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是一种黄曲霉菌不能食用

合集下载

发黄大米等于“致癌大米”

发黄大米等于“致癌大米”

发黄大米等于“致癌大米”
大米有其原有的正常颜色,若出现了淡黄色,我们称它为黄变米。

大米变黄是因为大米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热,致使霉菌繁殖,出现霉变现象并呈现出黄色。

霉菌中包含真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它是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的有毒代谢物的统称。

医学专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虽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没有这么大,但长期食用将无疑会致癌。

因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生物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黄曲霉素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部会有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现象。

识辨黄大米的常识:
1.颜色:米粒暗淡无光,表面呈黄色,或有白道沟腹,发脆,易断。

2.气味:有霉味,硬度低。

3.品尝:蒸煮后黏度小,食用时口味寡淡,有霉味,口感粗糙。

因为大米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所以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发黄的现象,五斗坝有机大米也不例外,因此在保存五斗坝有机大米的时候要注意保存方式以免泛黄,另外当发现购买的五斗坝有机大米发黄的时候要适当食用。

大米 中毒成分

大米 中毒成分

大米中毒成分
一般情况下,大米本身并不含有毒性成分。

大米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粮食之一,是一种安全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大米可能会受到污染或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导致中毒。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大米中毒的情况:
1. 霉变:如果大米存储不当或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发生霉变。

霉变的大米可能产生一些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摄入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农药残留:在大米种植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过量的农药或农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大米中残留农药。

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大米可能会引起中毒。

3. 重金属污染:大米可能会受到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如镉、铅等。

长期摄入受污染的大米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大米中毒,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购买正规渠道的大米,并注意查看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

2. 妥善储存大米,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霉变。

3. 烹饪大米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煮熟煮透。

4. 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不要单一依赖大米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如果怀疑大米中毒或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污染源。

医生会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可靠的食品来源,对于保障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稻曲病

稻曲病

越冬方式及发生特点
•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 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 • 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 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 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 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 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 •
• •
病原
• 病原
稻曲病
ginoidea oryzae (Patou.) Bref=U.virens (Cooke) Tak.称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 座6-12×4-6(µm),表面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 分生孢子梗直径2-2.5(µm)。分生孢子单胞厚壁,表面有 瘤突,近球形,大小4-5(µm)。菌核从分生孢子座生出, 长椭圆形,长2-20mm,在土表萌发产生子座,橙黄色, 头部近球形,大小1-3mm,有长柄,头部外围生子囊壳, 子囊壳瓶形,子囊无色,圆筒形,大小180-22µm,子囊 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大小120-180×0.5-1(?!m)。厚 垣孢子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3-5×46(m)。图片
形态特征
• 稻曲病病粒[1]分生孢子座6~12×4~6(µm),表面 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分生孢子梗直径2~2.5 (µm)。分生孢子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大 小4~5(µm)。菌核从分生孢子座生出,长椭圆形,长 2~20mm,在土表萌发产生子座,橙黄色,头部近球形, 大小1~3mm,有长柄,头部外围生子囊壳,子囊壳瓶形, 子囊无色,圆筒形,大小180~220µm,子囊孢子无色, 单胞,线形,大小120~180×0.5~1(µm)。厚垣孢子 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3~5×4~6 (µm)。有性态为Claviceps virens Sakurai称稻麦角,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2]

稻谷上面长霉球是什么病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稻谷上面长霉球是什么病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稻谷上面长霉球是什么病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水稻上面长霉球可能是患有稻曲病。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
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发生于水稻穗部,危害个别谷粒。稻曲病
的发生与品种、施肥及气候条件等关系密切。淹水、串灌、漫灌是导
致稻曲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病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
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散生墨绿色粉末,有的两侧生黑
色扁平菌核,容易脱落。

一、稻谷上面长霉球是什么病啊
1、水稻上面长霉球可能是患有稻曲病。稻曲病发生于水稻穗部,
危害个别谷粒,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体,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
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
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容易脱落。
2、防治稻曲病,一般采用农药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方式结合。
在孕穗中、后期,可每亩用井岗霉素10g-12.5g兑水50kg对穗部进行
喷雾;选择抗病品种(辽宁的丰锦、辽粳10号,南方稻区的广二104、
选271、汕优36,扬稻3号等发病较轻);避免病谷留种。
二、稻谷上面长霉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稻谷上面长霉球可能是患了稻曲病。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引
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与品种、施肥及气候
条件等关系密切。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2、凡是穗大粒多、密穗形的品种,晚播晚裁、晚熟品种发病重。
一般从幼穗形成至孕穗期,降雨量和湿度大(90%),开花期间遇低温
(20°C),又有适量降雨时,则有利病害流行。氮肥用量大,使水稻
出穗后生长过于繁茂嫩绿,稻株抗病力减弱,尤其在后期施氮量偏多
时发病重。

稻曲霉过敏注意什么

稻曲霉过敏注意什么

稻曲霉过敏注意什么稻曲霉(又称稻壳镰孢)是一种常见的稻谷病原真菌,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作为稻谷的一种真菌,稻曲霉主要存在于稻谷中,并且在高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长繁殖。

当人体接触到受污染的稻谷或稻曲霉产生的毒素时,容易引起稻曲霉过敏。

稻曲霉过敏需要引起重视,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1.了解过敏症状:稻曲霉过敏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和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红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

在发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2.保持通风:稻曲霉主要在高湿度环境下繁殖,所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对于预防稻曲霉过敏很重要。

在潮湿的环境中不宜堆放稻谷,尽量避免吸入稻曲霉孢子。

3.安全储存稻谷:若家中有储存稻谷的习惯,应该确保稻谷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收获后,清洁稻谷并确保其干燥,避免稻谷受潮和霉变。

尽量选择有良好卫生条件的地方储存稻谷,定期检查稻谷的质量,一旦发现有霉变迹象,应及时处理。

4.饮食要安全:稻曲霉主要通过吃进进入人体,因此饮食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

选择新鲜的食材,并定期观察食物的状态。

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特别是粮食类食品。

如果吃到发霉的食物,应及时处理,并留意是否有过敏症状出现。

5.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稻曲霉过敏的关键。

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有可能接触到稻谷或稻曲霉的场合后进行。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染的部位,以减少稻曲霉孢子进入体内的机会。

6.增强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对外界抗原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7.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或疑似稻曲霉过敏症状,应该尽早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过敏原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应用抗过敏药物、使用药物治疗或其他相应的措施。

致命毒物黄曲霉素-就隐藏在这些食物里-

致命毒物黄曲霉素-就隐藏在这些食物里-

致命毒物黄曲霉素-就隐藏在这些食物里-致命毒物黄曲霉素,就隐藏在这些食物里~有一种毒素,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一旦形成,很难去除。

它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黄曲霉毒素(AFT),又称黄曲霉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土壤当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

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

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

AFT已发现20余种。

AFT 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

危害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在肝癌病人中,与黄曲霉素接触较高的人群远远高于正常饮食的人群;黄曲霉毒素也可损伤肾脏,还会降低免疫能力。

黄曲霉素多大剂量可以致癌呢?黄曲霉素1mg就是致癌计量。

国内外对于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都做了明确的限量规定,例如我国规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应低于10微克/公斤,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应低于0.5微克/升,婴幼儿奶粉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M1,代乳品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B1。

我们有时吃到的苦瓜子、苦花生,就很有可能含有黄曲霉素。

不过这样剂量非常小的摄入不用担心,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

夏季当心食物致命霉变

夏季当心食物致命霉变

夏季当心食物致命霉变高温高湿易发霉,毒性甚大食物发霉是由真菌所引起的,它们无处不在且数量庞大,每一立方米通常有1000~2000个真菌孢子在飞舞,而重庆夏天独有高温高湿度气候非常利于真菌生长发育,使得食物非常容易发霉。

其中,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范围最为广泛,主要污染花生、大豆、黄豆、核桃、稻谷、玉米、食用油等谷物及粮油制品,其中尤以花生、玉米及其制品污染最为严重。

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注:指人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毒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慢性毒性(注:指人长期接触毒物对身体的器官功能或结构形态造成的损害)对人体的肝伤害非常大,会导致剧烈肝脏毒、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肝出血坏死、肝硬化。

此外,黄曲霉毒素作为最强的化学致癌剂,能诱发肝癌、胃癌、肾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一点发霉,全部吃不得不少节约的市民朋友常觉得:如果遇到食物发霉,剔除掉不好的部分,剩下的洗涤、烹饪后依然可以食用,刘主任强烈建议千万不要这么做,一旦发现食物发霉,就应该将其整个丢掉。

大多数霉菌产生的毒素不仅毒性强,且毒素结构稳定、不容易破坏,以黄曲霉毒素为例,它不溶于水,耐高温280℃,即使去掉霉变颗粒,其他颗粒可能已经被污染,即使反复水洗,依然可能残留20%的毒素,虽然吃下去毒性低,急性毒性不会显现出来,但毒素会留存体内,时间一长,其慢性毒性和致癌性将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用280℃以上的高温进行油炸消毒同样不可取,因为在高温油炸虽能消灭黄曲霉毒素,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亚硝胺——另一种导致消化系统肿瘤、引发食管癌的强致癌物。

不少市民存在一个误区:把水果发霉的部分去掉,食用其他部分。

这同样不可取,因为一旦水果发霉,毒素会污染整个水果,吃了未发霉的部分同样容易中毒致癌——医院也曾接到过平常不吸烟、不喝酒、生活规律、身体健康的人突然患上恶性肿瘤的患者病例,经诊断后推断不少人都有可能无形中(长期)食用了发霉(或看似并未发霉,但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而致病。

稻曲病防治技术

稻曲病防治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稻曲病的危害
产量损失
稻曲病会导致稻谷产量减少,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绝收。
品质下降
稻曲病会使稻谷的品质下降,影响其加工和食用价值。
传播病害
稻曲病菌可在病粒上越冬,成为下一季的侵染源,造成病害的传 播。
稻曲病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
01
稻曲病菌的孢子可通过气流进行传播,从稻田一端传到另一端。
雨水传播
02
雨水也能将稻曲病菌的孢子冲刷到稻田中,造成病害的扩散。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稻曲病的优质水稻品种, 从根本上解决稻曲病的危害。
纳米农药
利用纳米技术制备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环境污染。
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强化监测预警
建立稻曲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的扩散。
科学用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减少 农药残留。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
利用对稻曲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微 生物,如放线菌、真菌等,通过 生物竞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生物农药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等, 对稻曲病进行防治,具有环保、 安全的特点。
增强稻田生态平衡
保护稻田中的天敌昆虫和有益微 生物,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减少稻曲病的发生。
稻曲病防治技术
目 录
• 稻曲病概述 • 稻曲病的发病条件与规律 • 稻曲病防治技术 • 稻曲病的预防措施 • 稻曲病防治的未来展望Leabharlann 1稻曲病概述定义与特点
定义
稻曲病是一种由稻曲病菌引起的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穗 部。
特点
稻曲病菌在稻曲上形成黄色或黄 绿色的球状物,有时多个病粒聚 集成团,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 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謦提醒:稻曲病是一种黄曲霉菌 不能食用
发布单位:沙头镇 发布时间:2009-11-6 18:46:19
来 源:沙头镇 作 者:

目前,正是晚稻收获季节,笔者下村看到大部稻谷有稻曲病,学名叫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俗称谷曲、天曲,农民朋友认为水稻谷曲是丰收的象征。

近几年稻曲病呈上升趋势,稻曲病是一种黄曲霉菌感染的一种真菌病害,黄曲霉菌
可分泌出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毒素,可导致细胞基因突变,是一种致癌物因此应当引
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稻曲病俗称谷黄、谷曲、天曲。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且因病菌含对人、畜、禽有毒物
质及致病色素。用混有%以上病谷喂猪后,肉猪生长、增重速率下降;母猪产死胎,畸形胎,
仔猪成活降低。对人的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稻曲病病菌毒素致病色素对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造成危害。稻曲病菌可产生对人畜有害
的毒素,通过稻米、饲料等农产品,直接进入食物链,造成淀粉类食品,动物性食品与肉蛋
奶等连锁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自然环境污染。随着感病稻谷的收割、晾晒、加工,致
使稻曲病菌扩散漫延,进入空气、水域和土壤,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也为下年稻曲病的大
发生流行,提供了病原菌。

那么,怎样吃米才安全有益呢首先,要将稻谷中呈黄绿色的谷曲剔除,然后加工大米,
在食用时用水反复冲洗干净煮饭才能食之。黄曲霉菌毒素有水溶性,即使加温到200℃,也
不能破坏黄曲霉菌毒素。而经过漂洗、冲洗,稻米所污染的黄曲霉菌毒素基本上能溶到水里
去,从这一点来讲,吃煮熟的米饭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据介绍,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代谢产生的生物毒素,其毒性非
常强,是砒霜的68倍、敌敌畏的100倍,被证明对人和动物肝、肾脏有很大危害。人类摄
入被该毒素污染食品可诱发原发性肝癌、胃癌、肺癌等,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牲
畜摄入被污染饲料可引起病理学变化,降低生长率和抗病能力,导致死亡率上升。研究表明,
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黄曲霉毒素后,引发肝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6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