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课程设计
拨叉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题目: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系: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绪论 (3)第一章拨叉零件的分析 (3)1.1 零件的作用 (3)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1.3 零件图 (4)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 (4)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 绘制毛坯图 (4)2.3 基面的选择 (4)2.4 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 (5)2.5 选择机床和工装 (6)2.5.1 机床的选择 (6)2.5.2 夹具的选择 (6)2.5.3 刀具的选择 (6)2.5.4 量具的选择 (6)2.5.5 零件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6)2.6 工序切削用量的确定 (7)2.6.1 工序一粗精铣φ20φ50孔下端面 (7)2.6.2 工序二粗精铣φ32上端面 (8)2.6.3 工序三粗精铣φ50上端面 (9)2.6.4 工序四铣凸台 (10)2.6.5 工序五钻φ20孔 (10)2.6.6 工序六镗Φ50孔 (11)2.6.7 工序七钻螺纹孔 (12)2.6.8 工序八钻φ8锥孔 (12)2.6.9 工序九铣断 (13)第三章设计总结 (14)第四章参考文献 (14)绪 论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
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
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车床的拨叉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下方的孔与操作机构相连,而上方的半孔则是用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拨叉零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题名称:拨叉零件课程设计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机械工程学院2011 年12 月目录拨叉零件图---------------------------------------------------------------------------3 第一章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确定一拨叉的用途------------------------------------------------------------5二拨叉的技术要求---------------------------------------------------5三拨叉的生产类型---------------------------------------------------6 第二章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一毛坯图----------------------------------------------------------------------7二确定毛坯的制造方式-------------------------------------------7 第三章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一选择加工方案及制定工艺路线------------------------8二选择定位基准--------------------------------------------------------10 三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10 四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11 (1)毛坯的基本尺寸--------------------------------11(2)加工余量的计算---------------------------------14 五确定切削用量--------------------------------------17 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0 第四章总结---------------------------------21拨叉零件图:第一章拨叉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一拨叉的作用拨叉头以φ30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锥销和螺钉与操纵手柄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速齿轮的槽中。
拨叉工艺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制作原理和流程;2.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重要性;3.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艺中涉及的几何图形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拨叉工艺的设计,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拨叉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复杂的拨叉工艺项目,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弘扬民族文化;2. 学生通过拨叉工艺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资源,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工艺基础知识:-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拨叉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拨叉制作的基本原理。
2. 拨叉工艺制作流程:- 设计与绘图:学习绘制拨叉的几何图形,掌握比例计算;- 材料选择: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与适用范围;- 制作工艺:学习切割、打磨、组装等基本操作;- 表面处理:掌握拨叉的表面装饰与防腐处理。
3. 拨叉工艺实际应用:- 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拨叉工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创意拨叉设计: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拨叉作品。
4.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拨叉工艺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拨叉工艺制作流程学习与实践;- 第三课时:拨叉工艺实际应用分析;- 第四课时:创意拨叉设计及制作。
拨叉(2)课程设计

拨叉(2)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等。
3.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介绍,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分析。
4.团队合作的训练,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探讨学科热点问题和实际案例分析。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用于培训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拨叉工艺中涉及的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3. 学生能了解拨叉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拨叉工艺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拨叉工艺品的制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评价标准,对拨叉工艺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拨叉工艺设计课程,培养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工匠精神,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品质。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手工制作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拨叉工艺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拨叉工艺基础知识:- 拨叉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拨叉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2. 拨叉工艺设计原理:- 设计原则与方法。
- 拨叉工艺品的结构分析。
3. 拨叉工艺材料:- 常用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 材料选择与应用。
4. 拨叉工艺制作流程:- 设计草图与制作图。
- 制作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 制作步骤及技巧。
5. 拨叉工艺品的评价与展示:- 评价标准与方法。
- 展示策划与实施。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拨叉工艺基础知识及起源发展。
第二课时:拨叉工艺设计原理与结构分析。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

拨叉加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拨叉进行加工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拨叉的作用、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重要性,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拨叉及其加工特点,掌握基本的拨叉加工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兴趣,增强对制造工艺的认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
首先,介绍拨叉的作用和结构,使学生了解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地位;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拨叉及其加工特点,使学生掌握各类拨叉的加工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对拨叉进行加工制作。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四章拨叉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拨叉的作用与结构1.2 拨叉的类型及特点2.第五章拨叉加工方法2.1 传统加工方法2.2 现代加工方法2.3 加工工艺的选择与优化3.第六章拨叉加工实例分析3.1 案例一:某型汽车拨叉加工3.2 案例二:某型航空器拨叉加工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理论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加工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加工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实验设备用于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合理选择和准备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拨叉1课程设计

拨叉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原理和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拨叉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并解释其作用;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拨叉的结构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拨叉示意图;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拨叉传动比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拨叉相关知识,培养对机械传动装置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通过了解拨叉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物理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拨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拨叉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拨叉的基本概念:介绍拨叉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2. 拨叉的结构与原理:讲解拨叉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传动方式;3. 拨叉的传动比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拨叉的传动比,理解其影响因素;4. 拨叉的实物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进行简单的拨叉实验,了解其性能;5. 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拨叉在自行车、汽车等机械装置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拨叉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拨叉的结构、原理及传动方式;第三课时:拨叉的传动比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第四课时:实物观察、实验操作,了解拨叉性能;第五课时:案例分析,探讨拨叉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知识点,对拨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拨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叉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拨叉机械设计中涉及的材料选择、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拨叉机械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拨叉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图的技能;2. 提高学生运用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解决拨叉机械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树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拨叉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绘图和计算能力。
但实际设计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3.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程设计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拨叉机械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拨叉机械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拨叉机械在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传动系统- 内容:拨叉机械结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2. 拨叉机械设计方法及步骤:讲解拨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使学生掌握设计过程。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设计方法- 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要求3. 拨叉机械材料选择:分析不同材料在拨叉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材料- 内容:材料性能、选用原则、应用实例4. 力学分析及计算方法:讲解拨叉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及计算方法,结合教材第六章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叉的建模与加工仿真一.拨叉的三维建模采用SolidWorks2008完成拨叉的三维建模的过程如下:1.绘制圆柱首先,选择“前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以原点为圆心绘制直径为的圆,如图1所示。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mm40 凸体/基体”,输入拉伸长度为85mm,如图2所示。
21 图图.建立拨叉的外轮廓2选择“右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3所示的草图,并添加相关的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凸体/基体”,选择“两侧对称”,拉伸长度为40mm如图4所示。
4 图3 图.建立拨叉的花键3选择拨叉的圆柱端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5所示的直径为 22mm的圆。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切除”,选择“完全贯穿”,如图6所示。
图6 图54.建立花键孔两端倒角选择孔的一端倒角,尺寸如图7所示,孔的另一端也进行倒角,结果如图8所示。
8图图75.建立花键的槽首先,选择“前视基准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9所示的草图。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
然后,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切除”,选择“完全贯穿”,如图10所示。
10图9 图6.建立拨叉的槽选择拨叉的一侧面进入草图绘制界面,绘制如图11所示的草图。
然后,点击“退出草图”。
然后,选择特征栏里的“拉伸切除”,选择“完全贯穿”,如图12所示。
12图11 图7.添加肋板和倒圆角图13二.拨叉的二维图通过采用SolidWorks2008完成拨叉的三维建模,并通过其三维模型生成如所示拨叉的二维图。
14下图图14 拨叉的二维图三.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作用图纸中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
其花键孔通过与轴的配合mm25?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2.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分述如下:1.以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0.023?0.20mm?22mm?25这一组面包括的六齿方花键孔、花键底孔两端的00015x2到角、工件右端面和距离中心线为27mm的平面。
?0.03?0.012mm?18mm8.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的的槽和2 的槽00经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两组加工表面,可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
四.拨叉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2.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孔的不加工外轮廓底面作为粗基准,利用圆mm22?柱来定位,另外四爪握住两边来限制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3.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在生产纲领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来制定工艺路线。
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工序一铸坯。
工序二粗铣圆柱底面。
工序三钻圆柱成的孔。
20?工序四扩铰孔到。
20?22?工序五粗车圆柱孔口斜度为15度。
工序六粗铣右槽1侧平面和宽度为8mm,粗铣宽度为18mm的左槽2。
工序七精铣槽1的上下面和和里面、侧面,精洗槽2的上下面和里面。
工序八拉销孔成花键。
22?去毛刺。
工序九工序十检验。
工定位基准序工序内铸0102孔的外圆,上端粗铣下端03孔的外圆,下端钻04扩孔的外圆,下端2车倒角,角度105孔的上下端铣左边键槽,铣右边键06孔,下端07孔,下端精铣左右两孔的外圆,下端拉花键089去毛终102)选择机床(铣床。
工序三为钻孔,工序二、工序六、工序七都为铣表面,可用XA5032。
工序八为拉花键,采用普通拉床。
工序四为扩孔工艺,可采用摇臂钻床Z305B 工序五用车床。
)选择夹具:每个工序都可以采用专用的夹具。
(3)选择刀具:在铣床上用高速钢立铣刀,铣上下两槽用三面刃铣刀,在车床4(上选普通车刀,内拉床选矩形齿花键拉刀。
,其余都用游标~50125mm(5)选择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可用内径千分尺量程0.02mm。
卡尺分度值为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生产类型~210HB190CA6140 “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大批量,铸造毛坯。
工序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路线,寸及毛坯尺寸如下: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称《工艺手册》)1.铣削加工余量为:粗铣2-4mm半精铣1-2mm精铣0-1mm2. 圆柱(用铸成)内孔用钻和扩成,加工余量:40?22?扩孔 1.2mm3.粗车加工余量:粗车 1.2mm半精车0.8mm4.右凹槽:对于右凹槽的加工,由于事先未被铸出,要满足其槽的深度先需要粗铣,现确定其加工余量取8mm。
为了保证槽两边的表面粗糙度和槽的水?0.038的精度要求,需要进行精铣槽的两侧面,加工余量取0.5mm。
平尺寸05.左凹槽:由于此平面没有加工,只加工平面的凹槽,其基本尺寸为槽宽?0.01218mm (精度较高,IT6级),槽的深度为23mm,可事先铸出该凹槽,该槽的0?23.Ra精铣就能达到粗糙度要求。
三个表面的粗糙度都为,在粗铣后6.孔:钻孔其尺寸为20mm,加工余量取2mm,扩孔钻,保留0.5mm的拉刀加工余量。
孔里的花键槽用组合装配式拉刀成型式的加工方式一次拉出。
7.其他尺寸直接铸造得到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加工。
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认。
五.数控加工仿真采用数控铣削加工槽1的上下面和和里面、侧面。
步骤如下所示:1.启动UG NX 5.0后,打开拨叉的模型文件“bocha.x-t”。
选择“开始—加工”命令,打开“加工环境”对话框。
在“CAM设置”框中选择“mill-planar”选项,然后单击“初始化”按钮,进入加工环境。
2.单击“创建几何体”工具按钮,打开“创建几何体”对话框。
设置各个选项,所示。
15然后单击“应用”按钮,打开“工件”对话框,设置部件和毛坯。
如图“创建几何体”对话框和“工件”对话框图153.在“加工创建”工具条中单击“创建刀具”工具按钮,打开“创建刀具”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设置各个选项,然后单击“应用”,在新的对话框中设置刀具的各个参数。
4.单击“创建操作”按钮,打开“创建操作”对话框。
设置各个选项后,单击“应用”,打开“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各个选项。
如图16所示。
”对话框“创建操作”对话框和“图16Face Milling Area5.在“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中单击“切削区域”按钮,然后在模型部件中所示。
17指定要进行铣削的区域。
如图“切削区域”对话框和指定铣削的区域图17在“Face Milling Area”对话框中,设置其它选项,然后在“操作”面板中.6单击“生成”按钮,在模型部件中显示生成的刀轨。
如图18所示。
”对话框和生成的刀轨“图18Face Milling Area7.在“操作”面板中单击“确认”按钮,打开“刀轨可视化”对话框,进行3D动画加工模拟演示,如图19所示。
最后,在“刀轨可视化”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完成操作。
.图19“刀轨可视化”对话框和加工模拟的演示效果六.数控加工程序选择MILL 3-AXIS数控铣床进行后处理操作,数控程序如下所示。
%N0010 G40 G17 G90 G70N0020 G91 G28 Z0.0:0030 T00 M06N0040 G1 G90 X.9843 Y1.5748 Z1.0564 F39.4 S0 M03 M08N0050 Y1.2598 F9.8N0060 Y1.1417N0070 X.8858N0080 X-.8858N0090 Z.9121N0100 X.8858N0110 Z.7677N0120 X-.8858N0130 Z.6234N0140 X.8858N0150 Z.479N0160 X-.8858N0180 X.8858N0190 Z.1903N0200 X-.8858N0210 Z.0459N0220 X.8858N0230 X.9843 F19.7 N0240 Y1.2598N0250 Y1.5748 F39.4 N0260 Z1.0564N0270 Y1.2205 F9.8 N0280 Y1.1024N0290 X.8858N0300 X-.8858N0310 Z.9121N0320 X.8858N0330 Z.7677N0340 X-.8858N0350 Z.6234N0360 X.8858N0370 Z.479N0380 X-.8858N0390 Z.3346N0400 X.8858N0410 Z.1903N0420 X-.8858N0430 Z.0459N0440 X.8858N0450 X.9843 F19.7 N0460 Y1.2205N0470 Y1.5748 F39.4 N0480 Z1.0564N0490 Y1.1811 F9.8 N0500 Y1.063N0510 X.8858N0520 X-.8858N0530 Z.9121N0540 X.8858N0550 Z.7677N0560 X-.8858N0570 Z.6234N0580 X.8858N0590 Z.479N0600 X-.8858N0620 X.8858N0630 Z.1903N0640 X-.8858N0650 Z.0459N0660 X.8858N0670 X.9843 F19.7 N0680 Y1.1811N0690 Y1.5748 F39.4 N0700 Z.6102N0710 Y.9449 F9.8N0720 Y.8268N0730 X.8563N0740 X-.8563N0750 Z.4921N0760 X.8563N0770 X.9843 F19.7 N0780 Y.9449N0790 Y1.5748 F39.4 N0800 Z.6102N0810 Y.9055 F9.8N0820 Y.7874N0830 X.8563N0840 X-.8563N0850 Z.4921N0860 X.8563N0870 X.9843 F19.7 N0880 Y.9055N0890 Y1.5748 F39.4 N0900 Z.6102N0910 Y.8661 F9.8N0920 Y.748N0930 X.8563N0940 X-.8563N0950 Z.4921N0960 X.8563N0970 X.9843 F19.7 N0980 Y.8661N0990 Y1.5748 F39.4 N1000 M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