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综合练习
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透镜练习题及答案透镜练习题及答案透镜是光学中的重要器件,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眼镜等领域。
掌握透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透镜的知识,下面将提供一些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如果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该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请问这个透镜的形状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答案:根据凸透镜的定义,凸透镜会使平行光线会聚于焦点处,因此这个透镜是凸透镜。
2. 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如果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该透镜后会发散,请问这个透镜的形状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答案:根据凹透镜的定义,凹透镜会使平行光线发散,因此这个透镜是凹透镜。
3.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离透镜15厘米的位置上,请问物体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放大还是缩小?答案: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位置大于焦距时,形成的像是实像。
根据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的位置,u为物体的位置,代入数值计算可得像的位置v为30厘米,即离透镜15厘米的位置上形成实像。
放大倍数可通过公式v/u计算,代入数值计算可得放大倍数为2倍,即物体放大了2倍。
4. 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25厘米,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离透镜15厘米的位置上,请问物体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放大还是缩小?答案: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位置大于焦距时,形成的像是虚像。
根据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的位置,u为物体的位置,代入数值计算可得像的位置v为-37.5厘米,即离透镜15厘米的位置上形成虚像。
放大倍数可通过公式v/u计算,代入数值计算可得放大倍数为-2.5倍,即物体被缩小了2.5倍。
5.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焦点处,请问物体的像在哪里?答案:当物体放置在焦点处时,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为平行光线,因此像会无限远,即形成的像在无穷远处。
透镜练习题及答案

透镜练习题及答案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透镜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透镜练习题及其详细答案,以帮助读者巩固对透镜的理解。
1. 单透镜成像问题(1) 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厘米处,透镜焦距为20厘米,求像距。
解析:根据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20= 1/v - 1/10,解得像距v = 20厘米。
(2) 同一凸透镜,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像距为40厘米,求透镜焦距。
解析:同样使用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f = 1/40 - 1/20,解得焦距f = 40厘米。
2. 透镜组成像问题(1) 有一凸透镜和一凹透镜组成的透镜组,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凹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组的距离为30厘米,求像距。
解析:根据透镜组成像公式,1/f = 1/f1 + 1/f2 - d/f1f2,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f = 1/15 + 1/10 - 30/(15*10),解得焦距f = 30厘米。
(2) 同一透镜组,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凹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物体距离透镜组的距离为40厘米,求像距。
解析:根据透镜组成像公式,1/f = 1/f1 + 1/f2 - d/f1f2,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f = 1/20 + 1/15 - 40/(20*15),解得焦距f = 40厘米。
3. 透镜放大率问题有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物体高度为4厘米,物体放置在透镜的焦点处,求像的高度和放大率。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公式可得1/v - 1/u = 1/f,因为物体放在透镜焦点处,所以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u为焦距f,代入已知数据可得1/v - 1/10 = 1/10,解得像距v = 20厘米。
同时,通过几何关系可知,像的高度等于物体高度的放大率倍,即4倍。
(完整版)《透镜》练习题

《透镜》练习题一、填空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也叫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_______透镜。
2、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__主光轴。
3、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过后,饮料瓶内容易进入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4、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上。
5、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会在纸上形成光斑最小、最亮的点,这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一个凸透镜有________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侧。
6、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右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8、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9、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会聚于一点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较入射光束会聚一些( )10、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1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 B.b C.d D.都不行()13、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个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做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透镜》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有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 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Q点.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B.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 B.C. D.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4.小敏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
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B. 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C. 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D. 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5.学习了透镜的相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
小王分别设计了图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 B.C. D.6.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7.如图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A. dB. 0.5dC. 1.5dD. 2d8.如图是口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透镜,关于它们的焦点和折射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B. 甲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C. 乙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D. 乙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9.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的左右两部分,彼些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后,则从另一部分的右面射出的光线()A. 可能是平行光线B. 一定是发散光线C. 一定是会聚光线D. 可能是会聚光线,也可能是发散光线10.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光现象及透镜综合练习

透镜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显微镜要经过 次放大,成 、 、 像;望远镜要经过一次 ,再经过一次 ,成 、 、 的像;显微镜的反光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也常用凹面镜。
2、现有下列光学元件:a 平面镜,b 凸镜,c 凹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在下列光学器材中分别用到了:自制潜望镜用 ;老花镜用 ;汽车观后镜用 ;近视眼镜用 ;耳科医生的额镜用 ;牙科医生手持的小镜子用 ;手电筒的反光碗用 。
3、刘艳铭用调好的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给拍摄下来了,当把水池中的水排掉后,她仍然想在原位置用此相机拍这个图案的清晰照片,则她应该调整相机,使镜头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这是因为,池中的水排掉后,站在岸上的人将会看到池底的物体变 ,物距 ,因此像距 。
4、王鑫同学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在地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的光斑中间比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断定眼镜甲是 ,眼镜乙是 。
5、如图3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制成的眼镜。
二、选择题1、图示是一个观察孔,虚线标记的是观察孔能见到的范围,如果将也内嵌入一块玻璃砖,观察到的范围会(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第4题图第5题图2、放电影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 )A 放大正立的实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放大倒立的虚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3、一个物体从离透镜距离1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其间物和像的距离变化为(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4、马云洋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小于8cmC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D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5、如图:描述了眼球在某一视角下观察树时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由视角决定,视角大,像也大。
达标测试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5、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
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A.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_____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2、利用支付APP“扫一扫”功能扫描商家二维码,可以快速进行网络支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2.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5.小明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用手轻轻把碗口上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保鲜膜上的水珠看碗中的物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鲜膜上的水珠形似凹透镜B.通过水珠看到碗里珠子的像一定变小C.保鲜膜上的水珠对光有会聚作用D.通过水珠看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2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8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7.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完整版)透镜练习及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一、填空题1. (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2. (2018连云港)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2题图3. (2018哈尔滨)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第3题图4. (2018长春)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5.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用放大倍数是10倍的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3°,他用放大镜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第5题图6. (2018达州改编)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此时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第6题图7. (2018临沂改编)为了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8. (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9. (2018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移动.第9题图二、选择题10. (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第10题图A. 甲乙B. 甲丁C. 丙乙D. 丙丁11. (2018深圳)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 cmB. 等于10 cmC. 小于10 cmD. 在10 cm在20 cm之间12. (2018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A. a点B. b点C. c点D. d点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 放大镜B. 近视镜C. 投影仪D. 照相机第13题图14. (2017黄冈)如图所示是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4题图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D.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15. (2018北京)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5题图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6.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第16题图A. 像距增大,像变大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减小,像变小D. 像距增大,像变小17. (2018天津改编)在用凸透镜研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B. 当u=2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 当v=24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处向距凸透镜32 cm 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三、实验题18. (2018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第18题图(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 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________承接到像.(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能力提升1. 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______(选填“身前”或“身后”)进行“补光”. 要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应将照相机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两位照相的人.第1题图2. 遥感卫星,能在空中24 h小时不间断拍摄地面上的景物,拍摄时,感光元件即光屏应略大于一倍焦距处才能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卫星在空中运行到________(选填“近”或“远”)地点处进行拍摄时,可使拍得的范围最大.3. (2018湘西)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如图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第3题图4. (2018福建A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 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第4题图A. 缩小的实像B. 放大的实像C. 缩小的虚像D. 放大的虚像5. (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5题图A. 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 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6. (2018兰州)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的一次能呈现清晰图像时的情景.第6题图(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 cm时,光屏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3)当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 cm时,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核心素养提升1. (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第1题图2. (2018山西改编)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透过水杯,看到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第2题图3. (2018广州)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图中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第3题图参考答案及解析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1. 凸透镜会聚2. 如答图所示第2题答图【解析】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答图所示.3. 如答图所示第3题答图【解析】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射出.如答图所示.4. 缩小 凹5. 虚 3°6. 缩小 照相机 【解析】10 cm 处物距等于像距,因此焦距为5 cm ,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 cm 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7. u >2f 【解析】系统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 >2f .8. 凸透镜 倒9. 左 右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为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可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这样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减小,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增大;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均向右移动,也能实现物距减小,像距增大.10. A 【解析】甲图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原理;丙图中,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原理;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甲乙,故选A.11. C12. C 【解析】光屏上要成放大的实像,物距必须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蜡烛应在c 点,故选C.13. D14. C15. C 【解析】因为蜡烛放在光具座35 cm 刻度线处,而透镜放在50 cm 刻度线处,所以此时的物距为15 cm ,又因为此透镜焦距为10 cm ,可知物距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B 错误,C 正确;该现象为投影仪、幻灯机的工作原理,故D 错误.故选C.16. A 【解析】当物体在A 点时,物距u =50 cm -15 cm =35 cm ,此时u >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B 点时,物距u ′=50 cm -35 cm =15 cm ,此时f <u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A 到B 时,物距在减小,像距在增大,像在变大,故选A.17. B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u =v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 =30 cm 2=15 cm ,A 正确;当u =25 cm ,即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B错误;当像距v=24 cm,物距为40 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C正确;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 cm处向距凸透镜32 cm处滑动,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同时像会变小,D正确.故选B. 18. (1)等大(2)右(3)不能不能(4)远视【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50 cm-30 cm=20 cm,像距v=70 cm-50 cm=20 cm,即u=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2)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 cm处,此时物距u=60 cm-30 cm=30 cm>2f,则f<v<2f,即像距在10~20 cm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3)固定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45 cm处时,u=50 cm-45 cm=5 cm<f,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4)将光屏向左移动,减小了像距,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相当于物距增大了,则该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力提升1. 身前远离2.缩小远3. 如答图所示第3题答图4. A【解析】由题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焦距等于二分之一物距,等于10 cm,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将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5. D【解析】由图知,u<v,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蜡烛燃烧了一段时间,烛焰下移,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B错误;由图可知:u =3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45 cm,所以f<30 cm<2f且45 cm>2f,解得15 cm<f<22.5 cm,所以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u=15 cm<f,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不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C错误;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若只向右移动透镜,当u>2f, f<v<2f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若只向左移动透镜,当f<u<2f,v>2f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D正确.故选D.6. (1)远离放大(2)15 cm<f<20 cm(3)虚【解析】(1)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10 cm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承接到像,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2)由图可知,u=40 cm>2f, f<v=30 cm<2f,解之得,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15 cm<f<20 cm;(3)当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2 cm时,此时u<f,该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核心素养提升1. 缩小抽水【解析】根据图示,像距小于物距,即烛焰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即增大了物距,要使成像位置与原来一样不变,即要增大焦距,减小水透镜的凸度,即要抽水.2. 实像投影仪【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可知该像为实像,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3. A【解析】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故甲透镜的焦距为20 cm.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说明物距小于甲透镜的焦距,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乙透镜的2倍焦距,即20 cm>2f乙,解得f乙<10 cm.A图中焦距小于10 cm,故A正确;B图中焦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故B错误;C图中焦距等于20 cm,故C错误;D图中焦距大于20 cm,故D错误.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
姓名________
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 如图1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
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如图2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选填“近视”
或“远视”)眼,若需矫正视力,他应配
戴的眼镜镜片是____________透镜。
3.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
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
___________镜来矫正。
小军将一种新型
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3所示,镜片A
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
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4.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4(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4(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图。
5.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看物体越清楚。
6.显微镜是由和两组凸透镜组成。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的像。
目镜使“物体”成、的像。
7.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的像。
目镜使“物体”成、的像。
8.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大于焦距 B小于焦距
C.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9.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
A.会聚更多的光,成像更明亮
B.增大视角
C.成像更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
____________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维生物;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5,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则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倍.
图1
图2
图3
图4
11.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书上,通过眼镜看到书上的图形如图5所示,则这个眼镜是 (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12.某同学在学习“眼睛”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6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是________和应用______矫正. 1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___和_________,如图7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________及矫正视力需要戴的透镜种类是________. 14.人用眼睛观察物体,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如图8所示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树
就相当于图中的蜡烛,人眼睛的 就相当于凸透镜, 就相当于光屏.这棵树在人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15.如图9所示是光线经过眼镜进入人眼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人患的是远视眼 B.此人患的是近视眼 C.此人的眼镜是起发散作用的 D.此人的眼镜是近视眼镜 16.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
三角形,如图10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17.将手紧靠在一个盛满水的球形烧瓶背后,你将看到的是( ) A.手的放大的虚像 B.实际的手 C.手的等大的实像 D.手的放大的实像
18.如图11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图中的( )
19.放映幻灯片时,想要得到更大的像,应使幻灯机向银幕_______些,幻灯片_______镜头(填靠近或远离)。
20.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
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恰为50mm D.略大于50mm 21.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 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如图12所示。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