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秋土地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题目参考资料图文稿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秋《土地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题目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秋《土地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题目参考资料

91071、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土地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和农用土地价格评价的方法是()土地批租法市场比较法预期价值法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参考答案:市场比较法;2、真正被称为现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创始人的是()威廉配第杜尔阁李嘉图马尔萨斯参考答案:杜尔阁;3、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用,从土地经济关系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特殊的()的有偿转移。

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占有权处分权参考答案:土地所有权;4、考虑本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根据耕地面积及农业劳动力数量或农户数量,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称为()必要规模内部可能规模外部可能规模5、当土地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为()固定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6、当在面积为100亩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的工资费用为10000元,资本的消耗为40000元,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为2000元,则该土地的集约经营度为()450元/亩520元/亩630元/亩710元/亩7、当取得总产量的最大时()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零边际产量递增8、按照“屠能圈”的理论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第五圈应发展()种植园艺作物发展林业种植农作物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9、土地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其标志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论工业的区位理论》《德国南部的中心区》《区位经济学》10、已知年利率r为5%,则现在的8000元相当于10年后的()13021元12500元84000元11425元11、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建筑密度水面利用率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12、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D:P=100-Q,则均衡价格为( 80元95元100元105元13、就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E.下降F.增加无法判断14、广义的土地是指()A.土壤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C.纯陆地部分D.地球的表面15、什么是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16、什么是生态系统17、什么是生物群落18、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具体标志19、简述预期价值法20、土地管理的任务是什么21、简述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22、土地管理的手段有哪些23、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什么24、简述改革以后的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25、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26、简述报酬变化的第一阶段27、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28、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分组比较评价方法29、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综合评价法30、简述商业用地的区位特点31、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32、简述报酬变化的第四阶段33、简述土地批租法34、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一般因素有哪些35、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生产函数分析法36、简述路线估价法37、简述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38、简述农用地承包经营制39、简述报酬变化的第二阶段40、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有哪些41、从横的角度看,即对土地包括的空间范围有哪些观点答:(1)土地即土壤,亦即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有肥力的、可以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西南大学18秋《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机考大作业

西南大学18秋《9107土地经济学原理》机考大作业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国土资源管理 2018 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土地经济学原理【9107】 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大作业题目(共5题,任意选做2题,共计100分)
1、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求条理清晰,基本要点阐述明确,不得少于300字,
50分。


2、简述土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要求条理清晰,基本要点阐述明确,不得少于300字,50分。


3、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的内容(要求条理清晰,基本要点阐述明确,不得少于300字, 50分。


4、简述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的、任务与手段(要求条理清晰,基本要点阐述明确,
不得少于300字, 50分。


5、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条理清晰,基本要点阐述明确,不得少于300字,50分。


- 1 -。

西南大学《土地管理学基础》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土地管理学基础》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土地管理学基础》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论述题]2.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答案:2.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是土地的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有利于人类今后的长远发展。

具体的讲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

2:[论述题]1.试述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1.(一)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是由土地市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1)土地市场的客体�D�D土地,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消费活动不可获取的基本物质条件;另外,土地的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性。

因此,世界各国(地区)都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督和调控。

(2)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在土地市场上实际流转的不是土地本身,而是土地产权,而土地产权及其流转必须在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下才能充分实现。

可见,城市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的管理。

(3)由于土地具有保值和不断增值的特性,土地市场与其他的市场相比具有更大的投机性。

为此,必须由国家运用各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抑制土地的投机行为,管理土地市场。

(二)城市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求加强土地市场管理。

(1)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土地开发和供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一些地区在未落实开发项目,也未进行市场预测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目盲圈地占地,设置大量开发区,不仅造成土地闲置浪费,而且占压了大量资金。

2021年以来,我国开发区的数量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的浪费继续恶化,不少开发区甚至没有经过审批就直接设立了。

(2)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

土地经济学作业答案

土地经济学作业答案

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一)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1、土地: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且由于人类投入了大量劳动,现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填空题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2、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自然特性)为基础的。

4、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自然差异性是(土地级差生产力)的基础。

6、(土地供给的稀缺性)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

7、土地的基本功能有(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一定意义上比喻了土地对于人类的(承载)功能。

9、(土地供给的稀缺性)要求人们集约地利用土地。

10、按照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11、按照土壤质地,可以分为(黏土)、(壤土)、(沙土)。

12、按照生茶能力,可以分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13、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可以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私人所有的)。

14、按照土地的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15、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

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

16、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1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多选题]廖什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差异有__.A:K值B: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C:中心地职能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对应比例D:中心地等级与所供应商品种类的对应关系参考答案:ABCD2:[多选题]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K值有__.A:3B:4C:6D:7E:8参考答案:ABD3:[多选题]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有__.A:钢铁业B:运输机械工业C:水泥业D:造纸业参考答案:ACD4:[多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考虑的区位因子有__.A:土地费B:运费C:劳动费=================================================================================================== D:原料费参考答案:BC5:[多选题]杜能圈出现过的圈层有__.A:休耕B:谷物C:谷草式农业D:三圃式农业参考答案:CD6:[多选题]杜能的假设条件包括__.A:交通工具是火车B:均质土地条件C: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D:经济人参考答案:BCD7:[多选题]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指标有__.A:交通网密度B:贝塔指数C:通达指数D:分散指数参考答案:BCD8:[多选题]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__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A:运费大小B:原材料的可运行C:原材料的可替代性=================================================================================================== D:原材料的形状参考答案:ABC9:[多选题]对一般工业经济活动区位影响比较大的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__A:土地承载力B:土地肥力C:土地形状D:土地区位参考答案:AD10:[多选题]胡佛认为运费主要由__组成.A:线路运行费B:运具购置费C:站场费D:流量参考答案:AC1:[多选题]企业增长的动因有――A:实现交易内部化B:来自竞争的压力C:大企业比小企业利润高D:消费者更相信大企业参考答案:AB2:[多选题]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有――A:比较集中系数B:比较输出率系数=================================================================================================== C:利润率D:内部收益率参考答案:AB3:[多选题]扩散机制的形成主要源于――A:寻求新的发展机会B:政府的政策作用C:避免集聚不经济D:和附近的企业发生矛盾参考答案:ABC4:[多选题]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A:资源禀赋B:区位条件C:产品生命周期D:资源配置能力参考答案:ABD5:[多选题]弗里德曼认为支持中心成长的机制有――A:主导效应B:信息效应C:心理效应D:生产效应参考答案:ABCD6:[多选题]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的效应有――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 C:极化效应D:扩散效应参考答案:ABCD7:[多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地域综合体组成要素的有――A:专门化要素B:经营性要素C:关联性要素D:基础性要素参考答案:BCD8:[多选题]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有――A:资源禀赋B:要素结构C:开发历史D:地理环境参考答案:ABCD9:[多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区特征的有――A:综合性B:区域性C:组织上的层次性D: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参考答案:CD10:[多选题]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有――A:资源优势=================================================================================================== B:生产优势C:技术优势D:国内需求参考答案:BD1:[单选题]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称的是――A:葛茨B:罗蒙诺索夫C:杜能D:韦伯参考答案:B2:[单选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倒"U”形曲线论的是――A:奥肯B:胡鞍钢C:威廉逊D:陆大道参考答案:C3:[单选题]土地以劳动对象的方式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业是――A:工业B:商业C:第三产业D:农业参考答案:D4:[单选题]在杜能圈中,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第2圈称为A:自由农业圈=================================================================================================== B:轮作农业圈C:林业圈D:谷草式农业圈参考答案:C5:[单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没有考虑的因子有――A:运费B:原材料C:劳动费D:集聚因子参考答案:B6:[单选题]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交通原则的K值是――A:3B:4C:6D:7参考答案:B7:[单选题]下列属于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是――A:钢铁业B:造纸业C:水泥业D:啤酒酿造业参考答案:D8:[单选题]多部门企业在扩张中,最先扩张的一般是――=================================================================================================== A:生产机构B:研发机构C:销售机构D:仓储机构参考答案:C9:[单选题]霍夫曼定理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趋势A:上升B:下降C:稳定D:先升后降参考答案:B10:[单选题]弗里德曼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2阶段是――A:前工业阶段B:工业化阶段C:过渡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参考答案:C11:[单选题]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A:经济起飞阶段B:传统社会阶段C:高额消费阶段D: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D12:[单选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指导过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划分的理论是――A:中心-外围理论B:梯度推移学说C:极化-涓滴效应学说D:相互依赖理论参考答案:B13:[单选题]俄林提出的理论是――A:成本学说B:新贸易理论C:要素禀赋学说D:竞争优势理论参考答案:C1:[判断题]第1个论述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的学者是葛茨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段发生变化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尺度越来越大,因此,向宏观方向发展应作为经济地理学的唯一方向。

西南大学《土地管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土地管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年。

A:10B:20C:30D:40参考答案:C2:[单选题]2、下列哪项是土地管理计划职能的核心()A:预测B:决策C:编制D:实施参考答案:B3:[单选题]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地段B:地块C:图斑D:片区参考答案:C4:[单选题]4、下列哪项是土地所有权的核心()A:土地占有权B:土地使用权C:土地收益权D:土地处分权参考答案:D5:[单选题]5、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是指()A:土地征收B:土地划拨C:土地征用D:土地出让参考答案:C6:[论述题]1、土地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参考答案:1、答: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7:[论述题]2、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的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2、答: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联系: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其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1:[填空题]5、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土地管理目标、土地管理目标和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参考答案:5、宏观中观2:[论述题]1、什么是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定性控制、定量控制、定位控制、定序控制。

(9097)《土地经济学原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97)《土地经济学原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以下哪一个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宗教信仰自由权C:批评建议权D:经济权参考答案:B2:[单选题]代理人乙在被代理人甲的授权下,与丙所作的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_______ 承担。

( ) A:乙B:甲C:丙D:甲和丙共同参考答案:B3:[单选题]甲到乙家串门,见乙不在,动手欲强奸乙妻,乙妻极力抗拒。

乙之弟在屋外闻声赶进屋内,拿起一把扁担把甲打倒在地,甲跪地求饶。

此时乙回到家中,见状大怒,抓起一把砍刀向甲连砍数刀,甲当即毙命。

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D:过失杀人参考答案:C4:[单选题]效力最高的遗嘱形式是:()B:自书遗嘱C:代书遗嘱D:录音遗嘱E:口头遗嘱参考答案:A5:[单选题]家具加工厂甲与乙签订了价值50万元的建材购买合同。

合同约定买方甲先缴合同价值的10%的为定金后合同生效;在合同生效后一个月内乙方供货。

合同还约定在乙方发货并在甲方验货后一周内甲方交齐全部尾款。

甲方按合同约定缴了定金。

而乙方通过各方面了解,发现甲方欠债很多且有证据证明,因此要求甲方提供担保。

甲方认为乙方是故意找岔不想按时供货,因此坚持不提供担保。

后乙方向甲方发了书面通知,要求中止该合同。

乙方的行为属于以下法律规定的是:()A:同时履行抗辩权B:后履行抗辨权C:不安履行抗辨权D:撤销权参考答案:C6:[单选题]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所构成。

()A:客体B:对象C:事由D:原因参考答案:A7:[单选题]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 )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危害行为D:危害结果参考答案:C8:[单选题]合同法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限为:()A:1年B:2年C:3年D:4年参考答案:D9:[单选题]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中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

A:50B:30C:20D:10参考答案:A10:[单选题]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秋土地经济学原理在线作业题目参考
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9107
1、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土地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和农用土地价格评价的方法是()
土地批租法
市场比较法
预期价值法
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
参考答案:市场比较法;
2、真正被称为现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创始人的是()
威廉配第
杜尔阁
李嘉图
马尔萨斯
参考答案:杜尔阁;
3、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用,从土地经济关系的实质来看,是一种特殊的()的有偿转移。

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
占有权
处分权
参考答案:土地所有权;
4、考虑本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根据耕地面积及农业劳动力数量或
农户数量,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称为()
必要规模
内部可能规模
外部可能规模
5、当土地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时为()
固定规模报酬
递增规模报酬
递减规模报酬
6、当在面积为100亩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的工资费用为10000元,资本的消耗为40000元,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为2000元,则该土地的集约经营度为()
450元/亩
520元/亩
630元/亩
710元/亩
7、当取得总产量的最大时()
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最大
边际产量为零
边际产量递增
8、按照“屠能圈”的理论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第五圈应发展()
种植园艺作物
发展林业
种植农作物
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
9、土地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其标志是()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论工业的区位理论》
《德国南部的中心区》
《区位经济学》
10、已知年利率r为5%,则现在的8000元相当于10年后的()
13021元
12500元
84000元
11425元
11、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建筑密度
水面利用率
容积率
土地利用系数
12、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D:P=100-Q,则均衡价格为( 80元
95元
100元
105元
13、就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量()
E.下降
F.增加
无法判断
14、广义的土地是指()
A.土壤
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
C.纯陆地部分
D.地球的表面
15、什么是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
16、什么是生态系统
17、什么是生物群落
18、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具体标志
19、简述预期价值法
20、土地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21、简述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22、土地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23、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24、简述改革以后的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
25、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26、简述报酬变化的第一阶段
27、简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28、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分组比较评价方法
29、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综合评价法
30、简述商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31、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
32、简述报酬变化的第四阶段
33、简述土地批租法
34、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35、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生产函数分析法
36、简述路线估价法
37、简述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
38、简述农用地承包经营制
39、简述报酬变化的第二阶段
40、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有哪些
41、从横的角度看,即对土地包括的空间范围有哪些观点答:(1)土地即土壤,亦即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有肥力的、可以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2)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亦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陆地水面。

(3)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4)土地即地球表面,亦即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都包括在内。

上述四种观点,其中第一种观点失之于过窄,土壤只是具有肥力的土地。

土壤是土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不是土地的全部。

第四种
观点,失之于过宽。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的两个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物质形态与功能。

地球的海洋部分不具有土地的一系列功能,因此不应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第二种观点比较确切,陆地中的水面是经常变化的,它只是陆地的附属物,广义的土地应该包括陆地中的水面。

第三种观点认为土地是陆地中不包括水面的部分,这是狭义的土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适用这种概念。

42、简述替代成本法或重置成本法
43、简述报酬变化的第三阶段
44、土地的经济特性有哪些?
45、简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直观评估方法
46、土地的自然特性有哪些?
47、简述基准土地价格系数修正法
48、什么是工业区位论
49、什么是农业区位论
50、简述市场比较法
51、从纵的角度看,即对土地包括哪些因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52、简述地租资本化法
53、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54、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哪些?
55、简述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56、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
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57、增加土地供给的措施有哪些?
58、简述述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过程
59、简述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
60、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哪些表现?
61、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