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概论
人类学视野中的西部纪录片

摘要当敏锐的人类学家把摄影机带进人类学的研究中以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当《藏北人家》在国际上名声大振以后,全世界的人类学家和纪录片创作者都把目光投向中国这片充满神奇而诱惑的土地。
人类学和西部纪录片表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人类学和西部纪录片的发展之路,日趋成熟。
但是,很少有人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去研究西部纪录片,本文通过介绍人类学、人类学纪录片和西部纪录片的概念、研究范畴,以及粗略介绍他们的发展历程,从人类学这个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西部纪录片,以人类学的观点为起点,以西部纪录片为落点。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理形态多样化,人类文化资源丰富,丰富的地理文化资源含有许多人类学因素,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西部地域,会有不小的收获。
再者,以人类学为基础,透视西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以及西部纪录片的价值,无一不含有人类学的观点和思想。
我国西部纪录片也曾经辉煌过,但只是昙花一现,并未长久,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为西部纪录片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助于我国西部纪录片更有效的开拓国内外市场。
再者,文化侵略、文化霸权愈演愈烈,全球一体化理念深入人心,许多文化面临消失或已经消失,而唯一拯救的办法就是影像纪录,因此,西部纪录片担任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将在结论部分结合目前的国际环境,结合我国西部地域特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为西部纪录片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类学;西部纪录片;地理形态;文化资源AbstractWhen keen anthropologists put the camera is brought into the study of anthropolog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discipline has entered into a new period. When "the family in the northern of Tibet" of international fame rose to fame later, world anthropologists and documentary creator pay close attention her Chinese this piece of land full of magic and temptation. Anthropology and western documentary surface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actual is existed countless connection,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western documentary, mature road. However, few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thropology of western documentary, this paper stud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and western documentary concepts and the research category, and introduced their development course roughly from anthropology, this unique Angle to examine the western view of anthropology and documentary, that is to start for placement. Western documentary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is vast and varied geography, rich resources of human culture words, abundant geographical culture resources contains many anthropology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ople some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re will be a lot of harvest. Furthermore, based in anthropology perspective,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the western documentary value of western documentary all contain anthropology views and ideas. In China's western documentary also once brilliant, but just a flash in the pan, did not last,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oint of view for the western opens a new roads, documentary in western China more effectively to the documentary develop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Moreover, cultural aggression and cultural hegemony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global integration concept pervasive, many cultural extinction or have disappeared, and the only way to salvation, therefore, that influence the western documentary record as the obligatory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will be a conclusion combin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with China's western region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Angle of anthropology for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some documentaries.Keywords: anthropology; western documentary; geography culture; resources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目的1922年6月1日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反映爱斯基摩人的影片《北方的那努克》在纽约首映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此电影至今都被认为是纪录片的经典之作,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电影的诞生之作。
影视欣赏分析课件-第四章 纪录片

影片采用静态记录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几乎全部采用了固定机位拍摄。细致的观 察、冷静的审视,导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怒江两岸古老质朴的当地居民生活的画卷。
❖ 采访是本片的一大特色,正是 通过采访才展现出当地百姓真 实的想法和经历,让观众知道 了十五口之家的和谐相处,知 道了不同宗教的和谐共存,也 知道了年轻喇嘛以及年轻代课 老师的感情生活。
影片为了营造出自然 的现场感和真实的氛 围,在拍摄时多使用 固定机位,多使用长 镜头。
为了真实创作者不 惜参与生活,但依 然要采用各种手段 来努力保留生活的 原貌,营造生活的 原态。
《德拉姆》一片描写环境以现场记录为主,思想折射以采访为主。细节的延伸大量 采用省略的淡出手法,强化写意,给观众留下回味的空间。
美国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
❖ 其次,在拍摄技巧上,《家园》大规模采用航拍方式,这在之前已有的所有类型纪 录片中都非常罕见。
澳 大 利 亚 大 堡 礁
❖ 在以影像传播环保理念的同时,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和《家园》主创团队也始终坚持 以身作则,将整个拍摄计划与一个环保主题的“碳补偿计划”相结合,其团队空中 飞行以及直升机航拍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将通过放映收入支持清洁环保项目, 从而补偿拍摄过程中因碳排放而对地球家园所造成的伤害。扬·阿尔蒂斯·贝特朗以他 的影像与实践为家园地球创造了一个更美好的可能。
(三)尤里斯·伊文思与先锋派 运动 ➢1921 年,两位画家将抽象 画的概念带入电影,希望在银 幕上用线条和形状表现出音乐 的韵律和运动的节奏。追求抽 象和形式的电影先锋派自此兴 起。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凭借 《雨》和《桥》迅速成为这一 流派的重要人物。 ➢有声电影的出现将大众的目 光从影像实验上转移开来,在 此时期,伊文思抛弃了流于形 式主义的先锋派,将目光投向 了更广阔的世界。
动画概论

1.埃米尔雷诺:1888.10 《一种好啤酒》世界动画史上的第一部作品。
1892 发明了光学影。
1892.10.28 《小丑和他的狗》《可怜的皮耶罗》《一种好啤酒》在葛莱凡蜡馆放映他的第一组光学哑剧。
现存的两部影片分别是《可怜的皮耶罗》、《海滨浴场》。
2.英皮特·马克·罗葛特:1824《关于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3.英约翰·A·帕瑞斯幻盘1825代表作《小鸟入笼》4.英霍尔纳走马盘1834 代表作《骑马奔跑的贵妇》5.美詹姆斯·斯汤达·布莱克顿停机再拍技术《滑稽面孔》1907 逐格拍摄技术《闹鬼的旅馆》6.埃米尔柯尔《幻影集》第一部法国动画影片。
7.温瑟麦凯代表作《恐龙葛蒂》(1911)《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1918)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
8.早期具象实验动画代表人物洛特雷妮格《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贝特霍尔德·巴托施《思想》、亚历山大·阿历克斯谢耶夫《荒山之夜》。
9.早期非具象实验动画汉斯·理查德《斜线交响曲》、沃特·罗特曼《节奏21号》、维京·伊格林《光戏乐曲1号》。
10.动画明星菲利克斯猫在《猫的闹剧》(1919)中首次登台(派特苏利文、奥托梅斯莫)11.巴瑞用完全透明的塑料片制作了《艺术家的梦》《说谎上校》12.马克斯·佛莱雪发明了旋转透镜。
在1919年创作了《墨水瓶人》系列片,《小丑可可》最早的动画与真人合成技术。
13.《骷髅舞蹈》(1929)乌布·伊瓦克斯,动画交响曲系列第一部影片。
14.迪斯尼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短片《花儿与树》15.同期声画系统《蒸汽机威力》(1928),独立放映确立了动画的艺术地位16.日本动画《桃太郎》(1918)是首部在国外上映的日本动画片,日本动画电影创始人北山清太郎创作。
大藤信郎首部有声动画电影《通关口》(1930)、首部彩色动画电影《月桂公主》(1937)。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
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钱锡生简历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
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
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JOUR1035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开课学期:每学年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目的: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
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课时:1周,3课时教学内容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第一章 纪录片概述

1
纪录影片工作者的基本课题还是像维尔托夫所说 的那样,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 这就是格里尔逊所说的“创造性地处理现实”。这种 公式强调两种机能:①(映像和音响的)记录,②解释。 确实,在纪录影片工作者里面有人提倡“客观性”. 这像是一个否定解释作用的说法。这种主张也许来自战 略上的需要,但完全是没有意义的。纪录影片工作者和 使用其他任何手段的传达者一样,可以进行无限制的选 择。他可以选择话题、人物、景致、角度、镜头、并 列、音响和语言。这种选择不管是有意识的抑或无意识
第一章 纪录片概述
1-2 几个问题
一. 对真实的认识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纪录片“记 录 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保 证叙事报道整体真实的同时,要求细节真实。 真实是纪录片存在的基础,也是它最可贵的价 值所” 。 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不是纪录片的创作的根 本目的。纪录片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创作者 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并依此实现 与观众的情感交流。 9
第一章 纪录片概述
10
二. 关于组织拍摄 拍摄组织工作和组织拍摄在纪录性节目制作 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在不干预生活、尊重 新闻事实、遵守新闻摄影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拍 摄前在现场作一些组织和准备工作,比如,你提 醒对象“不要瞧摄影机”。它是挑、等、抢采访 摄影方法的补充,不仅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而后者主要指编摄人员用补拍或扮演的手法,甚 至是用导演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通俗地说就“是大摆布与小不摆布 是大摆布与小不摆布”。 是大摆布与小不摆布
第一章 纪录片概述
4
纪录片和新闻片虽然都是反映真实的世 界,它们的方法却是不同的,后者以一种简 短的和中立的方式来表现所谓引起普遍兴趣 的时事,而纪录片则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来 处理自然素材,结果可以各个不同。从不表 明态度的画面报道,直到具有强烈社会性的 作品。 ─齐格佛里得·克拉考尔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纪录片讲义郭浩

• 4.音乐在重点段落的起落以及音乐的风格 特点等 (声画对立) • 5.重要的光线影调特点, • 6.重要的字幕内容。
• 7.片子的标题、编导名称等。 • 8.片中的重要细节 • 9.镜头的总体风格以及总体特点。
• 10.对于重要人物采访的重点说话内容 以及 非重要人物的说话内容 • 11.重要的解说词语言。 • 12.片中空镜头的使用以及镜头内容。(没 有人)
•
平行式:平行式是指两条线各自独立平 行发展。 交叉式:交叉式是指片子中的两条线 会交叉在一起的。 对比式:片子中两条线是各自独立发 展的,不构成交叉关系,但又不像平行式 那样没有丝毫关系,两条线可以构成一种 对比关系。如《富人与农民工》
《远在北京的家》
• 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几个女孩子, 一开始是在一起的,后来渐渐分开,有各 自的命运,这就是典型的多线结构。另外, 多线结构也可以一开始有几个头绪,几条 线,最后归到一起。
• 板块结构 • 纪录一些没有直接联系的人物、事件 和现象时,可以按不同的人物、时间、地 域、事件、年代、主题等分为几个块,各 个块可以独立成篇,块与块之间不一定构 成起承转合的关系,这样的结构方式称之 为板块结构。
《我们这样的女孩》
•
《我们这样的女孩》纪录了费城南部四个少女 的四年时光。这部片子在结构上采用了以时间为 板块的方式,以每一年作为一个板块,在每一板 块里又按照四条线来分别讲述不同女孩的故事。 这就是以时间为板块。 《黄河一日》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组织下,以 1995年3月21日这一天,从源头到入海口,黄河沿 岸30个地方台同时开机拍摄,来记录这一天黄河 两岸人民的生活状态。每处都是一个点,也即是 一个板块。
• 一个真正的纪录片需要长镜头、同期 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这样才能真 正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复原。
电视纪录片分析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纪录片 的场景之中,这种交互式的体验将大大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题材的多元化
03 录制声音
确保录音清晰、稳定,以呈现最佳音质效果。
后期制作与编辑
素材整理
整理拍摄素材,筛选出最佳镜头和片段。
特效处理
运用特效技术,如颜色校正、画面调色等, 提升画面效果。
剪辑与合成
将选定的素材进行剪辑、合成,形成连贯 的故事线。
声音处理
进行声音剪辑、音效添加和配乐选择,增 强故事表现力。
音效与配乐
舆论引导
电视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会影响公众舆论, 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道德评判
电视纪录片中的故事和人物往往承载着道德 评判,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文化传播
电视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将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01
文化认同
电视纪录片通过记录和展示本民族或地 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有助于增强 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接受美学分析
01
受众定位
接受反应
02
03
接受与意义
分析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探究其 文化背景、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
研究受众对纪录片的反应和评价, 探究其如何理解和接受纪录片所 传达的信息和意义。
分析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意义生 成和建构,探究其与纪录片之间 的互动关系。
文化研究分析
文化语境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业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元素。
它好比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于整个艺术创作中建筑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
利用细节是影视节目创作中具有共性的特点之一。
所不同的是影视剧中的故事细节包括人物的造型细节、故事的发展细节等都是编剧、导演们在生活中提炼出来、设计出来的;而纪录片编导则不同,这里所运用的细节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
影视剧中除细节外更主要的是凭借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去塑造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引发人们跟着编创者的步履去领悟、去感动。
而纪录片不可能借助虚构来制造情节,它只有通过一个个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细节成了重要的情感启动因素,它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现出来。
因此有人提出: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决不能没有细节。
还有人说:捕捉和运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
细节的魅力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境:当你看一个节目,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又可能具体内容是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是片中的精彩生动的情节却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让你永远记忆犹新。
这正是因为细节在纪录片中表现出的引人入胜、画龙点睛、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
一、情感表达,使生活中原本所具有的情感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浓烈、更加震撼。
观众们通过节目中的一个小小细节,能够洞察、理解、认识人物的内心令人震撼的世界,从而更增强了真实性和生动性。
二、对细微之处的挖掘和表现,使人物更生动、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
节目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细节表现更细腻、更具体、更生动。
纪录片《国庆纪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游行队伍中一位老农民突然停了下来,对着天安门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表现了刚刚获得了土地的农民对党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
、
三、深化主题,把细节作为一种强调的手段来使用,使细节本身的价值通过对主体的表现凸现出来。
这一点在纪录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渲染气氛,以轻松、活泼、幽默的细节造成某种情趣。
这在纪录片中常常被采用,它会使观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捧腹大笑,或是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却又泪流满面。
细节的分类
细节的表现在纪录片中是多样的,有时是一个细微的动作、有时是一句方言、有时是一个场景、有时是一个静物。
场景细节:场景细节在片中往往表现为一个画面,因而也叫做画面细节。
人物细节:主要是指用人物身体传递出的细微内在含义。
《难圆绿色梦》中有一个细节:主人公治沙英雄徐治民,来到已经被砍掉的当年他亲手栽种的树王前时,一双粗粗的手,久久地久久地抚摸着这棵大树的树桩,一句话都没有,泪水一滴滴地滴在了树桩上。
同时声、音响细节。
同时声细节在纪录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纪录片《小平您好》的几段同时声的设计,更是突出了细节的魅力。
音响细节在节目中更是普通。
《哈纳斯湖畔的笛声》那独特而悠远的笛声、《第2001只黑嘴鸥》中那如诉如泣的鸥鸣、《最后的山神》中那呼啸的山风、《英与白》中那一段意境幽远像是从心灵深处哼出来的女声独唱等,都在节目中起着不可多得的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解说、口述细节。
解说或口述细节在纪录片中主要起着画面细节和诠释画面细节的作用,使信息量加大,能够满足观众渴知更多信息的需求,弥补记者不在现场,缺乏画面的遗憾。
《西部往事》中我厂的老摄影师也讲述了当年他们拍摄修建成昆铁路过程中一些画面所看不到的细节。
总之,认真地捕捉细节、合理地安排细节,对做好纪录片至关重要。
可以说在纪录片创作中谁拥有丰富的细节,谁能驾驭好、运用好这些细节,谁就有可能胜人一筹,创作出精品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