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复习资料要全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整理)课件PPT

普通话词汇来源之一:外来词
引擎、引得、伊蚊、伊甸园、阎罗、犹 太、幽默、英寻、英特耐雄纳尔、英里、 英吨、武士道、雪茄、瓦斯
萨其马、手鼓、蒙古包、芦笙、坎儿井、 坎土曼、哈达、戈壁、八角鼓、敖包
普通话词汇来源之一:行业语
手术、阿Q、案例、把脉、药方、暗 器、八国联军、把舵、百科全书、病 毒、扮演、
众
反衬
慕 名 利 洁
莲:予
君子 (清高坚守) 托物言志
身 自 好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 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4、“菊”和牡丹分别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要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正衬莲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 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菊:陶渊明 隐逸者
(孤傲避世)
鲜 正衬
不
爱
莲 说
牡丹:世人(庸富俗贵逐者利)
贞烈:
封建礼教中指妇女坚守贞操,宁死不屈。 (《现汉》三版)
徭役:
古时统治阶级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现汉》三版)
普通话词汇来源之一:方词语
嘴头、孖仔、着棋、茁实、砖头、转年、 值更、争嘴、诈尸、灶头、糟践、邮花、 棒冰、钵子、不赖、拆烂污、打牙祭、 辰光、冲凉、樟脑丸、扎猛子、灶披间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课件

写作特点:
一、托物言志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内外的情景的描写, 论证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操和高洁傲岸的道德品质。 《爱莲说》通过对莲可贵品质的赞美,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 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 二、运用了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 《陋室铭》运用了类比、对偶、反问等手法。 《爱莲说》则由始至终以“菊之爱”正面衬托 “莲之爱”;以“牡丹之爱”反面衬托“莲之爱”。
香远益清 益 精益求精 受益匪浅 宜乎众矣 宜 因地制宜 权宜之计 事不宜迟
更加 更加 好处
应该、应当 适合 适合 应该、应当
内容梳理:
(一) 引出中心: 正 面 实 写
陋室铭
设喻类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环境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交友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
2.读《爱莲说》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 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 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ຫໍສະໝຸດ 揭示中心 (二) 陋室不陋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傲 岸
反面虚写:
(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 引古贤自况: (三) 总结全文 反问点题: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以《爱莲说》和《陋室铭》为例,复习托物言志

请你给你指点迷津: 如果删去《陋室铭》“苔痕上阶 绿……无案牍之劳形”,或者删去 《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部分内容,你能读出作者想表达 怎样的操守和志向?
正如作者所说:“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番。”说说你最爱的 一种花,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 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
作业布置: 借助《爱莲说》巩固复习衬托 手法的运用。
以《爱莲说》和《陋室铭》为例 复习托物言志
齐读《爱莲说》,作者写了哪 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 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作 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 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 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 就做“托物言志”。
自由朗读《陋室铭》,作者托 何物,言何志?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 文言文专题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题一,《桃花源记》1.本文作者为(朝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2.本文以为线索,按照顺序,把、、、的曲折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通假字便要还家:“”,读音为,通“”,(解释)。
4.5.6.(1)复前行,欲穷其林。
(2)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 理解探究(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4)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10)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9.迁移拓展(1)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3)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二,《陋室铭》1.本文作者为(朝代)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进步思想家。
2.作者以的写法,通过对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为了表达作者。
3.4.语句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5.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三,《爱莲说》 1.本文作者为(朝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
2.作者以“”自喻,借,表达自己。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梳理

《陋室铭》一、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四、《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一词多义: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鲜:少(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中考链接一、(2011•安徽省芜湖市)【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篇名篇,以极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这篇文章以贬义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住所,表达了作者对财富与地位的淡漠态度和追求精神生活的主张。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来比喻自己的住所。
这里的山指的是大山,也可以理解为宏伟壮丽的建筑。
作者暗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不豪华,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追求真理和卓越品质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作者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进一步比喻自己的住所。
这里的水可以理解为深邃的河流,也可以理解为豪华的装潢。
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不看重外在的现象,而注重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丰盈。
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中,作者明确指出他所居住的地方虽然简陋,但内心却充满美德和智慧的气息。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而物质的财富和享受可以被忽略。
最后,作者用“苟余音响于宇内”来表达对推崇精神生活的追求。
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传遍整个宇宙,可以理解为他的思想和价值观能对世人有所影响。
虽然自己的环境可能相对狭小,但作者仍然渴望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总结来说,《陋室铭》通过对一个简陋的住所的描绘,传达出作者推崇精神追求和内在品质的价值观。
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被外在的物质条件所限制,而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追求真理与卓越。
爱莲说《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曹学圣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绘了莲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思考。
文章以华丽的辞藻和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开篇即以“余莲如此者,咄哉!尔有术与?”来赞美莲花之美。
作者选择了“余”这个词,意味着莲花的美丽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
并用“咄哉”来表达自己的惊叹之情,显示出莲花之美的非凡与卓越。
接下来,作者用“观其外者,菌菌者蔚然匹之;已夫!水之涱涱者藉藉者”来描绘莲花的外貌。
他用“藉藉”来形容水面的浑浊和波动,而莲花则在其中独立高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B)(2分)
A .与善人居
不可久居
B .赐好说不若己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久而不闻其臭
闻寡人之耳者
D .则商也日益
香远益清
•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 论不如自己的人。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_苔__痕__上__阶__绿__,_草__色__入__帘__青_。
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的句子是_____谈__笑__有__鸿,儒______往__来__无_。白丁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 活厌弃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 陋室,惟吾德馨。。 202X年菏泽中考真题 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 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
牍 之 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思想的中心句是_____斯__是__陋__室,____惟__吾__德__馨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 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画和歌 颂,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志向,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表现了作者不愿与 平民百姓结交。
何陋之有?
宾语“何陋”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有何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复习资料要全一、文章内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文学常识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语音馨(xin)鸿儒(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四、通假字五、古今异义词1、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六、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有名(出名、闻名)2、无丝竹之乱耳乱:干扰(扰乱、使……乱)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谈笑有鸿儒鸿:大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九、特殊句式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有何陋十、朗读节奏十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四、开放性试题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莲说》一、文章内容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三、语音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四、通假字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九、特殊句式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十、朗读节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十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略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