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总值、社会贡献总额计算表

合集下载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本年计提折旧总额)+(本年营业利润+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劳动生产总值指各种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新增价值,是企业总产出与中间投入之差为:
1、劳动者报酬(本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所得、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益金及其他各种费用中含有和列支的个人报酬部分)
2、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提取的折旧)
3、生产税净额(本年应交的增值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税费等,扣除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等生产补贴)
4、营业盈余(企业本年的营业利润加补贴收入等)
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叫做生产法
第二种方法叫收入法
第三种方法叫支出法,是从可供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总值的方法。

它等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之和,其中最终消费可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可分为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科技活动中所购置的科研固定资产也包括在其中。

了解支出法生产总值,特别是其中的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的概念是测算资本投入变量的基础。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

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怎么算出来的?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10-6-4 21:33能有公式就最好啦提问者:adelefang - 二级最佳答案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劳动生产总值、社会贡献总额计算表——2016久其软件[Z08]基本情况表[企财 08表]公示对应

劳动生产总值、社会贡献总额计算表——2016久其软件[Z08]基本情况表[企财 08表]公示对应
序号 1 一、劳动生产总值 2 1、劳动者报酬
项目
金额
所对应表格
0 0
[Z08]基本情况表[企财 08表]
3 成本费用中提取的工资总额 4 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5 成本费用中列支的社会保险费 6 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公积金 7 成本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医药费 8 2、生产税净额 9 应交税费总额 10 减:应交所得税 11 3、固定资产折旧 12 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 13 4、营业盈余 14 营业利润 15 政府补助 16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7 减:投资收益 18 二、社会贡献总额 19 1、人工成本支出总额: 20 实际发放工资总额 21 社会保险费本年已交数 22 公积金本年已交数 23 福利费用支付数 24 25 26 27 教育费用支付数 劳动保护费用支付数 工会经费支付数 经济补偿金支付数
其中:利息支出 二、本年实际上交税费总额 对外捐赠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Z02[20,1] Z07[63,1] [置 [31,1]
一、本年应交税费总额 本年应交数 2.本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 营业利润 政府补助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二)本年实际发放职工薪酬总额
Z07[62,1] Z07[23,1] [90,1] Z02[29,1] Z02[33,1] Z02[25,1] Z02[26,1] [32,1]
28 2、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医药费 29 3、利息支出 30 4、实际上交税费总额 31 5、对外捐赠 32 6、净利润
0
[Z02]利润表[企财 02表] [Z07] 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企财 07表] [Z08]基本情况表[企财 08表] [Z02]利润表[企财 02表]

劳动生产总值测算表 123456

劳动生产总值测算表 123456

23,500
25,000
28,000
产产生营业外收入650万元,最终利润总额大约270万
2018
2019
2020
1,762 1,355 95 6 7 165 68
1,867 1,460 102 8 9 148 71
1,994 1,562 109 9 8 160 74
66
69
72
23,500 10,800
1,088 1,073 14 1 1,087 1,073 14 1
2018
2019
2020
10,957 7,371 1,849 -390
11,630 7,765 1,960 186
12,204 8,000 2,150 220
-530.00 1,762 165 1,867 148 1,994 160
表二 (五)本年应交税费总额(计算) 1.增值税(应交数) 2.城建税(应交数) 3.关税(本年已交进口关税) 4.关税(本年已交出口关税) 5.企业所得税(应交数) 6.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费附加)(应交数)
2017
1,597.70 1,260.00 88.20 4.90 6.30 118.90 63.00
10,365.30 6,992.50 1,795.40 98.70
1,597.70 119.00
22,039.20 10,365.30
注:2018年公司清理望江投资产生投资亏损530万元,预计处置深圳和西安房产产生营业外收入650万元,最终利润 元,当期所得税67.5万元,201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预计补缴所得税98万元。
7.其他税费(应交数) 8.营业税(应交数)2016年以前年度填
56.40
注:收 入中:含税收入(军品、民用航空、增收、服务业)(测算(五))(经营处)22,039.20 注:采 购(材料、外托加工、外托工装、工具)(测算(五))(相关部门)Fra bibliotek9,125.10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

(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一、产出法产出法是根据各产业和行业的生产活动来计算GDP的方法。

1.价值增加法根据产品的价值增加来计算GDP,即将各个行业(农、工、商、服务业等)的产出等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货物流转计算法。

价值增加法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GDP=农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其他行业增加值2.产业部门法根据各个产业和行业的生产总值来计算GDP。

这个方法通常选择一些关键行业来代表整个经济。

通过对各个产业的GDP进行加总后得到总体GDP。

3.调和法通过合并产业价值增加法和产业部门法,将各个行业的生产活动根据比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总体GDP。

二、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各种因素对产出的贡献来计算GDP的方法。

1.内生收入法将所有的产出按照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个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进行分配,得到各个要素的收入,再将各个要素的收入相加得到GDP。

2.外生收入法将所有的产出按照工资、利润、租金和其他收入分配方式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收入项的总数,再将各个收入项加总得到GDP。

三、支出法支出法是根据不同的支出项目对产出的贡献来计算GDP的方法。

1.消费支出法将居民部门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加总得到GDP。

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2.投资支出法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支出和存货投资支出进行加总得到GDP,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3.净出口支出法将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得到净出口额,再将净出口额加总到消费和投资支出中得到GDP。

总之,计算GDP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包括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些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GDP,但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来计算GDP。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

(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贡献率”含义,计算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贡献率”含义,计算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

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生产总值、社会贡献总额计算表
金额单位: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劳动者报酬 成本费用中提取的工资总额 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成本费用中列支的社会保险费 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公积金 成本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医药费 2、生产税净额 应交税费总额 减:应交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 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 4、营业盈余 营业利润 补贴收入 减:投资收益 二、社会贡献总额 1、人工成本支出总额: 实际发放工资总额 社会保险费本年已交数 公积金本年已交数 福利费用支付数 教育费用支付数 劳动保护费用支付数 工会经费支付数 经济补偿金支付数 2、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医药费 3、利息支出 4、实际上交税费总额 5、对外捐赠 6、净利润 0.00 0.00 0.00 0.00 0.00 项 目 金 额 0.00 0.00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