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葡萄胎中的表达和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佘远萍;陈正勤;杨冰;李丽军;张逢春;黄玉梅【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内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患内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作者】佘远萍;陈正勤;杨冰;李丽军;张逢春;黄玉梅【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R711.74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一定的恶变率,是常见子宫内膜病变之一,总体人群中发病率约25%,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
随着宫腔镜的广泛应用,目前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就诊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的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同时取远离息肉组织但正常形态的子宫内膜组织,均经病理科医生明确诊断。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中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h e n X i a o w e i ,E— ma i l :x i a o w e i d o c t o r @1 6 3 . c o n r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 E R) ,p r o g e s t e r o n e r e c e p t o r( P R) 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n g c e l l n u c l e a r a n t i g e n K i - 6 7 i n t h e e n d o m e t r i a l p o l y p s ( E P )a n d a d j a c e n t n o r ma l e n d o me t r i a l t i s s u e s f r o m p r e m e n o p a u s a l w o me n .M e t h o d T h e E P a n d a d j a c e n t
u a t e d b y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b e t w e e n E P a n d a d j a c e n t n o r ma l e n d o me t r i a l t i s s u e s .Re s u l t s I n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王秀艳;吴红霞;董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xpress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of estrogen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45 elderly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from March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ver the same period healthy women with normal endometrium as control group, using S-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were 60.00%, 46.67%, compared with controlgroup(93.33%, 86.6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Patients with low differentiation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37.50%, 25.00%, was lower than other two groups, but which had no difference.Estrogen,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in progress stage were 35.71%, compared with patients ( 80.65%, 74.19%) in early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estrogen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66.67%,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with no metastasi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was 76.67%, compared with the non metastasis group (46.67%),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and progesterone can reflect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 aged patients, 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与意义的开题报告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与意义的开题报告引言: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
其中,子宫腺肌症是一种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子宫肌层异常增生和良性肿瘤。
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仍然面临一定的难题。
因此,有必要探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现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和雌激素受体(ER)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具体而言,GnRH是通过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性腺激素(FSH和LH),从而调节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
而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内的GnRH水平可能会增加,并导致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从而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ER是雌激素的重要受体,当ER表达异常时,会导致雌激素的过度激活,从而进一步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展。
因此,检测GnRH和ER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表达,可以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实验,目的是检测GnRH和ER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求其对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 实验对象:选择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及其病理组织,以及正常人的子宫肌层组织为对照组。
2. 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GnRH和ER的表达情况,并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中GnRH和ER的差异。
3. 计划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GnRH和ER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预期结果:本研究拟通过检测GnRH和ER的表达情况,探究二者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案。
预计结果将有助于推广新型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MMP-2、MMP-9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意义

MMP-2、MMP-9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意义常雅丽;赵志茹;李晓红;雷敏【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3(022)029【摘要】目的探讨MMP-2、MMP-9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确定二者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可能.方法收集41例清宫术后病理诊断为葡萄胎患者的首次清宫组织,并收集17例正常早孕(<12周)无其他疾病、要求终止妊娠的绒毛组织作为对照组.将组织分为正常绒毛组(17例)、葡萄胎组(29例)、侵葡组(12例),观察MMP-2、MMP-9在侵蚀性葡萄胎、葡萄胎以及正常绒毛表达强度.结果MMP-2、MMP-9在侵葡组、葡萄胎组以及正常绒毛组的灰密度值依次为70.93±8.87/86.91±8.81,102.40±7.13/109.38±5.60,105.64±5.30/111.27±4.3 3,侵葡组MMP-2,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1),但葡萄胎组与正常绒毛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侵葡组的表达中MMP-2和MMP-9呈正相关.结论 MMP-2、MMP-9高表达可能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促进作用,能促进葡萄胎组织的恶变.在含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恶变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明显升高,联合检测MMP-2、MMP-9对预测葡萄胎的恶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临床预测葡萄胎恶变的重要指标.【总页数】4页(P3193-3195,3203)【作者】常雅丽;赵志茹;李晓红;雷敏【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MMP-2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常雅丽;赵志茹;雷敏;李晓红;王大维2.RECK、MMP-2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黄佳;潘玫3.RECK、MMP-2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黄佳;潘玫4.Skp2、p27、p53、Caveolin-1、MMP-9及MMP-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吴星;李炜明;康荣彬;张韬5.Cortactin、MMP-2和MMP-9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赵刚;刘承利;王成;蒲猛;孔亚林;戴竞耀;孔令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3 12・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Itg tdTaioa C ieeadWe enM dc e2 1 o ,1 (2 o e Junl fner e r t nl hns n s r eii 0 0N v 9 3 ) n a di t n
D B显 色 试 剂 盒 , 购 于 北 京 中 杉 金 桥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 A 均
3 讨 论
标 本 经 1 % 甲醛 固 定 , 规 脱 水 , 0 常 石蜡 包 埋 , 成 4 m 切 片 , 制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 s P法进 行 E P R、 R免 疫 组 化 染 色 。对 照 染 色 以 0 O o L磷 酸盐 缓 冲液 ( B ) .l l m / P S 代替 一抗作 为 阴性 对照 。
润 性 癌 15例 , 浸润 性 癌 3 1 非 5例 。腋 淋 巴结 转 移 8 例 , 腋 l 无 淋巴结转 移 6 9例 。 肿 瘤 T M 分 期 参 照 UC N I C的 标 准 : I期 2 6例 , Ⅱ期 7 3例 , Ⅲ期 5 1例 。
12 检 测 方 法 E P 抗 体 即 用 型 s . R、 R P试 剂 盒 及 浓 缩 型
乳 腺 是 女 性 激 素 作 用 的 靶 器 官 , 常乳 腺 上 皮 细 胞 E 正 R、
P R含 量 极 低 , 乳腺 上皮 细胞 发 生 癌 变 时 , R、 R 部 分 或 全 当 E P
部 消 失 。据 此 , 乳 腺 癌 分 为 激 素 依 赖 性 和 非 激 素 依 赖 性 2 将 种 ] 。正 常 乳 腺 上 皮 的 生 长 和 发 育 受 雌 、 激 素 调 控 , 上 孕 当 皮细胞癌变时 E P 部分或全 部缺失 , R、R 如果 乳 腺 癌 细胞 保 留 E R和 P , 表 明该 乳 腺癌 的生 长和 繁殖 受 内分泌 调控 。 R则 E R是 一 种 核 内激 素 受 体 , 5 5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子 量 由 9分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彭雪冰;夏恩兰【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7)1【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试图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EP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切除息肉及周围内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P组织和周围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同时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结果 ER在息肉组及内膜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无差异.PR在息肉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的血清6项性激素检测结果均属正常水平.结论 E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局部子宫内膜对周期性变化的雌、孕激素不敏感有关.P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异常表达与EP的形成可能有关.【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彭雪冰;夏恩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相关文献】1.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J], 彭雪冰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封意兰;谌小卫3.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分析 [J], 欧小凤4.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J], 彭雪冰5.乳腺癌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上皮性钙黏附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杨德法; 王克俭; 池堂春; 李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与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 文章编 号] 10・192 1)2 11 4 0889 (00 0- 7- 0 0
E p es n f srg nrcpo - lt ee tra h n s o e e e tr n o til a c o x rsi so to e ee trr ae rcpo l aa det g nrcpo s n e d mer ri ma o e e d p r i ac n
Z N u・ n , I N unj o H O Q n WU Y a — e HA G H i g LA G Y a -a , A u , unz mi i h
( eat etfO s tc a dG ncl y N n n ee l o i lfN n n layC mm n , D p r n bt rs n y e o , aj gG nr s t af gMitr o a d m o ei og i a H pao i i
【 摘要] 目的 雌激素受体 (s oe eet ,R) p在子宫 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 提示 , et gnrcpo E 、 r r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a et gnrcpo rlt cp r E Rr与 E ( soe et — a dr et R o) r e r e e e o a, R竞争配体也参 与子宫内膜癌 的发生 , 但详 细的机制 尚 不明了。文 中研究的 目的是检测 E R t E a、R 在 子宫 内膜癌 中 mR A的表达水平 , R c和 R E 1 3 N 并探讨其关系。 方法 采 用 ra el —
2 0 0 , in s ,C ia 10 2 J gu hn ) a
, af g N n n i
[ src ] Obet e s oe cp r ( R Abt t a jci E t gnr et s E a)a dp( R )pa i loei t ee p et f n o ta cn— v r e o n E p l ava rl n h d vl m n o dme i a c y t e o e r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癌预后不佳 , 5年生存 率仅为 3 % 一5 %【 ] 其 5 0 l 。本组 患 o
者就诊时均为为 Ⅲ期 一Ⅳ期 , 中Ⅲ期 3例 , 其 Ⅳ期 1 。尽 例 管本组病例的分期晚 ,T上肿瘤体积大 ( C 每个病灶直径均 大
于 5m, 均 直 径 为 1. c , 状 规 则 或 不 规 则 , 是 病 灶 c 平 15 m) 形 但
对邻近组织 器官 以推压 为 主要表 现 , 无包 绕 生长 是其特 并 点 。本组发生肝 内血行转 移的 1 , 灶与肝脏 的分界仍然 例 病 较为清晰。另外 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癌生长较快 , 中心易发 其
生缺血坏死 , 以在 C 所 T上 表 现 为 肿 块 内 部 密 度 不 均 匀 ,
维普资讯
现代 肿 瘤 医 学
2o o 8年 9月
第 1 第 9期 6卷
・
19 ・ 55
圆形 或不 规则 形 , 界清 晰 , 边 平均 直径 5 4 m, 内密度 不 .c 其
均, 可见脂肪密度与软 密度相间 , T值 (一13—4 ) u C 1 1 H 。文 献 报道 增强扫描 , 骨髓 组织可 有强化 , 且增 强后软组织 区
19pt n [ ] ugr,9 6 1 ( ) 11—10 2 aet J .s rey19 ,1 2 :6 i s 7. [O] 田伟 , 1 肖剑秋 , 胡荣慧 , 原发性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 c 等. T诊断 [ ] 中华放射学杂志,99,1 9 :2 J. 19 3 ( ) 65—6 7 2. [ 1 宫大鑫 , 1] 王侠 , 泽 良, 嗜铬 细胞瘤诊疗对 策 [ ] 中国肿 李 等. J.
A e a o t a r i o :a ay i famu t n t u i n l e is o r n lC r c lCa cn ma n ls so l i si t a s re f i i t o
增强后呈不规则 的轻 中度 强化特点 。田伟等 ¨ 为钙化也 认 是皮质腺癌 的一个恶性征象 , 本组仅见 1例边缘不规则条状 钙化 , 需要今后更多 的病例证实。
器, 使其移位 , 但不侵 犯周 围脏 器。有报道 显 示少数肿 块 内可有条状钙化 。当肾上腺髓 样脂 肪瘤瘤体 较小 , 脂肪含 且 量较少时 , 易与醛 固酮 增多症腺瘤 混淆 , 但后者 常有 明显 的 内分泌症状可资区别 。巨大髓 性脂肪瘤应 与起 源于腹膜 后 的脂肪瘤 匕 肪肉瘤、 畸眙瘤等鉴别。关键在于定位诊 断 ,图像 重建帮助较大。 3 24 皮脂腺癌 肾上腺皮质腺 癌临床较 少见 , .. 其发病 率 仅为每年 2 10万人 。但 由于早期 临床 表现不典型 , 乏 /0 缺 特异性 , 大多数患者就诊 时肿瘤 已发 展至较 晚期 , 导致皮 质
[ ] 刘铁 , 6 平金 良, 王伟高 , 等.肾上腺骨髓脂肪瘤影像及病理基础 [] 实用放射学杂志 ,0 42 (2) 19 J. 2 0 ,0 1 :03—19 . 06 [ ] 陈俊波 , 7 方文强.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的 c T诊断( 1 附 O例报告 )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0 6,7 1 :4— 5 J. 20 1 ( )5 5 . [ ] 邵鹏 飞, 8 钱立新.肾上腺皮质腺癌诊治进展 [] 国外医学肿瘤 J. 学分册 ,04 3 ( ) 60—62 2 0 ,1 8 :3 3. [ ] CuiiF B lno Fr eA,t 1 h tln R  ̄ t r 9 rct , el tnR, e e .T eI i e s yf t a mt 周康荣. 1 腹部 C [ . T M] 上海 : 海医科大学 出版社, 9:1 上 1 322— 9
2 3. 1
[ 2] 刘广宇 , 海燕 , 秦 孙浩然 , 等.肾上 腺性征 异常病 变 的 C T和 MR 诊断[ ] I J .医学影像 学杂志 ,0 5 1 ( 2 :04—18 . 2 0 ,5 1 ) 18 07 [ ] 胡晓林 , 闽江 , 3 段 向为民, 等.肾上腺肿瘤的 C T诊断 [ ] 实用 J. 放射学杂志 ,0 11 ( )6 6—67 20 ,7 9 :9 9. [ 项轶 , 4] 万欢英. 肺癌肾上腺转移 的影像学诊断 [ ] 国外医学呼 J. 吸系统分册 ,0 5 2 ( ) 1 1 3 . 20 ,5 2 :3 —13 [ ] 冯超 , 5 李汉忠. 肾上腺转移癌 2 [ ] 中华外科杂志,0 4 4 2例 J . 20 ,2
3 2 5 嗜铬 细 胞 瘤 肾 上腺 嗜铬 细 胞 瘤 是 发 生 在 肾 上 腺 髓 ..
质的肿瘤 , 主要 由大 型多角形 嗜铬细胞及 间质 组成 , 由富有 血管的结缔组织分割成不规则细胞巢或腺泡样结构 , 故瘤体 强化明显是嗜铬细胞瘤 的特点 。本 组 4个病灶 的实性部 分 均有明显均质强化 , 囊变 区不强化 。嗜 铬细 胞瘤 的另一个特 点是瘤体易发生囊变。本组 4个病灶不论大小均有囊变 区 , 病灶越大 , 囊变 区域越大 。以上的影像特点结合 阵发 性高血
域 面积 略 有 扩 大 , 界 稍 趋 模 糊 。病 变 仅 压 迫 周 围 组 织 脏 边
压、头痛、,a多汗” “ f 、 t ;  ̄
. h尿 A M增 高的临床上表现 , 2 4 V
本病 的诊断容易确定 。但是 由于该肿瘤具有 1%的恶性 , 0 故 对其 良恶性的鉴别非 常重要 。宫大鑫等 研究 表明 嗜铬细 胞瘤 的良恶 性 的鉴 别非 常 困难。肿瘤 的形态 、 膜 的完整 包 性, 周围组织是否侵犯或转移 , 可作为诊断 的依 据。螺旋 C T 已广泛应用于肾上腺 肿瘤 诊 断, T横断扫描 及多平 面重建 C 技术可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 的大小 、 目、 数 病理组 织特点及 与周 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 , 使得术前 C T扫描成为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