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与环境
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四、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及人体健康
(一)施肥对农产品质量的正面效应
(二)重金属对农产品的污染
(三)硝酸盐对农产品的污染
五、化肥施用的环境污染防治
(一)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二)配方施肥 (三)施用化肥增效剂
(四)节水节肥的水肥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五)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综合作物养分管理体系
一、化肥施用与土壤生态环境
磷酸铵
3~4
80
115~200
2
_
_
产原料是磷矿石,成分不像由合成氨制造的氮 肥那样单纯,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一方面, 农田施入磷肥将这些有害质带入土壤环境,对作 物产生危害。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有害物质在土 壤 - 植物系统的积累、迁移和转化中,进入食物 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影响元素之 一 磷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施用的 化肥中,磷肥约占20%以上,施用的磷肥种类很
其是根外喷施和做种肥是易发生危害。故对尿素及 其加工的肥料,宜在用前了解其中缩二脲的含量, 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4、三聚乙醛 三聚乙醛是生产某些农药、医药和其他有机合 成物的原料。三聚乙醛及有关化学物污染农田危害 作物的事故屡屡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三)氟的污染 磷矿石中另一种有害物质是氟。长期使用磷肥
量会很大。
2、农田排水 在水田,常有插秧前的泡田弃水和雨后排水, 使一部分氮流失到水体中,施肥往往使农田排水中 氮的流失量增加,磷相对地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损 失,排水中的损失较小,人工排水能减少磷的流失。 3、渗漏、淋洗
土壤中的氮以及施入土壤的肥料氮,在降雨和 灌溉水的作用下,部分直接以化合物形式 (如尿素)
酸铵。硫氰离子的1~5mg/kg水溶液,对稻、麦的发 芽有促进作用,在5mg/kg以上时则危害发芽。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

02
土壤结构破坏
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
,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03
环境污染
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会随着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影响水质
,导致鱼类死亡、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
化肥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会随农田排水和 雨水渗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污染。
渗透。
土壤重金属污染
03
化肥中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铅等,可能在土壤中积累,
对土壤生物和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
大气污染
温室气体排放
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
有害气体排放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在挥发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 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饮用水安全问题
地下水是许多地区的饮用水源,化肥污染地下水后,会对人体 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水资源浪费
地下水被污染后,需要更长时间的自然净化过程,这期间会造 成水资源浪费。
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
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 气候变暖。
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化肥在使用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 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化肥污染的认识和 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理性使用化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地下水污染
化肥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 可能渗透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
饮用水污染
农业化肥施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化肥施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过度施用化肥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农业化肥,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了解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肥农业化肥的合理使用首先要求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
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有不同的养分,只有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施用化肥。
科学施肥包括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施肥时机,避免在作物生长关键阶段施肥过量或不足。
只有合理施用化肥,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控制施肥量,避免浪费和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中往往存在施肥量过大的问题。
过量施肥既会造成化肥浪费,也会导致土壤中养分过剩,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农民在施肥管理中应把握好施肥量,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情况进行精准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3、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对化肥依赖为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农民可以尝试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
通过堆肥、腐熟等方式,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4、加强土壤养分监测,精准施肥土壤养分的监测是科学施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施肥。
因此,农民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养分测试仪器,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作物的需求,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绿色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农业化肥,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实现循环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肥料植物就难以生长,农作物产量就难以提高。
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迅速增加,肥料品种的不断增多,施用效果越来越好,农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正确认识和把握化肥与农业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食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化肥与农产品质量任何一种农产品质量的基本表现决定于遗传因素或基因,健康的作物个体才能生产出健康而质量好的产品,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及营养单一,才会导致农作物的不健康,降低其产品质量。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但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而且还需要吸收钙镁硫中量元素,同时也需要一些硼、钼、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只有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或化肥比例搭配不合理,才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实践证明,科学施用化肥,特别是平衡施肥,不但不会降低农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氮可以构成植物体,而磷钾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糖分的形成和运输。
例如:使用硝态氮肥,具有促进烟草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增加磷肥,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含油率与优质种子的比例;增施钾肥,能够提高农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虫、抗倒伏和提高品质的能力;合理施用微量元素,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化肥与土壤肥力在我国,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充分地认识了化肥对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合理施用化肥,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肥力已经衰退,土壤本身因施用化肥而遭到破坏,那么要想获得农作物高产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土壤中的养分是增加还是减少,主要取决于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状况,投入大于产出,土壤中的养分就有积累,反之则逐渐耗竭。
某些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多数试验中,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处理土壤容重和实验前比较无明显变化,而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容重有所下降,而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最大持水量相应增加。
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化肥施用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化肥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与此同时,化肥施用也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化肥来达到最大化利益的同时降低其对土壤的不良影响。
一、化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可以参与矿物质循环、有机质分解和植物生长等过程,进而影响到土壤质地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但是,化肥的施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活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和氮素积累,从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化肥中的氮肥和磷肥显著地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了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却抑制了另一些微生物的繁殖。
这些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同,因此,化肥施用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化肥施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影响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
化肥施用也会对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验表明,化肥的施用会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过度施用化肥也会导致土壤的水分散布不均,使得土壤干旱或者过湿。
特别是,氮肥的使用过多可能会加剧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这些效应不仅会影响到土壤的生态环境,还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化肥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化肥的使用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作物生长的养分供应。
但是,过度施用化肥也会对土壤肥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过度施用氮肥和磷肥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的钾、镁等其他元素的流失,增加土壤的酸化程度,进而削弱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1 施肥对环境影响
施肥是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农业
化学肥料的普及,施肥后,农药残留、氮磷盐积累、有机污染物排放、污染水体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威胁。
因此,工作人员和农民应该做好
施肥的监管,科学把握施肥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预防措施
(1)采用复合肥的技术:复合肥的营养元素类型比普通肥料要更
加高效,其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同时占用量也较少,从而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2)科学施肥:氮肥采用慢效肥料,减少有机质和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时补肥,多次少量施肥;合理控制施肥量,根据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地域等,要科学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
(3)施肥对农田水分限制:耕地要及时翻转,以减少氮素损失;
在施肥前及时灌水,以减少氮磷肥料的污染。
3 要素受控
(1)加强环境监督:及时查处违法污染行为,制定政策,严格管制;建立农田监测系统,跟踪监测污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聘请技术人员:聘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及时指导
和监督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3)安排施肥时间:尽量安排在阴雨天施肥,以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旱季防洪,建立洪涝防治体系;及时高效开展排污防治活动,保护农田水源。
4 结论
施肥对农作物生产及环境污染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农业政策制定者、农业技术服务者以及农民都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施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政府部门和行业都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科学的施肥调查监测体系,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改善农田环境质量。
科学施肥对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科学施肥对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
然而,农业生产与环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普遍采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来保护作物甚至强行扩大种植面积。
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土壤和水源的质量下降,而且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如何在保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又能保护环境,这成为了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大难题。
科学施肥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又能够保护环境的方法。
科学施肥是基于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结合土壤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进行施肥的一种方法。
科学施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更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学施肥对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科学施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需要养分来生长和发育。
有时,土壤中缺少必需的养分,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可以有效地对该问题进行解决。
通过科学分析土壤,了解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以及施肥肥的适量和适时,农民能够有效地提高田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施肥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使作物生长健康、茁壮,而且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使作物对各种灾害和病害的抵抗力更强。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但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壤失去原本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这些化学物质甚至会渗透到地下水或流入附近的水体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比之下,科学施肥可以保证养分的适量使用,有效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并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科学施肥可以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
不仅仅是农作物,其它不同类型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养分。
科学施肥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改善其他植被的生长环境,提高植被覆盖度,增强植被的吸附能力,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并促进生态环保型农业的发展。
科学施肥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大气污染,保证人畜健康。
肥料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与管理

肥料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与管理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增加作物产量。
但是,肥料的过量使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正确管理肥料成为了当今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探讨肥料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肥料对环境的影响肥料的过量使用会导致污染土壤、水体,对环境造成危害。
其中,氮肥是最具典型性的例子。
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但是,氮肥在土壤中容易转化为硝酸盐,这种盐类难以被植物吸收,一旦进入地下水或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影响水质。
此外,过量施氮肥还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结构,损害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降低土壤肥力。
除了氮肥,磷肥、钾肥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磷肥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磷酸盐含量过高,形成磷富集区,这种区域的植被容易被破坏,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同时,磷肥过度施用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而钾肥的过度使用会增加土壤的钾离子含量,导致土壤pH值上升,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影响土壤结构。
二、肥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肥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方面。
农作物在吸收肥料的过程中会吸收到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存在于农作物中,如果超过了安全含量,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除了农作物自身吸收肥料的问题,如果农民在施肥过程中不注意卫生,也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在农作物施肥时,如果施用了过多的肥料,就会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过高。
这些重金属会在人体内积累,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人体中毒。
三、管理策略为了减少肥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
首先,要制定肥料使用标准。
农民在施用肥料时应该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性质等因素制定适量使用的标准,以免过量使用肥料。
其次,加强农民培训。
政府、专家团队和种植户需要共同合作,开展农业技术与引导,并且加强对施肥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农民掌握适量使用肥料的技术,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 用 氮 肥 对 蔬 菜 硝 酸 盐 含 量 的 影 响
(一)氮的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氮肥用量、氮肥品种、施肥时间、降雨等控制径流中的 氮数量。一般来说,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的年排出量比林地或 牧场高,因为农田的氮肥用量更高。水田地表径流中氮的排 出量往往高于旱地,这是由于一方面水田径流量大,另一方 面水田氮肥用量高。
(二)氮肥渗漏淋失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1、氮肥渗漏淋失
氮肥的渗漏淋失,主要受氮肥形态、用量、施肥时间、 土壤质地、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土壤中NO3-的移动比较 频繁,在降水比较集中的时期以下淋为主,反之则表聚。下 淋的NO3-可直接进入地下水源,从而能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
在农田土壤中渗漏水中氮的浓度和渗漏损失的氮量均受 氮肥施用的明显影响,同时与作物生长、根系吸收状况也有 密切关系。在作物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就会 大大减少土壤中氮的淋失数量。
➢ 径流。引起磷进入水体,影响径流水中磷量的因素是施肥, 尤其是施用高量水溶性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径流中磷浓度。 同一土壤上,施在旱作上的磷肥所增加的径流磷损失远远 小于施于水稻。
2、合理施用磷肥的注意点:
➢科学合理地确定磷肥用量; ➢水旱轮作条件下,磷肥重点分配在旱作上; ➢磷肥尽可能与土壤混合均匀; ➢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减少土壤磷的积累; ➢有机肥必须施入土中,做到土肥相融。
2、控制土壤淋漏氮量的措施
➢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平衡施用其它营养元素肥料,改善作 物生长,加强根系吸收利用。
➢ 改进施氮技术。减少NO3-的淋失量,关键是要按照作物和 土壤氮素状况合理施用氮肥,包括控制一次性氮肥用量, 分次施用,推荐施用缓释氮肥和氮肥增效剂等。
三、磷肥施用与环境
磷肥对环境的污染包括两方面,一是磷肥生产对环境 造成污染,二是施用磷肥对环境造成污染。磷肥生产中存 在着磷石膏处理、污水处理、氟污染以及矿区复垦等一系 列问题。磷肥施用的环境问题包括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磷 肥中重金属污染以及施用磷肥造成的放射性物质积累等。
(一)磷肥施用与水体营养化
磷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限制因 素。一般认为,水体中磷浓度达 到0.01~0.02mg/L时即可产生富营 养 化 。 当 N/P > 4~5 时 , 其 限 制 因 素是磷。如果N/P小于4时,则限 制因素可能是氮。
1、磷进入水体的途径
➢ 渗漏。农田磷可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但磷素向下移动很 少,所以通过渗漏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并不多见。
时,其用量的0.1%~0.8%,可转化成N2O排放出来;而 在高用量时,这一比例达到0.5%~2%。 CH4主要来是水田和湿地,受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 施用氮肥一般有利于抑制水田或湿地CH4的排放。
氮肥品种对CH4排放的影响
处理
不施氮肥 硫铵(/ha) 硫铵(/ha) 尿素(/ha) 尿素(/ha)
平均通量 [mg/(m2·h)CH4]
3.31 1.91 1.34 3.07 2.85
相对量(%)
100 58 40 93 86
施用氮肥一般有利于抑制水田或湿地CH4的排放。施用硫铵可 使甲烷排放通量比不施氮肥减少42%~60%。
二、氮肥施用与环境
氮肥施用对水体的影响。如NO3-进入饮用水源,使NO3超标。摄入过多的NO3-,则可能在体内还原为NO2-,引起高 铁血红蛋白症,对婴儿危害很大,NO3-、NO2-都可形成致癌 的亚硝基化合物。另外,氮素进入水体后,可引起富营养化。
(二)磷肥施用的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
1、重金属污染
磷矿中含有少量Cd等重金属,在加工过程中这些重 金属有60%~95%会转移到磷肥中。据测定我国过磷酸 钙中镉的平均含量为0.75 mg/kg,含量范围为0.1~2.93 mg/kg,而钙镁磷肥中镉的平均含量只有0.11 mg/kg。
我国磷肥带入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锌、镍、铬。 但由于磷肥带入的锌量低于作物吸收移走的量,所以对土 壤环境影响很小,不会产生锌污染。施入钙镁磷肥可能向 土 壤 中 带 入 镍 、 铬 。 然 而 从 我 国 酸 性 土 壤 铬 容 量 200 mg/kg来看,按目前的施磷水平,万年之内应不会造成铬 的污染问题。同样,镍的污染也不易发生。
不同施肥对土壤中Hg含量的影响
2、 放射性污染
磷肥中可能的放射性污染是由于磷矿中可能含有多种 放射性物质,如铀、镭、钍以及它们的衰变产物。大量研 究表明,在复垦的磷矿开采土壤上,蔬菜、水果中放射性 有所增大,但人体受到的放射性剂量很少。
第12章 植物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施肥与环境 第二节 矿质营养与植物品质 第三节 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人
体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第一节 施肥与环境
一、施肥与全球变暖
施肥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通过产生温室气体,受施 肥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主要是N2O和CH4。 N2O的排放主要来是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施氮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