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点” 大精彩——浅谈新课的导入与结束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河南省方城县杨集乡第一中心小学刘延新摘要: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能充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实际教学的前奏,悦耳动听,先声夺人。
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升华思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正确原则恰当方法巧妙导入有效小结一节课的开头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头引人入胜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处理巧妙,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恰当的方法。
1.数学课导入的原则(1)新课的导入应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引向深入。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
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具有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多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2.数学课导入的方法(1)开门见山。
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
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发表时间:2014-04-01T15:34:11.56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贾文霞[导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知识从旧知到新知,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渡阶段。
河北省永年县东杨庄总校贾文霞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知识从旧知到新知,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渡阶段。
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数学课堂导入那么,如何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呢?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的成分,所以在上课开始,教师应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注意力吸引过来,通用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老师走。
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爱学。
因此,导入新课的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要有针对性。
新课的导入必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选择的方法就不同。
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故弄玄虚,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他的教学环节。
导入应有相关性。
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
不像其他科目的内在联系不大,所以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有必要把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复习一下,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
2 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上课的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点明本课所将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的导入方法叫做直接导入。
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一读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都可采取直接导入法。
设疑导入,诱导思考。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
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1. 设疑引趣法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
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
”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缘尾,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 释题引申法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
”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
”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奇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 抒情描摹法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再用抒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翔集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
总之,我们老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4. 创设情境法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课堂教学导入结束环节

课堂教学的导入与结束环节浅议【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要讲究导入和结束环节。
导入的设计要或营造意境,或引发情感,或激发兴趣;结束环节则或渗透德育,或强化情境,或拓展思维。
精心设计导入和结束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优化教学环节;导入;结束;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课堂教学同样如此。
“猪肚”是一堂课的主体,每位教师都会重视,不必赘言。
在此,我从“凤头”和“豹尾”——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束环节,来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以“凤头”导入,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别出心裁、形式多样的导入,能创设与课堂相适宜的氛围,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它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根据导入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我把导入分为三种:1、意境导入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用意境导入,可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心灵上受到感染,从而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亲悟其意。
例如,我在教《雨霖铃》时,先播放李叔同作词的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哀婉的乐曲、凄美的歌词,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规定的情境,沉浸在“古道长亭”的送别意境中,为下面对词意的理解和感悟作好了铺垫。
2、情感导入情感,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重要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处于愉悦的心境中,以审美情感的驱动力来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教《故乡的榕树》时,我先为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台湾同胞回乡旅游,手中拿的小三角旗上写着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回归前的香港同胞评选最受欢迎的唐诗,荣登榜首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学生对这两首诗比较熟悉,朗读了这两首诗后,学生沉浸在思乡怀亲的情感中,这种情感与课文中的思乡之情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对学生灵魂的琴弦进行撩拨扣击,诱发学生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课文情感内容的把握理解。
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尾及上课小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尾及上课小技巧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1. 故事导入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
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
2. 质疑导入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顺势引导,步入新课。
3. 复习导入《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
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4. 联系导入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5. 悬念导入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制造矛盾,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启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处于这种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得“愤”、“悱”、状态时,教学过程将随之顺利高效地得以进行。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趣味性和教育性,要从教材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出发,切忌繁琐、冗长而影响学生的兴趣。
6. 演示导入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嘘声观察,提出新问题,进而过渡到新课教学之中。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抓化,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教学活动的导入与结束

幼儿教学活动的导入与结束一有人比喻:如果把一个成功的音乐活动比作一段乐章,那么精妙的导入就是乐章引人入胜的引子,隽永的结尾就是令人意犹未尽的尾声。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设计导入与结尾环节,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继续探究欲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谈话导入,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通过提问、交流、分享,使幼儿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从而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全神贯注投入活动中去。
画面导入,直观现象。
用生动的视频或图画导入活动,能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
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更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故事导入,妙趣横生。
对幼儿来说,故事永远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精彩的故事配以教师生动、惟妙惟肖的讲述,最能引导幼儿进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想象。
谜语导入,锻炼思维。
谜语生动形象,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游戏。
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主题,不但有利于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表演导入,感受氛围。
利用幼儿好奇爱动的特点,教师可设计一些肢体表演动作,让幼儿提前感受所学音乐作品的旋律,往往可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游戏导入,有趣好玩。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导入部分玩游戏,可让幼儿很快强烈感受活动快乐轻松的气氛,让幼儿很快进入教学活动状态,值得考虑的是,教学游戏的设计应尽量与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关联,由一定的内在联系才更有意义。
节奏导入,潜移默化。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可以让幼儿欣赏最有特点的节奏,并加以拍击。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教师直接导入主题,不迂回曲折,不翻山越岭,直接让幼儿欣赏故事或是欣赏歌曲,这样的导入方式简洁明快,干净利索。
三点睛结尾,陶冶情操。
在活动中,用点睛式结尾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回味结尾,鼓舞精神。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在结尾处巧妙引入与活动主题相同的其他内容,或是其他文艺作品,可以使本来趋于平淡的结束部分又掀波澜,使孩子的内心再次被打动。
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和小结设计的探讨

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和小结设计的探讨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导入设计(一)导入: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方式。
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总之,导入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为师生即将进行新课教学作好心理准备。
导入设计,顾名思义,是一节课的开头设计。
(二)导入有以下功能: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
教师以新颖别致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迅速地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以旧知识点为依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开启思维,诱发思考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才能促进感知、记忆和想象。
任何训练的获得,也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
而课堂导入巧妙地设计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颗火种。
4、画龙点睛,突破重点每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紧紧的抓住重点或难点进行导入设计,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课堂导入还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总之,导入设计有激励功能、诱导功能、衔接功能、美育功能和协调功能(消除紧张,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情境)等。
(三)导入的要求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可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新授课的三个环节

新授课的三个环节新授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授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授课的三个环节,即导入环节、主体环节和总结环节。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新授课的开始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预期。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介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确保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课堂中能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二、主体环节主体环节是新授课的核心部分,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所授知识的主要环节。
在主体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主体环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主体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演示、实验、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主体环节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环节总结环节是新授课的结束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艺术享受。精心打造“ 亮点” 的课必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好课。
关键词 亮点 导入 结课 因课制宜 和谐课 堂
集一些奥运会和北京 申奥的资料 ,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结课— —余音绕梁 , 日不绝 三
怎样的课才是好课?答案恐怕是“ 仁者见 仁, 智者见智” 。但有
一
21真情告 白, . 诗意延伸
书 , 惑。 解
12 质 疑 激趣 导 入 .
在结束教学前 , 教师安排一个 “ 高潮” 通过高潮把学生推到一 ,
个新 的境界 中去。在教学《 荔枝》 这一课结束时, 我安排学生在歌曲
这种导入新课 的方式是 学生读题后 ,针对 课题 质疑。如在上
《 一个 中国孩子的呼声》 这一课时 , 我首先出示课题 , 然后让学生说 说 自己读了这个课题后想知道些什 么内容 。学生争相提问 : 这个中 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了怎样 的呼声?他为什 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接
摘
要
一堂好课不应忽视导入与结课, 导入应引人入胜, 直奔
可布置学生 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 、 音像资料等等 。
主题; 结课应讲求方式, 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 使学生把课堂学> 变成 - j -
一
上课时 , 通过这些学习成果的展示导人新课 。如 : 习《 学 向往奥运》
这一课时 , 由于农村孩子对奥运知识 比较缺乏 , 引导 学生课 前收 可
次净化。 23设置悬念 , . 余昧悠长
阅读的兴趣 , 还有利于学 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3 创设情境 。 . 激发情感 。 导入 新 使学生产生强烈 的 求知欲 , 在教学《 夕照》 这一课结束时 , 我是这样设置悬念的 : 文章写
一
1 导入 — — 未 有 曲调先 有 情
11 解 题 式 导 入 .
这种导人方式 , 就是抓住题 目中的关键 词语 , 通过对这些 词语
分神 , 车倒人栽 , 胳膊擦 破了。如今 , 这里 留下 了深深 的疤 痕( 说
的分析与挖掘, 把学生 的思路引进课 文内容 中去。我在教学《 军神》
需要丰富多彩。教师唯有深入钻研教材 , 了解学生 , 因课 制宜地灵
采用复习 旧知 , 导人新课的方法 的优点 是 : 既可 以复习巩 固过 去学的知识 , 又可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
活地选择 最佳方式方能让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 不断奏响和谐
的 乐章 。 参 考 文 献
[ 马士梅. 中学语文导语设计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1 ] 浅谈
上新课前 , 可通过讲故事 、 做游 戏、 欣赏音乐 、 谜语等 方式导 猜
人新课 , 让学生进入情境 , 然后在一定的情境中领悟一定 的道理 , 感 知课文 内容 。
得很美 , 同学们读得也很美 。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 :美是到处都有 “
的, 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 , 而是发现。” 其实美就在我们 身边 , 今天 的作业就是 : 在有夕 阳的傍晚 , 同学 们观察一下夕照 , 再 观察一下周围 的景物是什么样 。你仔细观察 , 用心幻 想 , 你的笔下
“ , 神” 并且举例说明。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后 , 生一致 认为“ 就 学 神”
是古代神话 中的人物 , 具有超人的能力 , 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 再 就知
情话语 , 将知识转化为学生 的智慧 , 使课堂进发出生命 的活力。
22 拓 展 升 华 。 昧 无 穷 _ 意
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军人被称为“ , 神” 接着 引导 学生质疑促思 , 读
一
我在教学《 梅花魂》 这一课时 , 是这样设想的: 同学们 , 今天我们 来唱一 首歌 , 好吗 ?( 学生高兴 ) 这首歌 的名字 叫《 我的 中国心 》课 ( 件播放背景音 乐 , 师生唱 ) 一堂课在激昂的歌声 中开始 了。 。 在课堂 上, 学生情绪饱 满 , 深深感受 了老人那颗赤 热的爱 国之心 , 也激发了
一
着, 老师露 出伤疤给学生 看) 。如今 , 这道伤疤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
里, 它时时催我 自省 : 人生 的路 上多一份专 注 , 唯有专心致志 , 能 方 登上成功的顶峰。” 在和谐 民主的课堂气氛中 , 师的肺腑之言 , 教 真
课时 ,是这样设计导人的 :出示课题后 ,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 的爱国情 感。
14 复 习旧 知 。 入 新 课 . 导
定会有一篇篇优美 的文章诞生 。 教师期待着 。用期待的话语 以读
促写 , 既增强 了学生对语文学 习的渴求 , 又使学生 因下课铃声而行 将关闭的思路 的闸门再次打开。 总之, 导人与结课的方式不仅 是一 门科学 , 也是一门艺术 , 艺术
在学习《 古代寓言两则》 一课 时, 这 我这样设计导入 : 首先, 引导 学生 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 , 寓言有什么特点 ?又是怎样学习 的?
点是可以肯定的, 轻视新课的导人与结束的课定不是好课。 下面,
我就新课的导人与结 束谈谈 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
教 学《 学弈》 篇课文 时 , 这 在引导学 生结合 自身实 际谈了感受 后, 我这样设计 了结束语 :听了同学们的一席之言 , “ 老师不禁 想到 了发生在 自己身上 的一件事。有一次 , 我骑车在马路上 , 车子 开得 较快 。 这时 , 我产生了好奇心 , 想看看码表上显示 的车速是多少。 这
着让学生带着 自己主动提 出的问题 去读书思考 。不仅 激发了学生
一
《 烛光里 的妈妈》 的歌声 中交流作者在“ 如今 , 荔枝依 旧年年红” 面 后 未说完 的话。这样的结束课既充分挖掘了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 又培养 了学生 的思想 品德 , 陶冶了他们 的情操 , 使他们 的心灵得 到
臣 教学园 地
小“ 亮点 " 大 精 彩
— —
浅谈 新 课 的 导入 与 结束
王 俊
枞 ( 枞阳县白湖中心学校 安徽 ・ 阳
中 图 分类 号 : 2 . G6 32 文献标识码: A
262 ) 4 7 9
文 章 编 号 : 7 — 8 4 2 0 2 — 8 — 1 1 2 7 9 ( 0 9)8 0 8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