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2-1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2-1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2-1习题答案

1•在以下因素中,属热力学因素的是AA. 分配系数;B.扩散速度;C.柱长;D •理论塔板数。

2. 理论塔板数反映了DA. 分离度;B.分配系数; C •保留值;D •柱的效能。

3. 欲使色谱峰宽减小,可以采取BA •降低柱温;B •减少固定液含量;C •增加柱长;D •增加载体粒度。

4. 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CA •归一化法;B •外标法;C •内标法;D •标准工作曲线法。

5.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BA •液-液色谱法;B •液-固色谱法;C•空间排阻色谱法;D •离子交换色谱法。

A •极性差异;B •沸点差异;C.热力学性质差异;D •动力学性质差异。

7. 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1,它分配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是C ;B. 0.90;C. 0.91;D. 0.99。

8. 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AA .柱温;B .载气的种类;C.柱压;D .固定液膜厚度。

9. 当载气线速越小,范式方程中,分子扩散项B越大,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作载气最有利?DA. H2;B. He;C. Ar;D. N2。

10. 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BA .保留值B.扩散速度C.分配比D.理论塔板数11.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A .涡流扩散相B.分子扩散C.气相传质阻力D.液相传质阻力正确答案:1: (A)、2: (D)、3: (B)、4: (C)、5: (B)6: (D)、7: (C)、8: (A)、9: (D) 10: (B)、11: (A)1. 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2,贝U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多少?解:k = njn m=0.2 - - n m= 5n sn m/n X00% = n m/(n m+n s) >100% = 83.3%2. 若在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分离度为0.68,要使它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米?解:2•••L2=(R2/R I)L I完全分离R2=1.52L2=(1.5/0.68) Xl=4.87(m)3. 在2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某组分保留时间(tR)6.6min,峰底宽(丫)0.5min, 死时间(tm) 1.2min,柱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体积流速(Fc) 40ml/min, 固定相(Vs) 2.1mL,求:(提示:流动相体积,即为死体积)(1)分配容量k; (2) 死体积V m;(3)调整保留体积;(4)分配系数;(5)有效塔板数n eff;(6)有效塔板高度H eff 解:⑴分配比k = t R'/t m = (6.6-1.2)/1.2=4.5⑵死体积V m = t m X Fc = 1.2 4(X= 48mL⑶调整保留体积V R'= (t R-t m) X c = (6.6-1.2) 40 X216mL⑷分配系数K=k X B = k m/V(V=4.5 X8/2.1)=103⑷有效塔板数n eff = 16 (4R'/W)2=16X[(6.6-1.2)/0.5]2=1866⑸有效塔板高度H eff =L/n eff=2X1000/1866=1.07mm4. 已知组分A和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8和10,当它们通过相比B =9啲填充时,能否达到基本分离(提示:基本分离Rs=1)解:a = K/K A = 10/8.8 = 1.14k = K B/ B = 10/90 = 0.11由基本分离方程式可推导出使两组分达到某一分离度时,所需的理论塔板数为2 2 2n B = 16Rs X [ a -1)]a /[(1 + k B)/k B]=16X12X[1.14心.14 - 1)]2X[(1 + 0.11)/0.11]2=16 >66.31 101.83 = 1.08 105因为计算出的n比较大,一般填充柱不能达到,在上述条件下,A、B不能分离。

2024年仪器分析总结标准

2024年仪器分析总结标准

____年仪器分析总结标准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仪器分析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和改进。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制定和遵守一套统一的仪器分析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____年的仪器分析总结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仪器校准和准确度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校准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校准目标:根据分析需要和仪器的特性,确定需要校准的参数和目标准确度。

2. 校准样品的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当的校准样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以及样品与被测参数的相关性。

3. 校准曲线的建立:通过测量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适当的灵敏度。

4. 校准样品的测量:根据校准曲线,测量校准样品的浓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5. 校准结果的评估:评估校准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确定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校准后的仪器应当定期检查和重新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仪器质量控制仪器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仪器分析时,应制定和执行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1. 内部质量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包括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和验证、使用质控样品进行仪器性能监测、检验和修正仪器误差。

内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仪器的性能、检查分析过程中的偏差和误差,并进行修正和调整。

2.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是推动仪器分析水平提高和互相比较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参加外部比对试验,评估和验证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实验所得数据,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仪器性能和实验过程的可靠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答案][南开大学]2020秋《仪器分析》在线作业-2

[答案][南开大学]2020秋《仪器分析》在线作业-2

1.饱和甘汞电极表示式正确的是()。

[答案:B]A.Hg|HgCl·(s)|KCl(饱和)B.Hg|Hg·Cl·(s)|KCl(饱和)C.Hg|Hg·Cl·(s)|KCl(1mol/L)D.Hg|Hg·Cl·(1mol/L)|KCl(饱和)2.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为E-V曲线的()。

[答案:A]A.曲线的最大斜率B.曲线的最小斜率点C.E为正值的点D.E为负值的点3.下列仪器分析方法属于发射光谱法的是()。

[答案:C]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红外分光光度法C.荧光分析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液相色谱与液相色谱联用的关键环节是()。

[答案:D]A.色谱单元B.质谱单元C.接口D.利用多通阀进行柱切换5.下列系统中,哪种质子和其他原子之间能观察到自旋分裂现象?() [答案:D]A.16O-HB.35Cl-HD.19F-H6.气相色谱检测器中,ECD对下列哪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响应?()[答案:A]A.有机氯农药B.烃类化合物C.脂肪酸D.醇类化合物7.用某化合物max(正己烷)=329nm,max(水)=305nm,该吸收跃迁类型为()。

[答案:B]A.n→σ*B.n→∏*C.σ→σ*D.n→∏*8.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

[答案:C]A.贮液器B.高压输液泵C.过滤器D.梯度洗脱装置9.已知某化合物不含N,它的红外光谱中2240~2100cm-1有吸收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答案:B]A.CH·CH·CH·CHB.CH·CH·C≡CHC.CH·CH·CH=CHD.CH·CH·C≡CCH·CH10.关于化学位移(δ)的描述正确的是()。

A.δ是一个有量纲单位B.δ是一个无量纲单位C.δ是一个绝对值D.不同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仪测得的δ不同11.最适用于中药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分析的方法是()。

21春南开大学《仪器分析》在线作业-2【答案】

21春南开大学《仪器分析》在线作业-2【答案】

1,3-丁二烯有强紫外吸收,随着溶剂极性的降低,其λmax将()。

A.长移
B.短移
C.不变,但增强
D.无法判断
该题正确选项是
该题正确选项是: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该题正确选项是
该题正确选项是:C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该题正确选项是
该题正确选项是:C
想要获取某固体试样的既无溶剂影响,又无分散介质影响的红外光谱,最好的样品制备方法是()。

A.薄膜法
B.糊膏法
C.压片法
D.夹片法
该题正确选项是
该题正确选项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简写为()。

A.HPLC
B.IR。

仪器分析作业02(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引论) 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作业02(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引论) 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作业编号____________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 1. 请按能量递增的方式对下列电磁辐射或能级跃迁所对应能量进行排列(1)a. γ射线、b. 红外光、c. 无线电波、d. 可见光、e. 紫外光、f. X射线、g. 微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b. 电子自旋能级跃迁、c. 原子外层电子跃迁、d. 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e.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f. 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若能量相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按对下列所给出的单位进行换算(写出简单计算过程)(1)150 pm X射线的波数:________________cm-1(2)588.995 nm Na线频率:________________Hz(3)2500 cm-1红外线的波长:________________μm(4)670.7 nm Li线对应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eV(5)频率=5⨯1014 Hz的电磁辐射所属的光谱区:________________3. 已知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倒线色散率为1.0 nm/mm。

若欲将元素钾的两条特征谱线404.4 nm和404.7 nm分开,应如何选择出射狭缝的宽度?4. 若光栅的宽度为4.00 mm,每mm刻有1250条刻线,那么(1)光栅第一级光谱的分辨率为多少?(2)对波数为2000 cm-1的红外光,光栅能分辨的最小波长差为多少nm?5. 一束多色光射入含1250条⋅mm-1刻线的光栅,光束对于光栅法线的入射角为45.0︒,试计算一级光谱中衍射角为20︒和-11.2︒的光的波长是多少nm?6. 有一光栅,当波长为500 nm的光以50︒入射时,其一级光谱的衍射角-30︒,试问该光栅的刻线密度为多少?7. 采用单道检测器(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和多道检测器(二极管阵列、电荷转移器件)的光谱仪器测定光谱图(即光信号对波长的曲线)的方式有什么区别?(简单说明即可)。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绪 论
1-1 试说明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的变化。 答: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经历了由化学分析方法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变 化: (1)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及相关反应方程式所呈现的计量关系来确定待测 物的组成及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相应的变 化进而确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后者以前者为基础逐步发展、演 变而来,前者需要使用简单的仪器,后者同样需要化学分析技术。
1-6 分析仪器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有何异同 之处?
答:(1)分析仪器一般包括试样系统、能源、信息发生器、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显示
2 / 101
圣才电子书

单元等基本组成部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的异同之处如下:
3 / 10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 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 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 方式输出。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2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2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供药学专业使用)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药学系二00七年三月编目录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 (3)实验二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 (5)实验三盐酸的电位滴定 (7)实验四柱色谱法分离混合染料 (9)实验五各种薄层板制备练习 (11)实验六参观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13)实验七参观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16)实验八参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操作 (19)实验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2、掌握标准对比法测苯甲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25nm 。

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并进行定量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A=εCL 和 CC AA 测标测标【实验材料】试药:0.01mol/L 、0.1mol/L 氢氧化钠、苯甲酸、 仪器:量瓶、烧杯、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杯 【实验内容】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苯甲酸100mg ,用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0ml 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1000ml 。

此溶液1ml 含0.1mg 苯甲酸。

2、苯甲酸吸收曲线的测量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 ,放入50ml 容量瓶中,用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

此溶液1ml 含8μg 苯甲酸。

测量条件 光源:氢灯;参比液:0.01mol/L 氢氧化钠;测量波长:210、215、218、220、222、224、225、226、228、230、235、240nm 。

3、标准对比法测定样品液苯甲酸的含量取10.00ml样品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氢氧化钠定容,摇匀。

在上述曲线中找出最大吸收波长,以此作定量分析的入射光。

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出标准苯甲酸溶液和稀释好的样品液的吸光度值。

仪器分析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第⼆版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第⼆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仪器分析课后习题与思考题答案】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i-visp503.1分⼦光谱如何产⽣?与原⼦光谱的主要区别它的产⽣可以看做是分⼦对紫外-可见光光⼦选择性俘获的过程,本质上是分⼦内电⼦跃迁的结果。

区别:分⼦光谱法是由分⼦中电⼦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原⼦光谱法是由原⼦外层或内层电⼦能级的变化产⽣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3.2说明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产⽣的原因,其电⼦跃迁有那⼏种类型?吸收带有那⼏种类型?跃迁类型与吸收带3.3在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尽可能选择最⼤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因为在实际⽤于测量的是⼀⼩段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由于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不同,就导致了对beer定律的负偏离。

吸光系数变化越⼤,偏离就越明显。

⽽最⼤吸收波长处较平稳,吸光系数变化不⼤,造成的偏离⽐较少,所以⼀般尽可能选择最⼤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

3.5分光光度法中,引起对lambert-beer定律偏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让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偏离lambert-beer law 的因素主要与样品和仪器有关。

样品:(1)浓度 (2)溶剂 (3)光散射的影响;克服:稀释溶液,当c 0.01mol/l时, lambert-beer定律才能成⽴仪器:(1)单⾊光(2)谱带宽度;克服:lambert-beer law只适⽤于单⾊光,尽可能选择最⼤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3.9 按照公式a=-lgt计算第5章分⼦发光分析法p1085.3(b)的荧光量⼦率⾼,因为(b)的化合物是刚性平⾯结构,具有强烈的荧光,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的振动,使分⼦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的相互作⽤减少,即减少了碰撞失活的可能性5.4苯胺的荧光在10时更强,苯胺在酸性溶液中易离⼦化,单苯环离⼦化后⽆荧光;⽽在碱性溶液中以分⼦形式存在,故显荧光。

⼀般ph在7~12发⽣蓝⾊荧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吸收光谱1.紫外光谱的电磁波谱范围是(C)(A)400~760nm (B) 0.75~2.5μm (C)200~400nm (D) 2.5~25μm(E) 50~1000μm2.下列化合物中,羟基作为助色团的化合物是(C)(A) -CH2OH(B) -OH (C) -OH(D) CH2-CH-CH2 (E)CH3-CH-CH=CH2| | | |OH OH OH OH3下列5组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包括CH3CH2CH2COH 的吸收带:EA 3000~2700 cm-11675~1500cm-11475~1300cm-1B 3000~2700 cm-12400~2100cm-11000~650cm-1C 3300~3010 cm-11675~1500cm-11475~1300cm-1D 3300~3010 cm-11900~1650cm-11475~1300cm-1E 3000~2700 cm-11900~1650cm-11475~1300cm-14分子光谱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

BA 电子的发射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C 质子的运动D 离子的运动5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σ键外, 还含有π键, 它们可产生______两种跃迁。

AA σ→σ*和π→π*B σ→σ*和n→σ*C π→π*和n→π*D n→σ*和π→π*6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 改变溶剂的极性, _______。

B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D 对测定影响不大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A)7.H2(A) 3 (B) 4 (C) 5 (D) 2 (E) 18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 可以用来(A)。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9.表示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常用(C)(A)HPLC (B)GC (C) IR (D)TLC (E)AAS10 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___ C ___。

A.指纹区,B.基团频率区,C.基频区,D.合频区。

11 紫外吸收光谱的最重要应用是为我们提供识别未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具有的_____和估计共轭程度的信息,从而推断和鉴别该有机物的结构。

(A)A 生色团、助色团B 质子数C 价电子数D 链长12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不同区域,其中中红外区波长为__ B ____。

A 12820~4000cm-1B 4000~200 cm-1C 200~33 cm-1D 33~10 cm-113 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C)A RCOR’B RCOClC RCOFD RCOBr14 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A)A 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15 在发生σ→σ*、n→σ*、n→π*和π→π*四种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CA σ→σ*有最低的能量B π→π*有最低的能量C n→π*有最低的能量D π→π*可产生最大的吸收波长二填空题1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具有共面性,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双键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

因此,双键的红外吸收频率往__低______波数方向移动。

2 在化合物R—CO—H与R—CO—F中,前者的C=O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的波数比后者的___低_____;而在化合物R—CO—R与R—CO—NH2中,前者的C=O 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的波数比后者的___高_____。

3 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而紫外光区则用___石英_____吸收池进行测量。

4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红移________,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蓝移________。

5 在朗伯—比尔定律lgI0/It = abc中,I0是入射光的强度,It是透射光的强度,a是吸光系数,b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即吸收池的厚度,c是被测物的浓度,则透射比T = ___It/I0______,百分透过率T% =____It/I0 x 100%___,(1-T%) 称为__百分吸收率_____________,吸光度A与透射比T的关系为___A=-lgT_______________。

6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受分子中的一些杂原子基团影响,使得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些杂原子基团称为___助色团______________。

7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可用来进行在紫外区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____定性______ 及____定量_____ 分析。

8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当用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要使分子产生红外吸收,则要满足两个条件:(1)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2)只有能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9 红外光谱的强度与偶极矩变化的大小成正比。

10 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大致可分为官能团定性和结构分析两个方面。

11 一强极性基团如羰基上有一强极性基团与其相连时,则红外吸收带移向高波数。

三判断题1 在分子的能级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的大小比较为:ΔE电子> ΔE 转动> ΔE振动。

×2 在不饱和烃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π→π* 跃迁的吸收带将明显向长波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加强。

√3 选择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曲线的溶剂时,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是否有明显吸收并不重要。

×4 红外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十分相似,无论是组成部分,还是结构等都没有区别。

×5 Cl2、H2O分子的振动可以引起红外吸收而产生吸收谱带。

×6 紫外吸收光谱只适合于研究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以及某些无机物,而不适于研究饱和有机化合物。

红外吸收光谱则不受此限制,凡是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距变化的化合物都是红外光谱研究的对象。

√7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种电子能级高低次序为:σ* > π* > n > σ。

√8 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2时,化合物中可能含有两个双键,或一个双键和一个环,或一个三键。

√9 有两个化合物A与B,分别在353nm和303nm处出现最大吸收值,这两种化合物不能用紫外光谱区别。

×10 在进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时,用来溶解待测物质的溶剂对待测物质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及形状等不会产生影响。

×11 与紫外吸收光谱相比,红外吸收光谱的灵敏度较低,加上紫外分光光度的仪器较为简单、普遍,只要有可能,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是较方便。

√四问答题1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吸收光谱?为什么?解:条件: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2 试述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解:( 1) 对称(νs)与反对称伸缩振动(νas)。

(2) 面内弯曲振动,它又包括剪式振动(δ)和平面摇摆(ρ)。

(3)面外弯曲振动,它又包括面外摇摆振动(ω)和扭曲振动(τ)。

3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解: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

4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是有哪些?解: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 (1)电效应,包括诱导、共扼效应;(2)氢键;(3)振动耦合;(4)空间效应。

外因:试样状态,溶剂效应,测试条件,制样方法等。

5 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解:在IR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650cm-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6 简述紫外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解: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和结构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故能级差也不同,而各物质只能吸收与它们内部能级差相当的光辐射,当分子从外界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就会发生相应的电子能级跃迁,并同时伴随着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紫外可见光收光谱.7 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跃迁各处于什么波长范围?解:四种主要跃迁类型,分别是:σ→σ* *,n →σ*,π →π*,n→π*.一般σ→σ*跃迁波长处于远紫外区,<200nm, π→π*,n →σ*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波长大致在150-250nm之间,n →π*跃迁波长近紫外区及可见光区,波长位于250nm-800nm之间.8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哪几种类型的吸收带,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首先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如果存在饱和基团,则有σ→σ*跃迁吸收带,这是由于饱和基团存在基态和激发态的σ电子,这类跃迁的吸收带位于远紫外区.如果还存在杂原子基团,则有n →σ*跃迁,这是由于电子由非键的n轨道向反键σ轨道跃迁的结果,这类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而且跃迁峰强度比较低.如果存在不饱和C=C双键,则有π→π*,n →π*跃迁,这类跃迁位于近紫外区,而且强度较高.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则会有强的K吸收带存在,吸收峰位置位于近紫外到可见光区.对于芳香族化合物,一般在185nm,204nm左右有两个强吸收带,分别成为E1,E2吸收带,如果存在生色团取代基与苯环共轭,则E2吸收带与生色团的K带合并,并且发生红移,而且会在230-270nm处出现较弱的精细吸收带(B带).这些都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9 下列各分子中有几种类型的电子跃迁?CH3OH CH3CH2COCH3 CH2=CHCH2OCH3C6H5NH2CH3OH:σ→σ*和n →σ*CH3CH2COCH3:σ→σ*,n →σ*,π→π*和n →π*CH2=CHCH2OCH3:σ→σ*,n →σ*,π→π*(K)和n →π*C6H5NH2:σ→σ*,n →σ*,π→π*和n →π*O10 有两种异构体,α异构体的吸收峰在228nm (ε=14 000),而β异构体吸收峰在296nm (ε=11 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