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的解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解离度、解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解离度、解离常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加深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的理解;2、了解pH 计的原理及其使用;3、学习用pH 计测定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二、实验原理醋酸(HAc )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如下解离平衡:-23HAc H OH O Ac +++或写成-HAcH Ac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液中[H +]=[Ac -]=[HAc]已解离,[HAc]=[HAc]起始-[HAc]已解离。
若用c 表示[HAc]起始,则[H ]=100%cα+⨯=已解离的分子数溶质分子总数22a [H ][Ac ][H ][H ]([H ])[HAc][H ]K c c c+-++++==≈-当时在醋酸—醋酸钠(NaAc )体系中,NaAc 完全解离,产生大量的Ac -,因此,[HAc]已解离= [H +]≠[Ac -]。
由于同离子效应,[Ac -]=[NaAc]。
所以,该体系中[H ]cα+= a [H ][Ac ][H ][NaAc][H ][NaAc]([H ])[HAc][H ]K c c c+-++++==≈-当时三、实验步骤1、测定不同浓度醋酸的pH①用吸管分别吸取25.00 mL 、5.00 mL 、2.50 mL 0.10 mol·L -1(需标定)的HAc 溶液于三个5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编号为2、3、4 ,0.10 mol·L -1 HAc 溶液编号为1。
②用pH计由稀到浓分别测定HAc溶液的pH。
2、同离子效应分别吸取25.00 mL 0.10 mol·L-1 HAc 溶液、5.00 mL 0.10 mol· L-1 NaAc 溶液于同一个5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编号为5,测定pH 。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c(HAc):c(NaAc):温度:。
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是有机物合成反应分析中常见的方式。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价有机物的稳定性、活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任何有害物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方法。
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一般分三步进行:信息获取、测定指标准备和测定。
首先,实验人员根据反应的机理,了解有机物质的基本信息,掌握和评估它们的物理性质,以及反应温度、催化剂使用量、体系pH值等活性因素,并根据实验条件准备必要的试液。
其次,在准备完试液后,实验人员将有机物质加入指定容器中,并将容器放入高精度pH电极法测定仪中。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在有机物质及其衍生物不稳定的情况下,再次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持固定的pH值,并反复测试,一旦满足特定的条件,即可计算出有机物质的弱酸解离常数。
最后是人工数据处理,根据试验结果,实验人员计算得到有机物质的弱酸解离常数以及其他相关性能指标,比如吸附性、活性体积等,以及准确的结构特点等,以用于有机物质的后续评估分析、调节酯化催化体系及有机物质的合理储存。
总之,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是有机合成反应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为实验人员了解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温度、催化剂使用量、体系pH值等活性因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此外,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过程中,还可以获取有机物质的吸附性、活性体积等性能指标,从而评估有机物质的合理性,甚至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为反应合成提供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弱酸的解离常数的测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酸度计、复合电极;50 mL小烧杯4个、50
mL量筒一个,移液管(25mL1支),吸量管 (5mL1支), 容量瓶(50 mL 4个 ),洗耳球 1个,洗瓶,滤纸片。 药品:
HAc(已标定)、缓冲溶液(校正、定位液 pH = 6.86,pH = 4.01)。
四、实验步骤
1.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分别吸取2.50mL、5.00mL 、25.00mL已知准确浓度的 HAC 溶液,把它们分别加入三个50mL容量瓶中,然后加蒸 馏水至标线,摇匀,即得所配制的溶液。另取未稀释的HAc 溶液约50.00mL, 得到四种浓度不同的溶液,由稀到浓依次 编号为1、2、3、4。
① 一点校正法——用于分析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1) 仪器插上电极,选择开关置于pH档。
2) 仪器斜率调节器在100%位置(即顺时针旋到 底)。
3)选择一种最接近样品pH值的缓冲溶液(pH = 7),并把电极放入这一缓冲溶液中,调节温度调节 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摇动试杯, 使溶液均匀。
5. 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 pH值,减小测量误差。
6. 使用酸度计时要注意电极的冲洗。
七、思考题
1.改变HAC溶液的浓度或温度,其解离度和解 离常数有无变化?若有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解离度越大,酸度就越大”。这种说法是否 正确?为什么?
3.若所用HAC溶液浓度很稀,是否还能用 Ka=Cα2求算解离常数?为什么?
一、弱酸的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H值法测定弱酸解离平衡常数的 原理和 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解离常数的理解。
2.熟悉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3.巩固移液管的基本操作,学习容量瓶的使用。
电导滴定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常数

电导滴定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常数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导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电导滴定法测定弱酸解离常数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电导随离子的数目、电荷和大小而变化,也随着溶剂的某些特性如粘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可以预料,不同品种的离子对给定溶液产生不同的电导。
因此,如果溶液里一种离子通过化学反应被另一种大小或电荷不同的离子取代,必然导致溶液的电导发生显著变化。
电导滴定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完成欲测物质的定量测定。
一个电解质溶液的总电导,是溶液中所有离子电导的总和。
即:(2-1)式中c i为第i种离子的浓度(mol∙L-1),λi为其摩尔电导,θ为电导池常数。
弱酸的解离度α与其电导的关系可表示为:(2-2)G c为任意浓度时实际电导值,它是从实验中实际测量的,G100%为同一浓度完全解离时的电导值,它可从不同的滴定曲线计算而得。
醋酸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解离常数K a为:(2-3)根据电解质的电导具有加和性的原理,对任意浓度醋酸在完全解离时的电导值,能从有关滴定曲线上求得。
假如选用氢氧化钠滴定醋酸和盐酸溶液,可从滴定曲线上查得有关电导值后,按下式计算醋酸在100%解离时的电导值。
(2-4)式中G NaAc为醋酸被氢氧化钠滴定至终点的电导值,G NaCl为盐酸被滴定至终点的电导值。
(注意:所述电导值应按式(2-1)校正至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式(2-4)才成立)。
三、仪器与试剂1.DZDS-A电导仪(南京多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J51C型电导电极(铂黑电极)(南京多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电磁搅拌器(78-1磁力加热搅拌器)(金台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3.碱式滴定管(50ml);4.NaOH标准溶液:0.2000mol∙L-1;醋酸溶液:~0.1mol∙L-1;盐酸溶液:~0.1mol∙L-1。
四、实验步骤1.预热电导仪,联接电导电极。
2.醋酸电导测定(1)溶液配制;移取约0.1mol∙L-1醋酸溶液20mL于300mL的烧杯中,加蒸馏水170mL,放烧杯在电磁搅拌器上,插入洗净的电导电极,注意不能影响搅拌磁子的转动。
弱酸解离常数实验报告

弱酸解离常数实验报告弱酸解离常数实验报告引言:弱酸解离常数是描述弱酸在水溶液中解离程度的重要物理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弱酸醋酸的解离度,计算出其解离常数,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准备:实验仪器:酸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等。
试剂:浓度已知的醋酸溶液、NaOH溶液、去离子水等。
2. 实验步骤:1) 首先,使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醋酸溶液,记录其质量。
2) 将称取的醋酸溶液转移至酸度计中,记录其初始酸度。
3) 通过滴定法,逐渐加入NaOH溶液至酸度计中,记录每次滴定后的酸度。
4) 当酸度计示数不再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记录此时的酸度。
5) 根据滴定过程中酸度的变化,计算出醋酸的解离度及解离常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测得的酸度变化数据,可以绘制出酸度随滴定体积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可以确定滴定终点,进而计算出醋酸的解离度。
2. 解离度的计算:解离度(α)的计算公式为:α = (C0 - C)/ C0其中,C0为初始酸度,C为滴定终点时的酸度。
3. 解离常数的计算:弱酸的解离常数(Ka)的计算公式为:Ka = α^2 * C0 / (1 - α)其中,α为解离度,C0为初始酸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酸度变化数据,绘制出了酸度随滴定体积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确定了滴定终点,并计算出醋酸的解离度为0.032。
根据解离度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出醋酸的解离常数为2.56×10^-5。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弱酸醋酸的解离度,计算出其解离常数,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近,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然而,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滴定过程中滴定剂的加入速度、酸度计示数的准确性等。
此外,实验中使用的醋酸溶液可能存在浓度不准确的情况,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弱酸醋酸的解离度,计算出其解离常数,并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弱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滴定管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
HAc=H+ + Ac-
若HAc的起始浓度为c,α为解离度,Ka为解离常数。
则
Ka=([H+][Ac-])/[HAc]
=[H+]²/(c-[H+])
α=[H+]²/c×100%
当α<5%时,Ka≈[H+]²/c
因此,测定出已知浓度的HAc溶液的pH,即可计算其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实验步骤
1.NaOH溶液的标定
2.醋酸的标定
(同NaOH的标定类似,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 0.1mol/L的HAc 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几滴酚酞指示剂,用已标定的NaOH 去滴定此溶液至微红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
重复滴定3次,计算此HAc溶液的浓度。
3.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上述HAc标准溶液25ml,10ml,和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4.测定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
将原溶液及上述3种不同浓度的HAc溶液分别转入4只干燥的50ml 烧杯中,按照由稀至浓的顺序用pH计分别测定它们的pH,纪录数据和室温。
计算HAc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一元弱酸表观离解常数pka的测定

一元弱酸表观离解常数pka的测定
一元弱酸是指可以按如下方式离解的酸:HA→H+ +A-。
一元弱酸的形式可以以
溶液的形式存在。
弱酸的离解程度取决于溶液中H+ 与A- 的浓度,而不同弱酸具有不同的离解程度,而其离解程度又取决于离子解离常数,一般来说,弱酸的离子解离常数pKa越小,其被离解的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测定一元弱酸表观离解常数pka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滴定法和光谱法。
滴定法是根据不同酸的pH值,即一定浓度酸溶液的pH,通过滴定与一定浓度
碱溶液而得到自洽半径,将其归纳成可表示酸强弱的Henderson-Hasselbalch等式,从而求出酸离子常数pKa 。
光谱法则是根据酸离子品质光谱,通过建立标准曲线
掰授其换算后获得不同酸离子常数pKa值。
测定一元弱酸表观离解常数pka一般要求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实验用的试剂也
要达到常规标准的程度,实验室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洁,要保持室温和湿度适宜,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测定一元弱酸表观离解常数pka需要具备良好的实验建筑环境,实验用
试剂也要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而要构建一个较好的实验环境,则要求建筑材料及其结构设计有着强大的气密性能、优越的温湿度稳定性以及可抵抗外力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位滴定法测定弱酸离解常数

电位滴定法测定弱酸离解常数指导老师:周群实验人:王壮同组实验:余晓波实验时间:2016.3.7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电位滴定法测定弱酸解离常数;2. 掌握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方法;3. 学习使用自动电位滴定计。
二.实验原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弱酸离解常数a K ,组成的测定电池为pH 玻璃电极22|()||(),,H c x KCl s Hg Cl Hg +=0.0592x s x s E E pH pH -=+电池电池 当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弱酸溶液时,仪器可直接给出pH 值随NaOH 体积变化的pH V -滴定曲线。
通过微分可得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的NaOH 体积,并由此计算出终点时弱酸盐浓度c 盐 ,再根据下式算出弱酸离解常数a K 。
[]OH -==2[]w a K c K OH -=盐三.仪器及试剂仪器:自动电位滴定仪,复合玻璃电极。
试剂:0.1000 mol/L NaOH ,弱酸溶液。
四.实验内容1. 用 4.01pH =和9.18pH =的标准缓冲溶液校准仪器。
2. 打开ZDJ-4A 程序,通过预滴定程序测pH V -曲线,即向50ml 0.02mol/L 的HAc 溶液中滴加标准的0.1 mol/L 的NaOH 溶液,随NaOH 的滴入,溶液的pH 值升高,仪器自动绘制NaOH 体积随电位值变化的pH V -曲线,使用仪器自身程序找出滴定突越点的pH 值和消耗的NaOH 体积,保存实验数据。
3. 试验后处理:将反应器和电极表面清洗至pH 值7≈,然后将电极浸入3M 的KCl 溶液中。
五.结果处理利用ZDJ-4A 软件绘制的滴定曲线如下图1.滴定pH V -曲线对滴定曲线作一阶微分 05101520-2246810121416p H V (ml)图2.滴定pH V -曲线一阶微分图象0510152024681012p HV (ml)在微分曲线上找到尖峰的最高点所对应的V ,即滴定终点所消耗的NaOH 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则调节定位调节器。
5)清洗电极,并吸干电极球泡表面的余水。
② 二点校正法——用于分析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1)仪器插上电极,选择开关置于p档,仪器斜率 调节器调节在100%位置。 2)选择二种缓冲溶液(也即被测溶液的pH值在 该二种之间或接近的情况,如pH = 4和pH = 7)。 3)把电极放入第一缓冲溶液(pH = 7),调节温 度调节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溶液相同。 4)待读数稳定后,该读数应为缓冲溶液的pH值, 否则调节定位调节器。
5)把电极放入第二种缓冲溶液(如pH = 4),摇动 试杯使溶液均匀。
6)待读数稳定后,该读数应为缓冲溶液的 pH值,否则调节定位调节器。
7)清洗电极,并吸干电极球泡表面的余水。 8)测量仪器标定后即可用来测量被测溶液。 ① 定位调节旋钮及斜率调节旋钮,不应变 动。 ② 将电极夹向上移出,用蒸馏水清洗电极 头部,并用滤纸吸干。 ③ 把电极插在被测溶液内,摇动试杯使溶 液均匀,读数稳定后,读出该溶液的pH值。
其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为:
Kθ HAc
c(H )c(Ac ) c(HAc)
(1)
设醋酸的起始浓度为c,平衡时c (H+) = c ( Ac-) = x,代
入上式(1),可得到:
Kθ HAc
x2 cx
(2)
❖ 在一定温度下,用酸度计测定一系列已知浓 度的醋酸的pH值,根据pH= -lg c(H+),换算 出c(H+),代入式(2)中,可求得一系列对 应的值,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温度下醋酸的 电离常数。
一、弱酸的解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H值法测定弱酸解离平衡常数的 原理和 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解离常数的理解。
2.熟悉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3.巩固移液管的基本操作,学习容量瓶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一)测定一定浓度醋酸溶液的pH值,求算电离常数
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HAc H+ + Ac-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 酸度计、复合电极;50 mL小烧杯4个、50
mL量筒一个,移液管(25mL1支),吸量管 (5mL1支), 容量瓶(50 mL 4个 ),洗耳球 1个,洗瓶,滤纸片。 药品:
HAc(已标定)、缓冲溶液(校正、定位液 pH = 6.86,pH = 4.01)。
四、实验步骤
1.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分别吸取2.50mL、5.00mL 、25.00mL已知准确浓度的 HAC 溶液,把它们分别加入三个50mL容量瓶中,然后加蒸 馏水至标线,摇匀,即得所配制的溶液。另取未稀释的HAc 溶液约50.00mL, 得到四种浓度不同的溶液,由稀到浓依次 编号为1、2、3、4。
① 一点校正法——用于分析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1) 仪器插上电极,选择开关置于pH档。
2) 仪器斜率调节器在100%位置(即顺时针旋到 底)。
3)选择一种最接近样品pH值的缓冲溶液(pH = 7),并把电极放入这一缓冲溶液中,调节温度调节 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摇动试杯, 使溶液均匀。
2.醋酸溶液pH值的测定 将所配制的溶液分别倒入四个洁净、干燥的100mL 小烧杯中(或用所配制的溶液淌洗3次后的50mL小烧杯 中),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pH 值,记录各份溶液的pH值及实验时的温度。计算各溶 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
五、实验现象(数据)记录与处理:
吸取 定容后 定容后
2. 标准NaOH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先配成近 似浓度约 0.2mol. L-1的NaOH溶液,而后用基准 物质进行标定(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
3. 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精确配制:移液管或 吸量管、容量瓶。
4. 将所配制的溶液分别倒入四个洁净、干燥的 100mL小烧杯中(或用所配制的溶液淌洗3次后的50mL 小烧杯中),以免醋酸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
5. 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 pH值,减小测量误差。
6. 使用酸度计时要注意电极的冲洗。
七、思考题
1.改变HAC溶液的浓度或温度,其解离度和解 离常数有无变化?若有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解离度越大,酸度就越大”。这种说法是否 正确?为什么?
3.若所用HAC溶液浓度很稀,是否还能用 Ka=Cα2求算解离常数?为什么?
容量瓶 编号
HAc 溶液 体积
体积 (mL)
C(HAc) (mol·L-1)
pH C(H+) (mol·L-1)
Kaθ
1
K
a
(mL)
1
2.50
50.00
2
5.00
50.00
3
25.00 50.00
4
------- -------
备注: 本实验需带计算器。
六、注意事项
1. 已知准确浓度醋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先 配成浓度约 0.2 mol. L-1 的醋酸溶液,再用NaOH 标准溶液、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标定。
4.用pH计测定溶液中pH值,应注意那些事项? 为什么要控制从稀到浓的次序进行?
附:酸度计(pHS-25)型结构和使用方法
操作步骤 (1)开机: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接通后,预热10 min。 (2)仪器选择开关置“pH”档或“mV”档。 (3)标定:仪器使用前先要标定。一般说,如果仪器 连续使用,只需最初标定一次。具体操作分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