进攻反击中失分较多,失分率为58.6%;步法前移、侧移、格挡和原地躲闪防守失分较少。
(5)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大级别战术使用主要以主动进攻、防守反击、迎击和边角战术为主,假动作战术、迂回战术和贴靠战术运用较少;边角战术主要分为主动逼迫对手进入边角和被迫边角两种,边角区域技术以横踢为主,逼迫对手进入边角的运动员战术以主动进攻为主,被迫进入边角的运动员战术以防守反击为主。
第12届全运会跆拳道男子58kg双飞踢技术运用分析

间也相应充裕 ,使对手能够从 容地做 出防守。由于双飞踢技术 对 运动 员的身体 素质 要求较 高 ,且远距 离很难 发挥 双飞 踢速 度快 、连 接迅速 的优 势 ,所 以使用率和成功率都较低 ,分 别为
2 4 %和 O 。 可 以看 出 ,远 距 离 采 用 反 击 双 飞 踢很 不 合 适 。 一 般
运动 员是否训练有素的标准之一。除最常用 的横踢技术外 ,开 发 自己的第 二技 术至关重要。几名选手在双飞踢技术 的使用上
都 较 为 娴 熟 ,成 功 次 数 和 成 功 率 也 较 高 ,足 以证 明双 飞 踢 技 术
的使 用在当今 跆拳道 比赛 中尤为关键 。
的技 术 占使用率 的3 . 9 %,成功率 的8 1 % ;后旋踢技术 占使用
率的1 . O % ,成功率 为0;旋风踢技 术 占使 用率 的0 . 7 % ,成功 率为0 ;拳 的技术 占使用率的0 1 3 %,得分率 为8 . 3 %;其他技
术使 用 率 和 得 分率 均 为0 。
2 . 3不 同距 离双飞踢技术 的运 用情况
统计发现 ,双飞 踢在近距离 ( ≤1 m )使用 时,出腿 总数 占反击 总腿 数的1 1 . 9 %,成功率 占2 0 . O %。打法基本都是 在对 手起 腿 的瞬间 ,利用双 飞踢 的快速 二次 击打 能力进 行快 速打 击 ,或 者在2 人靠 住的情况 下 ,对手进攻而 本方进行 直接反击 双飞踢 。近距离 击打 因为距离近 ,造成使用双飞踢技术 的难度 加 大 ,致使 双飞 踢力度过小和击打部位不准确 ,因而得分率较
生 ;在 闭式站位 的情况下 ,运动 员很 少使 用双飞踢。 由于 习惯 及生理特征 ,大部分运动 员长期使 用左闭式站位 ,只有少数运 动员会 习惯使用开式站位 ,原 因是 :一方面引诱对方出腿 ,这 是战术的表现 ;另一方面 ,对阵双方优势腿相异 。 2 种站位 双飞踢 技术 的运用分 别为开式 3 8 次 ,闭式4 次,
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动作运用特征分析

场 比赛 录像 的技 战 术应 用情 况 为研究 对 象 。
1 . 2 研 究 方法
次 数达 到 了 3 2 2次 , 占反 击 状 态 下 技 术 使 用 总 数 5 3 5
次的 6 0 % 以上 , 说 明在 反击 中运 动 员 多数 采 用 后横 技 术 更加 有利 于进 攻 。 2 . 1 . 2 男子 6 8公 斤级 运动 员技术 统 计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1 ) 男子 6 8公 斤级 选手 的进 攻类
颜红英 , 等
第 十二届 全 运会 男子 跆 拳道 运动 员技 术动 作运 用特 征 分析
1 . 2 . 3 实验 法
跆拳 道运 动在 中国推广 发 展 已经 近 2 0年 , 我 国男
子 跆拳 道运 动员 整 体水 平虽 与 国外男 子 运动 员还 有不
1 ) 录像采 集
应用 S o n y F X 1 0 0 0 e高 速 高清 摄 像 机 ( 采集 频 率 : 1 0 0 Hz ) 对 本 次全 运 会 跆 拳 道 4个 级 别 男 子 项 目进 行
1 . 2 . 4 统计 学描 述
大, 但 整体 水平 还 需要 实 现 突 破 性 的提 高 也 是 不 争 的
事实。
本 研究 所有 统计 指标 均 表示 为绝对 数量 及其 百分
比的形 式 , 运用 e x c e l 数理统计软件 , 对 技 术 运 用类 型
第 十 二届 全运 会 跆拳道 比赛 是 国 内最 高级别 的赛 事, 汇 集 了全 国最 优 秀选 手 , 比赛 异 常激 烈 , 尤 其 是 男
1 . 2 . 1 文献 资料 法
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省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求很 高, 成 功 率低 , 在 比赛 中 使用 的次 数 较 少 。 ( 2 ) 运 动 员 在 比赛 中整 体 得 分 情 况 。
运 动 员 在 比 赛 中 得 分 手 段 过 于 单 一 ,建 议 在 今后 的 训 练 过 程 中, 将 得分 手段 多样 化 , 并 提 高组 合 技 术 的训 练 , 特 别 是 三 次 以 上 的
术, 并 且 采 用 三 次或 者 三次 以上 的 组 合 技 术 成 功 要 高 于 两 次 的 组 合
3 . 1 、 第 十 二 届 全 运 会 辽 宁 省 跆 拳 道 女 子 运 动 员 技 术 运 用 情 况 ( 1 ) 运 动 员 在 比赛 中 整 体 使 用 技 术 情 况 。
根 据 录像 显 示 ,在 比赛 过 程 中运 动 员 虽 然 采 用 的 技 术 多种 多 技 术 。 在 比赛 中 , 我 省 运 动员 使 用 右 腿 的频 率 要 高 于 左腿 , 这 与 国内
4 . 1 、 结 论
文献 资料 法 、 录像 观察 法 、 专 家访 谈 法 、 数 理统 计 法 。
3 、 结 果பைடு நூலகம்与 分 析
本 次 比赛 我 省 选手 技 术 呈 现 多样 化 , 但 是 横 踢 仍 是 主要 的得 分 手 段 。另 外 , 辅 助类 腿 法 如 推 踢 和 侧 踢 的使 用频 率 较 之 前 的 比赛 使 用 率 有 所 提 高 。 比赛 中使 用 组 合 技 术 的 成 功 率 要 高 于 单 个 击 打 技
为 6 0 %、 2 6 . 6 6 %和 l 3 - 3 4 %。
3 . 4 、 第 十 二 届 全 运 会 辽 宁 省 女 子 跆 拳 道 运 动 员 战 术 使 用 情 况
大学生跆拳道决赛后踢技术运用与分析

大学生跆拳道决赛后踢技术运用与分析作者:曾海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跆拳道运动的兴起,跆拳道的爱好者和跆拳道运动员的人数日益增多,跆拳道比赛也越来越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腿法的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从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腿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掌握好每一种腿法的精髓,能使自己在比赛中更有把握,胜算更大。
关键词:大学生;跆拳道技术;后踢技术;比赛1目的和意义在跆拳道比赛中,跆拳道运动员基本的对抗技术就是腿法。
其中,防守反击中运用最多的腿法之一就是后踢,后踢出腿速度非常快,力量大,能有效地破掉对方的攻势,控制自己手的安全。
所以腿法技术的运用在实战中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而新规则的实施使比赛中各种腿法的运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使为了使跆拳道的运动员以及跆拳道的爱好者更好的掌握跆拳道后踢技术,提高技术的实用性,2对象湖南省大学生跆拳道决赛中的后踢技术。
3跆拳道后踢技术的概述3.1跆拳道后踢技术的定义以左脚后踢为例,右脚在前成实战姿势,向左后方转头,看向身后,右脚脚尖内扣,朝左后方,重心前倾,大小腿折叠,勾脚尖,脚掌朝向出腿方向,眼睛通过后背看向攻击方向,出腿,收腿,落地成实战姿势。
3.2跆拳道后踢技术的特点跆拳道后踢技术多用于反击中,速度快、力量大、出腿狠、动作简单,通过旋转发力。
能攻击得分也能有效的阻击敌人,控制敌我双方的距离。
3.3新规则对后踢技术使用的影响3.3.1旧规则中比赛双方在身体距离很近的时候不允许用手推人3.3.2新规则中比赛双方在身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则可以用拳头将对方推开所以在这次湖南省的跆拳道比赛中,在新规则下运动员可以更大限度的运用后踢进行攻击或者反击,大大增加了跆拳道实战比赛后踢的使用频率和得分率,使跆拳道实战比赛对抗越来越激烈。
4 2017年湖南省大学生跆拳道决赛后踢技术的基本运用分析后踢在比赛中属于偏反击型的腿法,灵活多变,不论是低水平比赛还是高水平比赛我们都能在其中看到它的身影。
青年跆拳道比赛中参赛者后踢技术的运用

青年跆拳道比赛中参赛者后踢技术的运用1.运用后踢技术存在的问题1.1运动员身体素质因素后踢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运动员的爆发力与灵活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比赛中运动员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因为小级别运动员在身体条件方面相较于中级别和大级别运动员来说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在使用率与成功率方面相较于中级别和大级别比较高。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如果长时间练习一个技术动作,忽略其他技术动作的练习,则会影响比赛中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在训练中也应当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
1.2动作技术的难度因素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技术动作要突出“快”“狠”“准”,尤其是腿法技术。
在比赛中后踢技术具有较高的得分率,这主要是因为后踢技术具有力量大、速度快以及准确度高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反击的时候运动员一般会运用后踢技术。
其次通过录像观察能够发现,相较于反击来说,在进攻时运动员使用后踢技术的频率相对不高,从后踢技术自身的特点来说,后踢技术比较使用于打防守。
后踢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相较于其他技术动作来说使用的频率相对不高;再者,运动员如果在运用后踢技术时想要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具备较好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否则就容易造成动作尚未发出之前,对手就已经有效进攻了。
因此在比赛中如果想要缓解这个情况,就需要加强后踢技术练习,加强后踢技术运用的熟练性。
2.技术及节奏应用2.1组合动作与后踢技术连贯性在跆拳道比赛中,灵活的技战术配合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动作组合是迷惑对手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运动员比较倾向于对组合技术的运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组合技术都可以获得良好的进攻或反击效果,组合技术的使用,必须一气呵成,不同技术组合使用的连贯性,才可以有效的迷惑对手,出其不意,对对手形成有效的打击,组合动作和后踢技术连击连贯性不佳,对整体后踢技术使用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2.2节奏在实战中应变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要准确的把握比赛的节奏,还要具备抓准时机的能力。
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冠军选手得分技术的分析

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冠军选手得分技术的分析作者:陈子琳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摘要本文以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女子49公斤级李照艺、女子57公斤级雷洁、女子67公斤级郭耘菲、女子67级以上郑姝音;男子58公斤赵帅、男子68公斤级白鑫龙、男子80公斤级乔森、男子80公斤以上级马兆勇为研究对象。
共8位选手,每人一场比赛,共八场比赛,针对获胜运动员的各种得分技术的运用情况,其所得数据为本研究对象的分析依据。
关键词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冠军技术分析一、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男子获胜选手得分技术的分析(一)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男子获胜选手一分的得分情况通过分析四个级别男子跆拳道的决赛视频进行的数据统计。
我们不难得出在一分得分技术中,拳击打一般用于对手近身时,避免对手搂抱而采取的防御策略,由于力度较小,电子护具中一般不予给分,所以这里不做赘述。
以前腿推踢来调整距离做试探性的进攻是比赛中常见的进攻技术。
(二)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男子获胜选手二分的得分情况通过技术统计资料不难发现,在二分得分技术中,以旋风踢和后旋踢的转身动作为主,在比赛中往往因为技术难度较大,使用过程中对自己的防守要求高等原因运动员使用频率不高。
这两项技术在使用上也受到比赛时的实际情况的限制。
当对手较高并且破坏对方推踢的同时,旋风踢的使用较为常见,但都没有达到得分的目的。
后踢只在防守时才会使用。
(三)全运会跆拳道决赛中男子获胜选手三分的得分情况调查显示,运动员在三分得分技术动作中,下劈得分最为常见。
下劈在主动进攻中的技术得分中得分质量最高,使用的也最为频繁。
双飞技术的使用和得分率较电子护具使用前有明显提高,双飞技术的得分率为9.5%,这说明了双飞技术的得分效果较好。
(四)全运会跆拳道决赛男子选手四分得分情况统计调查显示,后旋踢技术主要用于防守反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中后踢技术运用的调查与分析作者:穆桐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05期摘要:全运会跆拳道比赛是我国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集合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而各个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技术使用也各有千秋。
文章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男子比赛录像中后踢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跆拳道后踢技术分析、方法要领以及分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详细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新规则对转身动作得分的改变,后踢的训练方法和在比赛中的运用的调查与分析及其重点难点等,阐明后踢技术具有动作的快速,惯性带来的巨大力量及其较强的隐蔽性,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后踢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意识的培养及重视;还通过分析后踢技术,结合新规则在比赛中后踢转身技术动作得两分,来制定它的训练方法,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教学,训练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跆拳道后踢调查与分析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55-041前言跆拳道主要运用腿法得分,其技术大体有8种,包括前踢、横踢、后踢、下劈、推踢、勾踢、双飞、后旋踢等八种腿法。
其中,后踢是跆拳道观赏性最强的技术之一,也是比赛中运用较多的动作之一。
借助旋转的惯性,后踢力量十分惊人。
在实际比赛中,后踢常是扭转局势,克敌制胜的绝招,但由于加入了转体动作,加上背对对手,一旦使用不慎,容易被对方攻击,因此后踢技术的掌握更具难度。
我国自开展跆拳道运动以来,在类似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奥运金牌也带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现在学习跆拳道的孩子越来越多。
但是相比较世界其他跆拳道强国而言,我国的跆拳道选手尤其是男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技术使用的掌握与临场发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我国对于跆拳道技术尤其是跆拳道后踢技术的研究并不多,本人希望通过查阅相关后踢技术的资料、分析比赛中后踢技术的数据得出更全面的有关后踢技术的训练和在比赛中运用情况的资料,为今后的专家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调查对象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男子组58kg、68kg、80kg、+80kg级决赛铜牌赛共12场比赛的录像。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跆拳道资料,掌握科学选材,训练的新成果,了解我国相关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当前有关后踢技术的研究动态。
2.2.2数据统计法使用数据统计法列出技术动作的使用次数与成功次数,进一步分析技术动作。
2.2.3录像观察法从央视网搜录像视频,观看2013年中国第十二届中国全运会跆拳道58kg、68kg、80kg、+80kg级比赛。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跆拳道后踢技术分析、方法要领以及分类3.1.1跆拳道后踢技术的迎击、反击、进攻后踢运用的时机调查与分析后踢技术在实际比赛中的运用其实相比较而言是算少的,由于加入了转体动作,加上背对对手,一旦使用不慎,容易被对方攻击,因此后踢技术的掌握更具难度。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比赛中若不是出其不意,或者被逼无奈运动员是很少使用这一技术的。
在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四个级别的比赛中,在决赛以及铜牌争夺战的过程中,大体统计所有运动员共使用55次,但是得分率却只有16%,所以说,跆拳道运动员在使用后踢技术时更加小心。
下面我就本次全运会运动员的后踢技术的迎击、反击、进攻后踢运用情况作了如下统计:表1主要是选手在此次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四个级别中决赛以及铜牌争夺战中所使用的后踢技术的次数统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越是级别小,使用次数越多,58公斤级和68公斤级总共使用了36次,而比较大级别的则相对来说使用的较少,这表明级别小,相对而言机动灵活性就高,使用起来更有效,所以小级别的运动员可能更热衷使用。
但效果也不是绝对的,也看个人的平时掌握的技术水平。
表2中的八名运动员基本全是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跆拳道前四名的选手,他们对后踢技术的运用也不是非常多,而且成功率远远低于正向踢法,如横踢,双飞踢。
在这些运动员里使用最多的是江苏运动员吴进华,经统计发现他特别喜欢用后踢,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总共使用过10次,但是从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可能运用的时机把握的不对;而使用效果最好的当是解放军山东籍运动员马兆勇,他使用过6次,其中有四次得分,他有一次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后踢是对北京选手刘啸波的决赛中,在后退中直接击中对手的头部得到三分。
3.1.2跆拳道后踢技术练习的难点与重点的调查与分析后踢技术练习的重点:后踢时上身要与踢出去的腿保持在在同一个平面内,还要要控制住肩部,不能随踢出去的腿而随便转动;在提腿时大小腿必须要做到充分的回收,力求做到蓄力然后准备下一部动作;转身、提膝、后踢三个动作不仅做到要连贯还需更有力。
后踢技术练习的难点: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始终追求腿法的动作要达到“快”、“准”、“狠”的特点。
后踢的力量、速度、准确性做到比较高,那么在实际比赛中打反击或迎击的时候,大部分运动员擅长运用这个技术。
后踢技术属于难度很高的动作,因此在实际比赛中相比较起其它动作来说,使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因此在实际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
换句话说,要是想把后踢这一技术运用好,必须具有非常优秀的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活性,要不然的话,在实际比赛中会得不偿失。
在此次第十二届全运会上68kg级江苏选手吴进华尤其热爱使用后踢技术,他在比赛中由于身高不占优势,所以自身的机动灵活性比较好,所以在比赛中会乐此不疲的使用这一技术,效果还算不错,尤其是复活赛与青海选手肖伟奇的比赛中以及铜牌争夺战与安徽选手沈雨的比赛中,吴进华在前两局频繁使用后踢技术,因为后踢技术常常与转体相结合,动作也比较潇洒,常常博得现场观众的掌声。
3.2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详细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3.2.1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进行调查与分析后踢技术动作是一个跆拳道中非常典型的转体踢击动作,各个不同阶段密切联系,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技术动作必须要有很好的连贯性。
在本次全运会男子跆拳道80公斤上级决赛中,解放军山东籍选手马兆勇就将后踢技术运用的比较合理,总共使用了6次,有4次有效得分,有效率达到了80%,其中防守反击得到了1分,主动出击得了3分,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防守反击中,都有有效得分的出现,并且动作十分漂亮,这说明虽然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有可能技术掌握的很好,但是在实战中,只有时机运用得合理才能有好的结果,否则也许事与愿违。
3.2.2跆拳道比赛中场地区域对后踢运用的调查与分析图1就是跆拳道比赛的场地示意图,在本届全运会男子68kg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刘洋与辽宁的康程的铜牌争夺战中,刘洋的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显得进攻比较消极,于是康程就利用场地的大小,尽量将刘洋逼出8米德边线,这样当运动员双脚都离开8米区域以外那就需被警告一次,两次警告,对方的一分,如果一名运动员超过八次警告,则被判输掉比赛,最后刘洋惊险的以得到7次警告(其中有5次是被逼出有效区域)、只比对方领先一分的形式获得了铜牌,所以,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提高在不同比赛区域使用后踢技术的能力,同时将不同比赛区域位置和后踢技术及自身特点相结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后踢使用技战术3.2.3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站架对后踢运用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左前闭势、开势使用旋转踢技术共50次,占调查的91%,左前准备姿势是后踢技术使用的优势准备姿势,该姿势有利于男子运动员使用后踢技术。
说明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后踢使用80%以上以右腿技术为主;后踢技术左右腿技术相对比较均衡,说明右前开势是本次全运会铜牌赛、决赛男子运动员很难找到后踢技术进攻、反击合理战机的准备势,也是男子运动员使用后踢技术的弱点准备姿势。
体现了本次比赛男子运动员后踢技术使用站架的特点同时,应加强右前开势后踢技术使用能力的提高。
3.3通过新规则对转身动作得分的改变,后踢的训练方法和在比赛中的运用的调查与分析跆拳道的新规则却有所改变为击头得3分,旋转踢和后踢得2分,其他技术得1分,主裁判读秒不加分;但是原先跆拳道的规则是运用合理有效动作准确、有力击中躯干部位得1分,击中头部得2分,击倒对手(对主裁判读秒情况下)追加1分;也相对应的比赛场地的面积也变小了,运动员的脚下步伐的幅度要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存在越出边界而犯规的情况。
这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巨大的考验,这就要求运动员对跆拳道的技术动作的掌握与使用更加严谨、规范。
3.3.1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新规则下比赛中运用的优势与劣势调查与分析现以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作为例证,在韩国获得的4枚金牌选手中,全部都是靠在最后或者关键时刻的后踢技术来获得最后比赛的胜利。
还有就是在雅典奥运会跆拳道男子大级别比赛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那就是韩国运动员文大成使用后踢技术击倒希腊的亚历山大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在跆拳道新的规则出现以后,这对于包括韩国运动员在内的那些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全面展示跆拳道的舞台。
而对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国跆拳道来说,新规则下的后踢技术使用就显得捉襟见肘,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最好成绩是2013年7月19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的第18届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上山东籍运动员马兆勇获得的87公斤级的亚军。
在本届全运会上,运用后踢技术的选手得分效率也不高,很少运用,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后踢技术是作为反向技术的典型代表,难度系数非常高,技术使用比较讲究时机,对于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所需要的战术、专项能力、技战术,以及对时机、距离的判断等要求也非常高,我们都知道,反向技术的攻击点大多在躯干部位的正中点、头部,但是人体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对这一攻击目标的运用一不小心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新规则下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更加有利于基础扎实的运动员,而我国的运动员一般十四五岁才开始练习,有的甚至转行而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童子功”,所以在比赛中运用后踢技术就没有那么熟练和得分效率。
所以对于我国的运动员来说,新规则下后踢技术的运用劣势大于优势。
3.3.2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新规则下比赛中运动员运用后踢技术受到的心理影响调查与分析本次全运会的男子跆拳道的比赛里,大多数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都要采用后踢技术想要追分甚至反败为胜。
新规则确立后,运用后踢技术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尽管得分率并没有明显增长,但是技战术的种类却在增多,自然而然的使用次数也会增多,分析认为这是新规则调整对反向技术得分的运用,大大地激发了运动员使用向后踢技术这类的反向动作的动机。
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打法都越来越趋向于大量运用原来被忽视的反向技术动作。
3.3.3跆拳道后踢技术在新规则下训练中应注意的技术细节改变的调查与分析第一,重点训练对后踢技术进攻时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