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三)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生物地理

生物地理

生物地理学A卷一、名词解释1.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2.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是指起源相同或亲绿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形态结构特征的现象。

3.黑瑟定律(心重法则): 是指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其心脏的体积与重量均比温暖地区的同种动物明显增大的法则。

4.替代分布区:是指特征相近、各自占有独立小分布区的生物分类学单位,在空间上相互替代而形成的分布区。

5.原生演替:是指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段(例如,冰川移动露出的地面、火山喷发新形成的岩面、流水的新沉积、风沙的堆积等),发生的群落演替。

二、填空题1.我国植物群落分类采用的原则是植物群落学/群落学-生态学。

该原则以植物群落本身特征作为分类依据,但同时又十分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

2.在植物界的分门别类中,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四个门。

3.脊椎动物中,两栖纲是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爬行纲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类型;鸟纲是适应于空中飞行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

4.根据植物对水分需求状况,可将陆生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三类。

5.根据动物的热能代谢特征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和异温动物三类。

6.分布区扩展一般可分为主动扩展和被动扩展两类。

7.我国植物群落分类采用的三个基本等级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依次为植被型、群系、群丛。

8.草甸属于隐域/非地带性性植被。

它是一类发育于中度湿润条件下的以多年生中生性性草本植被类型。

9.草原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三大区域。

三问答题10.生态因子的基本类型。

【答:生态因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六个基本类型。

其中:非生物因子可分为:(1)气候因子——光、温度、水分、风、气压和雷电等。

(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生物等。

(3)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2023年生物地理会考试卷

2023年生物地理会考试卷

2023年生物地理会考试卷生物部分(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A. 血液B. 神经元C. 心脏D. 肌肉组织。

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液泡D. 细胞核。

3.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A. 单细胞生物B. 多细胞生物C. 病毒D. 细菌类。

4.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 酵母菌B. 大肠杆菌C. 衣藻D. 草履虫。

5.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6.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A. 动物B. 微生物C. 绿色植物D. 非生物部分。

7.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肝脏B. 皮肤C. 胃D. 小肠。

8. 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依次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精子与极核结合花粉管进入胚珠。

A. B. C. D.9.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是DNA上的任意片段。

B. 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C. 一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D. 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10.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A. 23条B. 23对C. 46条D. 46对。

1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B. 羊的白毛和牛的黑毛。

C.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D. 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1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包括()A. 由简单到复杂B. 由低等到高等C. 由水生到陆生D. 由小型到大型。

13.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小狗算数B. 蜜蜂采蜜C. 老马识途D. 鹦鹉学舌。

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C.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15.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菌有细胞壁。

生物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3.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称。

4.限制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极限时,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因子就为限制因子。

5.主导因子:A.从因子本身说,当所有的因子在质和量相等时,其中某一因子的改变能引起生物全部生态关系发生变化;B.对生物而言,由于某一因子的存在与否和数量的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6.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

7.趋同适应(趋同进化):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

8.趋异适应(趋异进化):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9.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10.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11.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2.生活型:与一定生境相联系的,主要依外貌特征区分的生物类型。

13.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由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

14.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15.竞争: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了争取有限的生存空间、光线、水分和其他营养条件等而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

16.层片: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称为层片,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17.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一般处于每一层中个体数量最多,并且有最大的盖度的种类。

2014年甘肃省地理生物会考冲刺模拟卷(三)

2014年甘肃省地理生物会考冲刺模拟卷(三)

2014年甘肃省八年级地生会考模拟试卷(三)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地理部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国际交往中心D、交通中心2、在下列节日,张掖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A、元旦B、春节C、中秋节D、国际儿童节3、在一幅1:4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A、2000000米B、20千米C、200千米D、2000千米4、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①亚马孙河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长江流域④恒河流域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5、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63级地震。

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6、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7、一艘轮船搁浅,正好位于这个海域的B点位置。

图中A点可能位于()A、大西洋中B、太平洋中C、印度洋中D、北冰洋中8、下列四省区中,纬度最高的是()9、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A 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B 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C 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D 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10、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主要矛盾是()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平衡,影响西部开发11、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12、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A、环境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水污染问题14、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劳动力普遍短缺B、资源短缺C、国防兵员不足D、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14、现有10万吨磷矿石和20吨柑桔分别从宜昌运往郑州和武汉,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依次是()A公路、铁路 B铁路、公路 C水运、铁路 D航空、水运15、下列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A、 25°S , 25°EB、 25°N ,20°WC、 45°S , 145°WD、 45°N , 145°E二、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16、居住在张掖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族,张掖属于气候。

生物地理备考班会记录(3篇)

生物地理备考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2月20日上午10:00-12:00地点:学校会议室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会人员:全体生物地理备考学生---一、班会开场(10:00)班主任李老师首先向大家表示了问候,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和议程。

二、生物地理备考情况分析(10:10)李老师首先对近期生物地理备考情况进行了分析。

1. 整体情况:目前,同学们对生物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普遍认真,但部分同学在知识掌握和应试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2. 存在问题:- 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对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应试技巧方面,部分同学在时间管理和答题策略上存在不足;- 部分同学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备考策略与方法(10:20)针对以上问题,李老师提出以下备考策略与方法: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生物地理知识的学习;- 注重对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加深理解;- 通过做课后习题、模拟试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应试技巧:- 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考试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熟悉各类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如审题、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等;- 多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3. 调整心态,保持学习动力:- 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好成绩;- 与同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

四、互动环节(10:40)李老师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和心得,并解答了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11:10)李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希望:1. 同学们要高度重视生物地理学科的备考,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确保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2. 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3. 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程集中学二轮复习2020高考地理专题三生物和环境(共46张PPT)

程集中学二轮复习2020高考地理专题三生物和环境(共46张PPT)

真题剖析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
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
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
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
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
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2、D
解题指导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
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常 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 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 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 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题指导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
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气候
②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对植
2、天上飞:鸟类的影响因素
(1)气温。(2)动力:适合鸟类飞行大气运动,节省体力。(3)食物。(4)水 源。(5)人类活动:猎捕、污染、保护等情况。
3、地上跑:野生动物的影响因素
(1)生存空间:大小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影响种类;封闭程度影响 独特性。(2)气温:是否适合生存、生长快慢、食物数量多少。(3)食物。 (4)水源水质。(5)天敌、灾害。(6)人类活动。(7)动物迁徙:主要是 水草的变化(食物及隐蔽性),气候因素造成的降水变化。

高一六种最佳选科组合是什么

高一六种最佳选科组合是什么

高一六种最佳选科组合是什么高一六种最佳选科组合物理类组1.理化生组合:这是纯理科的组合,比较适合“理科男”,可以报考的专业数量是最多的,符合绝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医学类院校的专业要求。

缺点是学习难度大。

2.理化地组合:这个组合近似于纯理科组合,因为地理的学习难度比较小,不用化太多时间记忆,主要还是偏理解记忆,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数量仅次于纯理科组合。

缺点是很多人喜欢地理,选考的人比较多。

3.理化政组合: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生物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记忆力不错的考生,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数量也比较多。

缺点是政治科目想考高分不容易。

历史类组1.史地政组合:传统的纯文组合,适合想学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考生。

这个组合背诵记忆量大,可报专业比例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2.史地化组合:这个组合文理适中,可报专业比例在历史组中较高,适合物理成绩不好,但是文科记忆背诵能力强的考生。

3.史地生组合:这个组合学习难度比较小,容易考高分,因此可能选择的人比较多,竞争压力较大。

新高考选科建议1、物理+生物+地理选科物理+生物+地理的科目组合可报考99%的专业,相较传统的理科组合而言,地理学科更容易理解,因此,这一组合的学习难度较低,专业覆盖较广。

另外,地理被人称为小理科,学生在学习这三门科目时,学科思维的连贯性能得到保持。

但是想要将三门科目学好,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物理+化学+政治选科物理+化学+政治的科目组合可报考98.9%的专业。

虽然这-专业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两种不同的思维习惯,不仅需要掌握刷题的技巧,还要掌握背诵的窍门,但是这一组合可以让学生减轻未来学习的压力。

在大学里,学生必须学习政治方面的知识;继续选择考研深造,学生也需要考政治。

因此这一专业也能帮助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3、历史+政治+生物选科与前两个科目组合相比,这一组合的专业报考率有所降低,但学生也能报考75.3%的专业,涵盖部分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与少部分理工科专业,报考范围相对较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市2011年初中生学业模拟考试生物、地理试卷(三)注意:1、请填写好答题卡内的姓名、考场、准考证号等内容。

2、1~35小题为生物科测试题,36~70小题为地理科测试题。

请同学们将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以下1~35小题为生物科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答案卡上,每小题2.5分,共75分)1.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我国广州进行,在亚运期间,进行尿检和血检,检测分析技术水平将比上届有所提高。

你一定知道下列哪项物质最有可能是兴奋剂的成分A.生长激素B.雌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2.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A.肺结核、糖尿病B.肺结核、甲型肝炎C.色盲、甲型肝炎D.糖尿病、色盲3.下列动物真正属于鱼类的是①甲鱼②黄鳝③鲸鱼④娃娃鱼⑤泥鳅⑥鱿鱼⑦鳄鱼⑧中华鲟A. ①②③B. ⑤⑦⑧C. ③④⑥D.②⑤⑧4.Nancy和David是两姐妹,现在妈妈又怀孕了,生下弟弟的几率是A.1/8B.1/4C.1/2D.7/85.肖艳月同学扁桃体发炎,她在周末持“新农合医疗本”在镇医院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她先后进行了肌肉注射、皮试、打了吊瓶,你知道这是分别“打”了什么部位和结构吗?①皮肤下的静脉②皮肤下的动脉③皮肤内的毛细血管④肌肉内毛细血管A.②④③B.②④①C.②③①D.④③①6.一位园艺师将一株单色的野生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他利用的方法是A.嫁接B.压条C.扦插D.种子繁殖7.魏老师将两张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种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

请你借助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正确地贴好标签。

你的依据是A.叶绿体的有无B.细胞壁的有无C.遗传物质的有D.细胞核是否成形8.为了帮助治疗不孕夫妇,在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医学界给予这项技术以极高的评价,称之为“继器官移植之后的第二大医学奇迹”。

此项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

“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

所以说,“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湛江市2011初中生学业模拟考试生物、地理试卷(三)第 1 页共8 页】9.下面是人体不同部位骨骼肌中血液内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骨骼肌甲的结合率为45%,骨骼肌乙的结合率为60%,骨骼肌丙的结合率为75%,骨骼肌丁的结合率为85%,其中运动最剧烈的骨骼肌是A.骨骼肌甲B.骨骼肌乙C.骨骼肌丙D.骨骼肌丁10.2010年恶劣的气候肆虐全球!无论是欧洲、美洲的暴雪,还是我国黑龙江的极寒天气,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损失。

联系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遏制全球变暖,就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B.气候无论变冷还是变暖,都可能导致物种减少C.气候异常不规律,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破坏D.地球不能居住了,因该立即开发宇宙中的其他星球11.在今年的日本大地震中,许多建筑遭受很大的破坏,有一女婴被困在废墟中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中,她体内消耗最明显的是A.蛋白质B.糖类C.皮下脂肪D.维生素12.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

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樱桃细胞的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13.吴川某养殖公司进口一批美国产的优质虾苗,回国出现“水土不服”后,进口81吨美国夏威夷深海无污染海水用于养殖救虾苗行动。

这一事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改变D.环境对生物的依赖14.特呈岛是我市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风貌的美丽岛屿。

下列对于特呈岛生态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特呈岛上的所有生物B.特呈岛上的非生物C.特呈岛上的生物和微生物D.特呈岛上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15.廉江红橙是我市的著名水果,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即俗话所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

其道理是A.限制韧皮部中筛管对有机物向根部运输B.限制木质部中导管对水分向茎、叶运输C.限制有机物和无机物向根部运输D.防止了害虫的侵害16.某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从上午8点开始,在同一株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个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低温保鲜,待摘取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颜色最蓝的是A.甲叶B.乙叶C.丙叶D.丁叶17.荔枝被誉为“岭南佳果”,树属于A.蕨类植物B.被子植物C.苔藓植物D.裸子植物18.右图为反映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不正确的是A.若y表示肺泡的容积,则AB曲线表示呼吸过程中吸气,Array肋间肌肉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下降,膈顶下降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作用,将血液中葡萄糖合成糖原C.若Y表示某温室二氧化碳浓度变化,B点是傍晚时段D.在某封闭草原,食物链:草→兔→狼,若大量捕杀狼群,Y表示兔的数量变化【湛江市2011初中生学业模拟考试生物、地理试卷(三)第 2 页共8 页】【湛江市2011初中生学业模拟考试 生物、地理试卷(三) 第 3 页 共 8 页】19. 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 /ml )。

从图表中可知1是A .血浆B .原尿C .尿液D .血浆和尿液20. 右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此反射弧中,结构a 是效应器B .在缩手反射中,先感到痛,后缩手C .若B 处受损伤,刺激C 处,b 无反应D .刺激a 处,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这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21. 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A .角膜B .晶状体C .玻璃体D .瞳孔22. 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它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

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A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B .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C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D .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23. 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病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病人细胞中的完成的A .细胞核B .叶绿体C .染色体D .线粒体24. 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A .血浆蛋白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小板25. 化石证明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步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 .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B .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C .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D .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26.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⑥C .①③⑤⑥D .②③④⑤27. 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 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

这个事实说明,DNA 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A .基因B .糖类C .脂肪D .蛋白质28.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A.④和⑤B.③和⑥C.①和④D.②和⑥29.科学家研究发现,只要人的受精卵DNA中含有“TDF”基因,该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你推测“TDF”基因应该位于上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所有染色体30.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秆的生长发育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5分,只选项一项且选对者,得2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案卡上。

)31.下图是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停车A.感受器是眼球B.效应器是眼球C.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D.该反射是复杂的反射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豌豆不需要经传粉受精就能结果B.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多个柱头受粉),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以及果皮的颜色依次为:Dddd;红色黄色C.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这说明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D.从鸭梨(果实味道甜)植株上剪去一段带芽的枝条,嫁接到以杜梨(果实味道酸)为砧木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味道是甜的33.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特点的是A.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的外骨骼B.蚯蚓钻穴和取食等活动能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C.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非常发达D.在没有下雪的冬天,雷鸟也换上了洁白的羽毛34.目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

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A.抗原B.抗体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35.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A.氧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外界→气管→肺泡→血液→组织细胞B.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萌发→植株生长→传粉→受精→开花→结果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D.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湛江市2011初中生学业模拟考试生物、地理试卷(三)第 4 页共8 页】【湛江市2011初中生学业模拟考试 生物、地理试卷(三) 第 5 页 共 8 页】以下36—70小题为地理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答案卡上,每小题2.5分,共75分)36. 在地球仪上下列四条线中,最长的是:A.30°WB.80°EC.5°ND.20°S37. 俗话说:“找不着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