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与非连续性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5篇(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5篇(附答案)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共15篇(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15分)“五一”小长假期间,家住东阳的王铭同学报名参加了“杭州三日游”活动。
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息,完成练习。
1.王铭旅游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
(2分)2.从两地的天气预报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取出哪两条息?(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根据天气情况向王铭作出怎样的温馨提醒?(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二、假期,小王和爸爸准备一起去天津看望爷爷奶奶。
爸爸订了一张火车票。
请你结合上面这张火车票的票面息,代替小王回覆妈妈的问题。
(16分)1.妈妈:爸爸订的是什么时间的火车票?小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你们坐的是哪趟列车?小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你们在北京南站哪里检票?小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爸爸的座位在哪里?小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浏览下列资料,回覆问题。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②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复。
”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如“辍学”。
②喧:遗忘。
③裂:割断。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垃圾来开车法国北部的里尔都市图拥有85个市镇和110万人口,由于人口数量庞大,这里每年要产生70万吨生活拉圾。
日积月累之下,里尔市郊的垃圾开始①________。
一开始,政府规划出了一大片土地,作为露天垃圾厂,但是,几年后,这些土地便无法容纳垃圾了。
于是,人们又开始使用填埋的方法,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垃圾在地下腐烂后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垃圾问题,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里尔市公共交通发达,整个都布图有1000多辆公交车,是世界上公交车最密集的城市。
随着近两年油价的上涨,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公交公司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巨大困境,每年,政府要补贴几百万欧元给这些公交车。
当时,在这应城布里流传着一句话,假如垃圾也能开车,里尔市就会变成天堂了。
垃圾与公交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偏偏有人通过这句话把两者联想到了一起。
里尔市一家能源研究所认为,垃圾是可以用来开车的。
他们的方案是将有机垃圾放入沼气池内发酵分解,产生高浓度沼气,然后,利用沼气作动力燃气,驱动全市的1000辆公交车运行。
里尔市政府对这一方案很感兴趣,并开始投资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动。
从前令人头痛的有机垃圾全部被运到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提纯过滤后,形成高浓度无异味的甲烷。
这些甲烷,完全可以取代汽油,成为公交车的新型燃料,而垃圾分解后产生的残渣提过加热提炼、粉碎成熟,则变成可以用作农田肥料的堆肥。
分类专项复习卷(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答案)(部编五下含答案)

分类专项复习卷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小古文阅读。
(36分)(一)雪(12分)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6分)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鸦狐(24分)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鸦本不善.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夺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2分)(1)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一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答案)班级 ____ 姓名 ______ 成绩 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小铁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
他要挂号需要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小铁拍X 光片。
医生开了检查单后,张小铁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A.去拍X 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3. 张小铁该去哪儿拍X 光片?( )A.门诊一楼B.病房大楼C.医技楼一楼4. 张小铁拍完X 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A.回家B.取药C.返回医师诊室诊断5. 医生给张小铁开了处方,张小铁接着需要做什么?( )A.回家B.取药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 -------- 谷雨(一)门诊就诊流程图怆查后返WK卸诊安进行浊一步诊断•*4R3nnflldRtnt&>lKNarV材料二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
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一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写出两条即可。
2、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
3、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与非连续性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与非连续性阅读练习(含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小古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
(36分)(一)《论语》五则(16分)子曰①:“学而时②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⑥而知⑦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⑧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⑪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⑫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曰(yuē):说。
②时:按时。
③:温。
④说(yuè):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故:学过的知识。
⑦知:了解。
⑧而:转折连词,却,但是。
⑨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⑩殆(dài):疑惑。
⑪好(hào):喜爱,爱好。
⑫从:追随,引申为研究。
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可以为师()(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翻译,精确的一项是()(3分)A.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C.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肯定有我的教师。
D.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按进修方法与进修立场分类,精确的一项是()(3分)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轻松阅读快车。
徐孺(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
譬( )如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语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
”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把“”比作“”和“”。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分类专项复习——小古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36分)(一)《论语》五则(16分)子曰①:“学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⑥而知⑦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⑧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⑪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⑫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曰(yuē):说。
②时:按时。
③习:温习。
④说(yuè):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故:学过的知识。
⑦知:了解。
⑧而:转折连词,却,但是。
⑨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⑩殆(dài):疑惑。
⑪好(hào):喜爱,爱好。
⑫从:追随,引申为学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可以为.师()(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C.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D.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按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二)诫子书(20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①,非志无以成②学。
淫③慢④则不能励精,险躁⑤则不能治性。
年与⑥时驰⑦,意与日⑧去,遂成枯落⑨,多不接世⑩,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⑪![注释]①广才:增长才干。
②成:达成,成就。
③淫:放纵。
④慢:懈怠。
⑤险躁:轻薄,浮躁。
⑥与:跟随。
⑦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⑧日:时间。
⑨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⑩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⑪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解释下列词语。
(6分)(1)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这封信主要是想告诫他的儿子什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告诫他的儿子要勤奋学习。
B.告诫他的儿子要立下远大志向。
C.告诫他的儿子要淡泊名利,修身养性。
D.告诫他的儿子要立志苦学,夺取功名,光宗耀祖。
4.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句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完成练习。
(6分)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
1.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观众中30岁及30岁以上的占_____%,24~29岁的占_____%,18~23岁的占_____%。
(3分)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观看这档节目的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B.观看这档节目的以24~29岁的观众居多。
C.观看这档节目的30岁及30岁以上的观众占多数。
三、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14分)【材料一】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
冬残奧会会徽——飞跃会徽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飞跃”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奧会体育运动特征相结合,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
“冬梦”“飞跃”的设计灵感都源于汉字。
【材料二】多数汉字都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比如,通过“鹿”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鹿”是一个象形字,形与义关系紧密。
“峭”是形声字,“山”提示字义,“肖”提示字音。
“峭”的意思是山又高又陡。
“挚”表示亲密、诚恳……你看,汉字多有意思,在生活中还起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
1.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微是______________,冬残奧会会徽是______________,它们的设计灵感都源于______________。
(3分)2.如果让你设计学校运动会会徽,你会考虑融入哪些元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
春节将至,如果请你在中国结上绣一个汉字,并将其送给亲朋好友。
你会送给谁?会绣上什么字?相信你能结合阅读材料找到灵感。
(8分)我想送给__________________(谁)。
我选择的是“______”字。
选择这个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13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第二届“图书漂流——()”活动活动安排:注意:(1)捐赠图书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在4月6日至4月23日期间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者,可获得图书馆制作的捐赠纪念卡一张。
1.根据以上海报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凡是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者,均可获得一张捐赠纪念卡。
2.请你把副标题补充完整,使它别致而吸引人。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本次“图书漂流”活动写两条捐赠图书要求。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认真阅读下面的说明书,并完成练习。
(21分)1.说明书中的“本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遵医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服用”与“食用”都含“吃”的意思,但“服用”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食用”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
(4分)4.说明书的注意事项第3条中,“慎用”和“禁用”能互换吗?请说明理由。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