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结合板简介及关键参数介绍
软硬结合PCB

作为台湾地区较大的软体板制造商之一,嘉联
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与联能科技有限公司合 作开发软硬结合板。据了解,嘉联益已于今年 第2季度开始大批量生产软硬结合PCB,初始 的月产能为8,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手机和笔记 本电脑。 雅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可能是台湾地区最大 的软硬结合板供应商,月产能达9,300平方米, 大多数用于手机和数码相机。随着需求增加, 该公司计划在明年扩大产能。目前在雅新的销 售额中,软硬结合板只占10%,该公司预计明 年该比例将升至15%。该公司还已与日本夏普 签订了协议,使用夏普的软硬结合PCB技术。
工艺性
除此以外,压合,钻孔,Desmear的操作参数,
也和软板或是纯硬板有所差异,尤其对软板材 料中的胶层,包括Cover layer和Base film 等的 处理更是费事。由于此等胶层的组成主要由改 质环氧树脂所构成,其TG值约为40-60℃,容 易受到生产制程中化学药品的攻击,虽然可使 用Adhesiveless 的2L式材料而免除此类问题, 但除了价格较昂贵之外,而且Cover layer中所 含的胶层,亦无法完全免除,这是目前一般制 作者都会碰到的难题。
都是成本惹的祸
什么样的产品会用软硬板?
对于目前的一般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多数还是
以折叠区域的多寡以及空间的限制为主要考量。 只要是折叠式的电子产品,其折弯区域空间不 足时,就有可能采用软硬结合板的设计。 而目前在附有相机的手机,也有相当比例使用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其主要的考量也是以空间 受限为重要因素。从未来的角度看,凡是高价、 超薄等等的产品会是最有可能使用软硬结合板 的产品。
2003年全球软硬板生产国别分布(依产值比例)
其他 3% 日本 36% 北美及欧洲 49%
HDI、软硬结合板

HDI板软硬结合板HDI板软硬结合板工艺控制原理培训人﹕XX2010-3-22P.C.B&H.D.I之比較H.D.I相較於一般P.C.B之優點:1. 重量輕2. 介層薄3. 傳輸路徑短4. 導通孔徑小5. 雜訊少,信賴性高!軟板&硬板之比較軟板較于硬板之優點﹕1. 具高度曲撓性﹐可立體配線﹐依空間限制改變形狀。
2. 耐高低溫﹐耐燃。
3. 可折疊而不影響訊號傳遞功能。
4. 可防止靜電干擾。
5. 化學變化穩定﹐安定性﹐可信賴度高。
6. 利于相關產品之設計﹐可減少裝配工時及錯誤﹐并提高有關產品之使用壽命。
7. 使應用產品體積縮小﹐重量大幅減輕﹐功能增加﹐成本降低。
H.D.I印制電路板z H.D.I结构z H.D.I制作流程BGA焊接一阶HDI 的BGA 一阶HDI 的第二层二阶HDI的BGA二阶HDI的第三层二阶HDI的第二层软硬结合板z F.P.C结构z软硬结合工艺控制一.铜箔基材Copper Clad Laminate由铜箔+胶+基材组合而成亦有无胶基材亦即仅铜箔+基材其价格较高在目前应用上较少除非特殊需求。
1. 铜箔Copper Foil在材料上区争为压延铜箔(ROLLED ANNEAL Copper Foil)及电解铜箔(ELECTRODEPOSITED Copper Foil)两种在特性上来说压延铜箔之机械性较佳有挠折性要求时大部份均选用压延铜厚度上则区分为1/2oz(0.7mil)1oz,2oz等三种一般均使用1oz.2. 基材Substrate在材料上区分为PI(Polymide)Film及PET(Polyester)Film两种PI之价格较高但其耐燃性较佳﹐PET价格较低但不耐热﹐因此若有焊接需求时大部份均选用PI材质厚度上则区分为1mil,2mil两种。
胶一般有Acrylic胶及Expoxy胶两种最常使用Expoxy胶厚度上由0.4~1mil均有﹐一般使用1mil胶厚。
软硬结合板

三、我司所量产的六款软硬结合板 的良率统计表
序 号
华大料号
定单量 生产时间 生产良率
1 D2-005C001 17.085k 16天
75%
2 D2-005C007 2.02k 11天
85.4%
3 M3-008C0100 9.7k
13天
80%
4 M3-008C0119 7.92k 10天
• 3.10--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协商处理。
设计示意图
采用点状设计 菲林
七、一些不良品图片
硬板(FR-4)结构图片
讨论:
• 目前硬板流程有两种: • 一种采用激光切割, • 另外一种采用锣机锣槽开窗 • 激光切割的方式沉铜时不需要保护内层覆盖膜,
而锣槽开窗的方式沉铜时需要保护内层覆盖膜, 目前对策是贴红胶带保护,以后量大,还是要贴 红胶带作业?
• (一)、两层软硬结合板: • 华大料号:D2-005C001,D2-005C007 • D2-005C007set图
(二)、三层软硬结合板:
华大料号:M3-011C0119, M3-011C硬结合板
华大料号:M4-011C0390, M4-011C0436, M4-011C0753, M4-011C0754, M4-029C0164
• 3.4--外层线路菲林(GTL面和 GBL面)增加保护内层线路pcs 光学点保护点;
• 3.5--如遇到过渡区有金手指的 产品结构设计保护点;
设计示意图
pcs光学点保护 点
• 3.6--对于走图形电镀工艺的板, 图 形菲林导通孔孔环要比线路导通孔 单边≧0.075mm,同时要保证孔环 边最小间距≧0.075mm;
– 导通孔到产品硬板边缘(过渡区边缘)最小距 离为0.7mm以上,
软硬结合板材料介绍1

环氧纯胶膜-过程加工
• 预贴:预贴时注意使用定位工具的温度及时间, 以防止将离形膜熔掉而影响胶结块导致压合效果; 最好不要超过250℃/3S。同时预贴前须将保护胶 层的离形纸剥起并撕离,不可去剥及撕离形膜, 且撕纸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胶层从离形膜上分 层,影响胶层转移的品质;撕掉离型纸后胶会留 在化有条纹的离型膜上。 • 胶转移:将胶层转移时建议使用假压机或使用导 热性好的厚度在0.2mm以下的FR-4光板作为夹板 过塑。建议过塑温度为110℃~150℃(依产品类 型而定)。必须保证与胶层接触的PI面(或FR-4 光面)干净,清洁,避免表面有污渍或残留药水 而影响与纯胶的结合力。
第二部分
刚挠结合板材料介绍
刚挠结合板主材及要求
• 软板部分:FCCL单双面板:要求尺寸涨缩 绝对值小且波动小。 • 硬板部分: • ①覆铜FR-4:具有一定硬度; • ②PP(不流动)+Cu:由于压合过程中要 求流动性不能太大,一般要选择不流动PP • ③RCC(不流动):一般对于希望做到更 薄,且并不要求硬度很高。
叠板要求
耐热性 触粘性 加工性 假贴方式 抗吸湿 刚性
覆型+排气
无 弱 铆钉定位 好 大
覆型
相当 有 好 点焊即可 弱 小
覆型+排气
无 弱 铆钉定位 良 中
环氧纯胶膜-基本性能
性能数据 性能项目 试验处理 条件 A A 288℃,5s 300℃,10s 单位 IPC标准值 ≥0.7 ≥0.5 ≥80
Tg(℃)
124 122 120 118 116 30 45 60 固化时间(min) 75 90
与竞争对手比较
型号 I A S0401N120 溢胶量(mm) 0.25-2.5 0.75-2.0 0.2-0.8 Tg(℃) 剥离强度1OZ, (N/mm) 110 130 125 1.6 1.6 2.0 阻燃性 HB V-0 V-0
软硬结合板制造工艺

软硬结合板简介减少电子产品的组装尺寸、重量、避免联机错误,增加组装灵活性,提高可靠性及实现不同装配条件下的三维立体组装,是电子产品日益发展的必然需求。
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结构灵活、体积小、重量轻及可挠曲的特性可满足三维组装需求的互连技术,在电子通讯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及重视。
近年来已有朝向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Board)发展之趋势,其结合FPC及PCB优点于一身,可柔曲,立体安装,有效利用安装空间。
藉以再缩小整个系统的体积及增强其功能软硬结合板特性软硬结合板的出现为电子组件之间的互连提供了一种新的连接方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要趋向轻薄短小且多功化,软硬结合印刷恰好符合此种潮流优点:–可3D 立体布线组装–可动态使用,高度挠折需求–高密度线路设计,可实现HDI–高信赖度,低阻抗损失,完整型号传输–缩短安装时间,降低安装成本,便于操作.–具有刚性板强度,起到可支撑作用.缺点–制作难度大,不光要有刚性板的制作工艺,还要有挠性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挠性板,同时制作流程远远比刚性、挠性板多而杂.–一次性成本高,设备投入性大,既要有可供刚性板生产的,还要有供挠性板生产的设备.使用方面, 在装拆损坏后无法修复,导致其它部分一块报废软硬结合板常见叠层及工艺流程1.生产工艺流程:L1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L2/3软板工艺流程:开料→外光成像(贴干膜)→内层酸性蚀刻→AOI→棕化→贴覆盖膜→快压→烘烤→棕化L4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覆盖膜工艺流程:开料→线切割→贴合待用NO FLOW PP工艺流程:开料→钻孔→外形(锣槽)→压合待用主流程:压合→除胶渣→钻孔→等离子除胶→沉铜2次→板镀→二次板镀/VCP镀铜→外光成像→外层酸性蚀刻→半成品测试/AOI→半成品检查→阻焊→字符→沉金→E-T测试→外形→外形开盖/激光开盖→激光外形→FQC →FQA →包装生产工艺流程:L1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L2/3软板工艺流程:开料→外光成像(贴干膜)→内层酸性蚀刻→AOI→棕化→贴覆盖膜→快压→烘烤→棕化L4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覆盖膜工艺流程:开料→线切割→贴合待用NO FLOW PP工艺流程:开料→钻孔→外形(锣槽)→压合待用主流程:压合→除胶渣→钻孔→等离子除胶→沉铜2次→板镀→二次板镀/VCP镀铜→外光成像→外层酸性蚀刻→半成品测试/AOI→半成品检查→阻焊→字符→沉金→E-T测试→外形→外形开盖/激光开盖→激光外形→FQC →FQA →包装层数结构类型叠层层别硬板区软板区硬板区层别备注生产工艺流程:L1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L2/3软板工艺流程:开料→钻孔→沉铜→板镀→加厚铜→外光成像(贴干膜)→内层酸性蚀刻→AOI→棕化→贴覆盖膜→快压→烘烤→沉金→贴高温胶带(茶色)→棕化L4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覆盖膜工艺流程:开料→线切割→贴合待用NO FLOW PP工艺流程:开料→钻孔→外形(锣槽)→压合待用主流程:压合→除胶渣→钻孔→等离子除胶→沉铜2次→板镀→二次板镀/VCP镀铜→外光成像→外层酸性蚀刻→半成品测试/AOI→半成品检查→阻焊→字符→沉金→外形→外形开盖/激光开盖→激光外形→E-T测试→FQC →FQA →包装层数结构类型叠层层别硬板区软板区硬板区层别备注生产工艺流程:L1/2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L3/4软板工艺流程:开料→外光成像(贴干膜)→内层酸性蚀刻→AOI→棕化→贴覆盖膜→快压→烘烤→字符→棕化L5/6软板工艺流程:开料→外光成像(贴干膜)→内层酸性蚀刻→AOI→棕化→贴覆盖膜→快压→烘烤→字符→棕化L7/8工艺流程:开料→内光成像→内层酸性蚀刻→打靶位孔→激光割缝/铣沉头槽→棕化覆盖膜工艺流程:开料→线切割→贴合待用NO FLOW PP工艺流程:开料→钻孔→外形(锣槽)→压合待用主流程:压合→除胶渣→钻孔→等离子除胶→沉铜2次→板镀→二次板镀/VCP镀铜→外光成像→外层酸性蚀刻→半成品测试/AOI→半成品检查→阻焊→字符→沉金→E-T测试→外形→外形开盖/激光开盖→激光外形→FQC →FQA →包装。
软硬结合板FPCB的优缺点介绍

软硬结合板FPCB的优缺点介绍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
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因为软硬结合板是FPC与PCB的组合,软硬结合板的生产应同时具备FPC生产设备与PCB 生产设备。
首先,由电子工程师根据需求画出软性结合板的线路与外形,然后,下发到可以生产软硬结合板的工厂,经过CAM工程师对相关文件进行处理、规划,然后安排FPC 产线生产所需FPC、PCB产线生产PCB,这两款软板与硬板出来后,按照电子工程师的规划要求,将FPC与PCB经过压合机无缝压合,再经过一系列细节环节,最终就制成了软硬结合板。
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为软硬结合板难度大,细节问题多,在出货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全检,因其价值比较高,以免让供需双方造成相关利益损失。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软硬结合板”的价钱比较贵,有可能会多出原来单纯“软板+硬板”的价钱将近一倍之多,但如果扣除掉连接器的价钱或是HotBar的费用,其价钱则有可能趋向一致,详细的费用可能还得再精算才会有较清楚的轮廓。
另一个缺点是打件及过炉都可能需要使用托盘(carrier)来支撑软板的部份,这无形中增加了SMT的组装费用。
但它拥有很多优点如下:1. 可以有效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并省去使用连接器或是HotBar的制程因为FPCB软硬结合板已经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原本需要使用连接器或是HotBar制程的空间就可以省掉了,这对一些有高密度需求的电路板板子来说,少掉一个连接器的空间就像捡到一块宝一样。
这样子连带的也就省掉了使用连接器的零件费用或是HotBar制程的费用。
另外,两片板子之间的空间也会因为省去了连接器而变得可以更紧密。
2. 讯号传递的距离缩短、速度增加,可以有效改善可靠度传统透过连接器的讯号传递为“电路板→连接器→软板→连接器→电路板”,而软硬复合。
软硬结合板生产及工艺介绍

4层软硬结合板(R+2F+R)
6层软硬结合板(5R+F)
6层软硬结合板(2R+2F+2R)
4层HDI软硬结合板(LCD) R+2F+R)L1/L2盲孔
软硬结合板介绍
RF板生产流程简介
四层软硬板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简介
开料
生产流程简介
压膜
曝光
生产流程简介
DES
AOI
CVL 冲切
CVL 切割
流程
控制重点及注意事项
快压 等离子/棕化
叠板
压合 钻孔
管控快压参数,控制包封压不实、气泡、开口处溢胶过大不可有;
清洗板面、粗化PI表面,注意清洗效果,不可以清洗过度,影响 包封表面光泽度;
1.管控AD胶、PP叠偏,叠板时用PIN定定位; 2.控制由于FPC涨缩,造成纯胶、PP叠合偏位; 3.纯胶、PP切割时要根据软板涨缩系数进行调整;
软硬结合板介绍
1. 软硬结合简介 2. 生产流程简介 3. 流程控制重点 4. 性耐性测试
软硬结合板简介
减少电子产品的组装尺寸、重量、避免联机错误,增 加组装灵活性,提高可靠性及实现不同装配条件下的三维 立体组装,是电子产品日益发展的必然需求。软性电路板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结构灵活、体积小、重量 轻及可挠曲的特性可满足三维组装需求的互连技术,在电 子通讯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及重视。近年来已有朝向软硬 结合板(Rigid-Flex Board)发展之趋势,其结合FPC及PCB 优点于一身,可柔曲,立体安装,有效利用安装空间。藉 以再缩小整个系统的体积及增强其功能
谢谢各位!!
流程控制重点及注意事项
PCB硬板和fpc软板和软硬结合板的区别

PCB硬板和fpc软板和软硬结合板的区别
PCB成品有软硬的区分,下面联合多层线路板的技术员就来为大家介绍不同硬度的PCB有什么区别。
1、PCB硬板
硬板是一种以PVC为原料制成的板材。
PVC硬板是工业中应用较广泛的产品,特别是应用于化工防腐行业。
PVC是一种耐酸、碱、盐的树脂,因其良好的化学性能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各行业。
2、FPC软板
软质聚氯乙烯挤出板材由聚氯乙烯树脂加入增塑剂、稳定剂等经挤出成型而制得。
主要用于耐酸、耐碱等防腐蚀设备的衬里,也可以作为一般的电气绝缘以及密封衬垫材料,使用温度为-5至+40℃,可以作为橡胶板的替代产品,用途广泛属于新型环保产品。
3、软硬结合板
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
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
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深圳市联合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精密度PCB 多层线路板生产厂家,专注于PCB多层板、铝基板、铜基板、陶瓷板、高频板、FPC软板及软硬结合板、HDI高密度互联板、SLP类载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X19.685”
17“X19.685”
18“X19.685”
14
Design Rule
Flex area Rigid Area
Rigid Area
Transition Zone
L1 L2 L3 L4
NF Prepreg NF Prepreg FCCL NF Prepreg
L5 L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F Prepreg
Chill roll
Vaccum Chamber
Plating Cu Sputter metal PI film
PI film
Target
壓合法 (Lamination)
PAA
Heater
Copper foil
Copper foil TPI PI film
6
Material Introduction
B. Usable area , Border (A, B) and Routing Path (C)
Structure type PCB (1 press) PCB (2 press) HDI (1 press) HDI (2 press) HDI (≧3 press) MIN. A Inch 0.47 0.55 0.55 0.65 0.75 mm 11.43 13.97 13.97 16.51 19.05 MIN. B Inch 0.65 0.70 0.70 0.80 1.00 mm 16.51 17.78 17.78 20.32 25.4 0.1 0.1 0.1 0.1 0.1 Inch
15
Design Rule
Terms & Definition:
Partial CVL Plus II- stack via
FCCL
Component on flex Squeeze out (from Low flow Prepreg)
FCCL: Flex Copper Clad Laminate
11
Content:
Material Introduction Design rule Standard Process Flow Open Discussion
12
Design Rule
A. Working Panel Size
Popular Working Panel Size
CVL: Cover layer
Stiffener: FR4/PI/Stainless base Reinforcement Low flow Prepreg: Resin scale flow lower than normal type BS: Bonding Sheet SF: Silver Foil (EMI shielding)
● 表量產
●
● ● ● ● ● ● ● ●
◎ 表小量產、試產或送樣中 8 資料來源:JMS;工研院IEK-ITIS計劃(2004/3)
Material Introduction
CVL
Cover lay
Structure
Remark
1.Protect circuit
2.Isolation
PI film Adhesive Release paper
Width X MIN. C mm 2.54 2.54 2.54 2.54 2.54
13
Optimized Panel Utilization
Design Rule
Optimized. Array Size
Panel type Panel size
4.4212“x4.6” (77%) 4.4212“x4.8” (76%) 4.4212“x5.1” (76%) 3.517“x4.6” (77%) 3.517“x4.8” (76%) 3.517“x5.1” (76%) 4.4212“x3.425” (77%) 4.4212“x3.675” (77%) 4.4212“x3.925” (78%) 3.517“x2.72” (76%) 3.517“x2.92” (76%) 3.517“x3.12” (77%)
17
Design Rule
Mechanical design at transition zone:
UMT Standard 10 11 12 F G H Adhesive squeeze out Minimum flex width Flex outline radius Rigid/Flex Flex Flex 0.80mm 2.00mm 1000um UMT Advanced 0.50mm 1.00mm 500um
13
I
Milling path
Rigid/Flex
1.00mm
0.80mm
H I Rigid PCB G
F
Flex area
Rigid PCB
18
Design Rule
Mechanical design at transition zone:
Item Design Issue UMT Standard Guideline 1.00mm 2.00mm UMT Advanced Guideline 0.80mm 1.50mm
9
Material Introduction
Bonding material 1.‧PP 1.‧BS
Prepreg Bonding sheet
Structure ◎PP
Epoxy & Glass fiber
Remark
Non-flow or Low-flow PP
◎BS
Thickness:15um, 25um, 40um
S1 S2
Minimum "S1" bending to board edge distance minimum flexible area (edge of FPC) to board edge spacing
Rigid area S1 S2 Flexible area
19
Design Rule
聚亞醯胺樹脂(Polymide,PI)熱聚合後仍保一定柔軟與彈性,同時在很寬的操作範圍下有不 錯電氣特性故最常使用。
3
Material Introduction
2.聚亞醯胺基材種類
依軟板結構分為兩大類 1.有接著劑三層軟板基材(3L FCCL) 2.無接著劑二層軟板基材(2L FCCL) 兩者分屬不同製造過程,製造方式與材料特性不同。3L應用在大宗軟板產品, 2L 用在較高階軟板製作上,例:軟硬複合板、COF。 *高尺寸安定需求 *高密度線路需求 *耐化性需求 *電氣特性需求 *耐燃性需求 *環保需求
Rigid-Flex Presentation
Content:
Material Introduction Design rule Standard Process Flow Open Discussion
2
Material Introduction
1.軟板基材薄膜種類
聚脂樹脂(Polyester,PET)-尺寸熱安定性不如 PI Aramid纖維布-高吸水性,單價及使用性並不理想 強化型介電材料 –撓曲性較差且供應者與使用者不多 氟素樹脂膜-無法在高溫下維持尺寸的穩定
3.2L-FCCL製造方式與比較
方法 銅箔選擇性 銅箔厚度 雙面板製造性 接著特性 生產性 基板透明性 成本 生產廠商代表 塗佈法(Casting) ED,RA 薄銅(<9um) 有良率問題 較複雜與困難 優 優 尚可(有改善空間) 低 Nippon Steel (新日鐵) 濺鍍法(Sputtering) 限ED 可自由控制厚度 相對容易 尚可 差 優 高 Sumitomo Metal (住友) 壓合法(Laminate) ED,RA 薄銅(<9um) 有良率問題 相對容易 優 尚可 優 中 Ube (宇部興業)
Release paper Adhesive
PET film
10
Material Introduction
EMI material 1.‧Silver film
Structure
Ex: SF-PC5000
Remark
SF-PC1000(32um) SF-PC5000(22um) SF-PC5500(22um)
18X20 inch 457.2 x 508 mm
B
PCB
PCB
C
Length Y C
A
PCB
PCB
* PCB with 1. G/F Design 2. Impedance coupon
MIN. C * Inch 0.3~1.0 0.3~1.0 0.3~1.0 0.3~1.0 0.3~1.0 mm 7.62~25.4 7.62~25.4 7.62~25.4 7.62~25.4 7.62~25.4
Mechanical design for flex radius:
Punch with hard die requirement, UMT suggest to place radius 0.50mm. (Change from right angle to radius. Only UV laser cutting can make it right angle.)
COPPER Adhesive PI 銅箔基板 (FCCL)
*以單面板為例 3L-FCCL 2L-FCCL
COPPER
PI
銅箔基板 (FCCL)
4
Material Introduction
2-1.聚亞醯胺薄膜簡介
聚亞醯胺薄膜(Polyimide,簡稱 PI),外觀呈黃棕色,是由芳香族的雙酐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