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社会科学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的焦点
话语权

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且不说“怎么谈”,单论“谈什么”,就已经由话语权决定了,一旦决定了谈什么,很多问题就谈不了,更何况怎么谈?在当代社会思潮中,话语权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话语权是掌握在媒体控制者的手里,掌握在拥有经济权的人手里。
他们一般学有所成,控制着媒体和其他经济实体,而他们想说的,一定和自己有关。
"话语权",包括哪些方面呢?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
葛兰西的“领导权”、福柯的“权力话语”、哈贝马斯的“合法化”、罗兰·巴特的“泛符号化”、鲍德里亚“仿像”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话语理论,为研究媒介话语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话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从传播的角度来思考媒介话语权对传播信息内容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行为产生的作用。
(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工具的话语权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中国古代并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无戏言”之类的古语。
传统中,话语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修辞学和诗学,主要研究演讲和文学艺术,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典范性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随着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超越人际交流,话语概念及含义有了很大变化,其表现在,一是超越了对话语的工具性认知;二是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取向。
在对话语的认识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评为中心),索绪尔、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以语言、文本为中心)以及后现代各种文化理论形成汇流,使话语成为当代文化与传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话语理论为当代文化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后现代的视角。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较早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涉及话语及话语权的问题,他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
”[1]前一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后一种形式则体现为文化领导权或曰话语权。
话语、话语权与话语体系的思辨

话语、话语权与话语体系的思辨作者:张三元来源:《江汉论坛》2023年第09期摘要:话语体系体现了话语目标、问题和方法的统一,其首要任务是确立话语权。
话语权是指通过话语的表达、描述和建构而形成的作用力或影响力,但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价值,其核心目标是促使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中国价值形成一种认知、理解和认同,因而其首要价值也是话语权。
我们反对西方的话语霸权,但并不反对话语权或放弃话语权。
构建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必须在中国传统价值观话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融通的基础上,根据跨文化的特点,创新话语体系,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视野;既坚持中国价值立场、又展现人类情怀,充分彰显中国价值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一致性。
关键词: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话语体系;话语权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价值的跨文化传播”(项目编号:18AKS004)中图分类号:B03;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3)09-0131-08话语体系体现了话语目标、问题和方法的统一,目标首当其冲。
话语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价值是当代中国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包括“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1)等内容。
推进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当然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话语权问题。
我们反对西方的话语霸权,但并不反对话语权或放弃话语权,相反,话语权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语言的命运有时就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因此,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话语权是中国融入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和象征。
4核心考点四:普遍性和特殊性

核心考点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A.导入:马云曾讲,现在的痛苦是钱花不出去,不知道怎么花。
当下,你的痛苦呢?B.本节课知识逻辑:C.正文:(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原理:处处有矛盾。
(空间)时时有矛盾。
(时间)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是矛盾),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自古至今都有)。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地(一分为二)看问题。
例如:①不能把矛盾看成完全的坏事,矛盾是动力,中美自贸易战以来敌对面很多,但不是没有合作。
②一分为二就是看事情不能太绝对,全盘肯定或者否定,比如新馆疫情,中美关系等注意:时时有矛盾不等于一个具体矛盾永远存在。
每个具体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产生。
正是具体矛盾的不断更替形成了时时有矛盾。
过度语言:矛盾每个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都有,但是又不一样。
比如你的优缺点和别人的优缺点就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矛盾有特殊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原理: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你和你妈的矛盾)(区别同一事物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的依据)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比如:结婚后,夫妻矛盾,母子矛盾,姐弟矛盾,性质不一样,地位上夫妻矛盾是核心,因为是核心,这个矛盾的解决对你这个小家庭的和谐起着主要作用。
特殊性案例: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一般钥匙开一把锁。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例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量体裁衣总体小结: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体现普遍性新馆疫情之下的中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体现全面的看问题。
何种普遍主义,谁之特殊性?

何种普遍主义,谁之特殊性?
李文倩
【期刊名称】《社会学家茶座》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在当代思想境况中,普遍性问题处于相当核心的位置。
一个问题能引起
普遍关注的基本前提,是这~问题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层面上,关涉人在这个时代的生存困境。
因为关涉基本的生存困境,对这~问题的解释或最终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普遍性问题的提出,一定连带着特殊性的问题。
用一个通常的比喻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舍弃掉某一方,对方就不可能存在。
或者用更哲学的语言说,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的提出,互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在当代意识形态化的论争中,衍生为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
这一论争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常见的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等等。
【总页数】10页(P89-98)
【作者】李文倩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34
【相关文献】
1.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 [J], 张祥龙
2.从绝对普遍主义到有节制的普遍主义--多元主义与罗尔斯政治伦理对启蒙理想的执守 [J], 夏庆波
3.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 [J], 张祥龙
4.论自由主义普遍主义对基督教普遍主义的替代与超越 [J], 马德普
5.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与赵敦华教授商榷 [J], 童世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两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
;
做柴薪;而树木葱郁茂盛的林子里,树木却能做栋梁。同样是树木,为何林木密集、生存资源有限的地方,却长得好?原因在于它们生存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下树木为了生存而必须保持的抢占生存优势的积极状态。 树木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对手如林的竞争社会里,要想生 存发展,就必须敢于向强大的对手叫阵,敢于在挑战和竞争中完善自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类霜天竞自由”,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作文题三十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问一个智者:我该带些什么上 路?智者没有言语,而是拿起了一个空杯子,往里边倒水,直到水溢了,他仍不停地往里倒。这时,青年连忙提醒智者: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些空杯子,让他带着上路。青年诧异地问为什么。智者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汲取各种养分、 滋养我们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青年听了,若有所悟。他没有带太多的东西,而是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请以“空与实”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 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人和人生来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呢?主要在于,前者总是“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固步自 封,自己淘汰了自己。人生如旅行,每一个即将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各种有益身心的营养,并在它们的滋养下最终成为栋梁之才。 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构思可结合自己,由小到大,逐一展开。 ? 作文题四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 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这样是由于你们过于依仗自己的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劣势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 “优势”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所谓优势是指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强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如果一个人善于扬长避短,学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则不仅可以使优势更优,而且可以化劣为 优,变短为长,勇往直前,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以优势自居,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躺在优势上睡大觉,不能完善和充实自己,那么优势也就会变成劣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善于扬长避短;没有永远不变的优势,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劣势,优 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 ? 作文题四十一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一路领先的俄罗斯名将内斯特鲁夫最后一枪被王义夫反超,痛失金牌。他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痛苦甚至是泪流满面,而是大度地张开双臂与王义夫拥抱,表示祝贺。 感谢内斯特鲁夫,他让我们明白了奥运会除了金牌外,还有另外的重要含义——快乐、自然,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这就是奥运会——竞争也可充满快乐。我们要感谢对手,他们教会了我们许多。 请以“感谢对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体裁不 限。 [写作提示]我们要感谢的何止内斯特鲁夫呢?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对手吗?你的对手让你明白些什么呢?感谢他吧!正是由于他的存在,你才可能成长得更快,生活得更积极。否则,就可能像草原上的羚羊一样,没有了狼的追逐,反而濒临灭绝。 作文题四十二 ?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巴豆,药性最能泻,但只要用量适度,非但不会引起腹泻,反倒能治好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严重腹泻。 由此,你会得到哪些启示?请以“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①有人说,真理再向前跨出一步,便会走向谬误。在科学研究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事情,都应适当,恰如其分。②对于很多事物,比如,追星热、减肥热、上网热等,有的人盲目狂热,有的人却一概否定,都走了极端。 作文题四十三 认真观察下列,按要求 作文。 ——有感于某些“包装”现象 认真思考这幅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以“包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从左图到右图说明了“包装”的后果——蜡烛原来可以发光,“包装”之后却熄灭了。联系现实生活, 说明包装是为了使产品美观,吸引消费者乐于购买,收到外观与内质相得益彰的效果。而今有些“包装”,诸如歌星矫揉造作,打扮过分;商品包装花样翻新;房屋装修华而不实。凡此种种,其效果适得其反,追求形式而损害了内容。要结合画面寓意予以剖析。 作文题四十四 阅读下面的 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这段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劳累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一次次跌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 向上爬。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 成功需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机遇、方法。请以“坚持与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拟。 [写作提示]从语法角度看“坚持与选择”是一个并列关系的短语。应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只写一个方面,应有所侧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住重视前者, 而忽视后者。实际上,大到国家、集体,小到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有时候盲目的“坚持”就是一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正确地选择,就能走出低谷,柳暗花明,走向成功。 ? 作文题四十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先哲主张“无我”,那是针对尘世 人们过于“有我”而说的。人们看“我”太认真,所以有种种烦恼。古人说: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现实生活中,符合实际的做法是:给自己合理定位,把自己牢牢镶嵌在各种规矩的坐标中,不生过分的欲望,不生无谓的烦恼。“有我”是一种自知,人贵有自
谈一谈对争议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解(二)

传统媒体独家新闻新变化作者:张建鑫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8期摘要新闻作为实时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其出现在大众视野内,就以其时效性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在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都会吸引各方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独家新闻则成了所有媒体发展竞争中所追求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强势出现彻底改变了讯息传播方式,新兴媒体快速崛起,让信息呈喷涌之势席卷各个角落,使受众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从国家春秋大业到百姓安居乐业,不论何种信息,都有其渠道达畅民音,而依靠独家新闻打天下的传统传媒不再具有任何优势。
传统媒体界承受着全新洗牌的压力。
关键词传统媒体独家新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1传统媒体独家新闻的变化(1)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真实性。
现如今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传统媒体独家新闻报道也需要越来越真实。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现如今的新闻信息出现信息共享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就要求传统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更加准确真实无误。
如果媒体对独家新闻的报道缺乏真实性,受众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共享信息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而造成越来越多的受众对独家新闻发布的新闻机构产生质疑,阻碍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2)媒体平台愈加广泛。
发布平台的变化是传统媒体独家新闻报道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
因为随着互联网介入独家新闻的报道,媒体平台也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介,很多互联网媒介也进入到大众的视线当中。
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普及,有很多新闻观看APP也相继开发并且投放到市场当中。
这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让群众对于传统媒体独家新闻报道了解到渠道更加广泛。
也为群众带来了高效、省时的传统媒体独家新闻报道。
(3)记者专业程度越来越高。
独家新闻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充分挖掘新闻事实,而要在其他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题材上挖出独家新闻,就得深入采访,向纵深掘取,把深藏在幕后的信息、将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实挖掘出来。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中国思想家马原的“矛盾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概念之一,它着眼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改变和发展,被认为是一种解释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
盾论可以分为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原认为,社会矛盾是普遍性的,它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社会矛盾是源自各种因素的,可以是社会分工、社会利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甚至文化等多方面的矛盾。
例如,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完善,企业、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增多;其中一些矛盾是有利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另一些则是有害的,妨碍了社会的发展。
另外,马原认为,一些社会矛盾也有特定的地域和历史特征。
比如,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出现了个别主义、集体主义之间的矛盾,政府、企业、工人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出来。
综上所述,马原的矛盾论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
一方面,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各种矛盾,可以指导人们认识社会变迁的本质;另一方面,某些特定的社会矛盾也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解决。
社会发展中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开发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实现持续、和谐发展。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统一的发展观,冷静分析社会变化的本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马原的“矛盾论”表明,社会变迁中普遍存在着多种矛盾,有利的和有害的,以及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社会矛盾。
我们要学会科学分析社会矛盾,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社会向着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前进。
科学的话语权

科学的话语权科学的话语权现在一些人,以科学否定一切,凡与科学表述不一致者,皆斥之为谬论。
或者认为科学证明的事,其他看法就可以否定。
这是一种很幼稚的看法。
世间万事,有无数的角度与切入点,科学只是其中一种解读方式。
角度不同,看法就千差万别。
不同的角度,解决不同的问题,无所谓是非对错之分。
比如同一个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而言之,是由DNA组成的生物体;从物理而言,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复合体;从进化角度而言,是高等智能生物;从社会学角度,是个自然人;在宪法,谓之为公民;在你妈眼中,你就是她儿子。
公民、儿子等表述显然与DNA的表述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只有科学有话语权,那么你妈的说法无疑就是谬论,因为她的表述与科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在科学内部,分子生物学、进化论、物理学,三者的表述各不相同,哪一个是终极真理?哪一个有唯一的话语权?同一本红楼梦,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阶级斗争,道家看到虚无,佛家看到无常。
你说哪一个看的不对?从无常看世事,哪有一件事不符合无常?由情观世间,有几件事不与情纠葛不清?在马克思主义者的眼中,世上哪一件逃得过阶级斗争这盘大棋,谁不是这局棋中的一粒小子儿?从经济学入手分析,世间哪一件事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从心理学而言之,什么事不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再如同一个疾病,比如肝炎,西医认为肝炎病毒所致,因为在显微镜下确实能看到这种病毒的存在,并且采用西药可以治疗;而中医认为是湿热所致,用清热除湿的中药可以治疗。
两者的治愈率都差不多。
而很多人只能按受眼睛确切能看到的病原体,而不能接受不能通过显微镜的方式看到的湿热。
湿热有个客观标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看到与检测到,比如肤色、舌苔、脉象、病人的感受等,这些都是客观的,为什么认为只有病原体可信而中医方法不可信?为什么一定只能用显微镜或化学药剂方式才认同?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中西医治肝炎效果不相上下,为什么中医是巧合而西医治愈的是必然?原因在哪里,在你那颗封闭的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建 立 在 对 个 别 经 济 现 象 的 描 述 上 ,那 么 ,经 济 学 知 识 不 可 避 免 地 是 特 殊 的 和 偶 然 的 ,没 有 普 遍 性 。 但 是 , 在 个 别 经 济 现 象 中 存 在 着 本 质 性 因 素 ,这 种 本 质 中 隐 含 着 事 物 的所 有 性 质 和 因 果 联 系 。 因 此 ,在 把 握 了 经 济 现 象 的 本 质 之 后 ,按 照 其 性 质 严 密 地 演 绎 ,就 可 以 构 建 整 个 知 识 体 系 。 虽 然 是 思 维 的 建 构 ,但 它 必 然 合 乎 整 个 现 实 世
地 利 学 派 就 经 济 学 的 特 殊 性 和 普 遍 性 的 关 系 问 题
展 开 了 激 烈 争 论 ,这 是 一 次 著 名 的社 会 科 学 的 方 法 论 论 战 ,更 是 德 国 与 英 国 的 话 语 权 之 争 。
用 研 究 ,而 把 理 论 经 济 学 归 结 为 研 究 经 济 现 象 的
去 话 语 权 。 为 此 ,我 们 需 要 从 话 语 权 的 视 角 深 入
探 讨 社 会 科 学 的 普 遍 性 与 特 殊 性 问题 ,揭 示 其 背
后 隐藏 的话语 权 争夺 。
一
、
方 法论 之 辨 与话 语 权 之 争
在 1 9世 纪 末 2 0世 纪 初 , 德 国 历 史 学 派 与 奥
一
般 性 质 和 规 律 。 门格 尔 以 此 为 理 论 经 济 学 争 取 自主 空 间 。他 认 为 ,如 果 像 历 史 学 派 那 样 把 经 济
在 2 0世 纪 之 前 ,历 史 学 派 在 德 国 的 经 济 学
研 究 中 居 于 主 导 地 位 。 这 一 学 派 认 为 ,人 类 社 会 总 是 处 于 不 断 的 演 变 过 程 中 ,不 同 民 族 、 国 家 处
雪 尔 ,再 到 古 斯 塔 夫 ・ 穆 勒 达 到 巅 峰 。 施
18 8 3年 ,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卡 尔 ・门
某 种 状 态 ,普 遍 性 就 存 在 于 特 殊 性 之 中 。 但 是 ,
在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这 种 大 而 化 之 的理 解 却 可 能
一
条 普 适 性 的 发 展 道 路 。 而 力 图摆 脱 边 缘 地 位 的 国 家 的 社 会 科 学 则 强 调 特 殊 性 , 为 本 国 的 发 展
道 路 争 夺 话 语 权 。 如 果 不 加 批 判 地 承 认 西 方 霸 权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的 普 遍 性 ,就 会 落 入 其 话 语 陷
升 中 国 的 话 语 权 ①已 经 成 为 当 务 之 急 。 社 会 科 学 在 社 会 认 识 和 社 会 决 策 中发 挥 着 巨 大 作 用 ,它 已
经 成 了话 语 权 争 夺 的 核 心 领 域 。 在 我 国 的 传 统 认 识 中 ,社 会 科 学 的 普 遍 性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而 特 殊 性 只 是 这 种 普 遍 性 在 特 定 时 间 、地 点 、条 件 下 的
在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中 ,社 会 科 学 是 民 族 国 家 的 知 识 生 产 建 制 并 为其 服 务 。霸 权 国 家 的社 会 科
学 强 调 普 遍 性 ,认 为 其 现 存 的 制 度 和 政 策 适 合 所 有 国 家 , 并 通 过 不 断 地 “ 化 ” 历 史 , 虚 构 净
法论 个人 主义 还是 整体 主义展 开 了激烈 争论 。 门 格 尔 把 对 特 殊 经 济 现 象 的研 究 归 结 为 对 经 济 的 历 史 研 究 ,把 国 民 经 济 学 归 结 为 政 策 性 的 实
形 成 思 维 陷 阱 ,使 我 国 在 全 球 政 治 经 济 秩 序 中失
界 。也 就 是 说 ,它 是 普 遍 的 和 必 然 的 。 门 格 尔 的
于 不 同 的 发 展 过 程 ,不 存 在 适 用 于 所 有 民 族 的 经
济 规 律 。 所 以 , 就 经 济 学 来 说 , 只 存 在 以 个 别 国
家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 家 经 济 学 ”,而 这 种 研 究 不 国
阱。
关 键 词 :话 语 权 ; 社 会 科 学 ;普 遍 性 ;特 殊 性
在 不 断 融 入 全 球 政 治 经 济 秩 序 的过 程 中 ,提
合 性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追 求 独 特 型 、 历 史 性 和 整 体
性 是 历 史 学 派 的 鲜 明 特 征 。德 国历 史 学 派 并 非 完 全 否 认 普 遍 性 理 论 ,而 是 认 为 理 论 要 建 立 在 真 实 的 历 史 研 究 基 础 上 。 这 种 研 究 主 旨从 李 1 。3 0 年 期 7 .21v17 1 .
话 语权 l 会 科 学 普遍 性 与特 殊 性 之 争 的 焦 点 社
梁 孝 ,童 萍
摘 要 : 1 9世 纪 末 发 生 的 经 济 学 方 法 论 大战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是 德 国 和 英 国 的 话 语 权 之 争 。
格尔 出 版 《 会 科 学 特 别 是 政 治 经 济 学 方 法 论 社 研 究 》 一 书 ,并 在 1年 之 后 出 版 《德 国 历 史 学 派 的 错 误 》,对 古 斯 塔 夫 ・ 穆 勒 直 接 展 开 了 批 施 判 ,掀 起 了 长 达 2 0余 年 的 方 法 论 论 战 。 二 者 就 经 济 学 是 普 遍 的 还 是 特 殊 的 、是 分 析 的 还 是 历 史 、是 描 述 历 史 还 是 寻 求 普 遍 的 经 济 法 则 、 是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