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大一统

合集下载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概念解读: “大一统”不仅是疆域上的“大统一”,更是指中央加强对国 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 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问题一: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 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2.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到维护和 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2.地方豪强问题 政治: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
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加强经济管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1.诸侯王国问题 政治:实施“推恩令” 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 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作用: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多小推侯恩国令,”侯的国妙不处诸王再:属通侯 国于过王“国推管恩理”,这诸侯王国而种归相中侯侯侯对央和国国国直缓接的统方辖式的,郡原侯侯诸王管来国国侯国理的。王侯侯侯侯国国国国国被分割成许
——摘编自黄现璠《汉代学术思想之三变》
哪家思想才能适应统治者当下的统治需要?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 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
尊崇儒术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文化:尊崇儒术

初一历史下册《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课件新人教版

初一历史下册《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课件新人教版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认为•开共运禹河论造功福不后较代,多功。大于过
,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 与大禹治水相比。

•4、作用
•积极: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 (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消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 极: 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隋唐 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了解历史
•(四)成就——大运河的开通
•政治目的 •经济目的
•1、目的•:加强南方的控制,便利粮食、布帛的北运。
•2、重要地点:中心( •洛阳 ), • 南起( •余杭 )、北至( •涿郡 ), • 全长( •两千多千米 )
重建统一 •2、隋朝的统一:589年
•3、大运河的开凿:(洛阳,
余杭,涿郡)目的、意义
•第一课 统一国家
的重建
•二、隋朝的覆灭:•(暴君隋炀帝,江都) 618年
•三、唐朝的建立:•618年 李渊 定都长安
•四、隋唐政•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治新格局:•(都是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 •三、隋唐政治格局
•了解历史
• 假如有一年,游牧在蒙古高原的一支游牧民族突厥族向唐
的朝制后•属北中订由•于部展对哪(哪边开敌个一隋境了之权一唐)发 紧 策 利个的三起 急 ? 机省三省了 讨 决 构管省进 论 策 负六辖指攻。制责部?,根订调哪制长据出兵三城唐来遣省燃朝之将?起的后,六了政,攻部烽治哪击指火制个敌哪。度机人六如,构?何哪负与部应 个 责?秦对 权 进它比来 利 行们较犯 机 审隶之 构 议,敌 负 ?有? 责 最

朱元璋对“天下一家”的追求

朱元璋对“天下一家”的追求

明朝是取代元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朱元璋北上伐元时,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强烈批评元朝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立国之初,朱元璋提出“复汉唐之旧”,以构建新的大一统格局,追求“天下一家”的社会秩序,这体现在他的内政、民族和外交政策等方面。

元朝从建国之初,就制订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政策,不同的族群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的负担等,都各不相同。

元朝在全国实行职业、户籍分等制,群体之间等级鲜明,差别明显,汉族人最受歧视。

元统治者的政治、宗教和民族等政策既落后又反动,带给广大百姓经济生活的困顿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压抑,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5万渡淮北上,发起对元朝的总攻。

在誓师大会上,朱元璋发布了著名的“讨元檄文”,明确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民族革命纲领。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统治下现实生活的不满,如果说还有宣传色彩的话,“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则反映了改革旧秩序、建立新政权的目标。

他同时表示,蒙古人和色目人“虽非华夏族类”,但同生于天地之间,如果有能知礼义,愿意做我臣民的,与将一视平等,强调了中华各民族之间新的平等关系。

徐达、常遇春按照朱元璋的作战计划统兵北上,所向披靡,元朝将领纷纷归降。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伐军即下山东,取汴梁,迫近大都。

1368年春正月,朱元璋就在徐达北伐的凯歌声中登上皇位,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

明太祖曾亲眼目睹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与压迫,他在《明太祖宝训》愤慨地抨击说:“元时任官,但贵本族,轻中国之士,南人至不得入风宪,岂是公道?”所以,明朝一建立,他马上宣布新的“天下一家”的政治追求和民族政策。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很早出现,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众建诸侯。

至春秋战国时,周室衰微,诸侯林立,但至战国诸子时代,思想家纷纷倡导“大一统”学说,此后大一统思想便成为历代王朝处理中央与边地关系的基本方向。

多民族大统一格局的开端

多民族大统一格局的开端

多民族大统一格局的开端
我国多民族大统一格局的开端是秦朝建立。

1、形成和初步发展:公元前221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即秦朝建立,汉朝初步发展。

秦朝巩固统一军事上的措施有北击匈奴、移民戍边;汉朝“大一统”,在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外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管辖。

2、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时期。

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立机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边疆地区、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3、新发展:元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了新发展。

元朝第一次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关系上,民族迁徙、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4、巩固: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明清在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新疆: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驻军;土尔扈特部回归)。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课件2024秋

3.汉武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
(1)推恩令: 内容: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 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 来越小。
(2)削爵、除国: 内容: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3)迁居:
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 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原因:当时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思想不 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而儒家忠君守礼 的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
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
课堂练习
1.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
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___C___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2. 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
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___A___
A.长安
B.洛邑
C.咸阳
D.阳城
3.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请 写出下列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① 诸侯王国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 强大。
② 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 还依附王公贵族。
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2.汉武帝之前的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果如何?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曾接受 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 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 “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叛 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 地方的控制。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The Model of New Unification in Modern China 作者: 韩向臣[1];李龙[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河南社会科学
页码: 34-4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7期
主题词: 新大一统;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要:古代中国创造了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造就了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光
辉历史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古典大一统模式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发展出以新型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制度为主要框架的新大一统模式。

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现代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科学发展。

新大一统模式已经历史地证明其优越性,但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仍面临风险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等方面的挑战。

高中历史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朝议制度 3.朝议制度 (1)概念: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 概念:丞相、 要务的方式。 要务的方式。 (2)评价: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 评价: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误;但在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但在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袭了秦朝的 4.“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 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 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 和司隶校尉, 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 制,对于稳固政权和防止地方分裂势力,意义 对于稳固政权和防止地方分裂势力, 重大。 重大。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 称号,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 皇帝”称号,自称 皇帝制度 的地位。 “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始皇帝” 2.中央官制 2.中央官制 (1)三公制:秦朝在中央设立 丞相、太尉和御史 三公制: 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 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 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系统。 (2)九卿制: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称之为 九卿制: “九卿”,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九卿” 如奉常、郎中令、卫尉等。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 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A.西周 解析 及运用。 及运用。 B.春秋 B.春秋 C.战国 C.战国 ( D ) D.秦朝 D.秦朝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六合之内 这句话说的是 A.夏禹实行“家天下” A.夏禹实行“家天下” 夏禹实行 C.周天子分封诸侯 C.周天子分封诸侯 解析 ( D ) B.商朝推行宗法制 B.商朝推行宗法制 D.秦始皇统一六国 D.秦始皇统一六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最新版:大一统秦汉政治(人民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最新版:大一统秦汉政治(人民版)

考点1、皇帝制度:
1、建立: 2、特点:
①皇帝独尊 ②皇位世袭 ③皇权至上
3、本质:君主丏制
(1)皇帝制度的确立
有什么特点?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它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下列建筑 能够充分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 国家最高权力,幵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 的政体。 丏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斱式,就是皇帝的个人丏断独 裁(体现的是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斱完全由 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体现的是中权 与地斱的关系)
(2)主观:
①思想基础:法家关亍建立丏制主义中央集权封
建国家的理论。 ②实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③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a:重用李斯、尉缭、王翦父子 b:兼幵策略:离间与军事进攻相结合、远交近攻
二、巩固大一统的措斲
1、政治上: 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军事上: 构筑有效的国防体系(北击匈奴收河套、 修筑长城和直道;南征越族、开渠设郡) 5、交通上: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3)统一岭南 : ①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平定岭南 ②在岭南置郡,实斲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③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4)开发西南 ①措斲:开辟了“五尺道”,幵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②“西南夷”(于贵地区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 政权版图。 2、意义: (1)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历史发 展进趋势。 (2)有利亍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 成(有利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 仲 舒
观点
举措
•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 不利? 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 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 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 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 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残的 暴农 统民 这 治起 是 。 义 我意 ,国 历 秦 沉 重史 朝 地上 第 打 的 击一 义 灭 了次 秦大 亡 朝规 的模
陈胜 吴广
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 (1)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 领导人:陈胜、吴广。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前往渔阳戍边途中,遇上了 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所以 ,陈胜、吴广决定举行起义。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建立政权: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 权,陈胜自立为王。张楚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 建立的政权,它的建立使起义军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 起义结果:起义军遭到秦军镇压,陈胜、吴广相继被 部下杀害。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西域都护府
西

新 的 大 一 统
政治
思想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推恩令” 汉武帝加强监督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战匈奴 张骞通西域 加强与南越、西南 少数民族的联系 汉武帝时西汉达到鼎盛 开疆拓土 民族交流
边疆、民族
当堂训练 A类
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 作用- 通道。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 玉门关是汉代建立的重要关口,在今敦煌县
城西北约九十公里的戈壁滩上
阳关是汉王朝在河西走廊上建立的两座著名关隘之
一,在今敦煌县城西南约七十公里的古董滩上
这是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东汉墓出土 的一件锦袍;它衣长1.23米,两袖通长 1.74米,因其织有寓意吉祥的“万事如意” 隶书字样,因此又称做“万事如意锦袍”。 锦袍用五种彩线织成;它窄袖、裙摆,为 典型的西域民族服装款式,但是布的质料 和纹样却是汉族特有的,因此,可以说这 是东汉时期各民族相互交融的产物。 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后, 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丰富了中原汉族人 民的生活。这是那时从西域 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它们 分别是:苜蓿、葡萄、石榴、 核桃
10.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皇帝的权 威,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 ( B )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颁布推恩令 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④加强监察制度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1.汉武帝时期,为解除北部边患,开始了反击匈 奴的战争,其中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D ) ①汉武帝 ②卫青 ③张骞 ④霍去病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②④
第二课




预习提纲
1、掌握秦末、西汉建立的主要概况。 2、知道汉初统治者巩固统一的措施。 3、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意见?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 央集权大帝国。 ○ 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嬴政
陈 胜 吴 广 起 义
文景之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前朝的政治制度: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如果你是汉高祖刘邦,你会选择什么样 的政治制度来迅速稳定形势?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汉高祖刘邦选择的是: A、西周:分封制
一些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无视皇帝的诏 令,有的甚至还谋夺皇位.
汉武帝感到诸侯王问 题的严重后,采取什 么措施?起到了什么 作用?还加强怎么样 的制度?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西) 汉朝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 刘邦
想 一 想


长安
俗话说:“打天 下易,治天下难” 如果你是西汉开 国皇帝,你想该 如何治理国家?
找一找,说一说:
汉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的景象 是怎么造成的? 2、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的? “休养生息”政策
你能说出此时的和亲与汉初 的和亲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着分析原因?
一 神秘的西域
“西域”,西部疆域的含义,狭义主要是指玉门关和 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西域也包 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玉门关
葱岭
阳关
时间- 公元前138年
0
第一次出使西域
原因-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路线-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
“滇王之印”金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 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 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 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 国王为"滇王",并赐"滇 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 金铸成,金印重90克, 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 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 出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 印的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 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 一个个有特殊地位的内臣。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得到汉武 帝 B 采纳的是儒家学者( ) A.孔子 B.董仲舒 C.荀子 D.孟子 B 5.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 )设 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6.西汉初年,对汉帝国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北方的游 D 牧民族( )
西汉国力不 足,相对匈 奴处于劣势
对匈奴的骚 扰西汉该怎 么办?
被迫采取 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效 果如何?
没从根本上解 除匈奴的威胁。 但大的冲突暂 时避免,为西1、西汉对匈奴“战”与“和”的结果怎 样? 2、西汉对匈奴又“战”又“和”的政策矛盾 吗?为什么?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 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 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和东汉(25 年 — 220年)两个前 后相继的阶段。
新的大一统
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 孝惠皇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 汉少帝刘恭(?-公元前184年) 少帝恒山王刘弘(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0年) 孝文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
汉朝大一统的措施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政治上: 武帝颁“推恩令” 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加强监察制度 加强皇帝的权威 政治大一统 适 应 思想大一统
思想上: 采纳董仲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取得决定性胜利 民族关系上: “和亲”政策 经营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 经营南方地区
2.“七国之乱”发生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C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C ) A.分封刘家子弟为王,巩固王国势力 B.平定“七国之乱”,削弱王国势力 C.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彻底铲除王国,削弱割据势力 D) 4.汉朝时期,最成功地解决了诸侯王问题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晁错 D、汉武帝
西汉与匈奴通 过婚嫁达到政治 联姻的实物见证
出君 王 阳更 唐 维 关尽 春羌 无一 风笛 故杯 王 不何 人酒 之 度须 焕 玉怨 门杨 关柳
唐 西劝
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 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 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 是和平友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的 和平。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 匈之间结束战争,安定边陲, 对加强汉与匈奴和好关系, 使呼韩邪后裔长期亲汉作出 了重要贡献。
刘邦封王 景帝平乱 推恩令
七国之乱
加强控制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以后,进 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武帝推恩 解除威胁 继续打击地方势力。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 诸侯 诸侯 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 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 中央 中央 侯国。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 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 诸侯 诸侯 弱。
当堂训练 B类
推恩令 ”,大大 1.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颁布“__________ 削弱了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采纳了董仲舒提 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加强了对人 儒学 教育, 们思想的控制;他还在全国大力推行________ 太学 ,在地方设立________ 官学 , 为此在长安设立________ 儒家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 这以后__________ 想。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A ) 领导的。 A.陈胜、吴广 B.洪秀全 C.黄巢 D.李自成 2.西汉初年,大量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希望以 次巩固自己统治的是( C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3.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王起兵反叛,历史上称 做( B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国之乱 D.七王之乱
7.呼韩邪单于多次向汉求亲,汉元帝把( D )嫁 给了他,成为千古的佳话。 A.文成公主 B.金成公主 C.蔡文姬 D.王昭君 8.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这一地区 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是在( A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前80年 C.公元60年 D.公元80年 9.汉武帝统治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C ) A、张謇 B、司马迁 C、张骞 D、董仲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