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功能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功能摘要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职责,为提升网络化运营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需具备的功能,包括cctv智能监视、车站综合信息监视、突发事件数字化应急处置系统、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影响预测等。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功能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ity rail transit in beijing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jing metro network administration cen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metro network required function. including cctv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the station information monitoring, the digital emergency disposal system emergencies, prediction of the emergency effects.keywords: management system of rail transit network function中图分类号:u291 中图分类号:a北京市轨道交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路网规模迅速扩充,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多运营主体经营、网络化运营的格局。
由于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复杂多变,路网中运营要害节点以及运营企业间需协调的事项大大增多;突发事件发生次数增多,易对路网运营产生连锁影响;客流、车流、设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复杂等原因,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将需面临更多新挑战。
北京地铁推进降本增效建设“节约型地铁”

北京地铁推进降本增效建设“节约型地铁”众所周知,地铁是名副其实的低能耗、绿色交通行业,对全市积极推广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排放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不过,地铁运行本身也要依赖电力,随着地铁车辆的不断增加和线路的不断延伸,北京地铁总体能耗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地铁公司2023年综合能耗已达到23万吨标煤,其中电力近17亿度,占能耗总量的88%。
为此,北京地铁围绕“节电”这一关键,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多措并举,努力建设“节约型地铁”。
预备车断电、列车20点30分之后由ATO转为人工驾驶,地面和高架线路10点到15点之间关闭列车客室照明……在北京地铁统一编制的《节能操作手册》中,28项节能降耗的“小技巧”帮助列车运行省电。
靠着这些总结出来省电诀窍,北京地铁定下规章,根据评估,各项管理措施已累计形成年节电8000万度的节能能力。
地下车站里见不到阳光,站内常年点亮的灯泡成为“耗电大户”。
据北京地铁公司统计,随着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动力照明用电已占到总用电量的45%,其中照明、通风空调系统又占动力照明用电的70%。
北京地铁公司在“先试点、总结改进、再推广”的原则基础上,先后实施了12个节能项目,形成每年4400万度的节能能力,共计推广了16万支LED绿色照明,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节电率达到50%以上。
不仅更加节能环保,且由于LED照明年故障率小于1%,还大幅减少了维修工作量。
此外,北京地铁还在66座车站实施了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实现了系统综合节能30%以上。
随着节能改造的逐步推进,北京地铁节电节能成效显著。
10年以来,通过实施能源管控,北京地铁能源费用与运营成本占比累计下降7个百分点,2023年,电费与运营成本占比达到11%,低于国内20%以上的行业水平。
在国际地铁联合会组织(CoMET)32个成员单位中,北京地铁在能效对标中牵引能耗/车公里、总能耗/乘客公里指标排名始终保持上游水平。
2023年,北京地铁制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36项降本增效项目,挖掘增收节支、提质增效潜能。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第六章法律责任 (16)第七章附则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及相关活动,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轨道交通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家、本市相关标准和运营安全实际需求,组织轨道交通新建、改建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并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
轨道交通设计、施工、监理、设备设施供应等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合同约定,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为轨道交通提供电力、供水、排水、供热、供气、通信等服务的单位,应当优先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需要。
第五条政府有关部门、运营单位及相关社会组织应当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
社会公众应当自觉遵守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有权投诉、举报危害运营安全的行为。
新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设备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轨道交通车站、地面线路、高架线路、安全检查点、站前广场和车厢等场所应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风亭、冷却塔和变电站等部位应本条例所称正式运营是指在轨道交通新线经过试运营,各系统符合设计要求,整体系统、设备和设施保持正常稳定运行,运营安全和服务水平达到规定标准,试运营阶段各项任务完成并满足正式运营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载客运营活动。
第七十八条本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11月2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运营安全风险前期防控 (4)第三章设备设施运行安全与保护 (6)第四章运营组织安全与服务 (10)第五章应急管理 (14)第六章法律责任 (16)第七章附则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及相关活动,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轨道交通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的领导。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统筹协调本市涉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大事项。
远郊区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影响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安全隐患的整改、安全保护区和站前广场的综合治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依法承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轨道交通产权单位、建设管理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和合同约定,按照国家、本市相关标准和运营安全实际需求,组织轨道交通新建、改建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并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
轨道交通设计、施工、监理、设备设施供应等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合同约定,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结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逐渐成为城市的交通“骨干”。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不仅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的
有效组织、控制,在服务功能升级、经营模式改革等方面也带来重大改变,提高了轨道交
通运营的效率,为城市建设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不仅要求对各线路的建设与运营过程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要保证轨道网络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其次,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需要大
量的人力、设备和安全保障,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投资。
此外,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还给政
府和社会带来了一些社会价值,比如降低拥堵和污染,减少交通事故等。
为了克服各种挑战,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制定综合性、全面的轨道交通网络
化运营规划,确定网络化运营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在投资数量和维护政策上有更高的要求。
其次,要提高人员的职业技能,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管理,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轨道交通还需要逐步实施售票、定点售票等系统,同时
还要不断完善服务的内容,以实现信息化和精细化。
最后,要实施资源优化,提高运行时间、拓宽路线网络,增加车辆利用率,以提高运营效率。
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协调配合。
只有在加
强管理、制定完善的政策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北京地铁运营管理组织模式交流

• “新北京、新奥运”为地铁发展提供了机 遇,北京地铁加快了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
的步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
运”也促进了运营服务与国际的接轨。 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561公里, 日客运量由目前的186万人次,提高到888 万人次,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50%左右 。北京在公共交通中将起骨干作用。
• 公司是以“新地铁”战略为指导,在地铁 公司战略型管理、集中管理与分权管理模 式下接受授权开展五号线客运和运输服务 综合管理,主要任务是按照国际质量标准 组织客运、车辆和市场化采购、管理各地 铁专业供应商服务、制造优质位移服务产 品提供于乘客。
公司组建及运行情况
按照公司集团化和内部市场化的基本思路 2007年,地铁公司进行了运营一公司组织 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设计,明确公 司总部、运营一公司和各专业维修公司的 责权利关系;优化运营生产组织方式,对 调度指挥模式、乘务模式、站务管理和设 备设施维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完成 了机关管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二、运营一分公司 情况介绍
公司定位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是 地铁公司领导的分公司,按照地铁公司的 授权和有关要求,全面负责地铁5号线的 安全运营生产、设备维修维护以及优质服 务等管理工作,在地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 下,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宗旨进行经营管理。
• 公司职责及主要任务
• 在组织设计上,遵从了战略导向、以顾客 需求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直线职能制组 织结构有效落实科学流程、管理层次与幅 度思想,达到机构精干高效、人员一岗多 责的成果。
地铁运营宗旨
• “安全、准确、高效、服务”。
• 安全:为保证乘客安全乘车,制定各项 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采用先进安全控 制系统,所有设备定期检查,保证处于 良好状态。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课件

运营安全问题
总结词
运营安全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核 心问题之一,涉及设备安全、人身安 全等方面。
详细描述
VS
收益分析
对轨道交通运营收益进行全面分析,为管 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运营安全与风险管理
运营安全
建立健全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 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风险管理
对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 全面评估和预警,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03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实 践与案例
票务管理问题
01
总结词
票务管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票 务系统建设、票务数据统计等方面。
02 03
详细描述
票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票务系统故障、售票机数量不足 、票务数据统计不准确等方面。这些问题会导致乘客购票 困难、无法正常进出站等问题,影响乘客出行体验和轨道 交通运营效率。
解决方案
总结词
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
详细描述
上海地铁是中国最发达的地铁网络之一,以其国际化、现代化、人性化的运营服务而著名。上海地铁 注重技术创新,引进国际先进的列车和信号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上海地铁还注重乘客体验, 提供多语种服务和多样化的票务优惠,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广州地铁网络化运营实践
总结词
发展。
国际经验交流
02
分享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经验,提高运营
管理水平。
技术研发合作
提升服务品质,助力北京地铁腾飞

提升服务品质,助力北京地铁腾飞北京地铁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之一,服务品质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提升服务品质,成为北京地铁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建设人性化服务、升级车辆设备、优化运营维护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北京地铁的服务品质,助力地铁发展。
一、建设人性化服务为提升服务品质,建设人性化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客流如潮,人满为患的车站与车厢是地铁运营常见问题之一,如何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减少不必要的烦恼,成为了地铁运营的必修课。
1.优化安检流程作为地铁安全的重要保障,安检流程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等待时间。
北京地铁应加强智能化设备实行自助通行,方便旅客快速通过安检口,缩短等待时间。
2.设置人性化服务设施在车站内设置贴心的服务设施,例如座椅、便捷餐厅、试衣间、免费WiFi等,为旅客提供生活用品、舒适休息的场所,进而提升地铁服务体验。
3.加强车站引导新旧客流交汇处常常导致客流量大,摆脱这样的困境需要更好的指引。
北京地铁应加强车站指引设计、开展义工服务、增加引导标识,协助旅客快速到达目的地。
二、升级车辆设备车厢装备越先进,乘客的出行体验也越好。
地铁车辆设备的升级也成为了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途径。
1.提升车厢设施车厢内设施直接关系到出行的舒适程度,尤其是如何让乘客在疲劳和耗时环节有个好心情。
北京地铁在加装车载充电、车厢音响等人性化设备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空气净化、车厢温度等设施,提升出行舒适度。
2.加强车载安全设备地铁行驶速度快,行驶线路又复杂,加强车载安全设备是北京地铁保障乘客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
北京地铁应在车辆安全救援设备上加大投入,多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为乘客的安全保障提高另一层次的保障。
三、优化运营维护优质服务离不开高效的运营和维护。
北京地铁应通过优化运营维护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等多方位切入,提高服务品质。
1.推进技术创新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地铁应抓住机遇,推进技术创新,实现服务更快、更智能、更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设备能力要求。
(二)强化客流组织
通过加强客流组织,严格落实客运组织“一站一方案”及网络限流措施,提 示诱导客流选择出行路径和出行时间,加大乘客“排队候车、先下后上、快下快 上”宣传,确保客流组织安全有序。
为真正实现5号线2分间隔,还做出以下努力: ü 对信号系统进行了局部改造,提升了两端折返站的折返能力和中间临
时折返站的通过能力; ü 优化乘务人员作业流程,在折返站增加折返司机,使列车进入库线和
乘务员移动位置能够并行,压缩折返作业时间; ü 在车站增加关门提示铃、增加站台疏导人员和终点站清车人员、列车
拥挤度图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面临压力
三
(一) 运力与运量矛盾不断加剧——大客流
轨道交通客流持续增长、潮汐现象严重,乘客出行时间、数量、方向 极不均衡,部分线路早晚高峰时段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部分车站、换乘 通道人满为患;车辆走行公里、车门站台门开关次数、道岔的转换次数、 供电系统负荷、电梯负荷等都大大增加,也增加了车辆、设备故障造成的 客流组织风险和应急疏散难度,安全可靠度受到一定影响,运营压力持续 加重。
综合
编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
三
应急预案
及《综合应急预案》
级
应
急
预 案
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运营管理类、恐怖袭击类、 自然灾害类、火灾爆炸类、地
体
外人员伤亡以及其他5大类共
系
计49项
现场处置方案
•一站一方案 •车站应急处置细则上墙
加强应急救援的调度指挥和组织协调
应急指挥中心
抢险队伍
应急抢险基地网络分布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策略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客运营销部 黄悦 二〇一八年四月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一 • 北京地铁线网发展情况 二 • 北京地铁线网客流特征 三 •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面临压力 四 •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策略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 北京地铁线网发展情况
下面以5号线为例,说明缩小行车间隔的重点措施。 5号线是2007年开通的贯穿北京南北的主干线,
13号线、15号线、10号线、2号线、6号线、1号线、 7号线、14号线、亦庄线等多条线路与其交叉换乘, 同时其北段还深入到天通苑大型居住区,每日客流 100万人次左右;高峰时段运力与运量矛盾极为突 出,列车满载率超过120%。
应急抢险救援是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司定期(每周、每月)组织设定情 景的桌面演练和实战联合演练,加强各级应急响应、信息传递、专业联动和抢险组织 配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北京地铁APP 地铁志愿者APP
官方网站
中文版、英文版、手
机版
北京地铁信息服务平台:微博、微信、官网、APP
服务热线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 北京地铁线网客流特征
二
1. 客流持续增长。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行总量不断增长,再加上轨道交通路网规 模不断扩大,北京地铁客运量持续增长,特别是2007年北京地铁实施低 票价政策,北京地铁客运量更是持续快速增长,工作日千万客流已成常态。
p 前32年,开通了114 km。 p 后15年,跨越式发展,开通了494 km。
早高峰时段(8:00-8:30),典型线路客流方向分布极不均衡 八通线:东向西进城方向列车满载率超过120%,出城方向仅为18%。
昌平线:早高峰进城方向列车满载率130%,出城方向仅为20%。
3. 运力不能满足客流的需要 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3号线、八 通线等多条线路已达到或接近2分间隔,达到最大运输能力。早高峰部分骨干 线路列车满载率仍然超过100%。特别是5号线、6号线、13号线、八通线、 昌平线部分区段列车满载率更是超过110%。
疏解 控制 限制 封闭
基于瓶颈疏解的路网常态化限流方案优化方法
流量关系构建 能力瓶颈辨识
基于瓶颈疏解的路网常态化限流方案生成框架
基于移动终端的乘客出行诱导
• 路网拥挤度和拥挤指数信息发布; • 精确路径查询:显示路径各区间拥挤度情况,并可根据出行时间、换乘
次数、拥挤度等进行路径排序; • 时刻发布:发布首末班车时刻及出行路径中关键节点的时刻
的安全管理理念要求,将故障抢修纳入了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响应等 级,并出台了《北京地铁网络化故障抢修布点方案》。
同时加强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每年组织包括列车起复、区间或高架 疏散、防汛等方面的综合应急演练。同时承办国家、北京市组织的突发事 件应急演练;为了贴近实战,从2013年开始邀请乘客参与应急疏散演练。
一
北京地铁开创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 缓慢到跨越、从线到网的发展历程。
从1971年最初的1条线21公里、16座车站、年客运量828万人次, 发展到2017年底的22条线、608公里、370座车站、年客运量37.8亿 人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到2021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
个人极端行为事件
集体恐慌事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营期间 乘客跳下站台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2017年2月 香港地铁 列车纵火事件
2015年 一名女乘客在站台上晕倒
引起乘客恐慌情绪 部分乘客奔逃踩踏
恐怖袭击事件
2017年4月3日 俄罗斯圣彼得堡 地铁爆炸事件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2016年3月22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14.13亿人次
828万人次
1971年 第一条线路开通运营 21 km
4.72亿人次
2003年 4条线路 114 km
2009年
9条线路 228 km
37.8亿人次
2017年 22条线路 608 km
2. 客流潮汐现象严重,高峰时段客流集中。 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达到2151.6万人,其 中居住在五环以外109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1.1%,外围“睡城” 人口过度聚集。而大量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资源等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 区域,造成了资源与居住分离、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的现象。
拥挤度发布
(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小故障。
矩阵式
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
防范
人
治
机
控
环
救
管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为保障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以基层基础建设为着力点
隐患排查治理
四大要素
人
机
环
管
三道防线
治
控 救
设备设施的稳定可靠运行是保证安全运营的基础。 一是制定完善设备设施维修策略,建立科学有效的维修模式、维修方
国庆、端 午、清明等 春运、冬运 等 列车临时清人、长时间无车、临时封站等预 案
《北京地铁路网限流规范(试行)》: 一、限流工作原则: 1. 路网限流工作应遵循“先外围线路后骨干线路、先远端车站后中心车站、先事 发车站后影响车站”的原则,以节点控制为根本,以区域联动为手段,保证路网 均衡运输。 2. 车站限流组织工作以“限站外保站内、限本站保换乘”为实施原则,保证车站 客流可控、组织有序。 二、限流方式:
机场和地铁站爆炸袭击
畅通北京 让首都更美好
•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组织策略
四
(一)提高线路运输能力 根据客流分布规律、运力运量匹配状况以及车辆设备状况,技术改
造+管理创新,努力提高每一条运营线路的运输能力,缩小行车间隔, 进一步降低列车满载率。目前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 号线、10号线、13号线、八通线等多条线路已达到或接近2分间隔,达 到最大运输能力。
96165
(五)创新地铁安全管理方式,从单纯管理向共管、共建、共享转变,组 建北京平安地铁志愿者队伍
p 激发乘客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乘客积极性,广泛主动参与地铁 安全管理 p 形成“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p 在重大活动保障,维护站车秩序,制止乘客不安全行为,随手 做志愿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5号线规划设计问题,运营效能先天不足,列车折返能力、车 辆配属、车辆段停车能力、供电能力均按照3分钟设计。由于线路走向、 周边条件等原因,5号线一开通客流就达到较高水平,高峰时段和部分车 站客流甚至超过中远期设计能力,安全压力极大。
为提高5号线运输能力,采取了信号能力提升、增设变电站、增购 车辆并扩建停车股道等大规模改造措施,使其理论上具备了实现2分间隔 的硬件条件。但由于5号线信号系统稳定性不高、高峰时段客流过于集中 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要想真正实现2分间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特别是从2分30秒到2分的过程中,几秒钟的缩减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站一方案”包含内容: 车站情况
简介
车站客流 分析
车站设备设 施能力分析
日常客运组 织方案
“一站一方案”
突发大客流 组织
节日客运组 织方案
专项客运组 织方案
特殊客运组 织方案
信息保障
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车站类型、客运设备 设施 客流特征、 时空分布 通过能力、 风险点分析 乘降流程、客流流线、平峰及高峰客运组织 方案、常态限流及岗位职责 客流集中到达的进出站组织、联动限流方案
1971年 1条线路,总长21公里,共16座车站
2018-4-17
2003年 4条线路,总长114公里,共70座车站
2018-4-17
2009年 9条线路,总长228公里,共147座车站
2018-4-17
2017年 22条线路,总长608公里,共370座车站