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复习+(1)

文言文复习+(1)

1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介词 14、且在邦城之中矣: 连词,况且
1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动词,走向; 16、且尔言过矣:连词
1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发语词
18、则俢文德以来之: 则,连词; 来,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来
之:助词,用于凑足音节, 1、寡人之于国也: 舒缓语气.于:介词,在, 对
因,介词,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试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诫: 表假设,译为那么,就
7、诫奢以俭: 动词,用
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介词,用 9、牵手绣索,其可忽乎:语气助词,表反问 1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连词,而且
11、人君当神器之重:助词
12、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虚壅蔽则思虚心以下: 连词,表下修饰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连词,表假设,如果…就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其:代词,那里的
6、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连词,表转折
7、弃甲曳兵而走: 连词,表修饰 介词,凭 8、以五十步笑百步:
3、以弱天下之民: 连词,表目的,以便 4、以弱天下之士: 连词,用来 介词,用 5、尝以十倍之地:
6、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连词,就 连词,表并列 7、皆明智而忠信: 转折,可 8、争割地而赂秦: 9、因遗策:动词,沿袭
介词,凭借 10、因河为池:
于 其 1)介词 耻学于师 乎 1)代词 其为惑也 贤于弟子 1)介词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其可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共乎吾 其出人也 2)助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下圣人也 其皆出于此乎 2)副词 其皆出于此乎 也 1)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吾惑也难矣

必修一文言复习

必修一文言复习

识记方法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为“回复”(说回来)、“报复” (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就是回到 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周而复始 无以复加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 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 射中。表示伤病。
识记方法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 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
慷慨就义 将计就计 一蹴而就 功成名就 删繁就简 一挥而就 避实就虚 半推半就 按部就班 另谋高就
金就砺则利。(《劝学》) (广)愠怒而就部。(《李将军列传》) 荆轲就车而去。(《刺客列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魏公子列传》)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报任安书》)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bēi







bèi
台:胎 合:盒






gěi
冶 给

shí

qià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文言文阅读复习
必修一《劝学》 《师说》
文 言 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文 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数词的活用 阅 读 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主谓倒装 考 宾语前置 内容概括分析 查 定语后置

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复习资料,就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文言文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名家名篇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水平。

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中融入了大量的文言文,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熟悉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这些作品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诗词来巩固我们的文言文知识。

比如《古诗十九首》、《千家诗》等诗集中收录了许多文言文的经典诗词,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熟悉文言文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背诵这些诗词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文言文的练习题来巩固我们的文言文知识。

比如《中考文言文真题集》、《中考文言文习题集》等练习题集中收录了大量的中考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考点,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文言文的讲座和讨论活动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水平。

比如一些学术机构、文化组织经常会举办一些文言文的讲座和讨论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和分享,了解文言文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提高我们的文言文修养。

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我们与其他对文言文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和互动,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包括阅读名家名篇、背诵经典的文言文诗词、做文言文的练习题和参加文言文的讲座和讨论活动等。

通过这些复习资料的学习和运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材料一:《韩非子·难一》
新课标Ⅱ
202
材料二:《孔丛子·答问》
3 材料一:《百战奇略》(军事理
新课标Ⅱ 论专著)材料二:《唐太宗李卫
公问对》(军事问题言论辑录)
两则材料聚焦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 一事,展现了儒、法两家的论辩交 锋。
两则材料聚焦“淝水之战”这一历史 事件,分析符坚失败的原因。
6.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都 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 疑问句,如“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 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 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当然, 文言文中还常常会有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找出省 略成分,方能正确断句。
1.比对时间 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 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 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2.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 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2.对话标志法 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等为 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 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 者、答者,明辨句读。
3.虚词标志法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古人的文章没 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备考策略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要逐项进行梳理归纳,总 结规律,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检查复习

文言文检查复习

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翻译: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翻译: 翻译: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翻译:
——语句翻译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翻译:大概我所到(的地方) 翻译: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 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翻译:用事实来检验它,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自从有古籍记载以来, 翻译:用事实来检验它,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自从有古籍记载以来, 从来没有这种事。 从来没有这种事。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肃然,称为政理。 肃然,称为政理。
翻译:张衡初到任,树立威信,整法制,暗中查知一些奸党的姓名,一下 子全都捉拿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子全都捉拿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

是 实词 虚 词、特 殊 句 式 、 文句 理 解 ,还 是翻 译 语 段 、默 课文 进行 复 习 。
写 名篇 ,无 一 不 是源 白于 课 内,几 乎 历 年 的考 点设 置 , 3 串联课文实例,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都可 以从 课本 中找到相 关 联 的知识 点。
文 言特 殊 句 式 主 要 包 括 判 断 句 、 被 动 句 、 宾 语 前
的研 读 ,从 中积 累 一 些 作 家作 品 、史 书 体例 、文 化 知 识 进 对文 言 文 词句 和 内容 的理 解 与积 累 ,提 高文 言 文 复 习
(古代 官 职 、历 法 、礼 俗 )、历 史 典 故 等方 面 的知 识 , 的 效率 。
以备 高 考 考 试 时能 作 有 效 的参 考 。如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
针 对 这 种情 况 ,需 要 加 强对 课 本 的 复 习 。那 么 为 什 置 、成 分 省略等 4种 :词 类 活用 主要 包括 动词 、形 容词 、
么要 复 习3遍 呢 ?这是 遵循 艾 宾浩 斯 的遗 忘 曲线 规律 而 确 名词 的使 动 用 法 ,形 容 词 、 名 词 的意 动 用法 ,名 词 作动
1)从 高一 开 始 ,每 学完 ~册 书 ,利 用寒 暑 假 ,要 求 到 。如 果 不 能够 了解 古 代 句子 的一 些特 殊 句 式 和 用法 ,
学生 将 所有 要求 背 诵 的篇 目,复 习 背 诵 并且 默 写在 作业 就 有 可能 读不 懂某 些句 子 ,或 不 能顺利 地翻 译 文句 。
主 ,教 师仅 指 导 而 已, 目的在 于 熟悉 课 文 内容 ,在 浅表 间是 3天 , 方 式 是 以 学 习 小 组 为 单 位 ,步 骤 是 收 集 、 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拉)贤于材.人远矣(通“才”有才能的人)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 1、余闻之也久(知道)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其: 1、其诗以养父母(那首诗)2、稍稍宾客其父(仲永)然: 1、父利其然也(这个样) 2、泯然众人矣(失)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宾客们)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表示确定)2、(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者)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4、(稍稍..)宾客其父(渐渐稍微)5、泯然(众人..)矣(平常人)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那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此很惊奇,渐渐地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仲永的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六、问题探究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天资过人才能衰退泯然众人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铅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父利其然也,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引号内填原文)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八、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叹惜之情。

九、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B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对。

感到诧异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写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还家( 这..其父(对。

感到惊奇 )(以宾客之礼相待 ) ④明道中,从先人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木兰诗》1.本文《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一书。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ke )(han )燕.山(yan )胡骑.(ji )辔.头(pei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⑵万里赴.戎机(赴:奔赴)⑶出郭.相扶将(郭:城)⑷策.勋十二转(策:记功)⑸著.我旧时裳(著:穿)⑹关山度.若飞(度:过)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意思是粘帖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意思是伙伴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在啾啾的鸣叫着。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的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征战多年,经历了很多战斗,许多战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详写出征前、后。

略写出征中因为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木兰代父从军、爱国、孝顺、机智、聪明、顽强的精神和战争的残酷。

17.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勤劳、孝顺、淡泊名利、勇敢、细心、考虑周全、机智、谨慎、恋家(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18.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孙权劝学》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解释下列词语。

A.初( 当初 ) 当涂( 当道,当权 ) 多务( 繁多的事务 ) B.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博士( 当时专馆经学传授的学官 ) 辞( 推辞 )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C.涉猎( 粗略的阅读 ) 往事( 历史 ) 过(到) D.见事(了解历史 ) 及( 到了。

的时候 ) 非复(不再是)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反问)(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责备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骄傲、自豪 )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的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9.写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2个)答: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口技》[一]阅读全文回答:1、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自序》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A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2)众妙毕.备( C)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3)宾客意少.舒( B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 D )A.名字 B.名声 C.出名 D.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的醒目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打哆嗦,几乎想要争先恐后的逃跑。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喂奶)(2)既而儿醒(不久,紧接着)(3)一时齐发(同时)(4)众妙毕备(全、都)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同一时间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表演的惟妙惟肖。

[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2)虽人有百手(即使)(3)不能名其一处(说出)(4)两股战战(大腿)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京中有善口技者;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又夹百千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6.翻译。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竞跑,赛跑)足(够)⑶北饮大泽(大湖)⑷弃其杖(丢弃)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太阳落下的地方。

⑵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夸父即使死了,也想用最后的力量造福人类。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勇于向大自然挑战、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宏大志向、气概非凡,敢于追求,坚持不懈。

挑战自己。

不自量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做皇帝,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⑵天柱折,地维绝译:支撑天的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暴躁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暴躁,不计后果,为了人类造福,自我牺牲★★★《狼》[一]第一组习题:1.本文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只看见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夫进行攻击。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为奸、狼子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