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doc
最新中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实用8篇)

最新中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实用8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1)观察教师实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中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篇五活动目标:1、学习一一对应地将图形放入不同形状的图中。
2、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1、小兔手偶或玩具数个、粘图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术箱”每桌一个,内装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粘贴在板子上,图形的数量要足够本桌幼儿每人拼摆出一座房子。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着不同大小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与纸制小路上镂刻的图形相应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1、从故事引入。
教师说:“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
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小兔白白、灰灰、黄黄的房子被刮倒了,需要我们的帮助。
谁愿意帮小兔子们盖新房子呀?”边讲边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当幼儿自告奋勇要为小兔盖房子时,教师说:“这里有'魔术箱',盖房子用的材料就在里面,小朋友可以从'魔术箱'里变出材料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摆放实验用具,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 空间进行操作。
观察区域
展示板
设置一个专门的观察区域,让孩子们能够 清楚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摆 放一些椅子或垫子,让孩子们坐着观察。
用于展示实验记录表和孩子们的实验成果 ,以便大家分享和交流。
03
活动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引起趣
老师拿出一杯清水和一些糖,问孩子 们“糖放到水里会怎样?”让孩子们 自由发言,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幼儿在家中的表现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有延续对溶解现象的探索和兴趣,以及家长对幼儿在科学知识方面 的引导和帮助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
讲解糖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们介绍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糖是一种甜味物 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等。
阐述实验原理
详细解释本次实验的原理,即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帮助幼儿们理解实验现象 。
演示法
教师演示
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展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便幼儿们清晰地观察 到实验现象。
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 过科学活动可以引导他们探究事物的 本质和变化。
活动目标
探究糖溶解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和原理。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教案
目 录
•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幼儿参与与互动 • 活动评价与反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精品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质变化》,详细内容围绕“糖不见了”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探索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知道溶解是物质的一种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原因。
重点: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实验桌、计时器等。
学具:每组一套糖、水、杯子、勺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糖水,邀请幼儿品尝,引发幼儿兴趣,讨论糖水是如何制成的。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糖是如何“不见”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物质是否也能溶解在水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糖不见了2. 内容:a. 溶解的概念b. 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c. 溶解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其他物质的溶解实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溶解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怎么不见了》

温度对溶解量影响实验
3. 继续向两个杯子中添加白砂糖,直 到无法再溶解为止,记录此时的白砂 糖添加量。
4. 比较热水和冷水中白砂糖的溶解量 ,得出结论。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实验操作指导
实验步骤讲解
详细解释实验的操作流程,包括 材料的准备、实验的观察点、以
4. 开启计时器,记录不同 种类糖完全溶解所需的时 间。
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01
观察不同种类糖在溶解 过程中的变化,如颜色 、形状等。
02
记录各种糖完全溶解所 需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
03
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是 否出现其他有趣的现象 ,如气泡的产生等。
04
根据观察结果,思考并 探讨糖溶解的原因和影 响因素。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糖怎么不见了》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糖的消失实验 • 糖消失的科学原理 • 拓展实验与探究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程总结与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
本次科学公开课的主题为“糖怎么不 见了”,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引导 中班幼儿探索溶解现象,激发他们对 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02
4.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得出结论。
溶解速度与搅拌关系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
白砂糖、水、两个透明杯子、搅拌棒、计时器。
溶解速度与搅拌关系探究
实验步骤 1. 在两个透明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白砂糖。
2. 在一个杯子中用搅拌棒快速搅拌,另一个杯子不搅拌。
溶解速度与搅拌关系探究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2)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糖怎么不见了”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探索溶质在溶剂中的消失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质可以消失在溶剂中。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现象,掌握溶质消失的原因。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实验过程,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糖、水、勺子、杯子)、演示PPT、板书材料。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糖,可是糖怎么不见了,小朋友们帮老师找一找吧!”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的消失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演示PPT,讲解溶解现象,引导幼儿理解溶质消失的原因。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答并解释糖消失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5. 作业布置与提示(5分钟)布置作业:画一幅关于溶解现象的画,并简单描述实验过程。
提示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糖怎么不见了2. 内容:溶解现象:糖在水中的消失过程溶质:糖溶剂:水溶解原因:分子运动,糖分子与水分子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溶解现象的画,并描述实验过程。
2. 答案示例:画中展示一个杯子,里面有水和糖,糖逐渐消失在水中。
描述:今天我们做了个实验,把糖放在水里,糖不见了。
原来,糖分子和水分子抱在一起,变成了糖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学会了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溶解现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糖怎么不见了”,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探索物质的溶解现象,初步理解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现象,掌握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糖块、水、玻璃杯、小勺、搅拌棒、实验桌、板书用具。
2. 学具:每组一份糖块、水、玻璃杯、小勺、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幼儿吃糖的经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糖吗?为什么糖在嘴里会越来越小,不见了呢?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糖怎么不见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糖块、水、玻璃杯等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
(2)教师示范实验过程,让幼儿观察糖块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如糖块变小、消失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实验,并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1)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3)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糖怎么不见了》2. 板书内容:实验材料:糖块、水、玻璃杯、小勺、搅拌棒实验步骤:1. 放糖块;2. 倒水;3. 搅拌;4. 观察实验现象:糖块变小、消失实验结论:糖可以溶解在水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糖怎么不见了”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答案:糖块在水中溶解,逐渐变小,消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布课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2024)

引导思考与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和 引导,使幼儿能够主动思考并表 达自己对实验现象的看法,培养
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将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 例子相结合,如冲泡糖水、溶解 洗衣粉等,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 与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了
他们的理解。
2024/1/26
19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现 象。
2024/1/26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 导幼儿理解溶解的本质。
解决方法
采用直观形象的实验和生 动的讲解,结合幼儿的认 知特点,帮助幼儿理解溶 解现象。
6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2024/1/26
7
导入新课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袋糖,并问孩子 们糖是什么,糖有哪些颜色、形状等 问题,引导孩子们对糖进行简单的描 述和分类。
对教学设计的反馈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是否需要 调整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步骤或者增加一些辅助教学手段等,以便更好 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7
2024/1/26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18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实验设计与互动性
通过设计简单直观的实验,使幼 儿能够亲手操作,观察糖溶解的 过程,从而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接着,老师将糖倒入一杯水中,让孩 子们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引导孩子 们思考糖为什么会不见。
2024/1/26
8
探究过程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溶解的概念, 让孩子们明白糖在水中消失是因 为糖分子被水分子包围并分散到
水中。
老师进行简单的实验,将方糖放 入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方 糖在水中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孩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学内容《糖怎么不见了》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溶解”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和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引导幼儿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糖、水、勺子、杯子)、计时器、投影仪。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糖、水、勺子、杯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熊吃糖》,引导幼儿关注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提问:“小熊为什么把糖放在水里吃?糖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糖在水中溶解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示范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实验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4. 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讨论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呢?”六、板书设计1. 主题:《糖怎么不见了》2. 内容:实验步骤溶解现象溶解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质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幼儿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如盐、咖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2018-11-02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4.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