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社区支持农业)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的优势与瓶颈分析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的优势与瓶颈分析
是T e i k e i 制度 , 后 来 逐 渐 发 展 为社 区 支 持 农 业 ( C S A) 。 C S A 是 一 种 农 产 品直 接 销 售 模 式 。消 费 者 在 生 产 季 节 与 农 场签 订购买协议 , 在 协 议 中消 费 者 把 本 年 度 购 买 农 产 品 的 钱 先
过 程 这 不 但 满 足 了人 们 亲 近 自然 的 心 理 需 要 , 还 增 进 了对 农 产品质量 、 环境 保护 与可持续 发展等 问题的认识 , 带 动 整 个 社
会 向追 求 食 品 安 全 的方 向进 步 。 2 . 3 保 证 食 品安 全
期 支付 给农 民 . 从 而成 为农 民的股 东 。 与农 民共 同承担种 植过
社 区支 持农业 ( C o m mu n i  ̄S u p p o s e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 简 称
2 社 区支 持农 业 ( C S A) 的发展 优 势
C S A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了生 产 者 与 消 费 者 之 间 的 矛 盾 , 实 现 了 双方信 息对等和合作共赢 , 与 传 统 的农 产 品生 产 模 式 相 比具 备 了独 特 的发 展 优 势 。
李 丹, 等: 我国 社区 支 持 农 பைடு நூலகம் ( C S A ) R 星的 馋 势 塑 堡 堑
问题 探 讨
我国社 区支持农业( C S A) 发展的优势与瓶颈分析
李 丹’ 。 孙 学 安 ( 1 . 中 国水 产 科 学研 究 院 , 北 京 1 0 0 1 4 1 ; 2 . 中 国儿 童 中心 质检 中心 , 北 京 1 0 0 0 3 5 )
因此 . 适合我 国国情的 C S A 发展 应 以 农 民合 作 社 为 单 位 , 形 成 消 费者 与 生 产 者 之 间 的 信 任 关 系 , 完善 小 规 模 生产 者

转:社区支持农业(CSA)网络化

转:社区支持农业(CSA)网络化

转:社区支持农业(CSA)网络化1、市场概述A. 市场分析都市禾友的市场定位可归纳为社区支持农业(CSA)网络化。

借助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网络购物与网络社区行业的庞大市场作为基础,将局限性的实体社区转化为更大范围的虚拟网络设计,带动农业行业以及新型行业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

u 网络购物市场推动中国网购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网民数和网购人数的急剧增长,以及上网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并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2007年是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网络购物市场销售额第一次冲破零售业的“500亿天花板”,达到全年594亿元人民币,2.1亿网民中有5500万网络购物人群,每人平均消费超过1000元,占200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

2008年仍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突发性事件基本不影响网购的增长,包括上半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下半年逐渐蔓延的金融危机,对网购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小,金融危机反而成为网络购物发展的新契机。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市场强有力的补充,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一代主流的购物方式。

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281.8亿,相比2007年增长128.5%。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实现CSA模式的交易,使原有的局域性限制大大降低,自然就能带动CSA模式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u 绿色食品市场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中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转轨,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要求。

2006年,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超过72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近20亿美元。

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7.9%。

到2007年,中国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产品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出口额近23亿美元,约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2.5亿亩。

关于发展社区支持农业_CSA_的思考_以葫芦岛市为例_孟晓陶

关于发展社区支持农业_CSA_的思考_以葫芦岛市为例_孟晓陶

关于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思考——以葫芦岛市为例◎孟晓陶摘要:中国人民大学以石嫣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创业者学习发达国家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经验,通过创建“小毛驴市民农园”带动国内社区支持农业(CSA)在大城市周边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葫芦岛市的青年创业者也把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移植过来,在兴城首先创办了社区支持农业(CSA)生态农庄。

本文总结国内外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葫芦岛市实际情况,思考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葫芦岛一、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概念及其在国外的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

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和瑞士。

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1971年,日本的一群主妇因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而主动与农业生产者结成联盟,即日本的“有机农业协会”,他们创造了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作的“直销模式”。

1986年,德国许多城郊出现了带有CSA理念的集体农场,他们吸收市民作为成员,并以货箱的方式给成员送菜和食品。

后来被称为“箱式计划”。

在马来西亚和印度,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环保主义者,主动去农村做有机农民。

他们受甘地、维奴巴和福岗简朴生活理念的深刻影响,认为从事有机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一种食品生产方法或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一种情感、思想和行为的方式。

近些年,CSA也在英国、法国等国家发展起来。

有数以千计的CSA农场与社区居民结成联盟。

1986年,在马萨塞州建立了美国第一个CSA农场,如今的美国已经有5000多家农场采用这种模式。

担心食品安全,除了自己做农场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愿意做此种方式生产的农民。

美国有30%的CSA是由消费者组成小组去寻找农民生产者的。

目前,CSA在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中国实验

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中国实验

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中国实验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一种名为“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被引进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CSA项目已达2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

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3月14日早晨6点,家住北京通州区的刘先生准备出门跑步,他打开家门,一箱有机蔬菜已经摆在家门口了。

刘先生打开保鲜箱,数了数,蒿子秆、菠菜、小油菜、小白菜、土豆、萝卜,六样蔬菜,外加一块豆腐,不多不少。

看着菜根上还带着些许的泥土,刘先生非常满意,“还挺新鲜的”,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把这箱重达8斤的蔬菜搬进了屋里。

在此之前的5点半,“分享收获”的配送员李钟祥刚刚放下蔬菜,拿着前一晚刘先生放在家门口的空箱子离开。

而他实际上4点多就起床了,然后把今天需要配送的30箱已经由同事们前晚采摘并且处理好的蔬菜装车,核查配送单,5点钟准时出门。

这些有机蔬菜全都来自通州51岁农民郎广山的50亩菜地里。

这就是当下正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最早把CSA这一概念引进中国的清华大学博士后石嫣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

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而现在,这一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比如CSA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以来,迄今已经发展到约5000家,涉及200多万户美国家庭。

”石嫣说。

2008年4月,石嫣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地升农场”(Earthrise Farm),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洋插队”,专门研究一种新型的农场经营模式,也就是CSA。

随后,石嫣将这一概念带回了国内,并和自己的团队在北京西郊创办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开始践行这一概念。

农业风云|从国内外案例看CSA双赢模式

农业风云|从国内外案例看CSA双赢模式

农业风云|从国内外案例看CSA双赢模式【导读】CSA模式使得消费者与农场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打造了一条社区、家庭与生产基地的直供链条。

本文通过日本大地守护会、美国生鲜电商Farmigo以及国内的小毛驴市民农园案例,全面解析CSA的双赢模式。

什么是CSA?CSA模式是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鼓励消费者选择当地生产、当季的高品质农产品。

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并且承诺在农场整个的生长季节给予支持。

这种模式在消费者与农场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打造了一条社区、家庭与生产基地的直供链条。

CSA从何而来?CSA模式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

后来,这种模式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目前在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都有了一定发展,仅北美就有上千个CSA 农场,为超过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

CSA有固定模式吗?CSA模式没有完全固定的经营“套路”,有些规定消费者在年初就预先支付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费用;有些则让消费者成为“股东”,不仅分摊成本,还要承担自然灾害等风险;有些规定“股东”可以投入现金,也可投入劳力。

目前国内的做法基本上是,一个人在做这个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然后如果消费者需要的话,随时打电话订购蔬菜,货到付款;或者消费者到农场,当场买卖。

但CSA更强调消费者和农民共同分担风险和收益这两个方面。

消费者如果定购蔬菜,就要在在这一年的秋天之后,把下一年度要定的蔬菜的钱交给农民,等于下一年农民在种地之前,他就已经获得这一年的收益,所以农民在种地的时候是没有经济风险的了。

因为不论来年收获的多少都已经被这些用户给买断了。

但是消费者凭什么替农民分担风险呢?在美国,许多参与CSA的社区居民更愿意这样理解,当年秋天如果和当地农民建立联系,和他们一块面对来年的天气变化等风险,来年秋天他们就可以免费吃到非常健康的有机蔬菜。

中国CSA两种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基于湖北“友谊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CSA)运作的调查

中国CSA两种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基于湖北“友谊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CSA)运作的调查
理念 。
l 罔 ̄ b C S A 模 式起 源
社 区 支 持 农 业 (C 0 m m u n i t y S u P P 0 r t e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C S A )起源 于 瑞士 。在 全 球性 的 生态 危机 和 食 品安 全危 机 背景 下 ,该 模式 于2 O 世 纪6 0 年代 起 在 日
摘 要 :在全 球性 的生 态危 机和 食 品安 全危 机 背景下 ,C S A( C o m m u n i t y S u p p o r t e d A g r i C U 1 t u r e ) 社 区支持衣 业应运 而生。文章 就 中 国C S A 模 式起 源 、 内涵 、运 作 步骤 、现 状 、难 点 问题等 方 面展 开论 述 ,通 过个案 调 查, 比较 中国C S A“ 劳 动份额 ”+ “ 会 费” 制和 “ 配送份 额” 制 两种 盈利模 式 的不 同,从 而指 出C S A 搭 建 了城 市和 乡 村 、农 民和城 市消 费者 、人 和土地 的联 系桥 梁,强调 了社 区和农业 的互动 关系,推 动 了中国可持续农 业发展 。
C S A 应对食 品安全危机,让城市市 民关注农村 ,关
注农 民 生活 ,真 正地 支 持农 民建 立起 城 乡 良性 瓦 动 。难 题 : 一是 ,农 民 既要 有 自 己的土 地 , 又愿 意种 季 蔬 菜 ,还 认 同 “ 分 享 收 获 ”理 念 。 二 是 ,招 募 消 费 者 会 员, 能取得 多数 消 费者 的信 任 。
本 和 欧 洲 一 些 国 家 开 始 推 行 。这 些 国家 当 时处 于 快 速 工业 化 和城 市 化 进 程 中 ,造 成 都 市 居 民距 离 乡村 越 来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支持农业文献综述作者:么振亚周飞跃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28期摘要:近年来CSA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引起多方的关注,文章从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价值、模式划分、参与者、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近年学者关于社区支持农业的研究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以期对我国CSA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信任一、社区支持农业的内涵研究(一)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屈学书等认为社区支持农业是一些社区的消费者f和一些农场或农场群间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农业风险,共同享有农产品收益的作形式。

它强调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核心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陈卫平指出尽管在实践中没有任何两个CSA项目模式是完全相同的,但所有CSA项目都遵循5个共同原则,即健康生产,承诺,互助,本地化,直销。

(二)社区支持农业的价值英国的土壤学会(SoilAssociation)研究结论认为CSA使得消费者可以得到新鲜的食物,传递环境的收益,促进当地的经济。

瑞士永续农业专家丹尼尔(DanielGilleron)指出CSA增强乡村与城镇发展的平衡与和谐,维护本地食品文化,重现本地农作物的多样性。

国内学者江崇龙认为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自然的舒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经营渠道,有效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此外鞠海鹰认为CSA可以促进当地的就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

黄明朗认为CSA模式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可使农民得到公平贸易的权利,增加农民收入。

综合以上各学者观点,社区支持农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重现生物多样性、发展永续农业、提供生态自然的舒压环境,加强城市与农村的沟通和联系,增进人们之间的信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区支持农业国内发展现状研究(一)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研究1. 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划分《欧洲CSA手册》中指出欧洲的CSA模式有:农民主导的CSA;由社区/消费者主导的CSA;农民合作社形式的CSA;农民——消费者合作社形式的CSA。

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 9 7 1年 , 日本家 庭 主 妇 关心 农 药 对 于 食物 的污 染 ,他 们 与 有 机 食 品 生产 者 达 成 一 个 供 需协 议 , 形 成T e i k e i 制度 , T e i k e i 是共 识 或一 起 合 作 的意 思 。 这

种植 农 产 品 的机 会 成本 , 同 时节 约 了 中 间环节 的成 本和时间 , 使 农 民摆 脱 销 售 压 力 。此 外 , 可 精 耕 细 作、 水 土保 持 和 减 少农 药 使 用 , 提 高 产 品质 量 , 进 而
C S A有使农业与教育、 娱乐、 康复等相 结合 , 促进农
业 多 元 化发 展 ,满 足 了时代 新 需 求提 升农 业 经 济 、 文 化及 社 会价 值 。
格, 一 般 消 费者 对 其 会 有 顾 忌 , 打 开 市 场 销 路 较 为
困难 。
有机 农 产 品 的生 产 需要 一 个 比较 严 格 的 生态 环 境, 要 求生 态 平衡 , 没有 使 用 化肥 、 农 药 的史例 。在 2 0 1 0年 全 国第 一 次 污 染 源 普 查 公报 中显 示 农 业源 污 染贡 献 率 达 到 4 8 . 9 2 %,远 远 超 过 工 业 污 染 源 和 生 活污 染源 。城 市周 围污染 较 多 , 因此 我 国要 找 到
直 接对 接 起 来 , 农 产 品从 生 产 者 到 消 费者 不 通 过 超 市 或批 发 商 等 中 间环 节 。
识, 满足追求新鲜、 个性、 环保 的心理需求 。
对 农 民来 说 , C S A是 有 目的 、 有 计划 地 生 产 , 进 行 预售 , 可 较 早 回 收 资金 , 减 少 滞 销 的情 况 , 降低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支持农业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 CSA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简称,通常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它是关于农业及粮食分配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学模式。 CSA模式于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后来,这种模式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目前在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都有了一定发展,仅北美就有上千个CSA农场,为超过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 CSA模式是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形式,鼓励消费者选择当地生产、当季的高品质农产品。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并且承诺在农场整个的生长季节给予支持。CSA模式没有固定的经营“套路”,有些规定消费者在年初就预先支付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费用;有些则让消费者成为“股东”,不仅分摊成本,还要承担自然灾害等风险;有些规定“股东”可以投入现金,也可投入劳力。 CSA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社会运用,推行的是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把社区里的消费者和当地的农场或者农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地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2)中国CSA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假如在你居住的社区附近有一家农场正在生产蔬菜,你是否愿意先支付一笔钱给农场,附带条件是你无法选择蔬菜的种类、承担因不可测的天气可能带来的损失,然后以比普通蔬菜高三到四倍的价格吃到农场每月生产的新鲜有机蔬菜? 在上海,已经有农场正在尝试这种全新的模式,并且已经在有些地方成功推销出他们的“有机菜篮子”。由于有机蔬菜都是当令蔬菜而非反季节蔬菜,因此品种不能依消费者的口味而定,而不能用化肥、农药,又使得有机蔬菜产量和生长速度都远逊于普通蔬菜。也确实有会员尝试之后,觉得不能接受而退出的,但坚持下来的会员都非常赞同这种理念,当然也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尽管直到2008年,农场的收入和支出才刚刚“扯平”,发展模式有点前途未卜,但他们还是在不紧不慢地发展社区支持农业。 也许中国目前没有推广的条件,但是单从环保角度看,其实我们并不孤单。本世纪初,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香港“社区伙伴”、广西“爱农会”等,在北京、广州、山东、广西等地推广不使用农药化肥,小规模养殖种植本地土鸡、土稻米、土黄豆,举办“土米价格听证会”、“消费者见面会”、“土生良品品尝会”,安排城里人去乡下举办婚礼、捡土鸡蛋、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等“一天体验”活动,让城市购买者参与到农事中来,促使他们反思城乡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自己的生活、消费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CSA恰恰在推行有机食物生产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促进城乡互动,让城里人与农民直接见面,避免两者因无法沟通而缺乏信任,从而建立起相互支持、平等友好的关系。也让消费者了解农民的生存压力、农民生产的艰辛、农作物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这些产品与自己的环境、健康之间的联系,以便接受高于一般农产品的价格,并愿意与农民承担气候的变数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农业生产与社区居民需要直接挂钩,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造成农产品损失和浪费。三是不通过中间商,使农民得到公平贸易的权利,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从而调动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CSA实行有别于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可以把“城市反哺农村”号召具体化,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比“农家乐”更加紧密,比通过“结穷亲”以扶助贫困农民更加自觉和持久,因而值得期待和尝试。 社区支持农业(CSA)理念与经验分享交流会 背景介绍 分享会主题 议题及讨论总结 意见反馈 会议分享者与协作者背景 附录一:可持续农业的另一种市场体系——泰国“社区农业”案例分析 附录二:社区为本的有机农业的起源及国外建立的经验 附录三:社区支持农业与本地粮食生产概念 附录四:与会者名录 背景介绍 社区支持农业(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现在,CSA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草根组织在实践CSA的同时,都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经验。由此CSA的概念也从最初的共同购买、合作经济延伸出更多的内涵。 从字义上看,CSA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这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CSA一方面看重在保育生态及资源下共同承担、相互分享的社区关系,看重社区中情感及文化的传递,另一方面则往往会推行健康农作法、永续生活及包括身、心、灵在内的整合的健康观念。所以它也不单纯是有机生活或环保,亦不单是消费者运动(Consumers Movement),背後更多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而这看法也反映在社区发展工作中。 2003年12月及2004年2月,社区伙伴与瀚海沙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两场CSA理念与经验分享交流会,分别邀请了泰国的Raweewan老师和香港的杨宝熙、朱佩坤老师讲解CSA的概念,分享她们在泰国和香港推动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2005年5月,社区伙伴再次邀请香港嘉道理农场的几位老师及农场义工小组成员来到广州中山大学,CSA的概念带入广将州,引发相关的讨论及思考。 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现时以剥夺天然资源方式的城市化发展并不可取,但这正是许多农村正在步入的发展方向。我们相信,这一系列的分享交流会将有助于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非主流及非消费主义的生话方式。也有助于将关心农村、农业的健康发展,关心健康生活的人士联结在一起,共同创造一个更为和谐、永续的世界。 分享会主题 1.共同学习CSA的基本概念,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历史和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经验。提出CSA中对于另类市场、本地食品经济、有机耕作、社区支持合作、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2.分享泰国、香港CSA的经验,包括CSA网络建立的过程,具体的运作方式,NGO的角色,消费者的推动,以及遇到的困难和其后的反省等等。 3.与会者交流在CSA方面的经验或思考。 4.对于如何在国内推动CSA和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进行讨论 议题及讨论总结 北京CSA经验分享会: 1.我们对有机农业的想法、感受: 1)有机种植会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土地的伤害,有益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2)避免食物中毒,能够吃到健康的作物,有机耕种有益于身心的恢复 3)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4)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对于相对疏离自然,缺少根的城市人来说,他们向往有机、简朴、充满人情与乡土的生活方式,可以像农民一样吃到不上化肥农药的菜,了解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希望能维护自身的尊严,得到进行公平贸易的权利,并且能够了解生产方式与自己的环境、健康间的联系。 5)除了农产品本身以外,教育、从事有机农耕的经历、文化上的产出也是产品。 6)需要共同参与(研究者、实践者、城乡居民……),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进行知识、经验和产品的分享,互相支持。 7)要考虑全球化的环境 2.对于主流市场与另类市场,大规模生产与自己自足的讨论 1)大规模的生产是否适用于CSA的模式中?有人提出可以让公司参与到CSA的运作中,因为公司能够提供资源及技术,便于进行集约化生产。而我们认为,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本身是针对于主流市场体系的,公司首先考虑的会是利益问题,CSA的中心思想是进行一种消费者与生产者而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生产,看重公平与互相支持。大规模生产内在的复杂性很难让人注意到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和最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人们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无法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它注重经济效益的天性也很难保证公平。此外,有机农耕就其耕作方式来说也是特别适合小规模生查的。因此,CSA更支持的是本地社区的自给自足。 2)集约化生产是否更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更有助于解决全民的温饱问题?小农的生产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能否致富?讨论中,有人认为CSA不太可能被主流接受,它只是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而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提供足够粮食的仍然是主流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此外,我们认为,农民不大可能通过CSA的支持体系致富,但是CSA却可提供给农民可持续生产生活下去的保障。在主流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被动的接受不合理的价格,农民通常被中间商剥削,受制于种子公司、农药公司,甚至无法维持生计及保证食品安全。而消费者则被蒙蔽及误导。在CSA的体系内,产品的定价,成本的核算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完成,趋于较为公平合理的水平。 3.关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谁是主体?怎样互相支持?的讨论 1)消费者与生产者,谁是主体?有人认为消费者应当引导生产者,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有人认为消费者是推动者,不是决定与控制生产的角色,但是会比较积极地去推动,与农民进行更多沟通,消费者要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构成支持生产的网络。另外的观点是农民应是主体,因为农民对自己所在的环境与作物的特性是最了解的,而消费者往往并不了解这些,消费导向往往是盲目的,而且往往有索求过度的问题。消费者应该首先学习和了解土地,了解生产的情况,了解什么是有机食品,什么是市场。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基础,彼此紧密的沟通合作,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重要的。 2)怎样共同承担风险?有人提出,在国内消费者应该承担风险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