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第二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
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较为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
交流到以我为主、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开放格局……伴随着改革
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
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改革旗帜、锐意进取创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
步迈进。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以“科技创新在推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为 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提示①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②科技创 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③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而不是根本性变革
×
④ 材料没有体现“以理论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典例剖析 例题1光纤科技提升了通信系统的能力,令网络传输速度大幅提 高,CCD(电荷耦合器件)则令数码相机及影像系统得到普及,两者都 是建立当今网络世界的基础。这说明科技创新( ) ①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是认 识的根本目的 ④能提高实践的技术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惑提高 全面认识创新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 面的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1)理论创新是先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 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2)制度创新是保障。理论、科技、文化都受到制度的制约,与此相 应,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也必将受到制度创新的制约。 因此,唯有制度创新,才能为其他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三单元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三单元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的特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常见错误说法:①夸大联系的范围:如“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

②混淆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如“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认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或是“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社会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出现之前便已存在,故不具有社会性,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③“联系是无条件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如人为事物的联系。

(这里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具有客观性。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常见错误说法:“整体和部分相互决定”或“部分决定整体”。

更正:整体决定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常见错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意义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因为系统除了具有整体性,还具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层次性)等特性,所以当事物之间或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呈现有序、优化组合的情况下,便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整体与部分功能之和存在下面三种情况:①1+1>2 ②1+1<2 ③1+1=2所以说整体功能不一定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合理优化构成整体,才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A
• • • • •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敢于创新 B.要求真务实 C.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 作业: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都提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大报告去掉了 “有”。党的十七改为“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 据此有人认为“否定过去的认识,实现 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 能取得成功”。请你用生活与哲学的知 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再 见
一、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
1、给孩子洗澡,孩子和脏浴水一块 儿拨掉吗?
辨证否定观
2、辨证否定观的实质 ——扬弃。 只肯定应肯定的,只否定应否定的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 四大白色家电制造 商、中国最具价值 品牌。2009年海尔 实现全球营业额预 计突破800亿元。 海尔品牌价值为 786亿元。
①认识到冰箱在国内的需求
一、考试说明。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否定观,树 立创新意识。 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主观题常用的原理: 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 意识。(做到不唯上,不 唯书,只唯实) 要求树立革命批判精神
(1)辩证的否定是 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 己 肯定 自己,自己 发展 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 发展 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扬弃。 。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 肯定一切 。也 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而是辩证否定, 既 。
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和停止 实质是‘‘扬弃”, 要么肯定一切,要 即既肯定又否定、 么否定一切 既克服又保留
漫 画 思 考
认识论:
认识有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 扩展、和推移的过程,创新符合人们 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 加深的哲学道理。

【政治课件】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观)PPT

【政治课件】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观)PPT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既 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
纠错训练
B 1.下列说法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体现的哲学原理一样的是 ( )
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 空前的危机。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运动规律是客观的
D.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学案答案】
15.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答案(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
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 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 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 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 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 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 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 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080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十课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080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否定同发展 和联系 的关系
否定是联系 的环节和发 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 的中断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即时应用] 1.如果说 60 年前和平相处、求同存异是万隆精神的 时代主题,那么 60 年后的今天,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则 最能抓住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亚非国家应该与时俱进, 在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的同时,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 内涵。材料观点表明(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否定是联系 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批判的、否定的 ④人 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第二十六页,④ D.②④
解析:“如果说 60 年前和平相处、求同存异是万隆
精神的时代主题,那么 60 年后的今天,共同发展、合作
共赢则最能抓住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体现了辩证否定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①正确;“在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的
同时,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第二十页,共46页。
面对爱恨交织的 GDP,我们要超越,但不能抛弃。 如何认识“我们要超越,但不能抛弃”?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其实质是“扬弃”。对于 GDP,我们既不能抛弃,又要 超越,坚持了辩证否定的观点,既要发扬 GDP 中反映国 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长处,又抛弃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 展质量等方面的缺点,有助于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工作 发展。
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正确;③观点错误,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A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2.依法治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经验,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 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从哲学方法 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2014届《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14届《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重要提示:
错误观点:1.质变是发展
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区别: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有两种 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 倒退的质变。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的发展 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辩证 法的 革命 批判 精神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 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 的实质是“扬弃”。 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① 关注变化发展的实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 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 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和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 注重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
移动 笔记本 平板 掌上
个性
关 类别 系 适用 范围 和 对象
主次矛盾(办事情)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 般只有一个主要矛盾,可以 有一个或几个次要矛盾。主、 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 为“一个”或“一种”,内 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 进程。办事情:抓重点、 抓中心、抓关键
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 相对“同一矛盾”而言,主 次方面都只有一方。主、次 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 叫“一方”或“方面”。
◆小注: ①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 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 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 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 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②事事有矛盾但并不是任 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小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 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小注: ①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 ②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 ③都是错误的。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PPT课件解析 人教课标版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PPT课件解析 人教课标版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矛盾观

史 观
人生价值观
如何实现
人生价值
高考要求 唯物辩证法—辩证的否定
1.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探究质疑【学案】
1.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所以我们要以否定一 切的眼光看问题。 2.否定是一种中断和消灭,是化为乌有的过程。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4.权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因此我们要崇尚权威。 5.理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 先导。
关键词体系建构
含义
辩 证 否 定
实质
创新意识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族 、


思维文化


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
12.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 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 代性。
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 法。
⑴坚持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 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⑵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要求坚持用一分为 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地看问题。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有 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概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全面的分 析、批判地继承。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串讲
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 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重难突破
辨析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分析>> 从根本上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作用。
提升能力 山东省诸城市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取得良好成 (1)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效,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体做法是: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山东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体现了 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务等原则,把全市 1 200多个村规 联系的观点。 划为 208个农村社区,在社区中选择一个交通便利、基础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 较好的村庄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通过设立卫生服务 把全市1 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把各类公共服务 站、警务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及土地流转服务中 资源整合进社区,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心等“一揽子”服务机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进 (3)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村入户,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初步打破了 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诸城市借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公共产品服务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推动了社区内村 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并加强了社区内村庄间的联 庄的融合聚集,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系。 (4)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 材料中诸城市以社区服务重建乡村的做法是如何体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诸城市通过对乡村及公共服务的优化 现联系观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界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
(注意事项)
联 系 的 特 点
含义 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 表现: 形式和 条件 方法论
联系具有多样性
P56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难点解析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 的具体联系。如:南水北调、人造地球卫星、互联网 络等。
例:在改革和建设中,我们应当树立“全国一盘棋” 的思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2)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 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中央提出“开发西部”和“中部崛起”战 略是重视部分的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目标,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依据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整体 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 条件为基础。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练一练: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 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 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 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 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 显著效果。 (2016海南单科卷20)“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8.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
10.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六)小结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串连关键词:
(1)联系(2)规律(3)发展 (4)运动(5)矛盾(6)物质
(一)
第三单元 结构图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试 大纲考点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系统优化的方法
(三)考题统计
2017全国1,全国3(选择题和问答题) 2015全国1,23 2015全国2,22 2014全国1,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 《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注意: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 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也是有条件的。
2、正确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 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 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创造条件。
注意: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每一具体 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认识和把握任何具体的联系都 要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条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质、作用也各不相同。
(四)、考点突破 第 七 课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联 系 观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 系的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坚持整体与部 分的统一
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掌握系统优化 的方法
联系的含义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整体联系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切忌用孤立、片面的 观点看问题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 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 合的名言或名句。
(1)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 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 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 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 赢共享。 (2)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互 联系
相互依赖 密不可分 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 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 优目标。
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 的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 的有序性,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七)考法指导
(1)联系的特征在涉及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挥 主观能动性去建立新的联系等情况下用得较多。 (2)城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往往用 到联系的特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保持经济健康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等可能用 到系统优化方法 。 (4)答题时要注意区分材料强调的是整体还是部 分。 (5)根据材料筛选出知识点后,按照原理+方法 论+材料分析的思路逐层分析回答。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 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五)、辨析题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2)世界上任何两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3)整体和部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4)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 立新的联系
(×)
(5)部分的变化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
6.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7.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8.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0.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6.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 7.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B
4、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 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 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 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 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 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 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D
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 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 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 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区别
用 联 系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联系 系统的含义 系统优化的 方法 特征:整体性、有序性、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相互 区别 二者的地位 作用功能不 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阶段,从 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 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 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 能成为部分。
(十)链接时政热点,你问我答
材料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 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 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 规律。
材料四、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 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 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 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 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 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 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 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 排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