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生物工程第2讲收集资料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与工程背诵提纲

第一章发酵工程1.区分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2.发酵的实质3.腐乳的制作过程,需要的微生物,相应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说出以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乳酸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5.说出以下微生物的分裂方式:乳酸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6.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发酵的方程式7.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8.理解泡菜、果酒、醋的制作过程9.根据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10.根据功能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11.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作用12.培养基所必需的四大营养物质13.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14.区分消毒和灭菌15.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有哪些16.什么是培养物和纯培养物17.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目的18.什么叫选择培养基?19.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目的20.为什么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统计结果比实际菌落数低?21.为什么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时统计结果比实际菌落数高?22.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中心环节是什么?23.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区分主发酵和后发酵2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第二章细胞工程1.为什么细胞会有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3.再分化时需要的激素比例4.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过程、意义6.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7.微型繁殖的优点8.制作脱毒苗用哪个部位?为什么9.单倍体育种的原理、过程、优点、缺点10.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2.细胞贴壁、接触抑制的含义13.什么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14.干细胞的分类及作用15.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1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设计的技术、原理17.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8.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过程19.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时为什么受体细胞用卵母细胞20.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21.卵子受精的标志是什么22.受精过程完成的标志是什么23.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4.胚胎移植的过程25.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26.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27.胚胎分割囊胚时要注意什么第三章基因工程1.重组DNA技术需要的三个工具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特点、对应的化学键3.DNA连接酶的特点、作用的对象和化学键4.区分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DNA酶5.质粒被选做运载体的优点6.DNA粗提取的过程7.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四个步骤8.PCR的过程9.常用什么来鉴定PCR的产物10.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11.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的方法12.农杆菌转化法的两次拼接和两次导入的目的13.怎么从分子和个体水平对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或表达进行鉴定14.理解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形成过程15.蛋白质工程的步骤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1.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2.如何看待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3.生化武器都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第2讲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

发酵生产 目的:
1、获得大量外源基因产物 2、减少宿主细胞本身蛋白质的污染
要求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
宿主、载体和克隆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 所处的环境条件
1 培养基的影响
培养基的组成既要提高工程菌的生长速率,又要保持重组质粒 的稳定性,使外源基因能够高效表达。
①碳源:葡萄糖、甘油、乳糖、甘露糖及果糖等。 ②氮源:酵母粉、蛋白胨、酪蛋白水解物、玉米浆和氨水、硫酸
素等
二、基因工程菌发酵所用设备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设备
(1)发酵罐的组成:发酵罐体、搅拌器、温控、灭
菌系统、空气无菌过滤系统、参数测量与控制系统、以 及培养液配制及连续操作装置等。
(2)基因工程菌对发酵设备的要求:
既要防止外部微生物侵入罐内,还要不使培养 物外漏。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气升式发Βιβλιοθήκη 罐三、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工艺
基因工程菌发酵的特点:
Ø特点:
1. 发酵产物比常规菌更纯粹和单一 2. 能大幅度提高产物的含量 3. 能合成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
基因工程菌的应用:
• 1.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 例如:胰岛素、干优素、乙肝疫苗、生长激素、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2. 其它发酵产品的制备 例如:酶制剂、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抗生
思考题?
v 为什么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液在外排之前,必须要 进行灭活处理?
谢谢聆听!
会使菌体生长过快,代谢产物累积过多,反而会抑制后期菌体的生长;
3
温度的影响
在复制水平上 在转录水平上 在其他方面
通过调控复制改变基因剂量来影响基因表达 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 在mRNA降解和翻译水平上影响基因表达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案

山西大同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教材名称: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授课对象:11级生工1班
授课学期:2013-2014第二学期
讲课学时:32
授课教师:张睿、张弘弛
技术职务:讲师
工作单位:生科院生工系
编写时间:2014年4月
审阅意见:
温度t = ℃
编号
H2O
加量/g
(NH4)2SO4
溶液加量纯(NH
4
)2SO4
累计量/g
溶液累
计总量/g
PEG400
质量分
数/%
(NH4)2SO4
质量分数/% /ml/g
1 0.5
2 0.3
3 0.3
4 0.3
5 0.5
6 0.5
7 0.5
注:如果实验室的电子台秤(精确至0.01g)能做到每组一台,也可采用在电子台秤上称取质量的方式来加(NH4)2SO4溶液,这样就不需要通过密度转换,更直观。
五、思考题
(一)预习
1.简述两水相萃取中成相的原因。
2.说明实验数据的每步计算方法。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
1.将实验结果列入表格,并作出相图。
2.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分析试验误差。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第一讲序论及生命的元素1.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面临哪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生命科学有何关系?人口问题〔遗传变异〕,粮食问题〔品种培育〕,健康问题〔病毒〕,资源问题〔生物能源〕,环境问题〔环境对物种的影响;细菌〕2.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巴斯德的曲颈甑实验证明“种质论”批驳“腐生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3.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日益频繁,请举例说明生命科学如何促进了其它某一学科的发展,或其它某一学科如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要有大突破必须寻求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的支持。
现代仪器设备的武装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生物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有何特征?有何代表性的人物?〔1〕描述生物学阶段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达尔文《物种起源》〔2〕实验生物学阶段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巴斯德〔3〕创造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1953年〕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时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沃森、克里克5.如何确定人体必需微量元素?〔1〕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2〕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3〕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6.举出三种人体大量元素和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C H O N P S Na K Mg Ca Cl;微量元素:Fe F Zn Si Mn I Se B Al第二讲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7.比较多糖、蛋白质、核酸三类生物大分子。
比较项目包括:单体的名称与结构特征,连接单体的关键化学键和大分子结构的方向性。
8.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为何不稳定?变性:在外界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复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得到回复;原因:维系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是非共价键,键强度很小9.简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1单元 第2讲 细胞工程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2讲细胞工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4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细胞工程的概念理解(1)原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4)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物质基础:细胞中具有本物种全部遗传信息。
(3)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4)体内细胞不表达全能性的原因: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理解①培养对象: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
②培养条件:无菌、人工配制的培养基、相关激素等人工控制条件。
③培养结果: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物。
(2)操作流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根、芽或胚状体→试管苗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过程①为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常用方法是酶解法,所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过程②是原生质体的融合,人工诱导的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
(3)过程③是原生质体融合后再生出细胞壁,这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5.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选取作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等无毒或病毒较少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可以解决某些植物结实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和生物碱等。
植物生物工程实验二植物DNA的提取讲课文档

第三十三页,共41页。
6. 重复第3、第4步。
7. 每支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400-500μl)。上下颠倒 几次,4℃静置20分钟(或-20℃,15分钟)。(异丙醇用于 沉淀DNA)
8. 14,000rpm离心20分钟。小心倒出上清夜,避免DNA颗粒丢 失。倒置离心管,空气干燥(1-2分钟)。
第十六页,共41页。
测定结果分析
A:测DNA: 纯的DNA样品OD260/OD280应为1.8,OD260m/OD230应大
于2.0。 1) OD260/OD280大于1.9时,表明有RNA污染。 2) 小于1.6时,表明样品中存在蛋白质或酚污染; 3) OD260/OD230小于2.0时,表明溶液中有残存的盐和小分子杂质,如
第十九页,共41页。
根据OD260定量:
測定260nm吸光值,OD=1.0代表值如下:
a. ds DNA (double stranded DNA) = 50 mg/ml
b. ss DNA (single stranded DNA) = 40 mg/ml c. oligonucleotide = 33 mg/ml
1. 称取100mg新鲜叶片,置于预冷1.5ml离心管中,加入液氮, 研为细粉。加入350μl新鲜2×CTAB缓冲液,再仔细研磨。 (CTAB用于抽提DNA)
2. 用350μl新鲜2×CTAB缓冲液,冲洗研磨棒,加入2μlβ- 巯基乙醇,混匀。65℃水浴45分钟,每15分钟摇动一次。 冷却至室温,静置2分钟。
抽提液
贮存液l 168ul 4032ul
异丙醇;70%乙醇;90%乙醇;10mg/ml EB
高考生物第十一单元专题二十七胚胎工程与生态工程2讲课文档

充分发挥雌性优良
加速家畜遗传改良
个体的繁殖潜力,缩
意义
进程、挽救濒危物
短供体本身的繁殖
种等
周期
改良动物品质 制备生物反应 器等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典例1】 (2015·河南中原名校一模)下图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
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方 法 Ⅰ 和 方 法 Ⅱ 均 .生态工程实例(连线)
第十六页,共37页。
胚胎工程
1.胚胎工程基本操作流程
名称 体外受精和胚胎体 外培养(涉及甲、 乙、丙、丁四个个 体,其中甲、乙、 丁均为“优良”个 体,丙为同种的健 康个体即可)
操作流程
第十七页,共37页。
胚胎移植 操作流程
胚胎分割 操作流程
第十八页,共37页。
2.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比较
______________。
(2)用激素处理的目的是使B牛________,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 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3)A 牛 的 精 子 要 与 B 牛 的 卵 细 胞 结 合 , 完 成 受 精 作 用 , 必 须 先
________。卵子受精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题后归纳】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克隆动物
转基因动物
技术 体外受精、胚 基础 胎移植
核移植技术、胚 胎移植
DNA分子重 组技术、胚 胎移植
实例
克隆牛
多利羊
转基因奶羊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过 程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02讲细胞工程课件新人教版

3.动物细胞融 应用
基础,生物生长的细胞学基础,
合与单克隆抗
克隆动物的原理
体(Ⅱ)
微考点•大突破
核心考点 深度解析
考点一 植物细胞工程 1.细胞工程的概念
2.细胞的全能性 (1)含义:具有某种生物__全__部__遗__传__信__息___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___发__育__成__完__整__生__物__体___的潜能。 (2)物质基础: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部的_遗__传 ___信__息__。 (3)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___离__体_____ 状态;提供一定的营___养__、__激__素_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②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 染色体加倍后即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极大地缩短育种年 限;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而细胞在分裂间期会进行 DNA 复制,此时突变率较高。③所谓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 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可在适宜条件 下萌发长成幼苗。
解析 (1)①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 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②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时,科学 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等调控组件重 组在一起,以使目的基因在受体内能顺利复制并表达,通过转基因动物分泌的 乳汁可获得所需药品,因此,称这样的转基因动物为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 生物反应器)。③利用基因工程治疗遗传病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基因治疗,这 样可以改变患者的遗传组成,从根本上治疗某些遗传病。(2)①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它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对于无性繁殖的 作物而言,病毒在其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但植物分 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所以,选取植物的分生区(如茎尖) 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IB
1
I CBO
IB (1 )ICBO
1
共射直流电
流放大系数。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IC IB (1 )ICBO
上式中的后一项常用 ICEO 表示,ICEO 称穿透电流
ICEO (1 )ICBO 则 :IC IB ICEO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1.3 双极型三极管(BJT)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体管,或简称为三极管。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三极管的外形:
小功率三极管的外形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中小功率三极管的外形
大功率三极管的外形
IC IE ICBO
在表的第二列数据中, I B = 0 , IC = 0.01 mA = ICEO , 称为穿透电流。
ICEO (1 )ICBO
IB/mA 0.001 0 0.01
IC/mA 0.001 0.01 0.56 IE/mA 0 0.01 0.57
0.02 0.03 0.04 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呈现很小的正向电阻,如同开 关闭合. 加反向电压时截止,呈现很大的反向电阻,如同开 关断开。
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看出,二极管的电 压与电流变化不呈线性关系,其内阻不是常数,所
以二极管属于非线性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以 NPN 型三极管为例讨论
c
c
N
表面看
三极管若 实现放大,必
b
P
b
须从三极管内
部结构和外部
N
不具备
所加电源的极
放大作用
性来保证。
e
e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c
三极管内部结构要求:
N
1. 发哇射区赛高掺!杂 面
b
PP
积好大呀! 2. 基区做得很薄。通常只
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且掺
IC
IB
4.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忽略反向饱和电流 ICBO
时,
IC
IE
和 这两个参数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关系为:
或
1
1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二、反向饱和电流
1. 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反向饱和电流 ICBO
2
大 40 µA
特点:各条输出特性 曲线比较平坦,近似为水
区 20 µA 平线,且等间隔。
1
IB =0
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
O5
10
15 UCE /V 流体现放大作用,即
ΔIC ΔIB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IC / mA
3. 饱和区:
条件:两个结均正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二讲
晶体三极管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3. 收集 集电极
反偏,有利于收集基
ICBO
IB
b
区扩散过来的电子而 形成集电极电流 Icn。
其能量来自外接 电源VCC 。
e IE
另外,集电区和基 区的少子在外电场的作 用下将进行漂移运动而 形成反向饱和电流,用ICBO表示。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IC = ICn+ICBO
2. 当 IB 有微小变化时, IC较大。说明三极管具有电
流放大作用。
3. 共射电流放大系数
ΔIC
Δ IB
共基电流放大系数
ΔIC
Δ IE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4. 在表的第一列数据中,IE = 0 时 , IC = 0.001 mA = ICBO, ICBO 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Ic C
IE = Icn + IBn
ICBO ICn
IB
Hale Waihona Puke 一般要求 Icn 在IE 中占的比例尽量 大。而二者之比称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
b
IBn
大系数,即:
ICn
IE 一般可达0.95~0.99
e
IEn
e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基区 b
发射结
e
发射区
符号
发射极 e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三极管结构示意图
集电极 c
集电区
c
基极 b
NP NN
P
集电结 b
基区
发射结
e 符号
发射区
发射极 e
PNP 型三极管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1.3.2 三极管中载流子的运动 和电流分配关系
IB
电流 IE (基区多子数目 较少,空穴电流可忽
b
略)。
2. 复合和扩散 电子
e IE
到达基区,少数与空穴复 合形成基极电流 Ibn,复合 掉的空穴由VBB补充。
多数电子在基区继续扩散,到达集电结的一侧。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三极管中载流子运动过程
c I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IC = ICn+ICBO
IE = Icn + IBn
IC ICn ICBO IE ICBO
当ICBO IC , 可将忽略,则
IC
IE
(1)
三个极的电流之间满足节点电流定律,即:
IE = IC + IB
代入(1)式,得
其中:
IC (IC IB ) ICBO
RC
* 特性右移(因集
IC
电结开始吸引电子)
mA
*U CE≥ 1 V 特 性 曲线重合。
IB/A UCE 0
VBB
UCE 2V
Rb
IB
A
b
c e
V
UBE
V UCE
VCC
O
UBE / V UCE ≥ 1时的输入特性具有实用意义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c
合金型三极管制作工艺:在 N 型锗片(基区) 两边 各置一个铟球,加温铟被熔化并与 N 型锗接触,冷却后 形成两个 P 型区,集电区接触面大,发射区掺杂浓度高。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三极管结构示意图
集电极 c
N
P
N
N 基极 b
型
P
三
极
N
管
集电区 c
集电结
O5
10
15 UCE /V
NP截N 止三极区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两个结都处于反向 偏置。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二、输出特性
IC / mA
4
100 µA
2. 放大区:
条件: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3
80µA
放 60 µA
对 NPN 管 UBE > 0,UBC < 0
NN
杂较少。
3. 集电结面积大。
e 三极管放大的外部条件:外加电源的极性应使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而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状态。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三极管中载流子运动过程
1. 发射 发射区的
c
电子越过发射结扩散到 基区,基区的空穴扩散
到发射区—形成发射极
故 与 的两个参数之间满足以下Δ关IB系
或
1
1
直流参数 、 与交流参数 、 的含义是不 同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三极管来说, 与 , 与 的数值却差别不大,计算中,可不将它们严格
区分。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主讲教师 物理学教授 赵合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一、输入特性
IB f (UBE ) UCE常数
(1) UCE = 0 时的输 入特性曲线
当 UCE = 0 时,基极 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两个 PN结并联。所以,当b、 e之间加正向电压时,应 为两个二极管并联后的正 向伏安特性。
4 3 2 1 O5
100 µA 80µA 60 µA 40 µA 20 µA IB =0
对NPN型管, UBE > 0 UBC > 0 。
特点:IC 基本上不随 IB 而变化,在饱和区三极管失
去放大作用。 I C IB。
当 UCE = UBE,即UCB = 0 时,称临界饱和,UCE < UBE 时称为过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