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地分离鉴定氨基酸成分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纸层析法的原理纸层析法是利用气相平衡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纸上各组分的相对亲疏性,通过运动距离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氨基酸的分离鉴定中,纸层析法通过将待测氨基酸溶液滴于纸上,然后将纸立起来,将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使得溶剂上升,通过毛细作用将氨基酸上提,最终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二、纸层析法的步骤1. 准备工作:制备纸层析板和显色剂。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氨基酸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浓度适宜,然后滴于纸层析板上。
3. 运行纸层析:将纸层析板立起,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纸层析板。
4. 显色:将纸层析板放置于显色剂中,通过氨基酸与显色剂的反应,使得氨基酸在纸上显色。
5. 结果鉴定:根据显色的位置、颜色和强度等特征,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纸层析法的应用1. 氨基酸组成分析:纸层析法可用于分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从而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质量控制:纸层析法可用于对食品、药品等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研究:纸层析法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四、纸层析法的优缺点纸层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
2. 分离效果好:对于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 易于观察:通过显色剂的反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然而,纸层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分离效果有限:对于某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分离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准确鉴定。
实验六----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纯化。
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它采用纸张作为介质,利用氨基酸的性质在多次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间歇性抽提来完成氨基酸的分离。
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一、实验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氨基酸在不同相对极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和色谱行为而进行分离。
实验中用的纸张是具有适当极性特性的滤纸,涂上0.001~0.002mol/L氯乙酸钠作为移动相。
固定相是纸张本身,通常取5×5 cm大小。
标记物一般是用19种常见氨基酸中的一种或混合某些氨基酸,它们分别在不同移动相中有不同的颜色分离性质。
标记物的溶液可以直接在纸上点斑或者先把样品在滤纸上打成碎粒,再加入稍许水均匀混合后点斑。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和试剂(1)氯乙酸钠;(2)19种氨基酸标准品;(3)滤纸。
2. 制备移动相将0.001~0.002mol/L氯乙酸钠溶液制备好,备用。
3. 准备试样将要分离的氨基酸标准品用适量的氯乙酸钠溶液稀释,制备出1~2mg/mL的样品,备用。
4. 载纸处理在纸片中央绘制一条垂直线,以绘制者的名字为记。
距离中央线约1cm处,打上精细的刻度线,用微孔钳取少量标样液,在对侧依次在距中央线约1.5cm处打上纸层印。
纸层印就是取少量液体滴到滤纸上产生的斑点。
约300ug/sample。
5. 开始层析在棉花球上,涂上一层氯仿,并立即用焊接器将其挥发掉,然后再涂一遍。
整个过程保持外壳密封状态。
涂的氯仿量要足够,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纸层印,但不能过多。
否则,纸层印上的标样就会扩散到大范围,分辨率就失去了。
将试纸浸泡在移动相中。
移动相上升时,会将固定相上的氨基酸迅速带动并在移动相中逐级输送。
随着移动相液面逐渐提高,固定相的氨基酸成分逐渐被分离开来。
注意事项:(1)加样时,操作应小心、细致,尽可能用毫、微、纳级的物体。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氨基酸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of amino acids)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步骤、实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实验技术。
一、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利用氨基酸在纸上的分布系数和溶剂的渗透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一根滤纸条上画上水平的线,将待测的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纸条上,待溶液中的氨基酸离子在滤纸上沿渗透液前进,不同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测定。
二、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氨基酸样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pH 计调节至适当的酸碱度。
(2)准备滤纸条,按照实验需要确定滤纸的宽度和长度。
(3)准备层析槽,将槽中的溶剂预先与上盖采光纸取代,避免有光照射到。
2. 进行层析实验(1)在滤纸条上绘制水平基线,并将标记的点分开,便于后续氨基酸的测定。
(2)将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滤纸条上,点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基线,以避免扩散的影响。
(3)将纸条的一端浸入含有适当溶剂的层析槽中,保持溶剂的面平稳。
(4)待溶液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渗透,不同氨基酸迁移的距离不同,最终在纸条上形成清晰的色斑。
(5)将纸条取出,用热风干燥,然后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数据处理将滤纸上的色斑分别用铅笔勾画出来,并测量它们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氨基酸的浓度。
三、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实验条件1. 溶剂体系常用的溶剂体系有正丙醇/ 乙酸/水 = 4:1:5、正丙醇/氨水/水 = 70:2:25等,需要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组成和比例。
2. 滤纸条的准备常用的滤纸有菱形滤纸和圆形滤纸,需要根据所需分离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决定滤纸的大小。
3.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光照和温度过高。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对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不同,根据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出各种氨基酸。
实验步骤:1. 纸层析板的制备将一张高分子量纸,如Whatman No.1滤纸,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氨基酸移行的标线。
2. 氨基酸样品的制备将所需的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浓度应为0.2-2%。
3. 样品的上样将氨基酸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沿着标线往上移行。
在上样后,将纸层析板放在带有盖子的玻璃罩中,罩中放置一些饱和度为70%的异丙醇-水溶液,保持相对湿度为70%,使其充分展开。
5. 鉴定氨基酸将经过分离的氨基酸溶液阴性反应的氨基酸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鉴定。
将0.2ml 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加入几滴氨基酸样品中,加热60℃-80℃,5分钟。
加入0.1ml氯仿,振荡混合,分离出上清液,上清液加入干燥瓶中,用喷雾器喷洒Ninhydrin试剂,加热于热水中1分钟,在冷水中快速降温附着氨基酸的部位呈现紫色。
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的组成为45%二乙酰胺,45%丙酮和10%水。
6. 结果的解释根据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和比色反应的颜色,确定样品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
优点:纸层析方法简便易行,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小样品分析,能分离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并且结果清晰,操作简单。
限制:纸层析分离结果受到氢键作用和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控制好上样的数量和浓度。
此外,纸层析无法分离胶原氨基酸和类似结构的氨基酸,且鉴定结果在颜色和色谱图谱方面有些模糊。
实验六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因此当流动相移动时,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
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就慢, 于是得到分离。
分配层析法中不同溶质的分离取决于其在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间
分配系数的不同。分配系数(α)的定义是:
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CS)/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CL)
计算出 4种氨基酸在酸系统中的Rf值。
注意
使用茚三酮显色法,必须在整个层析操作中避免手直
接接触层析纸,因为手上常常有少量含氮物质。显色时它也
呈现紫色斑点。污染了层析结果,因此操作时应戴橡皮手套 或指套。同时也要防止空气中的氨。
思考题
1、为什么在展层时有时用一种溶剂系统,而有时用两种溶剂系统? 2、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氨基酸极性基团的解离有何影响? 3、酸性溶剂系统(或碱性溶剂系统)对碱性氨基酸(赖、精、组)和酸性 氨基酸(天冬、谷)的Rf值有什么影响?
点样要合适样品点的太浓斑点易扩散或拉长以致分离不清氨基酸的点样量以每种氨基酸含520g为宜将准备好的滤纸悬挂在点样架上滤纸垂直桌面用点样管也可用血色素管代替吸取氨基酸样品10g1gl与滤纸垂直方向轻轻碰触点样处的中心这时样品就自动流出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目的
1、掌握分配层析的原理,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 的操作技术 (包括点样、平衡、展层、显色、 鉴定及定量)。 2、学习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水解、层析及 鉴定)分析的方法。
实验器材 1、新华滤纸。
2、培养皿(直径115mm)。
3、电热鼓风干燥箱。 4、喷雾器及吹风机。 5、点样管及点样架。 6、针、线、尺。
7、烧杯(50mL)。
8、钟罩(高约430mm,直径约290mm,具磨口塞)。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它基于氨基酸在纸上迁移的速度差异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定量。
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纸层析纸和适量的标准氨基酸溶液。
2. 在纸层析纸上绘制起始线,并标记出各个氨基酸的迁移距离标准曲线。
3. 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通过滴管或毛细管将其点于起始线上,并尽量避免超出纸张边缘。
4. 将纸张悬挂于合适的溶剂中,使溶剂迅速上升到纸张的边缘,不要让样品接触溶剂。
5. 当溶剂前进到一定高度时,取出纸张,晾干并用紫外灯照射。
6. 观察纸上的条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各个氨基酸的浓度。
氨基酸在纸层析纸上迁移的速度差异主要由以下因素影响:
1.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如分子大小、极性和电荷等。
2. 纸层析纸的性质,如吸附性能和孔径大小等。
3. 溶剂体系的选择,如氨基酸与溶剂之间的亲疏性。
氨基酸纸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分离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纸张吸附作用的限制,对于极性和电荷相似的氨基酸分离效果较差。
在实际应用中,常结合其他分析方法使用,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氨基酸的纸层析

氨基酸的纸层析引言: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方法,它通过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通常是纸张)上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氨基酸的纸层析成为了研究氨基酸的常用方法之一。
一、纸层析的原理纸层析是一种液相分离技术,其原理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固定相通常是由纸张组成的,而流动相则是溶液。
当试样溶液被加到纸上时,流动相开始向上渗透,溶解试样中的化合物。
然后,随着流动相继续上升,化合物会在纸上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二、氨基酸的纸层析方法氨基酸的纸层析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纸层析纸:选择适合的纸张作为固定相,常用的有滤纸和纸胶片。
纸张应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化学稳定性。
2. 制备流动相: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缓冲液,以便溶解样品和调节pH值。
3. 样品制备:将待测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和调节pH值。
4. 上样:用毛细管或吸管将样品涂抹在纸上,通常在距离纸底端2-3厘米处。
5. 纸层析:将纸张立起放入含有流动相的容器中,使纸底端浸入溶液中,然后盖上盖子避免溶剂挥发。
让溶剂上升至合适的高度,以保证分离的有效性。
6. 可视化:取出纸张,干燥后,利用适当的显色剂或检测剂将化合物可视化。
常用的显色剂有尼尼醛试剂和二硝基苯胺。
7. 定量分析:通过比较样品斑点的Rf值(迁移率)和标准氨基酸的Rf值,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氨基酸纸层析的应用氨基酸的纸层析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氨基酸分析:通过纸层析可以快速、简便地对复杂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分析,包括氨基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
2. 蛋白质组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通过纸层析可以分析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进而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3. 蛋白质纯化:纸层析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初步纯化,通过分离出目标氨基酸,从而减少后续纯化步骤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实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两个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上面两个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4、取出滤纸,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然后用热风吹干(或烘箱60℃)烘干。
5、均匀喷上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6、用吹风机吹干,观察层析点,确定其几何中心。
7、量取数值,计算各自的Rf值,与表中标准氨基酸Rf值比较,确定样品氨基
酸种类。
六、实验结果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测量得出:
几何中心距底线距离H=12.38cm
H1=7.34cm H2=3.08cm H3=0.75cm
所以根据公式可以得出:
Rf1=H1/H=7.34/12.38=0.5929 苯丙氨酸
Rf2=H2/H=3.08/12.38=0.2488 酪氨酸
Rf3=H3/H=0.75/12.38=0.0694 精氨酸
七、实验分析
1、影响本次实验的因素有哪些?
点样线不能被没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能贴到容器壁上,点样时要一边点样一边用电吹风吹干,喷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时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室内温度会影响流速,所以温度要注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