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日本导学案课前部分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导学案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课堂练习1.D 2.A 3.D 4.C 5.B 6.D7.(1)水星、金星(2)火星木星木星(3)质量体积小行星带8.A G D B F H E C(从左至右,从上而下)能力提高1.(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2)A H G F(3)略(4)略(5)地月系地球银河系2.(1)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高低大小第二节课堂练习1.C 2.C 3.D 4.B 5.D 6.B7.(1)光球温度耀斑 11 (2)增多正负(3)开始正相关,然后负相关8.(1)B (2)电离磁暴(3)A (4)C 日冕层能力提高1.C 2.D 3.C 4.D 5.C第三节(1)课堂练习1.C 2.B 3.B 4.B 5.D 6.AD 7.B 8.A 9.C 10.A 11.C能力提高1.(1)A(2)DA(3)CD(4)A(5)BC2.(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享有偏转(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泥沙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4)C 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5)崇明岛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第三节(2)课堂练习1.B 2.B 3.C 4.B 5.B 6 .C 7 .D8.(1)6 22 5 (2)83°26′ 8 (3)C (4)顺(5)东南9.(1)夏至 23°26′N,180°(2)晨 4(3)8 24(4)B(5)A10.(1)180° 60°E (2)22 4能力提高1 C2 B3 D 4.(1)略(2)7 1 (3)10 40 12 05.(1)多 12 (2)0(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一个回归年第三节(3)课堂练习1.AC 2.C 3.C 4.D 5.A 6.D7.(1)6 22(2)180°昼(3)CD、AB(4)11°43′N 0° 78°17′以北(5)6 30 18 333338.(1)12 22(2)略(3)23°26'S南回归线南北两侧昼最长、夜最短12 0 24 A 点能力提高1.(1)图略昏线(2)23°26′S 90°E 90°W(3)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23°54′ 34°47′2.(1)略(2)散射(3)A C (4)两地球第四节1.C 2.B 3.D 4.A 5.D 6.B 7.B8.(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 莫霍界面(4)消失骤减古登堡(5)状态不同(固、液)能力提高1.(1)太平洋(2)北海道九州岛(3)横滨东北(4)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B5、B6、D7、C8、B9、D(二)综合题1、(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地理导学案高中

地理导学案高中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地理导学案高中”为主题,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掌握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与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探究欲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形成、地貌类型等;(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4)提高地理思维能力,能从空间、时间、地域等多角度分析问题;(5)具备一定的地理创新能力,能对地理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3)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地理研究;(5)通过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国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世界各地的地理差异和联系;(4)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地理观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地球;(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6)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分享。
高中地理导学案

高中地理导学案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培养我们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作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涵盖了地貌、气候、环境、人口等多方面内容。
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个地理导学案,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
第一部分:地球地理基础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生态系统。
地质构造分为大陆板块和洋壳板块。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跃温层和成层层。
生物圈包括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大运动。
自转造成白昼黑夜的交替,公转使季节发生变化。
赤道地区受到太阳直射,温度高,极地地区温度低。
3. 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是描述地球位置的基本要素。
经度决定东西方向,纬度决定南北方向。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位置。
第二部分:地球地表特征1. 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这些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由于地壳运动,有的是由于水流侵蚀。
2.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3. 自然资源分布地球上分布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三部分:人口与经济地理1. 人口分布地球上人口密集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人口稀少区在北极地区和沙漠地带。
人口分布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 经济活动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优质的地理环境往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城市化进程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资源、社会问题。
通过以上地理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了解地球地理基础知识、地表特征和人口经济地理等内容,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这份导学案主要涵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重要概念都被详细列出,并配以相关题和实践活动。
该文档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提供给教师备课时参考。
全书分为以下八个单元:
1. 地球与地图
2. 人口与城市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
5. 区域差异及其调整
6.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7. 人文地理环境
8. 全球环境问题
每个单元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导学:
-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问题激起学生对即将研究内容的兴趣;
- 精讲知识点,详细介绍该单元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并配以样例图示,对于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 运用知识,通过各种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 自主探究,提供大量的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自主研究。
总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是一份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共同进步。
1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76年。
(二)地球[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
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年上海) 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例2](2008江苏)读“示意图”,回答: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二)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区域地理 日本 学案

第4讲六个国家一、日本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________、b本州、c______、d九州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
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界处,地壳活跃。
3.气候:图中a岛和b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岛和d岛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______工业区、f________工业区、g______工业区、h北九州工业区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二、印度1.主要地形区:图中a______________,b恒河平原、c__________。
2.气候:以____________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6~9月为雨季,盛行______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b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c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
4.城市:首都________,d加尔各答是________工业中心,e______是棉纺织工业中心,f班加罗尔是电子工业中心。
考点一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典例导入 1.读下面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丹麦的肉类自给率非常高,其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与俄罗斯北部观赏极光最佳时期一致的是()A.法国南部港口正值干燥少雨期B.德国油轮从中东返航经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C.法国农场主收割麦类D.黄河小浪底工程放水冲沙(3)法国和德国所处纬度大体与我国东北地区相当,则它们的砂糖的生产原料是________,影响其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五个国家都是临海国,临海的位置给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疑难剖析城市带考查点一 国家地理特征的判读与描述右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日本》1-3课时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课题 日本:地理导•学案单位:东营区第一中学撰写人:① 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你能根据所学说出它们的海陆位置吗?② 两国的海岸线都比较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和英国有哪些方面 有利的影响?③ 日本属哪种气候类型,你能说出气候特点吗?对种植哪种(粮食作物) 非常有利,所以日本主要粮食是什么? ④ 英国属哪种气候类型,你能说出气候特点吗? 对牧草的生长特别有利,所以英国的生产部门中, 哪种产业占重要地位?英国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他们的食品中常见有哪些?(四)1、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结合亚洲气温大陆 的降水分布图 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讨论:(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 降水量,哪一个多?(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2、 因为温和湿润的气候,使一种花在日本生长的十分旺盛,它就是日本 的国花,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樱花?3、 不仅日本有国花,我们中国也有国花,你知道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花? 你还知道其他国家的国花吗?4、 对比日本和英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纬度范围,说明这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 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分布 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富士山)5、①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北部 ② 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贸易 ③海洋性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大米④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畜牧牛排奶油奶酪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东京 3.7 25.1 1610毫米北京—4.7 26.1 636毫米5、读日本和英国轮廓图,对照两国地图判读后,回答问题:参考地图册的相关地图,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本节所学,并让同学们和你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生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1、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根据地图,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等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条件,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及其原因。
(5)日本农业和渔业的特点及发展条件。
(6)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和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读图、查找文字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小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利用优势发展经济的观念。
(2)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3)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自然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难点:(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学法指导】1、阅读学习目标;重、难点,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主要是读图,从图中总结特点、得到结论,并在每个学习内容后及时理清思路,总结收获、思考疑惑。
3、自我测验,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尽快发现问题。
4、合作探究,解决个人疑问,生成小组问题5、自我总结,将零散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前言】《世界地理》的学习内容中包括8个主要国家,日本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
通过对日本的探究历程,我们要归纳学习“国家地理”的方向和方法,所以,学好日本,至关重要!【旧知铺垫】描述某区的地理体系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那么,描述某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需要描述哪些方面呢?【自主学习】一、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阅读地图册104页“日本地形”:1、按从北向南的顺序,说出日本的领土由哪几个岛组成及各岛的经纬度位置;哪一个岛的面积最大?2、指出日本的首都及其经纬度位置;3、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4、①你能说出日本的海岸线特点及原因吗?这样的海岸线有什么优势?②描述横滨和神户两大港口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 日本(课 前)二、自然环境(一)地形阅读地图册104页“日本地形”:1、概括日本的地形特点。
(提示:根据以前判断各洲地形的步骤和表述方法来分析)2、找出日本的最高峰及最大的平原,并说出他们的经纬度位置。
(二)气候右表为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结合地图册102页“东亚气候类型”分析:1、①东京和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②由此,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提示:从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上分析)2、综上,你能总结日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吗?日本冬季日本海沿岸降雪多,夏季太平洋沿岸降雨多,这是为什么呢?(指导:从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日本暖流两方面考虑——季风带来水汽,如有地形抬升则会降水;暖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三)河流根据你总结的地形、气候特点,分析日本河流在长度、水量和水能等方面的特点。
(四)资源1、①阅读地图册47页“世界水资源分布”,分析日本水资源的特点。
②阅读地图册48页“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分析日本渔业资源的特点。
③阅读地图册49页“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分析日本森林资源的特点。
④阅读地图册51页“世界能源矿产的分布”,分析日本矿产资源的特点。
2、综上,总结日本资源的特点。
①你能用《必修一》第三节渔场的相关知识,解释日本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②你知道日本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吗?(五)自然灾害1、日本有“火山国”、“地震国”之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提示:联系必修一板块运动相关知识)①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②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
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收获: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岛国、我国近临(2)面积、人口(3)海岸、港湾优良(4)境内多山、狭小(5) 之国、地震之邦(6)季风显著、性强(7)矿产、林水鱼丰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京北京最冷月均温3.7 o C -4.7 o C 最热月均温25.1 o C 26.1 o C 年降水量1610mm 636mm三、人文环境(一)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1、读图思考:①看一看日本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煤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②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2、工业分布:①阅读地图册104页“日本工业”,分析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②说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3、现代化的农业和渔业资料一: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因此耕地面积很少,平均每人不到0.1公顷。
由于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分散经营,实行集约化生产。
发展水利,科技含量高,合理使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现在稻米产量已自给,但蔬菜、水果等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资料二:日本沿海大陆架宽广,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日本的捕鱼量常居世界首位。
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1)结合资料一,分析日本农业的特点以及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结合资料二,分析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
4、试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提示:从矿产、市场、劳动力、科技和交通等方面分析)根据所学,分析日本今后发展经济的途径。
(二)居民1、人口阅读地图册84页“世界人口分布密度”,说出日本人口的特点。
2、民族——单一民族你知道日本是哪个民族吗?3、日本的主要城市找出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京都这些重要城市,并说出这些城市经济的特点。
(三)东西融合的日本文化你知道哪些具有特色的日本文化呢?收获:日本人文地理特征发达的工业——发达的贸易——发达的农业——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研究某一个区域(或某个国家)都要研究哪些内容了吗?1、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和位置最北的岛屿是( )A.北海道、四国B.本州、四国 C.本州、北海道D.九州、北海道2、下列关于日本地形的表述,错误的是()A日本境内多山,3/4是山地和丘陵 B平原分布在岛屿中间C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平原 D平原狭窄,分布在沿海、河流3、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地狭人多 B.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C.多火山、多地 D.河流长、水量小、流速急4、日本传统的居民,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原因A日是资源小国,缺少造房子的水泥 B木屋保暖C日本多木材,便宜 D多火山地震,减轻灾害5、有关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稀疏B、海湾优良,海运便利C、矿产丰富D、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单一大和民族6、日本农业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A大型农业机械程度高 B耕地面积广C精耕细作,棉花产量高 D精耕细作,水稻产量高7.有关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年来,太平洋沿岸地区污染严重,地面下沉,用水紧张B.森林资源丰富,是世界出口木材最多的国家C.捕鱼量居世界前列D.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污染较多的工业移往国外8.日本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原因是()A、本国木材质量差B、需求量大,本国木材不能满足生产需要C、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D、本国森林覆盖率低9.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国家: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海洋:E______,F______,G______。
10、下图是“日本略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岛;②________岛;③________山;④________岛;⑤________城市;⑥________城市;⑦________城市;⑧________洋;⑨________海。
(2)日本所需的石油主要来自________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日本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国(3)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洋沿岸和________________海沿岸。
(5)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通过组内合作探究,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写出解决记录。
2、你们小组还有哪些疑问呢?【回扣目标,总结反思】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