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散临床运用举隅
四妙散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症的临床应用

四妙散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症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
治疗组予四妙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左旋多巴片治疗。
观察2组的疗效。
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四妙散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症临床疗效确切。
标签:不安腿综合症;四妙散;不安腿综合症(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患者不断被迫敲打下肢以减轻痛苦,常在夜间休息加重,进而致患者严重睡眠障碍。
本病常继发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缺铁性贫血、尿毒症、糖尿病、帕金森病病者;西医多认为本病发病与血液循环障碍、内源性阿片释放、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铁缺乏等相关,治疗上以治疗原发病、镇静剂或美多芭[1]为主,考虑其不良反应,中医药辨证治疗应用较多。
临床采用四妙散加减辨证论治,疗效确切,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参照国际不安腿综合症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1.异常感觉:由于肢体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导致有运动肢体的强烈愿望,主要是下肢。
2.运动症状:患者不能入睡,不停运动肢体以缓解异常感觉。
表现为来回走动、或在床上辗转反侧。
3.症状在休息时加重,活动可以暂时缓解。
4.症状在夜间加重,深夜达到高峰。
1.2 一般资料40例均来自脑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
治疗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2—74岁,平均57.45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1.2岁;2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O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口服四妙散加减。
处方: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30g怀牛膝15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辨证加减:下肢闭痛者加独活、桑寄生;夜寐差梦多者加生龙牡,夜交藤;四肢乏力,精神倦怠者加黄芪、白术;2.2 对照组口服左旋多巴片50mg每晚一次睡前口服。
贾跃进应用四妙散验案举隅

薏苡仁 45g,土茯苓 30g,茵陈 30g,苦参 10g,白鲜皮
服.2019 年 9 月 3 日二诊:大腿根 红 疹,痒 甚,灼 热,纳
可,失眠,二 便 调,双 手 水 疱 减 少,舌 胖,脉 沉. 上 方 加
赤小豆 30g,服 法 同 前.2019 年 9 月 16 日 三 诊:全 身
痒明显好,未再发疹,遂不更方,随症加减再服 7 剂.
难愈、反复发 作、乏 力,乃 湿 邪 为 患 之 象,加 之 身 热、大
便秘 结、汗 出、舌 脉 等,提 示 热 象 较 著,故 可 从 湿 热 入
手.贾师认 为 “聚 而 不 散 谓 之 毒”,此 病 乃 湿 热 搏 结 于
皮肤聚而 不 散 而 成 疹 疮,故 诊 为 湿 热 酿 毒. 以 四 妙 散
化裁,投以大剂量苍术、黄 柏、薏 苡 仁 清 热 燥 湿;重 用 土
茯苓、茵陈、白鲜皮、金 银 花 等 清 热 解 毒,强 化 清 利 湿 热
之功,解其 疹 疮;“诸 痒 皆 属 于 风”,故 加 浮 萍 等 疏 解 风
热,解其瘙痒;合 欢 皮 解 郁 安 神,安 其 失 眠;枳 实、炒 莱
菔子 利 其 便 秘,通 腑 以 调 畅 全 身 气 机,亦 可 给 邪 以 出
上 蒸 ,中 焦 郁 滞 . 治 以 清 热 燥 湿 ,健 脾 退 热 . 处 方:苍
术 15g,黄柏 15g,炒薏苡仁 30g,黄芩片 10g,土茯苓
30g,滑石 15g(先煎),牡 丹 皮 15g,地 骨 皮 15g,茯 苓
20g,川牛 膝 12g,猪 苓 30g,生 麦 芽 30g.7 剂,颗 粒
15g,浮萍 15g,合欢皮 20g,金银花 20g,枳实 12g,炒
莱菔子 20g.7 剂,颗 粒 剂,水 冲 服,每 日 1 剂,早 晚 分
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27例临床观察

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27例临床观察目的:分析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四妙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四妙散;痛风;临床观察痛风长期发作可导致患者骨与关节破坏、畸形以及功能障碍,晚期还可能合并有肾炎、结石、高血压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阶段西医保守治疗多采用秋水仙碱,虽可取的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多。
我院采用四妙散治疗痛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19±26)岁,病程7天~20年,平均病程(86±42)年;受累关节位于第一跖趾关节患者为41例、踝关节6例、膝关节3例、腕关节2例、手指关节2例。
合并高脂血症5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4例,高血糖1例。
5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四妙散加减治疗,组方:黄柏10g,薏苡仁30g,川牛膝10g,苍术10g,威灵仙10g,丹皮10g,赤芍10g,防己10g,茯苓10g,麦芽10g。
如果为寒湿甚者去黄柏,加秦艽10g、独活10g,如果为湿热甚者加地龙10g、忍冬藤10g。
用水煎服,每日服用1 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对照组采用西药秋水仙碱治疗,首次口服lmg,之后患者可每隔1-2小时服用05mg,注意第一天总量应当控制在3mg以内,待患者疼痛缓解后每日剂量改为05mg。
四妙汤治验举隅

四妙汤治验举隅标签:四妙汤;阳萎;痹证;淫症四妙汤出自《成方便读》,是治疗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等的方剂,由苍术、黄柏、怀牛膝、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
笔者用治湿热下注的多种疾病,每获良效,滋举例如下。
1阳萎王某,男,23岁,于2010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婚后月余,阳事不举,夫妻和睦,不能交合,心情紧张,屡次失败。
诊见:体健丰腴,头晕头重,胸闷纳呆,大便溏结不爽,小便黄赤,阴茎柔软,不能勃起,四肢乏力,舌淡红,苔白腻,根黄,脉濡数。
证属湿热内蕴,下注阴器,宗筋松驰。
治以清热化湿,方拟四妙汤加味。
处方:苍术、牛膝、茯苓、薏苡仁各15g,黄柏、白术各10g,砂仁(后下)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夜间阳事勃起1~2次,纳增,尿清,效不更方,守方续进6剂,阳事举,举而坚,已能完成房事。
后以四妙丸以巩固疗效。
按:阳萎以虚论治者多。
本例从患者体质、症状看,属湿热下注,宗筋不用。
治以清热祛湿。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故拟四妙汤清利湿热为主,佐茯苓、白术、砂仁健脾化湿。
药证相合,效如桴鼓。
2痹证李某,男,25岁,于2010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下肢湿重,举步艰难,兼有双膝微痛,患病半年。
询其病因,睡卧湿地2个月,即出现上述症状,查体下肢无浮肿,舌边尖深红,苔薄白,脉濡缓。
证属著痹之证,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方用四妙汤加味。
处方:苍术、黄柏、萆薢、车前子(包)各10g,怀牛膝,滑石(包)、赤小豆各12g,生薏苡仁15g,络石藤15g,木通6g,独活6g,5剂,水煎温服。
复诊,下肢沉重减轻,膝痛未作,上方再进5剂痛愈。
按:痹证以致痛邪气性质不同而分类。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本例以湿为主,兼挟热邪,有明显感受外湿的环境条件,症状以下肢为主,符合《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理论,故拟四妙汤清热祛湿同时加用萆薢、车前子、滑石、木通、赤小豆以加强除湿之力;加用独活、络石藤以“风能胜湿”,通络除邪,方药相合,取效迅捷。
四妙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四妙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举隅作者:杨清杨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07期【摘要】四妙散以药少力专、疗效稳定、药性平稳而著称,是治疗湿热下注的代表方剂。
现代药理研究,四妙散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笔者在临床中化裁此方,治疗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四妙散;妇科疾病四妙散出自清·张秉成所著《成方便读》[1],是在《丹溪心法》二妙散(黄柏、苍术)的基础上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原方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两足麻痿肿痛。
笔者在临床发现,因四川地属盆地,妇科疾病多为湿邪为患,古云:“湿者土之气,土者火之子”。
薛生白亦云:“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热愈炽,湿得热而湿愈横。
”故湿能转化生热,热亦能转化生湿,湿热相合,难分难解,胶滞难化,更加不易速愈之病机[2]。
现将四妙散加减用于治疗湿热之邪所致妇科疾病,异病同治,变通应用,每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1 妇人腹痛王某,女,33岁,公务员,2012-5-20初诊。
反复下腹胀痛1年余,加重2个月,以左侧为重。
患者2年前曾患急性盆腔炎,经治疗基本痊愈,偶感下腹不适。
近1年又出现下腹胀痛,以左侧为甚,劳累后加重,未治疗。
2个月前和丈夫争吵后,感腹痛加重,连及腰骶,伴口干,心烦易怒,白带量多、色黄,偶外阴瘙痒,纳差,眠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平素月经规律,量多,色黯有块。
妇科检查子宫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增厚,压痛。
B超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为妇人腹痛,辨证为肝郁气滞,湿热瘀结证。
治宜疏肝行气止痛,清热化瘀除湿。
予中药四妙四逆红酱散加减:苍术12 g、黄柏20 g、薏苡仁30 g、川牛膝12 g、柴胡10 g、枳壳15 g、白芍30 g、草红藤20 g、败酱草20 g、丹参20 g、泽兰15 g、甘草6 g。
水煎服,日1剂。
并配合自拟灌肠汤: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各30 g,金银花、连翘、延胡索、丹参各20 g,紫花地丁25 g。
四妙散加减临证验案举隅

四妙散加减临证验案举隅
考希良;张艳艳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18)6
【摘要】四妙散是经典名方,适用于临床多学科疾病的治疗。
凡是属于湿热内蕴或者湿热下注的病证都可化裁应用。
对临床中运用四妙散加减治疗内科、皮肤科、口腔科、妇科、泌尿科的有效病例进行举例,以期同道共享。
【总页数】2页(P112-113)
【关键词】四妙散;验案
【作者】考希良;张艳艳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武权生教授用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举隅 [J], 王芳
2.姚氏薄槟散加减治疗小儿积热证验案举隅 [J], 唐伟华;钱丽花
3.二妙散临证验案举隅 [J], 考希良;刘喆
4.四妙勇安汤合四妙散加味治疗反复下肢丹毒验案举隅 [J], 白志刚;陈新;雒玉辉
5.四妙丸临证验案举隅 [J], 罗尊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妙散加减临床验案3则

四妙散加减临床验案3则
马淑霞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1(26)12
【摘要】四妙散是在经典方二妙散基础上加牛膝、薏苡仁而成.方中黄柏清热燥湿为君,苍术燥湿健脾为臣,牛膝补脾胃强筋骨,活血通经,兼可引药下行,同时为佐使药,薏苡仁渗湿泄浊,导湿热从小便出为佐药.全药以清热利湿、活血为功效.临床用于治疗丹毒、脚气、带下等,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总页数】1页(P2533)
【作者】马淑霞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康复医院郑州4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观察
2.四妙散加减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3.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下肢DVT 的临床观察
4.四妙散加减方内服联合双黄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滑膜炎的临床观察
5.四妙散加减临证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妙散的标准配方

四妙散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剂,药物组成有苍术10克、牛膝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10克,这4种中药,一般情况下等量配伍就可以。
四妙散是比较常见的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健脾和胃、祛风除湿、理气解郁以及清热利湿和润肺平喘的效果。
1、健脾和胃:四妙散能达到比较好的健脾和胃效果,可以用于脾胃功能不好所引起的腹部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的症状,同时对于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健忘失眠等症状,也能起到缓解效果。
2、祛风除湿:四妙散能起到祛风除湿的效果,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得到修复,用于改善痛风或者关节经络阻碍引起的肿胀和疼痛感。
3、理气解郁:四妙散能达到比较好的理气解郁的效果,用于活血化瘀,疏通全身的经络。
4、清热利湿:四妙散能达到比较好的解表降温效果主要应用于女性黄白带所引起的下焦湿热等症状,能达到清热利湿作用。
5、润肺平喘:四妙散能达到润肺平喘的效果,用于缓解咳嗽痰多所引起肺部不适症状,可以起到清肺的作用,让咳嗽咳喘恢复。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2日 。 半 月 前 左 侧 背 部 起 一 粟 粒 大 白疱 , 痒 诉 微 痛热 , 自行 挤 破 后 诸 症 加 重 , 胀 色 红 , 速 蔓 延 , 肿 迅
某 院 以蜂 窝组 织 炎 治 疗 , 无 好 转 。 发 热 3 。 症 现 9C,
陕 西 中医 2 0 0 2年 第 2 3卷 第 8期 细 数 。化 验 尿 糖 ( + ) 证 属 脑 疽 气 阴 两 亏 , 虚 + 。 正 不 能 托 毒 于 外 。治 宜 补 气 活 血 , 阴 清 热 。处 方 : 滋
当 归 2 g, 芪 5 g, 花 、 参 各 3 g, 草 l g 0 黄 0 银 玄 0 甘 O,
丹 以朱 珀 粉 、 铁 落 、 珠 粉 代 之 , 珀 粉 、 铁 落 生 珍 朱 生
以 中病 即止 为 原则 , 拘 以 病 , 得 疗 效 。 不 获
( 稿 2 0 — 30 } 回 2 0 — 50 ) 收 0 20 — 5 修 0 20 — 8
沙 参 1 g。 日 1付 , 煎 服 。 输 全 血 2 0 。 5 每 水 另 0 ml 外 治 : 烂 面 掺 五 五 丹 , 太 乙 膏 , 周 以葱 根 水 调 溃 贴 外
至今 年 入 冬 以来 诸 症 加 重 , 肿 溃 烂 , 痛 彻 夜 难 脚 剧
银 花 各 3 g, 草 、 0 甘 陈皮 各 l g O 。溃 口掺 七 三 丹 , 贴
太 乙膏 , 服上 药 1 又 2付 , 肉渐 脱 , 肉渐 生 , 腐 新 诸 症 消 失 , 服 中药 , 掺 五 宝 丹 贴 太 乙 膏 而 口敛 。 停 仅 2 脑 疽 王 某 , 4岁 。 宿 有 消 渴 病 史 , 6 诉
服 。溃 口掺 五 宝 丹 , 乙 膏 , 理 半 月 而 痊 愈 。 太 调 3 肠 痈 陈 某 , , 6岁 。 半 月前 患 “ 女 2 诉 急 性 化 脓 性 阑 尾 炎 ” 某 县 医 院 劝 其 手 术 治 疗 , 人 , 病 因怀孕 而拒 绝 , 西药 调 治腹痛 减 轻 , 热 已退 , 经 高
金 黄 散 敷 之 , 日换 药 1次 , 方 连 进 1 每 上 2付 , 热
退 , 止 , 消 , 痛 肿 自汗 , 口渴 、 躁 皆 瘳 , 肉渐 脱 , 烦 腐
四妙 散 临 床 运 用 举 隅
河 南省 中 医院 ( 5 0 2 李 中玉 4 00)
新 肉渐 生 , 多 稀 薄 , 淡 红 、 薄 白 , 沉 细 。化 脓 舌 苔 脉 验 血 常 规 属 正 常 范 围 , 验 尿 糖 ( 。毒 邪 已去 , 化 +) 正 气 渐 复 , 拟 上 方 出 入 : 归 、 芪 各 1 g 银 再 当 黄 5, 花、 草、 甘 白术 、 苓 、 参 各 l g 云 党 O 。每 2 l付 , 煎 d 水
四妙 散 载 于 《 科精 要 》 有 当归 、 芪 、 花 、 外 , 黄 银 甘 草所组 成 , 有 补气 活血 、 热解毒 之功 能 , 具 清 适 用 于 痈 疽 气 虚 血瘀 而 毒 邪 不 能外 泄 之 证 。笔 者 运 用此方施用 于临床疗效颇佳 , 将验案介 绍如下 。 兹
但 右 下 腹 一 包 块 不 消 , 邀 余 诊 治 。刻 诊 : 下 腹 故 右
仍 有隐隐胀 痛 , 日晡 发 热 , 则 汗 出 , 怠 乏 力 , 动 倦 右
下 腹 麦 氏 点 可 触 及 一 肿 块 约 6 m ×5 m, 界 较 c c 边
面 黄 体 瘦 , 气 懒 言 。 侧 背 部 一 平 塌 散 漫 肿 块 约 少 左
6 g, 酱 草 1 g, 草 1 g, 日 1付 , 煎 服 。外 0 败 5 甘 O 每 水
用 葱根 水调 芒硝 lO 金 黄 散 5g敷 于包 块处 , O g, 0, 每 日换 一 次 。经 上 法 治 疗 1 d 肿 块 消 失 , 症 皆 4 , 诸 除, B超 查 未 见 包 块 。 4 脱 疽 周 某 , , 8岁 。诉 1年 前 左 脚 男 4 发 凉 怕 冷 , 歇 跛 行 , 之 疼 痛 , 某 院治 疗 好 转 , 间 继 经
清 , 软外 硬 , 之 出少 许稀 薄 脓 液 , 淡 红 、 内 挤 舌 苔 黄 , 沉 数 , 属 正 虚 邪 盛 , 不 外 泄 , 内 陷 之 脉 证 治 解 当归 1 g, 5 黄
芪 3 g, 花 9 g, 草 l g。 日 1剂 , 煎 服 。 0 银 0 甘 O 每 水 外
治 : 麻 下 #字 切 开 引流 , 五五 丹 , 太 乙 膏 , 局 掺 贴 每
日换 药 2次 。 药 6付 后 肿 消 局 限 于 溃 烂 面 , 出 上 脓
稠厚 , 不发热 , 淡红 、 薄黄 , 已 舌 苔 脉沉 稍 数 。毒 热 已减 , 气 渐 复 , 有 转 机 , 正 病 上方 出入 : 归 、 芪 、 当 黄
维普资讯
72 5 舌 脉 象 的 观 点 , 临 床 中 见 证 如 斯 或 或 然 如 斯 且 在
与精 神 情 志 相 关 , 机归 于 本 证 , 理 涉 及 心肝 脾 病 病 三 脏 即 以本 方 加 味 治 疗 , 中人 参 以党 参 代 之 , 方 铅
1 c ×l c , 如 覆 盘 , 色 暗红 , 间 溃 烂 数 十 8m Om 形 皮 中
口 似 黄 豆 大 , 有 黄 白 色 脓 栓 , 如 蜂 窝 , 场 不 嵌 状 护
清, 滑, 光 中等 硬 , 痛 明 显 , 质 淡 红 、 薄 黄 , 压 舌 苔 脉 沉 滑 而 数 , B 超 提 示 : 性 包 块 5 c ×4 mm 。 作 液 5m 6 证属肠 痈 已酿脓 , 虚 邪亦 弱 , 宜 补气 活血 , 正 治 解 毒 散 结 。处 方 : 归 2 g, 芪 、 英 各 3 g, 花 当 0 黄 公 0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