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STRONGkids量表筛检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的Meta分析

STRONGkids量表筛检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的Meta分析杨玉霞;顾莺【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STRONGkids scale for malnutrition risk screening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Method Cochrane Library ,Elsevier ,OVID ,PubMed ,CNKI ,CBMdisc database were searched to i‐dentity relevant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rticles from Jan 1990 to Mar 2015 .STRONGkidswas used to screen malnutrition risk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Two review authors appraised included articles’ quality using“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 tudy (QUADS tool)” .Meta‐Disc (1 .4 .0 .0) was used to meta‐analyses .Result Three screening tests were included .Totally 1163 hospitalized children were screened by STRONGkids scal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was 80% ,of49% ,subject diagnostic feature (SROC)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was0 .5732 .Conclusion STRONGkids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it is suitable for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of hospitalized child .Screening tests with large sample still needs to assess its specificity in future .%目的:评价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STRONGkids)筛检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的效果。
儿童肥胖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儿童肥胖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2018年至2022年儿童肥胖报告,包括儿童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指数等指标。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分类:根据儿童年龄将数据分为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
(3)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儿童肥胖现状(1)肥胖率:2018年至2022年,该地区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8.5%上升至2022年的11.2%。
(2)年龄段分布: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肥胖率分别为7.8%、10.2%、13.4%。
(3)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0.6%和10.8%,无明显性别差异。
2. 儿童肥胖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长对儿童饮食和运动关注不足,家庭聚餐过多,烹饪方式不合理等。
(2)学校因素:学校食堂提供的食物热量高、营养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
(3)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大,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童饮食和运动。
3. 儿童肥胖与相关指标的关系(1)BMI指数与体重、身高呈正相关,肥胖儿童BM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2)肥胖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
四、干预措施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提高家庭对儿童饮食和运动的关注度。
(2)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
(3)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增加亲子互动。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 . 1单 因素 的分析 借助单 因素 的卡方研 究比较 ,对 比两组学龄前儿童的研 究结果 ,可 以清楚 的发现其 中巨大儿 ,进食速度快 ,食 量大 等等要素是影 响学龄前 儿童肥胖 的主 要原因。 具体见表 卜2 . 表1 两组学龄前儿童 出生 巨大儿发生效率 比较
另外仔细询 问学龄 前儿童肥胖患病史 以及其他 的一些情况 。 1 . 2方法 使用家长 自填 式问卷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表可 以参考 有
3 . 1饮食 习惯
通过研 究结果表 明, 儿童食量大是 学龄 前儿童肥胖 的主 要潜在 因素 。国内很多研究调查报告说 明:儿童肥胖与饮食 因素 有着 很大 的联系 , 由于每餐 主食量 较大 , 而 且往往 喜欢 吃油炸垃圾 食 品, 并且在进食 过程 中速度 非常快。 因此 ,暴 饮暴食是 导致 儿童肥胖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在 上文的研究过 程中 ,发现对 照组 的学龄前 儿童 比试 验组的学龄前儿童进食 速度 要快 很多, 两组 间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但 这并不 是 引 起儿童肥胖 的主要 影响因素 。很多学龄前儿童在 吃饭 过程 中速度过快,很容 易使得进食量过 多, 食物没有充分 的消化 , 与 胃壁 之 间空隙很 大, 匮乏充 实感, 而且进 食有 关的迷 走 神经 依然处于兴奋状态 。当没有饱腹感时, 进食量依然不够 ; 当儿童 有饱腹 感 时,并 且 已经 超过 需要量 时,很 容易 引起 儿童肥胖 现象的发生 。同时上文还对学龄前儿童挑食偏 食以 及 其他的一些 类似 运动 的爱好进行调查 , 但是 并没有未发现
说,问卷调查 内容涵盖 :一般情 况调 查,喂养情况和饮食行 为 ,以及 父母对 儿童肥 胖的态度等n 。 1 . 3 统计学分 析 1 . 3 . 1单因素分析 连续性变量进 行正态检 验后,采 用 t检验或方差分析 , 以及分类变量进 行卡方检验。 1 . 3 . 2多因素分析 在 单 因 素 分 析 结 果 的基 础 上 , 结 合 专 业 知 识 采 用 S P S S 1 1 . 5软件 对可能 的学龄 前儿童肥胖 影响因素进行 条件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 。 由于 S P S S没有为配对 l o g i s t i c 回归 模型提供直接拟合 的方 法,采用 分层 C o x模型来拟合 。 z结果
儿童期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 8 6・ 2 0 1 5 年4 月
综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医药卫生
儿童期 单纯性 肥 胖影 响 因素 的病例 对照研 究
刘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河北省邯郸 市第四 医院 ,河北邯郸 0 5 6 2 0 0
摘 要: 目的 分析并评价儿童单纯性肥胖 的影响 因素 , 为儿童单纯性肥胖 的预 防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应 用分层整群抽样 方法, 对我 市2 所小 学进行抽 样调 查, 每个小 学选取 2 — 3 个班级的一年级学生 ( 8 岁 )进行调查, 将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的儿童作为病例 组, 选取与病例组 学生在相 同的班级且体重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进 行病例 对照分析 。结果 父母 的受教 育程度与肥胖之 间具有显著性 意 义; 食用零食及甜食 、 不 良早餐 习惯及食 油腻食 品与儿童单 纯性肥胖 密切相 关, 其联 系强度指标值( O R ) 分别为9 . 4 9 、 4 . 8 1 和3 . 4 2 : 儿童单 纯性 肥胖与上 网看 电 视 、睡眠时 间、睡前进食及体 育活动等 因素 无显著性 关 系 ; 父母 肥胖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之 间有显著 性 意义。结论 父母 的受教 育程度 、儿童饮食 习惯及 父母是否肥胖是儿童单纯性 肥胖 的重要 影响因素,科 学膳食及摒弃不 良的生
活 习惯 是 预 防 儿童 单 纯 性 肥 胖 的 重 要 举 措 。 关键词 : 儿童 ;单纯性肥胖 : 影响 因素 ; 病例对照 中图分类号 : R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5 6 0 8( 2 0 1 5 )0 4 . 0 2 8 6 . 0 1 环境 因素 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尤其是 母亲 的受教 育程度 与肥胖之 间具有 显著性意义,见表 1 。父母受教育程度 在初 中及 以下者 ,其子女患单纯性肥胖的几率较高。但 儿童 单 纯性肥胖 与父母 的职业无显著性关系。 行为及生 活方式 的影响 。食用零食及甜食、早餐习惯及 食 油腻食 品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密切相关 ,其联系强度 指标值 ( O R)分别为 9 . 4 9 、4 . 8 1 和3 . 4 2 。经 显著性检验 显示,儿童 单 纯 性 肥 胖 与 上 网看 电视 、睡 眠 时 间 、睡 前 进 食 及 体 育 活 动 等 因 素无显著性关系。见表 2 。 卫生保健 服务 。通过 显著性检验分析 显示 ,单纯性肥胖与 预防接种 以及婴儿期喂养方 式等 因素无 明显相关性 。 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 肥胖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之间有显著 性意义 ,即肥胖父母其子女肥胖 的发生率更高 。 3讨论 近些年来 , 儿童单纯性肥胖 的发病率呈现 出逐年升高之势, 本 研 究统 计 结 果 显 示 , 我 市 8 周 岁 小 学 生 单 纯 性 肥 胖 发 病 率 为 1 3 . O %, 己达到较高 的发 病率,在儿童肥胖者 中,大多为轻度 肥胖 。父母 的受教育程度低 ,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就高,父母 的 受教 育程度在初 中及初 中以下者 ,其子女患单纯性肥胖 的几 率 是父 母为本科及 以上者的 3 倍 以上 。这可能是 由于父母 受教 育 程度低 ,导致其接 受卫生保健意识淡薄 ,忽视 了对儿童的合 理 膳食以及 正确 生活方式 的培养 。 文献报道 显示遗传 因素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有一定的影 响 ,其 中遗 传因 素 占3 0 % 左右,环境 因素 占7 0 % 左右 。现 在 医 学 界 一 致 认 为 , 儿 童肥 胖 是遗 传 因素 与 环 境 因素 共 同发 挥 作 用所造成的 ,其中基因型能够决定个体肥胖发生的 易感性 【 5 l 。 显示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关联 ,这可 能是本调查研究 的样本 量偏少 的缘故 。 本 研 究 的 样 本 量 相 对 尚 小 , 因 此 没有 在 单 因素 水 平 的基 础 上进行 多因素分析 ,这应 在后续开展 的深入研究 中加 以弥补。 对发病 因素的分析不可忽视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混杂 因子 所产生 的影响 。总之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儿童饮食习惯及父 母是否肥胖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科 学膳食及摒 弃 不 良的生活 习惯是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 1 】 阮慧娟 . 儿 童肥胖 与 出生体重、胎龄及 官内营养 的关系 [ J ] . 中华围产医学杂 志,2 0 0 9 ,1 2( 4 ): 2 5 6 .
“meta分析”资料汇整

“meta分析”资料汇整目录一、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二、中医药治疗月经后期的Meta分析三、10种口服中成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网状Meta分析四、5种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网状meta分析五、中国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危险因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收集了近年来关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筛选和评价,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
经过筛选和评价,最终纳入1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年龄: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危人群,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
性别:男性儿童相对于女性儿童更容易患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与男性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较为薄弱有关。
季节:冬季和春季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可能与气温变化和空气质量有关。
家族史:有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患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容易感染病原菌,增加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病风险。
其他疾病: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容易并发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如哮喘、慢性咳嗽等。
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季节、家族史、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家长和医生应该加强儿童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减少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应该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
中医药治疗月经后期的Meta分析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肥胖儿研究报告

肥胖是指人体中脂肪积聚过多,或分布不均匀,导致体重的异常增加。
肥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通俗的方法是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这种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
幼儿园幼儿的肥胖也大多属于单纯性肥胖。
对我园3~6岁肥胖儿进行干预及控制指导,是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从而减轻社会的负担,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我园在区教育局、妇幼所的引领下,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本”为指导,积极开展幼儿园肥胖儿干预及控制指导活动,使全体幼儿、家长、教职工感知肥胖带来的危害,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喂养方式。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容易受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选择控制措施时,会敷衍了事,不持之以恒,致使家园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缺乏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指导的实践性研究。
因此,我们提出了家园合作,对我园3~6岁肥胖儿进行干预及控制指导的实践性研究,努力为肥胖幼儿搭建一个随时控制体重的平台,为促进肥胖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家园合作对3~6岁肥胖儿进行干预及控制的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肥胖(体重超过相应年龄及身高正常体重的20%),肥胖人数每5年就增加1倍。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由市卫生局主持、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开展的本市学生肥胖群体性防治调查显示,上海学龄期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已超过1/3,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肥胖儿童1/3血压偏高。
儿童肥胖在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2008学年,我园的肥胖幼儿共有19位,占全园幼儿5.74%的比例,可托小班的幼儿就占了9位,占全园总肥胖人数的47.4 %。
肥胖症(单纯性肥胖)是指脂肪过多、体重增加的一种病症。
公共营养师一级(高级技师)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4)

公共营养师一级(高级技师)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4)(1~2/共15题)案例选择题孙某,男,70岁,身高170cm,体重75kg。
因右上腹痛1月余入院,查体发现肝占位20天。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近期食欲差,进食量少,近两个月体重下降10kg。
查体示: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生化检查示:血浆总蛋白为46.6g/L,白蛋白为29.38g/L,前白蛋白为191mg/L,肝肾功(一)。
第1题该患者蛋白质—能量缺乏属于何种类型______。
A.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B.低蛋白血症型C.急性内脏消耗型D.混合型营养不良第2题该患者应采用何种治疗膳食______。
A.高能量高蛋白质饮食B.低能量高蛋白质饮食C.高蛋白质高脂饮食D.高蛋白质低脂饮食下一题(3~4/共15题)案例选择题案例描述: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300例和同期的体检健康人群600例进行调查,分析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
第3题上述案例中的这样的研究设计属______。
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临床试验D.现况调查E.筛检试验第4题该研究的性质是______。
A.回顾性研究B.前瞻性研究C.横断面研究D.描述性研究E.干预性研究上一题下一题(5~6/共15题)案例选择题张某,女,45岁,教师,身高158cm,体重77kg,诊断为单纯性肥胖,需进行饮食控制。
第5题该女士实施饮食控制时应注意______。
A.减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B.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C.少吃碳水化合物D.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E.加强运动第6题该女士可选择的食物有______。
A.水果B.鹅肝、鸡肝C.全麦面包D.脱脂奶E.豆制品上一题下一题(7~8/共15题)案例选择题案例描述: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中1/5人口进行糖尿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按序每隔5户抽取1户对其家庭所有成员进行调查。
第7题上述案例中的这种抽样方法为______。
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 了解 建 湖 县 钟 庄 地 区 学 龄 前 儿 童 肥 胖 相关 影 响 因素 , 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 建 湖 县 钟 庄 中心 卫 生
2 结 果
2 . 1 一般 情 况
本 次 共调查 儿 童 1 1 5 6人 , 检 出 肥胖
1 . 2 . 1 身高、 体重 测量 : 由经 过培 训 的儿 保 医生 统 一 测 量体 重 和身 高 , 并按 “ 2 0 0 6年 中 国 1 O省农 村 7岁 以 下 儿 童体 格 发 育 调 查 实 施 方 案 及 细 则 ” 要求进行_ 2 ] ,
t i n o mi a l L o g i s t i c模 型进 行条 件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
1 . 1 对 象 2 0 1 3年 4月 至 2 0 1 4年 8月 来 建 湖 县 钟 庄 中心卫 生 院儿保 门诊 接 受健 康检 查 的儿 童 。
1 . 2 方 法
要 危险因素 。 关键词 : 儿童肥胖 ; 影响因素 ; 匹 配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高出生体重 、 剖宫 产、 独生子女 、 零 食 习惯 和 母 亲低 文 化 程 度 是 建 湖 县 钟 庄 地 区 学 龄 前 儿 童 肥 胖 的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7 9
文献标识 码 : B
8 . 3 3 4 ) 、 零 食 习惯 ( OR一5 . 0 4 5 , 9 5 Y 0 C I : 1 . 9 2 4 ~1 3 . 2 2 6 ) 和母亲 文化程 度( O R一 2 . 6 9 2 , 9 5 C I : 1 . 0 1 8 ~7 . 1 1 9 ) 与 儿 童 肥 胖 存 在 统 计 学 关 联 。结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研究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李向文 刘启玲 张荣强 孙 娜 李星慧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摘 要】目的:对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减少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发表于2001-2018年共6篇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的OR=0.804(95%CI:0.929-1.635)。
进食速度与儿童肥胖的OR=1.752(95%CI:1.002-2.503)。
结论:进食速度过快会提高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风险,建议培养儿童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以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肥胖;母乳喂养;进食速度;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采集与检索文献检索范围为2001-2018年9月发表的有关“儿童肥胖”和“影响因素”相关的中英文文献。
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12日。
文献检索策略:以中文检索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肥胖”“因素”模糊匹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以英文检索词(childrenobesity)AND(factor)模糊匹配检索Pubmed数据库。
同时采用文献追溯法查阅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人工过滤,确定涉及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章,并从合格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检索可能满足纳入标准的其他文献。
1.2 资料选择标准1.2.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2)研究年份在2001年-2017年;(3)测量结局为儿童肥胖[1, 2];(4)提供可评价效应值,OR或95%CI;(5)经质量评价分析质量较高者。
1.2.2 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研究;(2)综述、科普及观点研究;(3)文献中的原始数据有缺失,或者统计方法有误且无法修复;(4)无OR值或缺乏病例组对照组人数。
1.2.3 质量评价标准本次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采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Case Control Studies(NOS)标准。
①研究对象的选择,即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人群选择、定义和代表性方面进行评价;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即是否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和处理进行评价;③对研究对象暴露因素的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因素测定方法的可比性以及应答率问题的评价。
按照NOS标准对纳入meta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进行评价,评分高于5分者为高质量文献,剔除低质量(评分≤4分)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数据获取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再精读初筛后的文献,进行再次筛选。
严格执行纳入和排除标准决定,再对纳入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逐一进行质量评价。
阅读文献时提取的信息包括文章标题、研究时间、第一作者、病例组和对照组人数、研究对象年龄、是否母乳喂养、进食速度等。
报告数据不完整则尝试与作者联系,进行核实。
由两位研究者对已提取的信息进行双录入比对,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1.4 统计分析利用stata12.0建立数据库,进行母乳喂养、进食速度与学龄前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CI。
对研究文献所得OR值进行异质性检验。
若P>0.05且I2<50%,说明文献间同质性较高,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05且I2>50%,说明文献间异质性较高,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排除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后重新计算合并OR值,进行敏感性分析。
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时,Begg’s秩相关法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反之,则有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
2 结果2.1 研究资料的基本特征共检索到319篇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中。
文献时间跨度13年(2001到2013年),多为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的肥胖儿童共计2537人,正常对照儿童3048人。
质量评价NOS评分最低6分,最高7分,文献质量较高。
2.2 Meta分析结果2.2.1 异质性分析对符合要求的母乳喂养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计4项,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73.6%,P<0.00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进行meta分析;对符合要求的进食速度快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共计7项,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86.6%,P<0.00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进行meta分析。
2.2.2 总体效应值分析合并4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下转64页表1: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影响因素纳入文献OR95%CI异质性检验效应模型合并OR95%CI母乳喂养姚天红[3] 2.877 1.460~5.67273.6%P<0.000随机0.804 0.478~1.129石玲[4]0.720 0.440~1.160李少闻[5]0.960 0.843~1.093王文媛[6]0.532 0.316~0.894进食速度姚天红[3]0.907 0.855~0.96386.6%P<0.000随机 1.752 1.002~2.503石玲[4]10.700 6.350~17.02董媛[1] 3.012 1.475~6.150郑举鹏[2] 2.335 1.635~5.182李少闻[5] 1.668 1.356~2.051王文媛[5] 1.541 0.725~3.275632019.01基础研究按摩与抚触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价值分析焦晓芹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0129【摘 要】目的:探讨按摩与抚触护理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84例,视为此次观察的主要对象。
应用抓阄法完成分组操作,划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和观察组(42例,常规儿童保健联合按摩与抚触护理),观察护理价值。
结果:(1)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胰岛素(IN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激素(T4)及其血红蛋白(Hb)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同比对照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
(2)在反应体格发育的体重、身长及头围指标上,观察组同比对照组,增长均更显著些(P<0.05)。
结论:按摩与抚触可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婴幼儿;按摩;抚触;生长发育母亲对婴幼儿予以抚触和按摩完全是一种生理本能反应,但是,近年来,有学者在研究中证实,采用特定的手段完成对婴幼儿的抚触和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1]。
故而,目前抚触与按摩已经被作为一种全新的儿童保健方式在众多的医疗及其保健单位中采用,而且,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84例,视为此次观察的主要对象。
就按摩与抚触护理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做详尽的阐析。
示母乳喂养合并OR=0.804(95%CI:0.929~1.635),提示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儿童发生儿童肥胖的风险较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对涉及进食速度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合并OR=1.752(95%CI:1.002~2.503),提示进食速度过快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2.2.3 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对纳入meta分析的6项研究分别绘制漏斗图,散点分布分散。
Egger’s回归分析结果分别为t=0.05,P=0.967;t=1.83,P=0.141。
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
剔除未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重新合并OR值及95%CI,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效应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随之而来,儿童肥胖日趋严重[7, 8]。
本次研究针对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母乳喂养和进食速度等对儿童肥胖的效应值进行合并,发现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进食速度过快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本次meta分析中,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与近年来的多数研究结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84例,视为此次观察的主要对象。
应用抓阄法完成分组操作,划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
对照组男婴22例、女婴20例,年龄4-48(26.14±1.17)个月;观察组婴23例、女婴19例,年龄4-49(26.13±1.18)个月。
予以SPSS21.0完成入选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 方法一致。
但是95%CI:0.478~1.129,显示证据不足,这可能是由于搜集到的病例对照研究案例较少,尽管Egger’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0.05,P=0.967,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
但是各项研究的结果异质性较大,只能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可针对母乳喂养和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加以验证。
此外,本次研究的合并结果还发现,进食速度过快会提高儿童肥胖的风险。
建议要培养儿童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这样有助于饱腹感及时反馈至饱食中枢,从而抑制进食。
参考文献[1]董媛等.上海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儿童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09):668-672.[2]郑举鹏.深圳南山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05):707-708.[3]姚天红等.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0(06):37-38.[4]石玲,罗胡兰.2006年重庆市沙坪坝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儿童保健干预,主要涵盖的保健内容有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应该将婴幼儿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向家长讲解告知,针对接受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该为其择选适合使用的人工奶源,并指导家长掌握辅食制作的正确方法。
(2)为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护理人员应该为其补充适量微量元素[2]。
(3)以婴幼儿的心理、神经及其生长发育的特点为依据,指导家长有根据的、科学性的对婴幼儿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早教的措施主要有语言、认知、动作及其社交等[3]。
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7(12):1095-1096.[5]李少闻等.西安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06):681-684.[6]王文媛等.7岁以下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02):117-119.[7]de Onis, M., M. Blossner and E.Borghi, Global prevalence andtrend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Am JClin Nutr, 2010. 92(5): p. 1257-64.[8]Wang,Y.and T.Lobstein, Worldwidetrends in childhood overweightand obesity. Int J Pediatr Obes,2006. 1(1): 11-25.作者简介李向文(1988-),女,陕西省西安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