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2012年会考复习提纲(有答案)范文

2012年会考复习提纲(有答案)范文

2012年会考复习提纲初一上册提纲1、地球是圆的例子。

海边看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站得高看得远,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航海。

2、经线和纬线如何划分的?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到180度是东经(用E表示),以西到180度是西经(用W表示)纬线以赤道为0度经线划分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他们的特点?纬线是一个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短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与地轴垂直。

经线是一个半圆,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长短相等。

低中高纬和东西半球划分的标准。

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 160°W 20°E东西经的分界线?0度和180度经线。

如何确定一点坐标(经度、维度)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俯视图(南北极)如何判断经度维度方向。

练习题写出图中A、B、C各点的地理坐标。

A在B的什么方向A:60°N45°E B:25°N180°C:70°S 45°E 东北3、地球的自转(时间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4、地球的公转(时间一年)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2分2至日时间、太阳直射的纬度、昼夜分布情况。

(结合课本图)春分(3.21)秋分(9.23)夏至(6.22)冬至(12.22)。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

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在光照图中冬夏至日判断的依据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相反。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提纲(教师用)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提纲(教师用)
5、语言品味能力
6、手法欣赏
7、感受评价 策略:
1、按照七项进行单项训练。
2、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的阅读复习。虽然近几年省中考


语文没有考说明文阅读,但也不 能忽略甚至不复习。
3、以省教培院有关复习资料 的文段为载体进行复习训练。
创造•表
达分享

16

17

1、了解中考评卷的一些基本 要求。
2、号召全体学生考试时人人 写作文。
2012
复习环节
复习版块
时间
复习知识点
考点及复习策略
教材
温习
快速回顾

6


9

初中六册课 本经典篇目 (关注人教、 苏教版共同
篇目)
快速浏览,根据课文特点有 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如作者、主 题、内容、写作特点等



积累•课
本巩固

10


12

字词考察
1、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端 正、整洁2、让学生对易误读、 误写的字词进行读写训练。从而 加深印象。
综合实践
考点:主要通过创设某一活

动情境,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 养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了解题型特点和答 题思路。
2、结合省教培院相关复习资 料综合实践专题进行专题训练。


积累•课
本巩固
文言文阅读
考点:
1、理解翻译句子归纳内容要 占
八、、)
2、常用实词,虚词在文中的 意义和用法。
3、对文中思想也做出自己评 判。
第二次
5月
中旬
省调研试题,为中考命题提 供素材及依据。

2012年中考复习提纲

2012年中考复习提纲

小篆与隶书:秦朝建立后,“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对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区文化的交流造成障碍。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李冰与都江堰:战国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 1
青铜器:夏商西周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立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代表作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反映出商朝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情况。
孔子及其思想: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要包括是“仁”和“礼”?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单元概述】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夏商周时期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立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是时代,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改革的风潮;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分封制:
(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目的:变法图强
(2)指导思想:发家思想
(4)内容:a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b强兵---奖励军功;c、加强中央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诸子及其主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法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2012级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

2012级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

2012级军事理论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 军事科学概论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学。

2.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3. 军事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 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5. 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6. 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 军事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和方法8. 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1)(1)(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责无旁贷;无旁贷;(2)(2)(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神;(3)(3)(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4)(4)大学生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doc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doc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另外还有光年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门高大约2m ,课桌高大约0.7m=70cm ,教室内高大约3.5m ;一中学生身高大约160cm4、时间的测量①国际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 停表:5、古代利用日晷(gui )和沙漏测量时间。

5、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例如:两人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①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②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速度图象 V 甲>V 乙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012-12月纲要复习大纲

2012-12月纲要复习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关于考试的说明:1、考试形式:闭卷。

2、考试的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选(10分)、多选(10分)、判断题5分,材料题(13分)简答题(32分)和论述题(30分)。

3、考试范围:第1—8章包括每编的综述部分,简答主要是从每章后面的思考题里出。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换,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主要障碍等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着的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3、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5、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互相制约,中华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洋务派在清朝地方官吏中的主要代表人物2、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3、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5、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6、洋务运动有何历史作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7、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8、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9、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下列法律文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5、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6、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7、“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首次概括的报纸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近代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2、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特点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口号及基本内容。

2012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提纲

2012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提纲

2012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提纲语言表达和运用一、扩展语句1、把握情境,根据需要展开。

2、把握重点,常让重点词语作主语。

3、扩写内容力求富有意蕴,生动丰满。

4、综合运用修辞手法。

5、思路要清晰,记叙描写的顺序、总分结构、对比的方法等。

二、压缩语段(一)新闻类概写1、拟写一句话新闻什么人﹢什么事(主谓句)2、拟写新闻标题主体﹢事件3、拟写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概括信息要点阅读材料→找出重点语句→提炼要点(二)语段要点概括1、叙述类语段:分层概括层意→留主去次→整合内容,规范表达(概括→提炼→整合)2、议论类语段:把握论点→弄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清论证思路→将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串联起来。

3、描写类语段:弄清描写对象→分析过渡语段的语法及句法特点→保留关键词,舍弃非关键词。

4、说明类语段: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分清说明了几个方面→弄清使用的说明方法→合理表述。

(三)下定义:格式;种概念(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区别种概念的若干本质特征)﹢临近的属概念(包含种概念的概念)常用模式:种概念是属概念。

或:……的属概念叫种概念。

注意:1、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称代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定语中心语2、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表目的或原因的介病短语+表时间的名词或处所的介词短语+表范围的副词+表情愿的形容词+表对象的介词短语+谓语中心词(四)提取关键词1、明确陈述对象、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

2、明确与陈述对象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3、如果将选定的词语连缀,可以大致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三、仿写句式1、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2、解读例句,做到多个一致。

A.确保陈述对象和中心主旨一致;B、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常式句或变式句、陈述句或疑问句、祈使句或感叹句。

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等)C、做到修辞一致。

2012历史复习提纲

2012历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0课: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发展。

这一时期,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

这种要求必然在思想领域有所反映,因而在意大利首先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2、文艺复兴的时间及范围⑴时间:14-16世纪。

⑵范围: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和地区。

3、文艺复兴的阶级实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运动。

4、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求摆脱教会对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缚。

他们不是以神而是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性。

这种文化倾向就是“人文主义”。

5、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⑴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他的代表作品地长诗《神曲》。

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⑵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绘画成就突出,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⑶文艺复兴向西欧扩展时期的文学巨匠——英国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⑴经济根源(根本原因):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⑵社会根源:货币和黄金是欧洲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⑶客观条件:地圆学说流行,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得到应用。

78推动-繁荣;奠定-基础。

9、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见课本)往来-密切-连成整体;沿岸-经济繁荣;促进-发展。

11课: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⑴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⑵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队伍日益成长壮大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2、原因⑴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⑵直接原因(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3、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中特理论体系概论》2012年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1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科学体系。

1-2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1-3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体系。

1-4
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1-5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2
7、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2-3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道路等理论。

3-2、3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3-3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以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4-1
1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基本经验。

4-2
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5-2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依据。

5-3
14、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主要依据。

5-3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提出的重要意义。

6-1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2
17、“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6-3
18、“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6-3
19、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更高要求。

6-3
20、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7-1
2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7-1
22、正确理解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包括经验与主要原则)。

7-2
23、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3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8-1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

8-2
26、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

8-2
27、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2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8-3
29、结合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的贫富差距现象,并说明应对
这一现象的政策措施。

8-3
30、结合“十二五”规划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整,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4
31、创新型国家的涵义、要求和意义。

8-4
3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与要求。

8-4
3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9-1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9-1
3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的基本方略(涵义、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等)。

9-2
36、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内涵。

9-3
37、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原因。

10-1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重大意义。

10-1
3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重要意义等)。

10-2
4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0-3
4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依据、科学内涵、重要意义、总体思路。

11-1
4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及重要意义。

11-2
43、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包括这一方针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重要意义等知识要点)。

12-3
44、十六大以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

12-4
45、正确理解时代主题以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3-1
4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3-1、2
47、贯彻落实和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

15:1-5
48、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与理解。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