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学古文
陋室铭译文【唐】刘禹锡

发出的声音。 案牍: 指官府的文书。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 诗人,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 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 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 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 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 铭》一文。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
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
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 为的准则。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
(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 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即“”“有何陋?”。 何:什么;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译文:就像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请找出课文描述陋室的句子,作者是从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 “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 不鄙俗。
作者是拥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保持高洁傲 岸的节操的一个人。
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作者身居官场却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拥有安 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可文章结尾写到“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样 写的作用是什么?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山东书局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二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
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
以诸生入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里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
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
《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
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古文观止》里10篇短篇古文,全是经典

《古文观止》里10篇短篇古文,全是经典诗词精品集《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一部供私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书名“古文观止”的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
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10首最短的古文,全是经典,一起来读一遍吧!《齐桓下拜受胙》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齐侯将下拜。
孔曰:“且有后命。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解读】《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丘明的《左传》。
这是篇短文,记录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
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读】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全文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评价】清·谢有煇《古文赏音》: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
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古文100篇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
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小古文一百篇
95、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 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 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71、狐与葡萄
•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 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 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 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 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 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 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 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首
经典诵读
(81-90)
小古文一百篇
奕秋学奕
经典诵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81
小古文一百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 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 经典诵读 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 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 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 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 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吴敬梓《儒林外史》36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吴敬梓《儒林外史》36第三十六回常熟县真儒降生泰伯祠名贤主祭话说应天苏州府常熟县有个乡村,叫做麟绂镇,镇上有二百多人家,都是务农为业。
只有一位姓虞,在成化年间,读书进了学,做了三十年的老秀才,只在这镇上教书。
这镇离城十五里,虞秀才除应考之外,从不到城里去走一遭,后来直活到八十多岁,就去世了。
他儿子不曾进过学,也是教书为业。
到了中年,尚无子嗣,夫妇两个到文昌帝君面前去求,梦见文昌亲手递一纸条与他,上写着《易经》一句:“君子以果行育德。
”当下就有了娠。
到十个月满足,生下这位虞博士来。
太翁去谢了文昌,就把这新生的儿子取名育德,字果行。
这虞博士三岁上就丧了母亲,太翁在人家教书,就带在馆里,六岁上替他开了蒙。
虞博士长到十岁,镇上有一位姓祁的祁太公,包了虞太翁家去教儿子的书,宾主甚是相得。
教了四年,虞太翁得病去世了,临危把虞博士托与祁太公,此时虞博士年方十四岁。
祁大公道:“虞小相公比人家一切的孩子不同,如今先生去世,我就请他做先生教儿子的书。
”当下写了自己祁连的名帖.到书房里来拜,就带着九岁的儿子来拜虞博士做先生。
虞博士自此总在祁家教书。
常熟是极出人文的地方。
此时有一位云晴川先生,古文诗词,天下第一,虞博士到了十七八岁,就随着他学诗文。
祁太公道:“虞相公,你是个寒士,单学这些诗文无益,须要学两件寻饭吃的本事。
我少年时也知道地理,也知道算命,也知道选择,我而今都教了你,留着以为救急之用。
”虞博士尽心听受了。
祁太公又道:“你还该去买两本考卷来读一读,将来出去应考,进个学,馆也好坐些。
”虞博士听信了祁太公,果然买些考卷看了,到二十四岁上出去应考,就进了学。
次年,二十里外杨家村一个姓杨的包了去教书,每年三十两银子。
正月里到馆,到十二月仍旧回祁家来过年。
又过了两年,祁太公说:“尊翁在日,当初替你定下的黄府上的亲事,而今也该娶了。
”当时就把当年余下十几两银子馆金,又借了明年的十几两银子的馆金,合起来就娶了亲。
夫妇两个,仍旧借住在祁家。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间练习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间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天地。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1]解释加点的字。
性敏好学:_____ 家贫: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本文与“囊萤夜读”的故事,将这两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王戎,晋朝人,“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
[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
(填序号)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A.zhéB.shéC.zhē[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
(填序号)诸儿竞走取之()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4]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从词语“________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A.仔细观察,不盲从。
红楼梦第九回原文: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红楼梦第九回原文: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第九回原文: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导语】: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话说秦业父子专候贾家的人来送上学择日之信。
谜余闲话-郑百川

谜余闲话郑百川制谜宜多读书,以蓄精华,以备实用;制谜应善读谜,能知好歹,能明去就。
黄山谷云:“学以聚之,无不受也;问以辩之,有不受也。
”是之谓也。
多阅古今谜籍,亲传统而开眼界;多交先进后学,攻己短而效人长。
时时着意,事事留心;谜材无尽,谜思长新。
穷根溯流,先辨诸法之诀要,譬之在胸成竹;竭思运智,开启谜材之机纽,遂成出口莲花。
善谜者,底面浑融,藏大谬而不露;不善谜者,扣合支离,思虽巧而技拙。
藏谬不露,耐推敲而趣不尽;思巧技拙,意虽尽而味无余。
故我薄支离而重浑融,慕天成而厌杂凑。
祖咏《终南余雪》,不顾试帖格式,曰:意尽于此,遂成千古名作。
制谜谋面,旨在销纳谜底,苟意尽,何多求于敷陈对仗。
所谓春秋笔法,取舍有宜。
凡一底而拟数面者,扣底应各涉蹊径,移步换形,各有意味。
如面字虽异而取道实同,百谜一法,多而何趣。
以俗语为底,须取有字义可寻者,稍经别解,自然妙趣旁生。
若有音无字,胡乱借用,或舍原字不用而另取同音,随意索扣,则不单失粗鄙,且有乖义理,固不雅而难远布。
经刊集印行,易地不通,必招讥议,不通招议之作,孰强其为之?读人谜,恒究其底面之扣合贴切否,有趣否,贴切有趣,则欣赏之,褒扬之;不因其取作谜面之句我所未读,其用作底材之事物我所未识,而不屑之、菲薄之。
然生涩之谜材,施之于我,我则不为。
人制一谜固佳,见其佳而慕之,更寻一面句,扣合之间愈见紧切而有神气,法同趣异,我乐为之;余制一谜固佳,因其佳而喜之,偶逢一面句,扣合之间,别见新意而有变数,法异趣同,我乐为之。
制谜因底撰面,必先为底立意。
立意者,洞察本意,别出新意是也,新意既立,于是撰面以纳意。
撰面者,先造句,后炼字,务使句顺而雅,字通而切。
远离谜底原来本意,迎合谜解所立新意。
立意为根本,炼字见功夫。
制谜以读底得意为先,运法纳底于后,所谓意得而法随者是也!是以制谜初无定法,自能遣驱百法。
清代诗家黄遵宪有“不名一格,不专一体”之语,施之制谜,可为良箴。
谜面精美而扣底不切者,精美也成败笔;谜面粗鄙而扣底尽意者,粗鄙实属可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话学古文》
如今而立之年过半,念过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校,但怎么也算是个堂堂正正的大学生,古文从中学就开始学习,直到现在也不系统,看到一段古文也不尽翻译的好。
这几天正在看一部古典著作,突然对学习古文有所感悟。
自从上学到大学毕业,为什么学古文,学什么,怎么学都没有思考过,稀里湖涂就这么过来了。
最近突然有所顿悟,觉得学古文,都可以归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家可以停下来想一想,不论是学古文、现代文学,还是学数、理、化等,甚至一些电视作品、诗词歌赋、经济学著作、管理学著作等等都可以归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
有的是讲教育大家如何修身,有的是教大家如何齐家,有的是教大家如何治国、平天下,只不是层次不同而已。
古典的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著作,都包含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现代的如一些教育启迪类、激励类、管理类等等也都可归到上述不同层次里。
这是为什么学。
那么学什么,学则是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智慧。
又怎么学呢?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习了十六年,但未对一部经典学通,相比这下,一些古代的人却在几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四书五经了。
当代教育是素质教育,教材的编排是尽量让我们懂一些或者说是了解一些古典文化,但由于时间和课本编排的限制不可能每部经典都能讲通讲透,更何况在小时候也没有那么高水平的老师。
如果在大学之前是这样可以,那么我认为到了大学就应该更精深一些,不能再面面惧到。
我想,大学更应该注重启发引导,做为导师务必要精通本学。
我上大学是古代汉语用的是一部经典的教材,应该说内容编排很好,这样便存在如何学的问题,大学之前大学古典文学有的内容就学了不少,大学重新学习,学什么,如何学。
有没有必要填鸭式的全学一遍,导师有没有向学生讲明白学古文的意义、目的、方法。
反正我上学时导师没有教过我,上课时,导师把书上的内容在黑板上板书一篇,操着笨重的口音念一遍,枯躁的很。
所以只到现在才突然感悟到在大学学习时没有悟到的道理,突然明白学习古文不仅仅是要弄明白一个字的含义、一句话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为我们度过一生把使用。
我想如果我是一名大学导师,我首先要向同学们讲明这些道理,进而采用一种启发的教育方法,启发学生自觉扩展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如果我精通的是论语,那么在上课时,我可能不会按照课本来讲,而专门就我所精通的全部论语教给学生,尽量让学生在学了论语之后有所思,让其弄清论语中是如果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中喜欢的部分进行扩展阅读,直到对喜欢的部分有所心得,比如甲同学喜欢孙子兵法,那就鼓励他把孙子兵法学完直到有所心得。
如果丙同学喜欢鬼谷子,那么就鼓励他把鬼谷子看完,直到有所心得。
这样也不失一种好的更能启发学生自己研究学问的能力素质,而不必非照本宣科,非得把书上的都学完。
所以说,大学教育更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一种能力,应鼓励学生有不同言论和观点。
我们看《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们应该认真的理解这段话。
再多说两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一个层次的,我觉得修身、齐家属个体范畴、低度范畴,治国、平天下则是大事,是为人民服务的,属组织范畴、高层次范畴。
我们读书、学技术或归入修身、齐家范畴,开公司、办企业、当县长、市长、省长、国务院总理、主席则属于治国、平天下范畴。
这些都有前人的智慧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