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高考模拟作文题的立意方向
模拟高考作文范文立意专家解析与高考作文范文素材积累

模拟高考作文范文立意专家解析与高考作文范文素材积累【写作技巧】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
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专家解析】1.自然圣地。
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2.历史名城。
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的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
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3.繁华都市。
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奋斗与拼搏,感受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
4.异国情调。
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2.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正世》)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寬《盐铁论地广》)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颧雀楼》)5.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6.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鲁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专家解析】这是一道仿照2022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任务性强,文化味浓。
2024高考作文模拟写作: “最大公约数”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

2024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最大公约数”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最大公约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共因子中最大的一个。
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社会,许多事情都可以“求最大公约数”,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上面的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以“最大公约数”为引子,从数学概念出发,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要求考生探讨“求最大公约数”在个人、团体、国家、社会等层面的应用及其意义。
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思辨性的题目,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的一个正整数因子。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共同性和最大性。
将“最大公约数”这一概念从数学领域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在诸多不同中寻求共同点,或者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
这种寻求共同点的过程,有助于增进理解、促进合作和解决问题。
题目中提到“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社会”,这提示考生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思考。
例如,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求同存异;团体在协作过程中如何找到共同目标;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社会在发展进步时如何凝聚共识等。
立意:在许多事情上,寻找共同点或最大公约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1、共同基础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和分歧。
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即共同的基础或利益,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而解决问题。
这一立意可以强调共同基础在促进和谐、推动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2、求同存异的智慧。
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求同存异是一种重要的智慧。
通过寻找最大公约数,我们可以在保持差异的同时,找到共同点,实现和谐共处。
这一立意可以探讨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和合作。
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参考立意及范文点评网络与围观

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参考立意及范文点评:网络与围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
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
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写作内容限制。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以上几种观点”做深度思考,离开所给言论材料行文则视为偏离题意。
前两种言论观点强调网络在舆情监督、信息沟通中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第三种言论反思网络围观现象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三则材料表面上是围绕网络这一大概念话题表达看法,实则写作范围限制性较强,不能扩大化地就网络带来的利弊泛泛而谈。
2.思维限制。
命题人设置的任务是要求考生回答对于“以上几种观点”的看法和思考,题目给出的是一个矛盾性的真实情境,考生要能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在多维度的比较中权衡斟酌,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或“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在选取一方进行阐述时,其他的两方也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
3.文体限制。
“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看法”,即写作者的见解、观点,“思考”侧重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前两种观点是正面肯定,第三种观点含有反面否定意味。
考生可从三种观点中任意选择一则或两则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础,形成可阐述的看法。
可肯定网络在舆情监督上的正面作用,亦可反思网络围观现象背后的心理本质,进而寻找对策,指明方向,着眼成长。
但行文中应该将正反两种观点结合来思考,就像是投身一场论坛,论事说理,以理服人。
2.联想思考自由。
考生在论证过程中联想运用时事新闻素材或历史事件是自由的,对材料的深度思考是自由的。
解题这是一道多则言论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科学理性思维,并检验考生的社会关注、社会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 “拙”与“巧”(附审题立意精讲及范文3篇)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拙”与“巧”【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
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注意本题目中实际上有四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材料一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拙”,一个“巧”,肯定拙,拙是褒义,批判巧,巧是贬义。
拙的含义是①搞科研不投机取巧,必须诚实。
②做学问不走捷径。
或者诚,不做假;静,不浮躁。
专注,不见异思迁等巧的含义是与拙相反。
用巧妙的手段谋取利益(多指不正当的)或躲避困难,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立名目,巧伪夸饰等。
材料二中有两个概念,一个“巧”,一个“蛮”,肯定巧,巧是褒义,否定蛮。
蛮是贬义。
巧的含义是做事要讲究方法,遵循规律,适时变通,所长避短等。
蛮的含义与之相反。
(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去硬干)写好这篇文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概念混杂,摆不好这四个概念的位置,处理不好这四者的关系,或者详略主次不当。
【立意示例】立意———存拙去巧。
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布局示例一(徐慕涵)论点:拙进拙成,行以致远。
分论点一:反驳贬义之巧,下场与愿望截然相反。
分论点二:那么我们要去巧存拙。
拙有两层意思,一是心之拙,二是行之拙。
心之拙是“正心诚意。
”分论点三:行之拙是踏实勤勉,不折不挠。
总结强调论点拙进拙成,行以致远。
布局二(闵曼青)观点:守拙前行分论一:拙功即勤功(名言+详例数学家吴文俊教授例)分论点二:拙功即慢功(名言+详例曾国藩)分论点三:我们要去巧。
2024届高考临考作文预测主题“面对困难与挑战”与“追求卓越成就”之间的关系 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4届高考临考作文预测主题“面对困难与挑战”与“追求卓越成就”之间的关系审题立意及范文【试题出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语文】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苏轼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本次高考模拟考作文材料属于名言警句类,通过引用苏轼与朱光潜两位名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与挑战”与“追求卓越成就”之间的关系。
这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强调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表达。
一、材料解读苏轼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话意味着要敢于面对最艰难的挑战,才能达到最远大的目标。
强调的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畏惧困难,而应勇于向高难度挑战。
朱光潜之言:“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从更广泛的生活层面说明,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日常生活,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克服懒惰,拒绝取巧,勇于面对并征服最艰难的挑战。
二、审题步骤与方法关键词提取:至难、至远、大成就、抵抗力最大路径、贪懒取巧。
归纳共性:两句话虽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一致,都指向成功需要克服困难、不畏艰难。
深入剖析:思考为什么“至难”能带来“至远”,以及“抵抗力最大”的路径为何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核心主题提炼:材料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主题——“克服困难与挑战是通往卓越成就的必经之路”。
角度选择: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面对困难的态度与方法,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的成就。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走在大道上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
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年2月22日)材料二: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
5位90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
“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
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
”一位市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摘编自《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年7月28日)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
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3.(一)审题:第一则材料选自人物通讯,展示的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袁隆平背后的勤勉敬业,朴实淡泊。
第二则材料摘编自一则消息,报道的是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感人事件,从中可以看到志愿军烈士做出的的巨大牺牲,以及人民对烈士的感激之情。
两则新闻的主角都是国家发展的杰出贡献者:志愿军战士打败侵略者,让中国“站起来”,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让老百姓肚子“饱起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练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汪曾祺在《谈一谈创作》里说:“作家与其作品中的人物有三种态度:一种是仰视的,另一种是俯视的,还有一种是平等的。
而我认为作家与人物要采取平等态度。
你不要有意去歌颂他,也不要有意去批判他,你只有理解他,才可能把人物写得亲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汪曾祺的创作观,由三句话构成。
第一句为是综述作家对作品中人物的三种态度:仰视、俯视、平等看待(平视)。
第二句和第三句话是汪曾祺自己的创作观,要平等看待(平视),不要用仰视与俯视的眼光来看待。
只有理解他,才能把笔下的人物写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汪曾祺所言是一种创作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
平等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一个崇高的社会目标。
《现代汉语词典》对平等的解释: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泛指地位相等,如平等互利、男女平等。
而在英语语境中,“平等”一词一般被解释为相等、同等。
可见,平等的基本含义是社会主体能够获得同等的待遇。
平等是一种最好的视觉方式,是一种抛却杂念而显现出的真诚、纯洁的人生态度。
能认同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也可看成是他人、社会、自然)的平等,不因身份地位差异而拜高踩低,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自信力的考验,是以平等姿态交流、以平常心去品评人的格调与心性。
真正的平等应该是相互的,是精神共同在场的双向流动。
它表现为人与人,人与世界间的相互敞开、接纳、承认和包容。
它超越了给予与被给予,支配和被支配的狭隘,它拒绝疏离、控制和虚伪,呼唤理解、沟通与真诚。
平等一些,人与人之间就和谐一些。
平等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客观公正地认识他人与其他事物,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以偏概全、是非不分,盲目自大、盲目自卑,往往都源于不能平等相待。
2025届高考语文原创下水作文【含审题、立意】 :超越:点亮人生的奋进之火

2025年高考模拟原创下水作文之3【含审题、立意】超越:点亮人生的奋进之火【原题呈现:湖北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中,日尕在预赛开始时落后,它奋起直追,不断超越,最终成为领先者;决赛中,日尕一路领先,当竞争对手想要超越时,它激发潜能,超越自我,成为草原之王。
正如日尕一样,超越他人和超越自我也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向前的重要推动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材料围绕赛马日尕展开,预赛中它从落后到超越他人,决赛中面对竞争压力又能超越自我最终夺冠。
关键句在于“超越他人和超越自我也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向前的重要推动力”,这明确了思考方向需围绕“超越他人”与“超越自我”展开,并且要探讨其与人生前进发展的关系。
【参考立意】1. 超越:人生的双轮驱动:阐述超越他人能让我们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超越自我则能突破自身局限,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升华。
二者相辅相成,如同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疾驰。
例如在学业竞争中,与同学竞争名次是超越他人,而不断克服自身的学习短板,如从惧怕数学难题到攻克难题,就是超越自我,二者结合才能促使学业进步。
2. 超越自我:内心的伟大征程:着重强调超越自我在人生中的核心地位。
尽管超越他人能带来成就感,但超越自我才是深度挖掘自身潜力的关键。
以体育运动员为例,他们在不断打破自己创下的记录过程中,实现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带来的是生命境界的提升和对自我认知的全新突破,是一种更具深度和持续性的成长动力。
3. 超越他人,砥砺前行的参照:突出超越他人的积极意义。
在社会群体中,他人是我们的参照系。
日尕在比赛中超越其他马匹,我们在生活中以身边优秀者为榜样,在事业、品德等方面追赶并超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汲取经验、磨练意志,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我,从而在人生旅途中稳步向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道高考模拟作文题的立意方向
特级教师李迪明
【文题展示】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10月10日,中国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如期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行。
首届《中国达人秀》前三名终于在亿万观众的见证下诞生。
刘伟从著名导演陈凯歌和《中国达人秀》形象大使蔡依林手中接过冠军奖杯,张冯喜和蔡岫勍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充满“小人物”的温情与乐观、拼搏与自强的“中国达人秀”受到好评,“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的口号让很多有理想、有才华的平民走上了舞台。
请以“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立意方向:
记叙经历——梦想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给我们追求的动力。
可以写一个“追求梦想”的故事,写出艰难曲折的过程,温情而乐观地表达自己的毅力和梦想。
抒发感情——梦想是火,能点燃熄灭的灯,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可以写一篇“相信梦想”的抒情散文,抒发相信梦想、顽强拼搏、平
凡人成就大梦想的豪情。
发表议论——梦想是灯,能照亮前行的路,但实现梦想要付出艰辛与泪水。
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从“现实与梦想”“行动与梦想”等关系中选择一种切入,展开论证。
展开想象——梦想是翅膀,能助你高高飞翔,奇迹总是因梦想而创造。
可以展开想象,写一篇“成就梦想”的议论性散文,谈胆识和魄力、执着和勇气……
【文题展示】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华裔教授蔡美儿成了美国最具争议的人物。
她出版的新书《虎妈战歌》在被美国媒体摘录后成为热门话题。
虎妈的观点被归纳为三点: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中国式的教育方法,触到了美国人的痛处: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不难想象终有一天美国要在全球的竞赛中被中国击败。
2010年9月27日,大洋彼岸却传来了奥巴马的声音:美国的教学质量正逐步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
前不久,上海15岁的在校生,接受全球最权威的学习素养测试,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名列第一。
对比美国学生在测评中的表现,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邓肯表示,
这是一个“警醒”。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美国学中国,中国该怎么办?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议论文。
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800以上。
立意方向:
1、从中国教育的优势,谈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要崇洋媚外,而要做好自己。
2、从中国教育的劣势,谈不要孤芳自赏,更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人之长。
3、从中美教育的互补性,谈不应一味赞美美国教育,也不应一味批评中国教育,而要互为镜像、互相学习。
4、从压力和动力的关系,谈辩证地看待解放孩子,不要伤其自尊心,也不要纵容懒惰,而要宽严适度,自强不息。
【文题展示】
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捐赠频率从年、季度到月,捐赠数量从企业利润的20%~30%,到50%~60%,再到95%。
2010年9月6日,这位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通过公司网站对外宣布“裸捐”——“死后财产全部捐赠”,再次将自己推到聚光灯下,成为“中国裸捐第一人”。
陈光标说“其实,我不做慈善也可以,如果我不捐出这十几个亿,
我只专心做我的企业,该缴的税缴了,员工就业也解决了,也是可以的;但中国有很多富人,没对社会进行回报,他们闷声发财,不知道用这些财富到底要做什么。
”“虽然我这样做,会得罪一部分富人,也会对一些富人带来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有了行动老百姓才能得到帮助。
”
继陈光标之后,9月9日,爱国者总裁冯军在其微博上表示将捐出全部个人财产,巨星周润发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与发嫂陈荟莲达成共识,死后将捐出99%的财产……
要求:请以“裸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方向:
1、面对慈善事业,每个富人都应是“陈光标”
2、乐善好施,散尽千金而不传后人
3、作为富人,绝不做财富的“守财奴”
4、富豪“裸捐”应成为一种常态
5、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6、能够成为富人无比幸运,能够回馈社会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