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评审报告(设计输出)

合集下载

设计验证、输出及确认

设计验证、输出及确认
-0305-2005
□ 专 业 技 术 方 案 已 经 部 室 /分 院 进 行 评 审 , 并 且 评 审 意 见 已 在 设 计 中 实 施 ; □设计深度、设计文件完整性和主要设计特性符合要求;设计文件标识符合规定; □有可靠的计算依据(计算书); □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要求; □ 设 计 、 验 证 ( 校 审 ) 已 完 成 并 签 署 ; ( 电邮发送时,设计校审人可在此签署)R2 □ ( 副 ) 主 任 /主 工 签 字 : 设计经理: □设计输入已经评审; □ 设 计 文 件 符 合 合 同 /项 目 执 行 计 划 ( 开 工 报 告 ) 要 求 ; □重大技术方案已提请评审且已在设计中实施评审意见; □ 设计经理签字: 副总经理(或项目经理) 日期: 日期:
设计文件验证(校审)记录
CDM008-0305 表 1 项目名称 文件名称 设计人 序号 校 专业 审 意 见 编号: 设计阶段 档 案 号 第 页 共 页
修改情况验证
校核人:
日 期:
校核人: 日 期:
审核人:
日 期:
审核人: 日期:
修改标记:R 设计输出文件汇签评审记录表 CDM008-0305 项目名称 项目代号 文件名称 (或 输 出 文 件 清单的编号) 专业名称 设 计 部 室 /分 院 : □采用的标准规范是有效的; 专业负责人 设计阶段 表 2 R2 编号:
签字:
日期:
注 : 1 ) 符 合 的 划 “ √ ” ; 不 符 合 的 划 “ ×” ; 而 不 适 用 或 不 需 要 评 审 的 则 不 选 。 2) 本 记 录 专 业 部 室 和 设 计 经 理 各 保 存 复 印 件 一 份 。 3) 如 评 审 签 署 者 为 非 ( 副 ) 主 任 /( 副 ) 主 工 以 上 人 员 时 , 则 需 事 先 经 授 权 。 4) 对 前 期 咨 询 工 作 成 品 , 专 业 部 室 栏 由 前 期 室 签 署 ; 对 初 步 设 计 成 品 , 专 业 部 室 栏 由项目管理部签署;这两种成品输出需经副总经理批准。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关系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关系
设计评审、验证、确认之间的关系
设计评审
设计验证
设计确认
目的
评价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
证实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证实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对象
各阶段的设计结果(如文件、图样、调研开发报告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计输出(如计算书、图样、样本等)。
通常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样品。
时机
在设计的适当阶段
当形成设计输出时
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或生产和服务实施之前。。
方式
会议、文件传阅等
计算、试验、对比、服务项目预演等。
试用、模拟等。
参与人员
与设计有关的职能的代表。
通常由实施设计活动的人员参与,必要时顾客参与。
通常需要顾客或能代表顾客的人员参加。

APQP五阶段输入输出一览表

APQP五阶段输入输出一览表

1.设计目标(设计任务书) 2.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3.初始材料清单 4.初始过程流程图 5.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清单 6.产品保证计划 7.管理者支持
1.项目进度计划 2.成本目标 3.产能计划 4.风险评估 5.合同/可行性评审 6.主要联系人名单
第 二 阶 段
产品设计和开发
1.制定设计的功能和特 性 第一阶段的输出 2.着重审查功能要求 3.评估可能的加工问题 4.评估产品安全性
1.对输出进行评价 第四阶段的输出 2.SPC的应用进行评估
APQP第一阶段:计划与确定项目,对应的是PPAP资料识别; 第二、三阶段产品、过程设计开发与验证,对应的是PPAP启动及PPAP资料准备与评审; 第四阶段:产品与过程确认,对应的是PPAP交付物提交; 而SOP(批量生产)对应的是PPAP的批准。
APQP五阶段输入输出一览表
阶段 阶段名称 目的 主要输入
1.顾客的呼声 —市场调研 —保修记录和质量信息 —小组经验 2.业务计划/营销策略 3.产品/过程指标 4.产品/过程设想 5. 产品可靠性研究 6.顾客输入(技术协议/合 同)
主要输出
附客需要 2.策划一个战略项目
1.设计FMEA小组的输出 —设计FMEA —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 —样件制造——模拟生产 —图纸和规范 2.APQP小组的输出 1.设备清单 —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 2.工装图纸 —在关键/重要产品和过程 3.工装清单 特性上取得一致 —量具/实验设备要求 —样件控制计划 —小组可行性承诺 —管理者支持 1.包装标准(内) 2.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 3.过程流程图 4.场地平面布置图 5.特性清单/特性矩阵图 6.过程FMEA 7.试生产控制计划 8.过程作业指导书 9.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10.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11.包装规范(外) 1.试生产 2.测量系统评价 3.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4.生产件批准 5.生产确认试验 6.包装评价 7.生产控制计划 8.质量策划认定 9.管理者支持 1.减少变差 2.顾客满意 3.交付和服务

产品开发流程各个阶段输出文件

产品开发流程各个阶段输出文件
产品模型
产品外观专利申请
《产品方案书》
《产品企划案》
《产品推广方案》
C1阶段评审
产品经理
《产品外型效果图》
《产品外型结构模型图》
《产品方案书》
《产品企划案》
《产品推广方案》
《设计评审报告》
设计准备
项目经理
《产品企业标准》
《产品规格书》
《产品外型效果图》
《产品方案书》
《设计评审报告》
详细设计
开发部
《产品企业标准》
《试产方案》
《试产命令》
试产机器
生产情况汇总
中量试验证
品质部
试产机器
《QE测试方案书》
《产品企业标准》
《产品规格书》
测试报告
中量试总结
工程部
测试报告
生产情况汇总
试产总结纪要
出货评审
品质部
试产总结纪要
出货评审纪要
试销
营销部
出货评审纪要
试销报告
项目结案
产品经理
《试产总结纪要》
《试销报告》
《项目结案报告》
开发试制准备
开发部/供应部
《整机联调记录表》
《新品元器件联络单》
《关键元器件清单》
《电磁兼容关键件清单》
《新材料认证报告》
《备料清单》
开发试制
开发部
《产品企业标准》
《产品规格书》
《整机联调记录表》
《新品元器件联络单》
《关键元器件清单》
《电磁兼容关键件清单》
开发样机
《样机装配记录表》
《开发BOM》
《关键工艺说明》
软件整体框图、模块框图、源代码
机械设计图纸
研发部

APQP各阶段输入及输出流程图(含输出资料清单)

APQP各阶段输入及输出流程图(含输出资料清单)
控制计划检查表
4.8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认定
产品质量策划总结和认定报告
管理者支持
管理者支持
五、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批量生产
生产计划表
5.1
减小变差
Xbar-R控制图
5.2
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度指标统计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5.3
交付和服务
产品交付绩效统计表/顾客服务反馈记录表
持续改进
3.3
过程流程图
过程流程图
过程流程图检查表
3.4
车间平面布局图
车间平面布置图
车间平面布置检查表
3.5
特性矩阵图
特性矩阵图
3.6
PFMEA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PFMEA检查表
3.7
试生产控制计划
(试生产)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检查表
3.8
作业指导书编制
作业指导书
3.9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3.10
工程规范
2.8
材料规范编制
材料规范
2.2
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设计
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设计
2.5
制订样件控制计划
样件控制计划
样件控制计划检查表
编制样件制造计划
样件制造计划
样件制造及确认
样件检验和确认记录表
2.3
产品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记录
2.4
产品设计评审
设计开发评审表
工程图样确认
工程图样确认表
工程规范确认
工程规范确认表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制定生产线平衡分析计划
生产线平衡分析计划
指定生产过程确认计划

产品设计评审报告(一)

产品设计评审报告(一)

产品设计评审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针对产品设计的评审报告,本报告通过对产品设计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了对产品设计的综合评述,并对设计中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此次评审报告,可以全面了解产品设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方案。

正文内容:一、设计目标及需求评估1.1 产品设计目标的明确性1.2 需求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1.3 针对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二、功能设计评估2.1 核心功能的实现与优化2.2 用户操作流程的合理性2.3 功能模块之间的协调性和无冲突性2.4 系统性能稳定性和容错性2.5 多平台适配和兼容性三、界面设计评估3.1 用户界面的易用性和友好性3.2 色彩、字体、图标等视觉元素的协调性3.3 界面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3.4 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界面差异化设计3.5 多终端设备的界面适配和统一性四、交互设计评估4.1 用户操作的简洁性和便捷性4.2 操作反馈的及时性和明确性4.3 导航设计的合理性和易理解性4.4 用户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4.5 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和可定制性五、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评估5.1 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和风险评估5.2 用户隐私保护的合规性和安全性5.3 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性的保障5.4 鉴权和访问控制的有效性和严密性5.5 对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总结:通过对产品设计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些设计上的优点和不足。

其中,设计目标明确、用户需求分析全面、界面设计美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然而,还存在功能模块协调性不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在后续的设计中加强功能之间的协调性,提升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程度,以达到更好的产品设计效果。

产品开发流程各个阶段输出文件

产品开发流程各个阶段输出文件
《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
立案评审
产品经理
《新产品需求规划表》
《立案通知书》
2
1
建立项目计划
项目经理
《市场调研报告》
《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
《新产品需求规划表》
企业标准制订
项目经理
《新产品需求规划表》
《项目计划》
《产品企业标准》
《产品规格书》
概念设计
开发部/市 场部
《新产品需求规划表》
《立案通知书》
《产品外型效果图》 《产品外型评审报告》 产品模型
《批量生产计划》
生产工程师
认证启动
认证机构
认证证书
试生产阶段评审
项目组
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试生产阶段评审》
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产品研发阶段项目要求文件
流程
主导部门
输入
输 出
阶 段
内容
1

1
新产品开发流 程
市场部
市场信息、上游供应商技术 信息、渠道资源、客户/产品 和生产系统运作情况等信息
《新产品需求规划表》
阶段
事件
事件主体输岀表单
表单填写
1、概念阶 段
提岀新产品调研需求
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开展调研工作
调研小组
《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部
技术方案、开发计划、项目预算
研发部
《技术可行性计划及报告》
研发部
成立开发团队
概念阶段评审
项目组
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2、设计阶 段(输入)
产品市场需求更新
调研小组
《市场需求分析》
项目组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完整性及评审规范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完整性及评审规范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完整性及评审规范
1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设计开发全部过程中所需要文件的完整性及评审要求。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产品设计开发输出文件的完整性及评审管理。

3要求
3.1产品设计开发输出的文件应完整、成套、统一、正确、清晰。

3.2产品设计开发输出文件的格式应统一、规范。

3.3产品设计开发输出的文件经各级签字完善后,应按阶段将原件装订成册并归档。

3.4产品在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应输出文件的完整性及评审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产品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完整性及评审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合理,按规定正确选用设计标准文件。
3、产品图纸、工艺过程卡正确,材料选用恰当,结构设计能满足API 6D的要求。
结论:设计开发输出评审通过,输出文件可按程序发放实施。
备注: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Rev:B/O
河北省承德高压阀门管件厂
会议记录编号:技20030411-01
翁兆德
工艺技术科
科长
冷新才
工艺技术科
副总工
史振清
生产供应科
科长
评审内容:
1、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要求?
2、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按规定选用设计标准?
3、产品图纸、工艺过程卡是否正确?材料选用是否适当?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评审结论:
1、设计输出的内容能正确地、完整地满足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要求。
参加求?
2、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按规定选用设计标准?
3、产品图纸、工艺过程卡是否正确?材料选用是否适当?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经过认真审查后一致认为:
1、设计输出的内容能正确地、完整地满足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要求。
2、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合理,按规定正确选用设计标准文件。
会议主题:针对API 6D钢制闸阀Z40H-150Lb NPS3设计输出进行评审。
日期:2003年4月11日
地点:厂会议室
主持人:邵家相
参加人员:张明霍林俊冷新才史振清战永富刘福成翁兆德
会议内容
会议在评审负责人的组织下,工艺技术科就API 6D Z40H-150Lb NPS3钢制闸阀向会议提交全套的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并做了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要求和设计及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进行说明,解答了有关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与会人员对API 6D Z40H-150Lb NPS3钢制闸阀输出文件按照评审规范及评审内容:
河北省承德高压阀门管件厂
设计评审报告
Q/CF.JL0703.05编号:JL0703.05-04
项目名称
API 6D钢制闸阀
型号规格
Z40H-150Lb NPS3
设计开发阶段
设计输出
负责人
邵家相
评审人员
部门
职务
评审人员
部门
职务
邵家相
厂部
总工
战永富
质检科
科长
张明
厂部
生产厂长
刘福成
销售科
科长
霍林俊
厂部
销售厂长
3、产品图纸、工艺过程卡正确,材料选用恰当,结构设计能满足API 6D的要求。即阀门总体设计、结构长度和连接法兰符合API 6D规范及相关标准;主体零件设计合理,阀体最小壁厚及阀杆直径均符合标准要求;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全按照《阀门设计手册》的相关公式、参数进行,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结论:设计输出的各项内容、文件、法律法规均符合设计程序的规定与要求,能保证API 6D钢制闸阀Z40H-150Lb NPS3样机制作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负责人可进行下阶段工作,设计开发输出评审通过,输出文件可按程序发放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